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日深圳證監局等多地監管部門,接連對私募機構開出罰單,多涉及到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等情況。
監管對於私募亂象的打擊正在趨嚴,偽私募、亂私募正在加速出清,投資者在投資私募基金時,也需要擦亮雙眼,警惕違法違規亂象。
監管部門接連開出罰單
深圳證監局最新發布的2019年監管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566家,備案的私募基金14251隻,實繳規模1.82萬億元。深圳證監局指出,針對私募基金風險嚴峻形勢,該局在2019年成立私募機構風險處置隊伍,深入開展非現場及現場核查700餘家次,依法對30餘家私募機構及相關責任人採取行政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及時向中國證監會及深圳市政府報告風險80餘次。
近日,深圳證監局下發對深圳樸素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稱其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未對部分私募基金進行風險評級的情形。梁斐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也被出具警示函。
事實上,近期監管已經頻頻出手整治私募亂象。
6月10日,深圳證監局通報了第一批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相關情況,其中13家涉嫌犯罪。從被納入名單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相關事由來看,主要包括因嚴重違法違規被採取監管懲戒措施、拒不配合監管或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以及因失聯、未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等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等情形。
深圳證監局表示,為促進深圳私募基金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強化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警示教育,督促各管理人依法合規經營,將結合日常監管執法和風險監測處置等情況,陸續公開披露轄區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單。
除了私募重鎮深圳外,多地監管部門也都陸續開出了警示函。6月4日,江西證監局發布對江西世行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稱其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發行了三隻有限合夥型基金產品,但均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並且存在公司治理混亂、內部管控不到位等情況。6月2日,福建證監局也發布了對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原因是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
私募亂象需警惕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但也存在魚龍混雜、負向攀比等問題,少數私募基金違法違規甚至出現「爆雷」,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和社會穩定。
2019年監管年報顯示,深圳證監局已配合深圳市政府在全國率先制定《問題私募基金良性退出操作指引》,引導風險良性化解。其中,會同公安機關對180多名風險私募機構關鍵人員進行管控,聯合約談風險私募機構實際控制人及高管60餘人次,及時將33家私募機構涉嫌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另外,針對私募資管產品的延期兌付問題,該局在2019年還建立了動態風險臺帳,根據產品風險差異,制定分級分類處置機制。
從各地監管機構開出的罰單來看,有不少私募觸碰了監管底線。如深圳前海匯能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挪用基金財產等觸碰監管底線情形被採取監管懲戒措施,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
此外,在私募基金的銷售中,機構打「擦邊球」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出現了不少行業亂象,包括虛假營銷、誇大宣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不完善、進行「保本」宣傳、不符合人員資質條件等。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中,一大部分都涉及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未對部分私募基金進行風險評級等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私募基金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嚴打行業亂象、規範基金銷售是當下的主趨勢。例如,深圳證監局於6月11日發布了《深圳證監局關於組織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自查自糾的通知》,要求各私募管理人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梳理業務產品,仔細查找問題隱患,嚴格對照監管紅線底線進行重點自查,存在違法違規的管理人要求限期整改。
業內人士強調,在私募亂象被嚴厲整治,偽私募、亂私募加速出清的背景下,廣大投資者也要擦亮雙眼,在投資私募基金時注意投資風險,遠離違規機構,避免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