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七力的「天人合一」思想輿傳統的修行有什麼不同?

2021-02-24 宋七力

為什麼宋七力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最直接最超越的一種修行?

它輿傳統的修行有什麼不同?

傳統佛教的修行講「戒、定、慧」——由戒生清靜,由靜得定,由定生慧;講「修六度」——行「布施」、持「戒律」、修「忍辱」、行「精進」、修「禪定」,等到苦修至功夫精深才生「般若智慧」。並需修行六度圓滿,才可能開悟証果。佛經所講的「般若智慧」是形上智慧,並非我們肉身經受教育、學習、累積經驗而得到的「知」。形下的「知」,只會造成「知識障」,造成「我執」。而本體流露的「知」,才是形上的「智慧」,才是「般若智慧」。成佛成聖就要靠這種「般若智慧」,因此佛經上也說「般若為諸佛之母」。
宋七力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直接找本體、復活本體,直接從開啟「般若智慧」下手,不需其他五度圓滿,即能「即身成佛」。宋七力認為修道方式要自然,從思想超越、心量廣大入門,突破傳統宗教形式的束縛,以信心與尊重自己本體為主。超越禁忌、戒律、打坐、儀式、教條,而達到自然而然的「布施」,自然而然的「忍辱」,自然而然的「精進」,自然而然的「無戒而戒」,完全沒有苦修苦行。所以 宋七力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最直接」、「最超越」的修道方式。
再者,傳統修道的方式不外靠「自力」與「他力」。他力方式,靠持戒、誦經、念佛、希望臨終時諸佛菩薩現前,接引往生淨土。這種方式也必須要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正定)的人,才有機會;自力方式則是藉苦修苦行,克制七情六慾,及修氣、修脈、打坐、修定等等,以至肉身意識幾乎泯滅(如禪定至氣住脈停、無念無我)。禪宗講「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靜極而動生,啟動內在寂然不動的本體,復活本體,自力往生淨土。但這種苦修方式,違背自然,非有大根器、大願力者甚難成就,所以歷代成道者少。
宋七力的天人合一修道方式,系透過「宇宙光體」(光身)的照明,直接喚醒本體、復活本體,再以信心尊重感應本體,讓藏在心淵中的本體自然而然沿著廣大的心量流露出來,即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因此,宋七力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他力」(即宇宙光體——光身、照明)與「自力」(即對宇宙光體——光身——與本體尊重和信心)所聯合「最簡單」,「最自然」,「最快速」的成道法門。


宋七力微信公眾號簡介

宏揚儒、釋、道本心為尊的形上經典哲學。開啟人內心存有真善美世界,將現實生活移入涅槃實相。當樂法身!圓滿人生!

