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中國書法史上五大行書你總要選一個!

2021-02-19 壹書法

第一天下聞,第二無人知

要是問你中華前五行書是什麼,蘭亭序肯定脫口而出。蘭亭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蘭亭序》實拍圖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衝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那麼,我現在問你天下第四、第五行書的名字,你可能就啞口無言了。在百米賽跑的時候,第一名和第二名差之毫厘,甚至成績只相差幾毫秒,可至今你只記得百米賽跑冠軍博爾特和中國飛人蘇炳添,第二名不曉得是誰?

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另外四大行書的魅力吧!!!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作者:顏真卿

《祭侄文稿》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顏真卿,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祭侄文稿》實拍圖

《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作者:蘇軾

《寒食帖》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寒食帖》實拍圖

《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天下第四行書《伯遠帖》

作者:王珣

《伯遠帖》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王珣,字元琳 ,小字法護 ,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王珣工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歷代書法家、收藏家、鑑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伯遠帖》實拍圖

《伯遠帖》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範之作。全篇隨其本字之形,順其自然之態,而又通篇和悅,自然一體,有如天成。

天下第五行書《韭花帖》

作者:楊凝式

《韭花貼》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楊凝式,字景度,號虛白,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末五代時期宰相、書法家,門下侍郎楊涉之子。唐昭宗時進士,官秘書郎,後歷仕後梁、唐、晉、漢、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稱「楊少師」 。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年),楊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贈太子太傅。

《韭花帖》實拍圖

《韭花帖》用筆和緩,不同於《蘭亭序》的輕快巧麗,筆畫的氣息更加質樸沉著。在結體上,奇中寓險,險中見奇。在用墨上盡力使墨氣沉入紙下,充分吸收。章法布局上將字距與行距拉得很開,是真正的清朗寬綽,這種布局在楊凝式以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見到的,這大概是因為他此時已經不是年少輕狂,而更追求簡淡瀟散,追求自然。

《韭花帖》實拍圖

後來人在書法學習過程中,都會去涉獵這些經典作品,在書法臨寫的過程中,會感覺蘭亭序原本較小,於是求放大而用之。也有感覺原本較大,需要向小處來寫,感覺更加精緻的。事實上,無論書法臨寫放大本,還是臨寫縮小本,都無法體現書法臨寫的正宗真功夫。

啟功臨寫蘭亭序:照原帖而寫,不放大也不縮小。蘭亭序的正質品相在於原樣大小。

啟功之所以是書法大師,除了書法自有一格,獨樹一幟的造詣之外,也體現在他臨寫蘭亭序的端正態度和樸實的方法上。啟功修書法,臨寫蘭亭序,品質正宗,在於能照臨原帖大小,不向大處寫,也不向小處寫,尊重原態,所以質成真品。

所以,臨摹字帖還是照著原帖是最佳。臨原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掌握整篇字帖的章法,感受作者揮筆的精神氣韻。

《寒食帖》實拍圖

中華五大行書,目前代表中華行書最高的藝術水平,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都會傾心於五大行書不能自拔。洋洋灑灑跳舞一般的筆法真是讓吾等後輩習書者望而生嘆,讚嘆於作者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讚嘆於作者如水般流暢的文採。

臨完這五大行書,足以窺探中國行書藝術魅力。翻開它們,如置身於會稽山陰之蘭亭賦詩飲酒作樂;又如寒食時節被貶黃州步履蹣跚於官道.

