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權獨立成編有何意義和價值?

2021-01-18 人民出版社

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對人權、人格權的保護。

早在1987年《民法通則》就專門對若干重要人格權作出了規定;2009年《侵權責任法》又進一步對侵害人格權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作出了具體規定,並擴充了人格權體系;2004年憲法修正案明確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的背景下,人民群眾有了更高水平的精神生活追求,希望過上更有尊嚴、更加體面的生活。十九大報告專門提出對人格權的保護,彰顯了黨對人民的新期待的高度重視,而民法典人格權編從無到有、單獨成編,正是回應了這一時代要求。

有專家認為,人格權單獨成編,是民法典最大的亮點,不僅彌補了傳統民法典「見物不見人」的缺漏,而且為人格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格權編的設置,以更高規格的獨立姿態印證了民法典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民法典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將更有助於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格權利。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應知應會的100個民法典知識》】

相關焦點

  • 凸顯人的價值,保護人的尊嚴——德州中院手繪《民法典 • 人格權...
    目錄⊙亮點一:獨立成編凸顯「人的價值」⊙亮點二:增加「兜底條款」,創設人格權「開放」保護模式⊙亮點三:明確規定了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亮點四:新增人格權訴前禁令制度⊙亮點五:明確了認定及防止性騷擾的規則⊙亮點六:肖像權「獨立成章」⊙亮點七:「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侵犯亮點1獨立成編凸顯「人的價值」 法官解析——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 民法典人格權編出臺記:廿年兩度起草,獨立之爭持續多年
    多年來,王利明一直是人格權獨立成編的支持者,他再次表示,人格權如果可以獨立成編最為理想。多名參會學者回憶,王利明話音剛落,反對的聲音就出現了。反對者是梁慧星,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研究員,2008年到2013年還曾擔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在反對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問題上,他始終態度堅決。
  • 盛世民法典丨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框定未來十年網際網路合規基本框架
    在此背景下,重新全面重視「人」,回歸「人」,強化對人格權的保護是當前網際網路法治發展的形勢所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最大焦點,就是歷時五年編纂的中國首部民法典。在這部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作為整部法典最大的亮點「C位出道」,精準有力地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資訊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一、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給人格權保護帶來哪些挑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人格權編釋義》
    針對他人發送垃圾簡訊、垃圾郵件侵擾個人私人生活安寧的行為,《民法典》確認和完善了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則。總之,人格權獨立成編為維護個人的人格尊嚴、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二、人格權獨立成編是充分回應網際網路、高科技進步發展的需要   首先,人格權獨立成編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需要。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給人格權特別是隱私權、個人信息的保護帶來了巨大挑戰。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該編含6章、51條、近5000字,詳細規定了一系列人格權保護制度,成為中國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2018年8月,人格權編草案首次亮相。
  • 手繪《民法典 人格權編》來啦!| 學習民法典之73
    目錄 ⊙亮點一:獨立成編凸顯「人的價值」 ⊙亮點二:增加「兜底條款」,創設人格權「開放」保護模式> ⊙亮點三:明確規定了違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 ⊙亮點四:新增人格權訴前禁令制度 ⊙亮點五:明確了認定及防止性騷擾的規則 ⊙亮點六:肖像權「獨立成章」 ⊙亮點七:「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侵犯
  • 崔麗丨民法典第1009條:基因人格權的創設、證成與實現
    基因權利是一種新型人格權,即自然人所享有的保障人格尊嚴、維護人格利益而獨立存在的權利。基因人格權的生成邏輯符合新興權利「新」的形式標準和實質標準,具有主體多元性、客體複雜性、內容和情境豐富性的表現形式。基因人格權作為新興權利「興」的動因在於多元主體的複雜性利益及其權利訴求,應受道德倫理標準、人格尊嚴、公序良俗以及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限制。
  • 人格權編之爭點:在關注中突出人民權利
    從形式來說,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這是對民法典體系與結構的重大發展;而從內容來說,在民法典中將人格權提升到獨立一編的地位,彌補了傳統民法典分則只有財產權而無人格權、「重物輕人」的缺陷,充分體現了在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民法典對人的尊嚴和主體地位的高度重視。
  • 民法典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律師信箱)
