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各大菜系縱橫江湖的時代,咱們廣西本土的桂菜絕對不服輸。小樂根據網友的意見集結了20道最具廣西特色的經典菜,推薦給大家!道道都是好吃停不下來的節奏。哪個是你的心頭好呢?讓我們把家鄉最地道的美食傳遍中國,衝出亞洲吧!
橫縣魚生又俗稱兩片,是著名的漢族傳統佳餚。歷來被橫縣人稱作「縣菜」,它代表著橫縣的烹飪技術和飲食文化的最高水準、接待客人的最高規格。
橫縣的「整食魚生」的傳統習俗在清代乾隆年間《橫卅志》、從晉元帝年間隱居橫縣的逸士董京偶遇仙人、吃食魚生的風流韻事傳說、以及近代日本友人、臺灣愛國人士吃食橫縣魚生之頌傳中無不形象而真實地寫照了「橫縣魚生」這個傳統飲食習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厚實和內涵的豐富。
靈馬鯰魚究竟是誰發明的呢?據說「靈馬鯰魚」出自武鳴縣靈馬圩頭一戶朱姓的貧苦人家。由於家景貧寒,家中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一日,朱父捉回一條野生鯰魚,準備為家人做一道豐盛的晚餐,奈何家中人口太多,一條鯰魚根本不夠一家人吃。
恰巧,妻子從鄰家帶回一盤豆腐,於是朱父就將豆腐倒入一起燜。他想:「鯰魚本身刺少肉多,質地鮮嫩,而豆腐同樣也有嫩滑的口感,兩樣摻和在一起,豆腐足以亂真了。在燜制的過程中,水豆腐吸進了鯰魚鮮香的滋味,變得異常可口,鮮嫩甜美。
結果菜一上桌,鯰魚燜豆腐不但沒有因為濫竽充數而受到大家的批評,反而得到了一家人讚不絕口的表揚。從此,鯰魚燜豆腐便成了朱家宴請賓客的佳餚。
南寧馬山縣被譽為「中國黑山羊之鄉」,紅扣黑山羊是採用當地黑山羊的花腩部肉,經焯水,上色,滷燜至肉軟捻,撈出冷卻後,切成五釐米長的塊條,擺整齊扣入碗中,上佐料,放入籠中蒸熟透所成。紅扣黑山羊採用黑山羊的花腩部肉,經焯水,上色,滷燜至肉軟捻,撈出冷卻後,切成五釐米長的塊條,擺整齊扣入碗中,上佐料,放入籠中蒸熟透。肉質軟捻酥、潤滑可口,氣味芳香,聞之欲滴。此道菜只有貴客上賓才能享用。史載,明代思恩府知府岑瑛到馬山古寨鄉琴堂村視察,瑤民殺羊待之,席中上「女兒紅」這道菜。岑知府胃口大開、津津樂道。稱其為上乘山珍,絕無僅有,受到舉拇之贊。
「高峰檸檬鴨」原創於舊邕武公路高峰界牌酒家,因其風味獨特,幾年來早已走出高峰,名聲在外,成為南寧武鳴的一道名菜。高峰檸檬鴨製作比較講究,選1.5—2公斤的正宗谷糠餵大的土鴨或北京鴨,肥一點的最好。宰殺好,放入沸水中用柴火煮個半熟,然後澇起瀝乾水切塊待用。其次選好配料。高峰檸檬鴨味道好壞重在配料與火候掌握。配料主要是陳年醃製的檸檬,檸檬要去核切成條狀,還需放酸蕎頭、酸辣椒、酸梅、腐乳、白糖、黃酒、鮮姜等。最後將鴨塊及配料一起用花生油爆炒幾下後,文火細燜到鴨肉熟透,接著改用強火翻炒至汁水成糊狀便可裝碟上桌,吃之酸甜麻辣香,別具風味。關鍵還不貴。
陽朔「啤酒魚」,是陽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魚肉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魚肉的香味可以讓人胃口大開。陽朔的啤酒魚是選用陽朔灕江裡鮮活的大鯉魚,先用桂北山區出產的生茶油烹炸,然後放入桂林產的上等啤酒紅燜而成,具有獨特的香酥鮮嫩風味。2002年5月陽朔啤酒魚以外香內嫩,皮黃汁濃,入口唇齒留香在「奇山杯全國迷宗菜交流比賽研討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由此,陽朔啤酒魚堂堂正正地「遊」進了京城。