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SUNGCHILI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天人合一」回歸大道
    傳統古風「讓悠悠古風 吹遍古老的華夏大地」
  • 是什麼在左右我們的命運?
    另一個改命的辦法就是懺悔,行善,修行。關於這個,「了凡四訓」中的袁了凡,及俞淨意(有電視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是真事,俞淨意後來做了張居正兒子的老師)都做了很好的身教,不知道的去查查,沒看過的去看看,人家怎麼做的,自己也照著做,就可以改命。2、上面提到的是改命。我知道的就只有上面這兩個辦法。
  • 湯種麵包的「湯種」是什麼?
    常聽到、吃到所謂的「湯種麵包」,但是湯種指的究竟是什麼?
  • 當我們提到「大英帝國」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其實是跨越兩種不同面相,經過解體再重組的「兩個帝國」?  移民、奴隸解放、百貨公司、商品與人的流動……  從社會生活史的「柔性帝國」角度,描繪不為人知的「帝國側臉」,  如此便會勾勒出一幅饒富趣味的景象。  當我們提到「大英帝國」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 「波羅蜜」就是要「究竟」…
    好,那你要不要耐煩呢?
  • 新界東補選:「本土派」與傳統反對派分裂不可避免
    至於「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則有66524票。圖為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宣布結果。   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於2月28日舉行,民建聯候選人周浩鼎在反對派的夾擊和抹黑下,取得第二高的票數,以得票率數個百分點的細微差距惜敗。
  • 【發現內在超能力】發現了「貪」是什麼回事
    【發現內在超能力】發現了「貪」是什麼回事撰文學員 | floflo@香港
  • 視覺視角 羅申駿:設計不是代工,是你想表達什麼給我看
    「哪吒鬧東海」這部結合臺灣傳統戲曲即興唸歌,輔以縮時拼貼,傳遞出生猛卻又趣味十足的臺灣味動畫,為什麼也能驚豔臺灣以外的國際評審們?羅申駿是這麼看的,具有文化性風格的作品本來就是被鼓勵的,但是光有傳統的文化元素還不夠,還是得回歸到設計本身;如何精準操作每個環節,如何環環相扣這些細節,讓外國人也能跟上作品的內容節奏,才能感同身受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
  • 丁為祥‖張載「天人合一」思想的特殊進路及意義
    直到今天,「天人合一」仍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最高追求①。從這個角度看,構成中國文化演變與發展之真正內涵的其實並不在於「天人合一」的觀念本身,而在於其在歷史發展中所展現出來的不同內涵及其不同的「合一」進路。就此而言,可以說「天人合一」代表著中國文化中「變」與「不變」的雙重因素,是這雙重因素的有機統一。但從歷史的角度看,則社會思潮的每一步發展,又往往是通過「天人合一」之具體內涵的不斷演變來實現的。
  • 廖宜方:在臺灣寫作中國的歷史是否搞錯了什麼
    不同的學科、領域和課題,不同國家的學界及其傳統與文化,構成了相當殊異的面貌,固然有人在他所屬的社群寫論文如魚得水,但每個研究者所處的「小環境」其實有相當大的不同。我自己不算成功、甚至不愉快的經驗,讓我變得用更激進的眼光去思考關於論文的許多「迷思」:歷史材料不可能造假,但提供史料來源之後,難道審查人就能夠據以「驗證」?在歷史研究中,審查他人論文在知識論上的理據,究竟是什麼?
  •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於周代宗教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於周代宗教 2015年06月01日 09:0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永路 字號 內容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論之一,並在近代以來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代表性論題。
  • 「重組肉」裡面藏了什麼秘密?
    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文/林士祥博士近年夯傳的新名詞 ─「重組肉」到底藏了什麼玄機?
  • 評論│要直鐵、給輕軌,什麼政策邏輯?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杜建重/攝影 宜蘭代理縣長吳澤成最近兩度槓上交通部,他要求中央支持「北宜直鐵」計畫,並與境內的鐵路高架化合併;未料,賀陳旦未同意直鐵案,卻向宜蘭拋出「輕軌」的大禮。明明地方要的是直鐵建設,中央卻要塞給輕軌,這是什麼施政邏輯?
  • 端午驅五毒必備,讓千年蛇精也中招的「雄黃」到底是什麼?
    俗話有云:「未食五日節粽,破裘毋甘放」。端午過後,天氣穩定許多了,總算不用再為了隔天天氣大變,不知道該穿什麼出門而手忙腳亂。可是,溫暖的天氣也讓許多「小生物」活躍了起來,蚊蟲變多了,蛇類也可能頻繁出沒,讓人又驚又怕。古時候於是便有「端午驅五毒」的習俗。在端午這天,要整理環境,掛上菖蒲、艾草及榕樹葉,希望能驅避居住環境附近的蠍子、毒蛇、蜈蚣、壁虎和蟾蜍,避免危害。
  • 香港傳統新春有什麼習俗?
    燒香是敬神拜神的表現形式,香港傳統新春例有上「頭炷香」的習俗。每逢除夕晚上,不少善信都爭相蜂擁到黃大仙祠,等待大年初一子時一刻上頭炷香,祈求新一年心想事成。黃大仙是香港廣受崇拜的神仙之一,連帶廟宇位處的地區也順應民意改為黃大仙區。黃大仙原名黃初平,仙號赤松子,全稱「運元威顯普濟勸善拯世赤松黃大仙師」,是浙江省金華縣蘭溪人。
  • 【港你知】「天人合一」的絕美中大
    作為香港地區老牌高校,港中大不僅有雄厚的教學實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還有獨特的風景和人文景觀。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中大還擁有高校中最大的佔地面積。今天就讓我們多方位了解一下這所學校的動人之處。
  • 中國智慧的天人之際有哪些意涵?天人合一影響最為深遠
    但在中國古老的智慧裡,人們對於天人之際提出了多種不同主張。最主要的有天人相分說和天人合一說等。天人相分論認為,雖然天地人同屬一體,人與自然具有共同的本性,但人作為天地之心,不同於天地萬物。於是,人具有他自身獨特的本性。由此而來,一方面,人被天地自然的普遍規律所規定,另一方面,人又有其超出天地自然的特殊法則。
  • 禪宗安心是什麼意思?安的是什麼心?
    安心是什麼意思?安的是什麼心?二祖這時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餓,他的心當然不安。所以達摩祖師答他: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鬍子,一定把二祖給嚇住了,這一罵,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飛了。然後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出來。達摩祖師說: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 從不怕什麼將人人分開,只怕什麼將靈魂撕開
    上年有700幾首派臺的全新廣東歌,在2020年最後一天都還有歌手出新歌,其中就有泳兒的《所有遺失的東西》,致一切遺失的東西和遺失的自己。在介紹新歌之前,還是要在此恭喜《溝渠暢泳》獲得上年的香港傳統電子傳媒的五臺冠軍歌,成為上年僅有的三首五臺冠軍得主之一。哪怕你再不屑這些傳統榮譽,我依然覺得《溝渠暢泳》作為一首相對破格的暗黑佳作,值得得到,也值得一提。
  • 《麥兜故事》中的「搶包山」是個什麼活動?
    這部電影讓不少人知道了「搶包山」這項活動,那麼,現實中的「搶包山」是什麼樣的呢?太平清醮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傳說在清朝時期,長洲島上發生疫症,在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後,瘟疫才得已制止。居民為了酬謝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遊行驅趕瘟神,其後每年舉行,成為太平清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