    尹志燁作(新華社發)劉律師:請您解釋一下民法典中的「人格權」講的是什麼?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是什麼?山西讀者劉子濤劉子濤讀者:關於你提出的人格權編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以下是相關解答。中國首部民法典中有不少創新性的亮點規定,其中人格權獨立成編的編纂方式,不僅是中國民法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民法典歷史上的首創,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
  • ...權為生命權內容的正確性——兼與否定民法典人格權編的主張商榷
    在這次會議結束之後,民法學界重新開始爭論關於民法典人格權是否獨立成編的問題。爭論的焦點是: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究竟是立法技術問題,還是政治風險問題。我們始終認為,編纂民法典對人格權如何規定,是在私法領域規定民事主體的私權利,肯定不存在政治風險問題,不會因為規定了民事主體享有人格權就要引起「顏色革命」。
  • 人格權編:一項個人權利的前世今生
    文/邵紅霞《律師眼中的民法典》系列報導之六人格權編:一項個人權利的前世今生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中,獨立成編的人格權編是這部民法典的一大亮點,將人格權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民法典人格權編對私密空間偷拍、AI換臉等熱點都有回應
    明確「隱私」定義,向性騷擾說「不」人格權獨立成編,對私密空間偷拍、AI換臉等熱點都有回應新華社 圖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個人隱私邊界日益模糊。翻開民法典,「人格權」一編格外引人注目。明確「隱私」的定義,完善對肖像權的保護,確立器官捐獻基本規則,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人格權獨立成編被認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點和重大創新,將我國法律對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保護提升到了新高度。
  •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權編中動態系統論的採納與運用
    人格權與物權和債權不同,在物權和債權中,並沒有此種位階的區分,很難說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何者應當更優先受到保護。但人格權中各項權利的位階存在差異。生命、身體或精神上的完整性、人格尊嚴、人身自由屬於最優先的地位,財產權次之,純粹經濟損失和合同債權又處於財產權之後。在各項具體人格權中,各種權利或利益的價值不同,其利益價值越高,受到的保護就越廣泛和有力。
  • 生而為人,你了解你所擁有的「人格權」嗎?
    此案中,原告以「姓名權受侵犯」為由起訴,最終該案案由被法院確立為「一般人格權糾紛」。但無論是姓名權還是一般人格權,兩者其實皆為人格權的內容,那麼為何法院最後以一般人格權糾紛定案呢,同為人格權內容,兩者又存在怎麼樣的關係呢?   作為獨立的個人,你真的了解你所享有的「人格權」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人格權」的那些事。
  • 《民法典》人格權編:「網名」納入人格權 參照姓名權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網名」納入人格權 參照姓名權保護 2021-01-1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人格權編:強化對人格利益的全面保護
    為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民法典,作為中國法學會服務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開展法律服務的重要窗口和平臺,中國法律諮詢中心組織7位法學法律專家,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就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的體例結構、條文變遷等內容進行了梳理解讀,以饗讀者。作者簡介:法學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人格權獨立成編被譽為我國民法典最大的亮點。
  • 人格權、隱私權、個人信息有了新內涵
    賓館房間被私裝攝像頭、電話號碼被販賣、網絡行蹤被窺視……你的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好了嗎?生前未作反對表示,去世後遺體捐獻可以由近親屬共同決定嗎?人體基因科研活動曾經引起軒然大波,除了違背倫理道德,是否也損害公共利益?  8月22日,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進行第三次審議。
  • 「法學匯」民法典人格權保護體系與四大檢察職能作用發揮
    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編纂的亮點和創新之一。民法典人格權編為具體人格權和一般人格權保障提供了制度依據和發展空間。人格權編怎樣實現對於人格尊嚴的保護、與憲法人格尊嚴條款的關係如何、對於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何種規制等,均需深入研究。同時,在重塑性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如何將民法典人格權保護規定有效落實到四大檢察工作中,也是當前檢察職能作用發揮的重點內容。
  • 《民法典》與體育微宣講|《民法典》時代下如何保護運動員的人格權
    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的廣度和強度都被放大,運動員等人群也在市場化大潮中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維護人格權的需求,這也成了體育行業的一個嚴峻課題。民法典對於人格權的相關規定,回應了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對於人格權保護的新訴求,在保障相關群體利益的同時,也為媒體報導、輿論監督規範了尺度。
  • 《民法典》, 「典」亮美好生活 之人格權編
    人文關懷已經成為當代民法的重要價值理念,在民法典中引入人文關懷理念,首先就表現在將人格權單獨作為民法典中的一編。人格權被單獨成編規定是我國民法典體系順應時代需求而進行的重大創新,是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新時代全面保障個人人格尊嚴、保障人民體面生活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