荔浦芋扣肉是廣西荔浦及桂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名菜,此菜肉質細膩,熟後鬆軟芳香,具有特殊風味,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澱粉和一定的無機鹽、維生素,具有補氣益腎、健脾胃之功效,是製作飲食點心、佳餚的上乘原料。用荔浦芋和五花豬肉做成扣肉,歷來成為逢年過節家宴或紅白喜事和賓館酒樓席上的一道名菜。
禾花魚盛產於桂林各縣鄉村的稻田和小溪流中,是一種個體小,形似鯽魚的小魚,因其食物主要以禾苗的花而得名。而桂林地區的禾花魚尤以全州、興安、灌陽一帶的為上品,從數量來說全州最多,所以說到禾花魚,大家都自然想到是全州禾花魚。全州禾花魚肉質細膩,骨頭小而軟,口味鮮甜,因其主要食物為禾花,當地人吃禾花魚一般都不開膛剖肚,只去魚鰓和魚膽,連著內臟就吃了,禾花魚的骨和刺都很軟、細小,而且魚骨也補鈣,所以有部分顧客甚至連魚骨、刺也一起吃了。
全州醋血鴨是桂林全州的一個漢族特色美食,採用盛夏上市的子鴨為原料,殺鴨留血、注入酸醋,以嫩薑或苦瓜為配料,將鴨肉先武、再文火燜熟,在出鍋前倒入醋血。成品上桌,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讓人難忘。俗話說湘南永州之血鴨,桂北全州之醋血鴨。醋血鴨這道菜看著驚人,吃起來卻沒什麼血腥氣,倒是醋香撲鼻,而且鴨肉綿軟入味,酸辣鮮香,開胃可口。
田螺鴨腳煲首創於柳州。近年來柳州螺螄粉在南寧大放異彩,各種與之相關的田螺美食也開始在南寧走紅,例如田螺鴨腳煲。對於這樣的煲,田螺湯汁是關鍵,足夠量多的田螺,再加上足夠時間的燉煮,田螺天然的鮮甜才會釋放出來。之後用這鍋天然鮮美的螺湯做底,長時間煲煮食材,使得螺湯的鮮味完全浸入到食材裡,濃香且入味,這樣一鍋田螺煲才算合格。
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一道跟桂林山水都有關的菜----螺螄雞。螺螄雞採用灕江中的石螺加上農家純正的土雞,加入酸筍和辣椒,再輔以各種特色佐料。做成湯鍋或乾鍋。螺螄的鮮味與土雞的香味完美結合,如果是湯鍋喝口湯絕對會讓你有不想停下的衝動。乾鍋的話,用香辣爽口這4個字來形容一點不過。來桂林旅遊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這道美食噢!
黃豆酸筍燜小魚仔的做法歷史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黃豆酸筍燜小魚仔是很有特色的廣西特色小吃,黃豆酸筍燜小魚仔以魚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燜菜為主。不過正宗的應該用小河裡面那種黃色長不大那種魚~~(分季節不同,魚種也會有所改變)這個也是超級好吃開胃,來到廣西特別是來桂林柳州兩地不吃這個菜算白來!
