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絕唱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如若你寫一闕如何寫

2020-12-12 翰墨今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傳唱了幾百年,確實屬於是千古絕唱,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故作深沉,經常把這首元曲掛在嘴邊,倒也應了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進入不惑之年,再看這首元曲,倒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蒼老的古樹上纏繞著枯敗的藤蔓,昏暗的光線下一隻孤獨的烏鴉飛到樹上。流水依然從小橋下靜靜淌過,一戶戶人家卻無一家是我的歸宿。夕陽下,古老的石板路伸向遠方,遠方一匹乾瘦的老馬留下長長的陰影,心中的人兒,卻在天涯,思戀讓我肝腸寸斷。

這首小令,把多種景物並置,為我們繪畫出一幅秋郊夕照圖。浪跡天涯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背景是如此的蒼涼,處處都流露出哀愁的情調,借景抒情,抒發了一個遊子的秋思,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這首小令雖小,短短二十八字卻排列了十種意象,用這些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了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讓作品充滿了濃鬱的詩情畫意。

全曲十個意象,自然地分成了四個層次。「枯藤老樹昏鴉」是一組,從下往上的畫面的遊走。而第二組「小橋流水人家」,則是由近至遠的畫面延伸。第三組則又把視線從遠拉了回來「古道西風瘦馬」,但第三組增加了「西風」,描寫了感觸,變換了描寫的角度,同時也增加了意象的跳躍感。

最後一個意象,「夕陽西下」則作為全部畫面的大背景,將前面的九個意象全部襯託、統攝起來。同時也讓人們的視線從近又延伸到了更遠的地方,讓畫面擁有了更加深遠的景深。

馬致遠在景物的選擇上,是為了情感服務的,突出、強化了悽慘悲涼的情感,選擇秋天裡最能體現悽涼、蕭條的景色。這十個意象最能體現羈旅遊子的孤苦惆悵的情懷,將自己的情感全部濃縮於十個意象之中,全曲的末尾才以點睛之筆揭示了主題。

這首小令,前面三句十八字全是名詞和形容詞,沒有動詞,為讀者描繪的畫面全靠讀者自己的想像力去把握。溫庭筠《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與這首小令有異曲同工之妙。

馬致遠用簡練的不能再少的文字,來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借景抒情,這正是《天淨沙·秋》這首小令藝術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也曾經寫過一首《天淨沙》: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在這首元曲中,作者層次分明的描寫了秋日的自然景象,開始的時候,「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給人也描繪了孤寂和蕭瑟的意象,讓我們也以為這又是一首「愁苦」之作。但是作者筆鋒一轉,畫風一變,寫出了: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

這些明麗的色彩,為這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活力。一掃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這首小令,白樸也是非常的了不起,二十八個字寫出了十二種意象,各種意象各有特點:孤村、落日、殘霞、輕煙、枯樹、飛鴻、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前苦後甜,婉約清麗,意境新穎,令人賞心悅目、韻味無窮的。完全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祖」的前面馬志遠的《天靜沙·秋思》媲美。

說實話古代的詩詞如果用現代的白話來寫,真的難寫,而且寫那麼多字也寫不出那種意境。在這裡也獻獻醜,填上一首:

空庭老樹春花,依山傍水人家。細雨清明淚下,杜鵑泣血,孤墳新草舊話。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也寫上一闕,讓大家一起欣賞一下。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6天淨沙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元代傑出的戲劇家、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歷來被人們推為小令中出類拔萃的傑作,被譽為「秋思之祖」,幾百年來,它以其「深得唐人絕句妙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藝術魅力而膾炙人口,久誦不衰。馬致遠少年時曾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在初期執行著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 有希望也有孤寂,《天淨沙·秋思》賞析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很推崇元曲中的一首小令《天淨沙·秋思》,他說,「《天淨沙·秋思》純是天籟,仿佛唐人絕句。」如此之高的評價在王國維的口中說出來,就相當於蓋棺定論了。《天淨沙·秋思》只有28個字,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題目解說:「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暗含著遊子思鄉的愁緒。二、作者簡介: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裡,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秀作品之一。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道盡了古今的悲涼
    元代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只有28個字,卻道盡了古今的悲涼。全詩如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們的眼前呈現出這樣的圖畫:黃昏時的烏鴉,正在枯藤老樹上棲息,依傍著小橋有一戶流水伴居的人家,在陌生的荒道上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夕陽已經沉沉西下,漂泊他鄉的遊子遠在天涯。
  • 有哪些類似《天淨沙·秋思》的唯美小令?
    《天淨沙·秋思》是元代詞曲作家馬致遠的一首名作,可以說是元曲中傳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了。你看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前三句,羅列了九種事物,可是卻沒有一個動詞,而三句讀下來,卻很容易便讓我們想像到了詞人所要描寫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帶給人更唯美的感覺,集凝鍊美、簡約美、含蓄美、空靈美和意境美於一體,這便是列錦這種修辭手法的妙用。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
    馬致遠生活在宋元之間,天淨沙是常見的曲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押的是什麼韻?是詞韻、曲韻、還是平水韻?首先,唐宋人沒有詞韻,填詞也是用詩韻。馬致遠這首小令顯然不是用詞林正韻。那麼用詩韻還是曲韻呢?一、叶韻的元曲小令《天淨沙 》是曲牌名,又名《塞上秋》, 元朝人有不少作品,例如喬吉的幾首:筆尖掃盡痴雲,歌聲喚醒芳春。花擔安排酒樽。海棠風信,明朝陌上吹塵。.......
  • 王國維為什麼說《天淨沙秋思》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呢?
    前言有人問:王國維為什麼說《天淨沙·秋思》有唐人絕句的妙境?《天淨沙·秋思》是元人馬致遠的名作,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專門評價過馬致遠的這首作品:「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平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元人馬東籬「天淨沙」小令也。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 回味經典:天淨沙.秋思
    今天有人稱馬致遠的這首《天淨沙·秋思》為「並列式意象組合」,其實並列之中依然體現出一定的順序來。全曲十個意象,前九個自然地分為三組。藤纏樹,樹上落鴉,第一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橋、橋下水、水邊住家,第二組是由近由遠的排列;古驛道、道上西風瘦馬,第三組是從遠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間略有變化。
  • 「曲狀元」馬致遠,這2個作品,比《天淨沙·秋思》更經典!
    說起元曲,「曲狀元」馬致遠肯定是第一個被大家想起來的人,然而,人人都知道他那首流傳千古的《天淨沙·秋思》,可事實上,除了那首作品,他還有很多經典之作。比如這一組《四塊玉》:元·馬致遠·《四塊玉·嘆世》其一帶野花,攜村酒,煩惱如何到心頭。誰能躍馬常食肉?
  • ...手法演繹傳統詩詞文化 唱出來比讀出來更好聽的《天淨沙·秋思》!
    現代編曲手法演繹傳統詩詞文化 唱出來比讀出來更好聽的《天淨沙·秋思》!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  每當秋日悄然而至時,就到了必讀《天淨沙·秋思》的時候。就像夏天必讀蘇舜欽的《夏意》一樣,秋天也一定繞不開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個尋常的曲牌名,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似乎已成了馬致遠這首小令的專屬名字。它本可寫春夏冬,頌愛情,狀月亮,詠梅花,可唯獨寫「秋思」時,它才呈現出最美的樣子。
  • 元曲四家之一,《天淨沙·秋思》流傳千年,馬致遠十首佳作真經典
    這首小令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馬致遠,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今天我們一同來欣賞馬致遠的十首代表作品,感受一下他作品的魅力。馬致遠從小接受儒家教育,可以說是飽讀詩書,在音樂方面,他也有一定的造詣,所以後來他從事雜劇和散曲創作,也能表明他的一些音樂思想,不過後期,馬致遠的音樂思想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流露出明顯的道家歸隱思想。
  • 高考語文早讀19:天淨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助記] 前三句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助記] 四、五兩句抒寫內心深處的無盡傷痛。
  • 「瘦馬非馬」馬致遠元曲名作 暗示揚州妓女悽苦生活
    可是,這首曲多年來一直就是否為馬致遠所創而有爭論,當中「瘦馬」一詞更是爭論這曲究竟是寫漠北還是寫江南的關鍵點,有人說這詞是寫江南青樓女子,進而有「瘦馬非馬」說。豐子愷以《天淨沙秋思》為題材的畫作《天淨沙秋思》元代兩個版本我們會先談馬致遠是否原創說,
  • 馬致遠十首著名的元曲,動人心魄,感悟千古絕唱的美
    馬致遠,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字「千裡」,晚年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出自元·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
  •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裡,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
  • 元曲四大家——馬致遠
    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三、善於加工提煉,用極其簡練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遊子深秋遠行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小令中出現的意象並不新穎。其中「古道」一詞,最早出現在署名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中「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宋張炎《壺中天·揚舲萬裡》詞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陽古道,風定波猶直」。
  • 七上語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天淨沙·秋思》考試要點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賞析:這一句運用擬人手法,想像奇特,明月仿佛也有了人性,能將詩人的思念和同情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天淨沙·秋思·馬致遠(元) 枯藤老樹昏(傍晚)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一首是千古絕唱,另一首也不遑多讓
    這裡就來介紹兩首關於秋的《天淨沙》,其中一首被譽為「秋思之祖」,另一首在筆者看來也可與之媲美。天淨沙,是曲牌名,屬于越調之一,又名《塞上秋》。天淨沙·秋思元代: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 寫夕陽很美的詩句有哪些?8首千古佳作,8個千古名句,太美了
    關於夕陽,我這裡有8首美出天際的千古名詩,包括3首唐詩、2首宋詞、2首元曲和1首清詞,相信讀完這些,今晚你再看落日時,會覺得夕陽格外美好。但是閉上眼睛卻浮現了這一景象,仔細品品,就會發現,除了這兩個字之外,卻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字能夠代替了,這的確是一語中的的妙語。清末著名詞論家、美學家王國維先生,在論及這兩句詩時,用了「千古壯觀」四個字來形容塞外落日的這一奇景,並非誇張之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