《祭侄文稿》實拍圖

本套五大行書採用優質宣紙高清複製,無限接近於真跡,最小的毫米題跋歷歷可辨,縱觀全局,方便臨摹

《中華五大行書高清宣紙原大限量版

【買三送二共五張】

原       價:498.00元

限時特惠價:198.00

1、7天內包退,15天包換。

2、全國包郵,貨到付款。

3、點擊下面閱讀原文,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相關焦點

  • 行書書法:149張圖教你標準行書筆法結構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 行書書法字帖大全
    羲之傳         傳播文化書法精髓   中國書法是一種藝術,它是民族文化的產物
  • 這樣學行書,我看行
    學習行書必看——149張圖教會你標準的行書筆法及結構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 行書字帖如何選?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這裡統統告訴你
    《書道拍案驚奇》觀點:不管是硬筆行書還是軟筆行書,都不要選擇現代人的字帖。有老師點撥可以直接上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自學的話建議用行楷過渡下,推薦趙孟《前後赤壁賦》和智永《真草千字文》等字數多,且平正的行楷字帖。
  • 行書字帖教程:行書筆法結構標準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蘭亭序 下面介紹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由來。
  • 楷書、行書……到底要選哪種字體練?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成為了新時代的使命。如今,練書法的群體越來越多,喜愛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書法字體也是豐富多彩各有千秋,楷書、行楷、行書等傳統字體,再加上近年來網絡上出現的各類網紅字體,看的人既心動,又不知從何下手,這麼多的字體到底要選哪種練呢?即便是如此變化多樣的字體,怎麼選也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
  • 書法史上精妙絕倫的1000個字,掌握好這些字,助你行書飛速進步
    趙子昂《行書千字文》據記載,忽必烈在見到趙子昂時直言他是「神仙中人」,趙氏的言談、氣質、神態皆是非比尋常。後世也將趙氏稱為書法史上的「神仙」。趙氏在書法史上,是能與二王、歐顏柳等書法大家並肩!他這一手好字,令後人痴迷陶醉。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中國書法風格多樣, 千恣百態, 文雅精美的楷書, 生動流美的行書, 恣肆飄逸的草書……光芒閃爍, 世人傾慕。書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青年學生倍感自信和成功。一、從實用、藝術和個性化角度選擇行書進行教學鋼筆行書適合青年學生學習。
  • 一部完整的行書字帖,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 三大行書巨匠|書法藝術
    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過相當激烈的大公論。此列出的唐代馮承素的摹本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 中國書法史上的前兩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真卿的《祭侄稿》,「天下第三行書」就是的《寒食帖》,它的作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宋朝詩人蘇東坡。
  • 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行書是繼草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體。相傳是後漢桓、靈帝時一位書法家劉德升所創,西晉時期的衛恆的《四體書勢》裡講:「魏初有鍾(繇)、胡(昭)兩家,為行書法,具學於劉德升。」可惜劉德升沒有留下墨跡。什麼叫行書呢?簡言之是在楷書的基礎加以小的變化,書寫起來很簡便的書體,故而與楷書相間流行開來。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組成書法藝術的三要素是「人」「寫」「漢字」,漢字是基本的框架,通過書者(人)的書法寫,賦予了漢字以藝術形象。一般的漢字書寫比如硬筆,要求字體結構合理,筆畫平(不是水平)直,就算是好字了。但作為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好字,書法藝術是一個複雜的系統,不僅懂得漢字的結體,還要掌握各類筆法,還有精神內涵。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行書之「行」,張懷瓘解釋為「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行書,大體保留了楷書的字形,部分吸收草法,使之像草書那樣適當減省、連帶,既便捷易識,又活潑灑脫,富於生動之美。還是以「書法三要素」為框架做一簡單的介紹。
  • 學行書就照這個來——行書十大名帖欣賞
    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要數《宋拓定武蘭亭序》。不管是摹本,還是拓本,都對研究王羲之有相當的說服力,同時又是研究歷代書法的極其珍貴的資料。在中國書法典籍中有關《蘭亭序》的資料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    《蘭亭序》是否為王羲之所書,歷來也有很多爭議,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發過相當激烈的大公論。此列出的唐代馮承素的摹本 ­
  • 毛筆書法行書字體作品賞析
    在中國書法中,行書是一種自由度較高的藝術樣式,在體勢多變的筆墨與空間之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 聊聊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三行書」
    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了二首五言詩:「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
  • 送您一部完整的行書字帖,行書筆法及結構標準教程,記得收藏哦!
    行書的名稱始見於西晉衛恆《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鍾(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於劉德升。」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 書法史上的巔峰行書,這字無懈可擊,讓人頂禮膜拜!
    其實他豈止楷書寫得好,他的行書甚至在某些方面不亞於王羲之,他的小楷在宋朝之後的1000年當中無人能與之比肩。趙子昂一生驚才絕豔,他的書法舉世無雙,他的繪畫也是承前啟後,開創了宋元以來不同於工整謹飭的自然之風,他的詩文為當世之冠,他的父親愛好收藏,所以趙子昂對於鑑賞更是一代大師,他還通音樂,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