據傳,梧州紙包雞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它起源於晚清鹹豐年的民間。上世紀民國初年由梧州在北山腳下官辦的同園「環翠」酒樓廚師官良改進後而成為登上大雅之堂的佳餚名菜。1923年「粵西樓」酒家以高薪聘請官良師傅。之後,官師傅更是在刀工,技藝,配料,調味,火候等諸方面對紙包雞的製作工藝做了進一步的改良。使紙包雞成為了粵西樓的一道遠近聞名的招牌名菜,以致後來名聞遐邇。
響譽兩廣的梧州岑溪古典雞,體型小、脂肪少,肉質特別香甜。這道菜的做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整雞隔水蒸熟,讓古典雞肉保持原汁原味的鮮甜,但最簡單的做法其實最考究食材的品質以及廚師功力的一道菜,食材只要有一點偏差,火候和時間又一點不對,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古典雞根據其各地風俗又名水晶雞、隔水蒸雞,桶皇雞,源於湛江的水晶雞,後來通過廣東廚師的傳播,遍及各地,也是粵菜中一道簡單易做的名菜,其味香、醇、嫩、滑,色香味俱全,口味獨特,令人流連忘返!
沙蟹汁燜豆角是北海的一道特色菜,其中就運用的沙蟹汁的獨特味道。它的製作方法簡單,在豆角快熟的時候淋上沙蟹汁,再燜上一會兒,即可新鮮出爐。有人曾對這道菜這樣描述:「綠綠的豆角裡,夾著一些細細的蟹殼、蟹腳之類的東西,汁水是淺灰色的。豆角進口細嘗,除了豆角的清甜味,還有一股很特別的味道,有點腥,但又很鮮,吃了讓人上癮。」「豆角的味道中夾著蟹的香味,味道偏鹹,有時候吃豆角,還會嚼出「喳喳」的蟹腳聲。」
客家菜有很多菜式,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就是釀式菜,即將剁好的肉餡釀進各種材料中,然後煎(或者燜)熟。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煎釀三寶,也就釀苦瓜、釀辣椒和釀茄子。出鍋的煎釀三寶顏色鮮豔,味道怡人,讓人食慾大開。釀苦瓜微苦鮮香,不但有清熱解毒、明目敗火、開胃消食之效,吃了還可以暖胃益氣。喜歡吃辣椒的人更是不能錯過釀辣椒這道菜,吃起來不但有肉的鮮香,還夾雜著辣椒的淡淡香氣,可謂兩者兼得。釀茄子的造型比較像肉夾饃,也就是兩瓣茄子中間夾著肉,口感也很不錯。
大蠔又名牡蠣,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用欽州大蠔製作的酥炸大蠔,外脆裡嫩,營養又好吃,想起來都流口水了有木有~
環江香牛扣的原料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眾用傳統的方法對本地黃牛進行育肥而成的。環江菜牛產於環江縣內國家級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該牛一生以傳統的欄圈養為主,不勞役,專門採食野生莎樹葉和青麻葉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與常規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間」之稱,肉質細嫩甜脆,鮮美可口。
巴馬香豬來源於土豬,源產於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飼養歷史和穩定的遺傳基因、且品質優良而珍貴稀有的地方小型豬品種。
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狸,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
玉林牛巴(俗稱牛肉乾)是玉林市最出名的風味小吃,玉林牛巴的美味自清朝就有記載,現已形成玉林牛巴食品產業。玉林牛巴,其顏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濃鬱,鹹甜適口,鮮美爽口,韌而不堅。色澤暗亮,氣味醇香,肉質細而耐嚼,入口生香,令人回味。肉質細而有嚼勁,吃後滿口生香,堪稱地方一絕。
八渡筍,是因產於廣西田林縣東北角山區,土地肥沃潮潤的八渡鄉而得名,正宗八渡筍在清朝時曾被列入十大貢品之一。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該產品曾遠銷東南亞。用柚子與八渡筍、五花肉做成的柚子渡筍扣。
(來源:網絡)
查看更多主題①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以查看「廣西隱藏的 50 個絕世美景,太全了!幾乎 97% 都不知道!」噢。
②回復「目錄」,可以查看「廣西各城市的美食旅遊攻略」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