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監管治理亂象出重拳
李惠敏 張凌之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
6月5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對深圳市滙豐大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因滙豐大通基金存在基金產品募集完畢後,未辦理完成基金備案的手續。
同日,深圳證監局也對深圳前海凱恩斯投資出具了警示函,經核查,凱恩斯投資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未盡職履行謹慎勤勉義務、基金產品募集完畢後未辦理完成基金備案手續的情形。
6月4日,江西證監局發布對江西世行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呂靈斐等人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江西世行大通資產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發行了三隻有限合夥型基金產品,但均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同時,公司產品管理運作、財務等由控股股東世行大通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公司未核實承兌匯票貿易背景,未對承兌匯票收益權所籤署的相關法律文件進行審查,未妥善保管會計憑證、會計帳簿。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6月3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對深圳聚合創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同一日,也對深圳秋實弘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其中,深圳聚合創投資產存在部分私募基金未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等情形。深圳秋實弘仕資產則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的情形。
6月1日,深圳證監局發布關於對中金前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中金前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未盡職履行謹慎勤勉義務,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和承諾最低收益的情形。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但是在私募基金的銷售中,機構打「擦邊球」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不少行業亂象,包括虛假營銷、誇大宣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不完善、進行「保本」宣傳、不符合人員資質條件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基金銷售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嚴打行業亂象、規範基金銷售是當下的主趨勢。
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
除此之外,還有私募機構因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而收到警示函。
6月2日,福建證監局也發布了對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海誠投資作為福建海源複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在2020年1月16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被動減持海源復材股票15.3萬股,上述所減持股票屬於公司持有的海源復材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但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編輯:鄭雅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