孟菲斯小組作為 80 年代設計界最炫酷的「反叛者」,他們重視視覺感受大於理性,反對所有科學化與標準化,帶著娛樂精神去做設計。
可以說是和「Less is more 」背道而馳的一群感性怪咖。
他們反對冰冷乏味的現代主義,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的高彩度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色彩。
同時還提倡有趣裝飾,強調手工藝方法製作的產品,並積極從波普藝術、東方藝術、非洲藝術、拉美藝術等傳統藝術中尋求靈感,形式怪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常常出人意料。
總之,他們的設計目標,就是要和傳統的不一樣!
其實成立之初,孟菲斯這個小團體並沒有被人很看好。甚至有一些些評論家說:「只有算命的人才會去買」。
確實孟菲斯怪誕的風格,在當時並不受大眾人群的喜歡。
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對孟菲斯愛的不可自拔,時尚大帝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就是孟菲斯風格的狂熱推崇者之一。
他的摩納哥公寓便是最大證明。這個公寓被他打造的像一個小型的孟菲斯設計家具博物館 ▼
Karl Lagerfeld和他收藏的孟菲斯風格家具
孟菲斯的經典家具一個不差,全部被他收羅到了這間公寓裡。
包括 Ettore Sottsass 的經典設計——卡爾頓櫥櫃,這個櫥櫃堪稱後現代設計的標誌性作品,基本全世界重要的幾個博物館都曾展覽過它,同樣它也出現在基本所有設計相關的書籍中。
卡爾頓櫥櫃
還有 Peter Shire 的 Bel Air 扶手椅,以及 Big Sur 沙發等等這些孟菲斯風格標誌性家具產品。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可以說是孟菲斯的真愛粉了.
Bel Air 扶手椅和 Big Sur 沙發
不過令人可惜的是,1988年孟菲斯小組,因為管理太過鬆散解散了(雖然從起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大佬夠隨意,但還是不得不說,這波操作很孟菲斯)。
02 孟菲斯風格回潮
潮流總是輪迴的。
現代設計風格的「性冷淡風」長久稱霸設計圈,高級灰逐漸使人審美疲勞。
反而大膽、叛逆的孟菲斯風格,近幾年又開始回潮。貫穿家具、室內、平面設計等各個設計領域,成為時下最熱的設計風格之一。
📌 產品設計領域
近年孟菲斯風格回潮,在產品設計領域來說,還是主要表現在家居設計產業。鮮豔的配色、幾何化的紋理,在市場上贏得一片好評。
📌 室內設計領域
說到孟菲斯風格在室內設計領域的發展,就不得不提設計師 Camille Walala。
她是當今孟菲斯設計美學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她,把孟菲斯風格延展到了室內設計領域。
Camille Walala代表作品
由 Camille Walala 引發之後,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嘗試把孟菲斯風格融入到室內裝飾,湧現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 平面設計領域
由於孟菲斯風格注重視覺表現力的特點,近兩年孟菲斯風格回潮對於平面設計領域造成的影響最大,成為時下平面設計最流行的設計風格,從平面海報到網站 UI 一統平面設計領域。
平面海報設計
封面裝幀設計
網站網頁設計
孟菲斯風格設計的少女風背景圖粉嫩又清爽,少女感十足。
孟菲斯風格背景圖
📌 服裝設計領域
除了平面、產品、室內之外,孟菲斯風格突出的視覺表現力也常被運用在服裝設計上。
Katy Perry 身著孟菲斯風格禮服參加VMA頒獎禮奢侈品運用孟菲斯風格
看完孟菲斯風格的設計有沒有心動?
別著急,接下來讓我手把手來教你做設計。
03 孟菲斯風格技巧
了解了孟菲斯風格形成的歷史,看了這麼多孟菲斯風格的作品,怎樣去做孟菲斯風格的設計?
首先我們需要去分析孟菲斯風格。
這種復古又新潮的後現代主義風格,視覺衝擊力非常強。既有波普藝術的大膽色彩對撞,又有裝飾藝術的幾何元素的美感.
「孟菲斯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豔俗的色彩。」
——Ettore Sottsass
顏色亮麗輕快充滿隨機性與趣味性,大力強調幾何元素的運用。構圖亂而不雜,跳躍感與韻律感交織。反叛死板與理性,自由鮮活。
但極度重視視覺效果,突出了孟菲斯風格的價值的同時,也使孟菲斯風格有了局限性。現代孟菲斯風格復潮,不是複製而是對元素的提煉再創作。
眼下來說孟菲斯風格更適合平面創作,所以我們簡單從構圖、色彩、紋理三個方面解讀一下,孟菲斯風格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 自由式構圖
孟菲斯在構圖上凌亂和自由的方式,打破打破橫平豎直的排版,嘗試各種直線和曲線、塊面和線段。
📌 高調用色
不要使用低調的顏色,儘量選色明麗鮮豔,能夠帶來活力和歡樂感的色彩搭配,大膽使用互補色來形成撞色。
尋找一些能帶來活力和歡樂的色彩搭配,並且沒有必要去遵守「什麼是對的」的規則,因為連孟菲斯的創始人也一點都不在乎這點。
📌 幾何紋理
用細小的幾何形體做趣味的裝飾來輔助主體元素。
三角形、句型、圓形自由的搭配拼接,在各種各樣的幾何形狀中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設計。
讓怪誕、放肆的孟菲斯帶你打破高級灰的束縛,別讓「少就是多」的教條困住靈感的自由迸發。
大膽的去嘗試,讓設計鮮活起來!
/End.
本文轉載自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設計有物重新編輯排版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這裡有讓你開眼界的設計
長按二維碼關注 設計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