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
文:卓偉
油尖旺大南區區議會議席補選將於本月24日舉行,由兩位候選人李思敏和李國權競逐。從兩人的政綱來看,幾乎看不出建制派與反對派候選人對決的意味,原因是兩人的政綱都是集中在民生、地區議題,這在建制派候選人實屬正常,但出現在反對派候選人身上卻有點不尋常,再加上李國權似乎有意淡化政治背景,其所屬的「社區前進」單看名字更沒有一點政治色彩,這在以往的選戰中都較為罕見。
反對派過去在區議會選舉中,往往主打兩手牌,一是同樣主打地區議題,這是區選的特性使然,誰也改變不了。二是主打政治牌,將政治議題帶入地區,集中政治攻訐對手,炒熱區選氣氛,製造兩陣對決的氛圍。然而,在這次補選反對派候選人卻改變了選戰部署,政治牌不復見,政治議題聊備一格,取而代之是中性的「社區充權」、「社區參與」、「紮根民生」,候選人絕口不談或避談政治,在反對派選戰中實屬少見。
如果候選人確實是重民生,輕政治,有這樣的選舉風格當然不足為奇。但傳媒卻揭發在選舉期間以「社區文青」示人的李國權,原來是激進社運青年,他在2016年接受網媒專訪時曾透露,自己是邊緣青年,生活相當頹廢,在中學會考後曾經做清潔、收銀員、藥房、餐廳和網吧,但每一份工作都不長久,「夜晚就由旺角飛單車去到尖沙咀碼頭,識下女仔,嗰時都唔知自己想點。」2014年他更參與「非法佔中」,更聲言這是他「人生重要一章」。當時金鐘清場,他更指要坐著等待被捕,並揚言被捕不是愚蠢行為,而是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云云。這說明他的政治立場屬於激進一翼,似乎與選舉的形象大相徑庭。
更要指出的是,在「佔中」之後,多個「傘後組織」如雨後春筍出現,並且大舉落區進行工作,「社區前進」也屬於「雨傘組織」一員。即是說,李國權及其組織本身有濃厚的「佔中」背景,都認同抗爭路線,他本人更有親身參與甚至被捕的經歷,這些有確鑿的證據,他自己本人都承認。但奇怪的是他卻沒有如其他「傘後組織」般直認立場,明確表達對「佔中」的看法和態度,交代自己的「佔中」經歷,反而故意淡化政治背景,政綱更是主打民生地區?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次選區屬於旺角,當年「佔中」引發的「佔旺」,該區是其中一個重災區,居民對於「佔中」深惡痛絕,打著「佔中」的名堂參選恐怕難以得到市民支持。
二是「傘後組織」在「佔中」後的2015區議會選舉,大舉參選卻大敗而回,「傘後組織」幾乎全軍覆沒,令他們發覺主打激進路線在區選是此路不通,必須喬裝打扮,不能再以社運鬥士面貌示人。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政治人物不應該也不可能隱藏其以往的所為和立場。當然,如果是覺今是而昨非,醒悟改過亦無嘗不可,但如果是為了選舉、為了議席,故意迴避以往經歷,恐非光明正大的表現。
(原文出自2019年3月7日橙新聞)
(圖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