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報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監管治理亂象出重拳

李惠敏 張凌之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

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

6月5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對深圳市滙豐大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因滙豐大通基金存在基金產品募集完畢後,未辦理完成基金備案的手續。

同日,深圳證監局也對深圳前海凱恩斯投資出具了警示函,經核查,凱恩斯投資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未盡職履行謹慎勤勉義務、基金產品募集完畢後未辦理完成基金備案手續的情形。

6月4日,江西證監局發布對江西世行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呂靈斐等人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江西世行大通資產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發行了三隻有限合夥型基金產品,但均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同時,公司產品管理運作、財務等由控股股東世行大通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公司未核實承兌匯票貿易背景,未對承兌匯票收益權所籤署的相關法律文件進行審查,未妥善保管會計憑證、會計帳簿。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6月3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對深圳聚合創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同一日,也對深圳秋實弘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其中,深圳聚合創投資產存在部分私募基金未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等情形。深圳秋實弘仕資產則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的情形。

6月1日,深圳證監局發布關於對中金前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中金前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未盡職履行謹慎勤勉義務,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和承諾最低收益的情形。

近年來,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但是在私募基金的銷售中,機構打「擦邊球」的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了不少行業亂象,包括虛假營銷、誇大宣傳、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不完善、進行「保本」宣傳、不符合人員資質條件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基金銷售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嚴打行業亂象、規範基金銷售是當下的主趨勢。

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

除此之外,還有私募機構因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而收到警示函。

6月2日,福建證監局也發布了對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海誠投資作為福建海源複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在2020年1月16日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被動減持海源復材股票15.3萬股,上述所減持股票屬於公司持有的海源復材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但未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編輯:鄭雅爍

相關焦點

  •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 用益-私募市場動向:「日光基」再現 私募還在狂發新產品
    私募還在狂發新產品  雖然A股三大指數均尚未突破年初的高點,但5月底股票私募的倉位已經創今年新高,達到73.54%,超7成百億私募倉位在8成以上——今年以來百億私募整體倉位已上升15.0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6月首周已有超300隻證券私募類產品備案。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
  • 多地證監局密集開私募罰單,世界銀行顧問專家組發起私募在列,行業...
    此次被罰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混亂,內部管控不到位,未做到恪盡職守,未履行勤勉盡責義務;未按規定辦理部分基金備案手續。同日,江西、深圳、福建三地監管局密集開出罰單,主要是私募基金募集、管理過程中存在違規。
  • 恆天財富代銷私募產品清算延期 管理人基巖資本涉嫌違規承諾收益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於2019年12月23日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2019年12月)》規定,管理人在私募投資基金到期日起的3個月內仍未通過AMBERS系統完成私募投資基金的展期變更或提交清算申請的,在完成變更或提交清算申請之前,協會將暫停辦理該管理人新的私募投資基金備案申請。
  • WEMONEY日報:中付支付銀行卡收單未備案遭罰;小牛在線工作人員侵佔...
    至此,貴州省第二家擬主板上市的白酒企業正式亮相。據了解,與經銷商深度綁定的關係,無疑給國臺酒業的銷售帶來一定便利,這或許是其近年來業績狂飆的重要原因。即使如此,仍不能完全消去人們心中的疑問。畢竟,國臺酒業生產的是醬香型白酒,其主打產品又是小眾的中高端酒,雖然經銷商有一定作用,但業績一下子年增400%,讓人難以置信。有投資者質疑,這突然爆發的業績,似有為上市故意催肥之嫌。
  • 樸素資本、江西世行大通等多家私募收罰單 行業亂象需警惕
    來源:中國證券報近日深圳證監局等多地監管部門,接連對私募機構開出罰單,多涉及到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等情況。 監管部門接連開出罰單深圳證監局最新發布的2019年監管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566家,備案的私募基金14251隻,實繳規模1.82萬億元。
  • 承諾收益、未披露重大事項,這些私募被中基協取消會員資格
    從私募機構的違規事項來看,被罰事由多有相似之處。「投資有風險」,2014年頒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但被處罰的幾家家私募均出現這類違規情況。
  • 假私募頻繁「爆雷」 如何避免?資質很重要 合同仔細瞧!保本保收益...
    原標題:假私募頻繁「爆雷」,如何避免?資質很重要,合同仔細瞧,保本保收益堅決不要信 摘要 【假私募頻繁「爆雷」 如何避免?資質很重要 合同仔細瞧!
  • 私募市場周評:私募罰單滿天飛 證券私募基金收益承壓
    本周多家私募機構被中基協註銷,多地密集開私募罰單,私募基金募集、管理過程中違規亂象頻發。其次高淨值人士考慮到房地產避險和美股反彈兩個因素,對於私募的熱情也冷卻,開始轉投房地產與海外對衝基金,私募基金特別是契約型基金未來發行數量和規模會受一定的影響。
  • 彼岸大道承諾保本等2宗違規 原總經理柯冬植收警示函
    經核查,彼岸大道資產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部分私募基金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的情形,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辦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的相關規定。依據《私募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彼岸大道資產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 私募未備案、還承諾保本 深圳彼岸大道資產及原法代柯冬植收警示函
    決定顯示,經核查,彼岸大道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部分私募基金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的情形,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私募辦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十五條的相關規定。依據《私募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深圳監管局決定對彼岸大道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 案例解讀|2020年私募管理人、從業人員違規事項及處罰措施盤點
    ● 向投資者承諾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墊付投資本金及預期收益● 實際運作中每月按基金合同向投資者支付收益,構成承諾最低收益● 在產品募集說明書和基金合同中以宣傳「年預期複合收益率」的方式向投資者承諾收益3、投資者適當性管理違規● 沒有對產品進行風險評級
  • 銀保監會:銀行理財子公司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中新網12月25日電 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銀保監會25日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意見》提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從事理財產品銷售業務活動,應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打破剛性兌付,不得直接或變相宣傳、承諾保本保收益,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 深圳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82家失聯註銷,6家涉嫌犯罪
    原標題:深圳罕見一次性通報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名單!82家失聯註銷,6家涉嫌犯罪,7家觸碰監管底線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被通報,這還是首批!6月10日,深圳證監局對轄區第一批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通報,事涉13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 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吃多張監管罰單 多家基金公司終止合作
    泰誠財富「連吃」多張監管罰單時隔三個多月,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再吃」監管罰單。8月3日,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暫停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三、公司變更副總經理、監事、合規負責人,未在變更前向證監局備案變更方案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變更事項未在變更前向證監局備案。該情況不符合《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 深圳證監局「重拳出擊」 下半年以來已有1823家私募機構開展自查自糾
    第一類為綠色機構,即未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已整改的機構;第二類為黃色機構,即發現違規線索尚需核實整改,或自查材料不全無法判斷的機構;第三類為紅色機構,即發現違法線索,或截至2020年底仍無法聯繫、未報告自查自糾情況的機構。在1823家已完成填報的私募機構中,有1023家綠色機構,798家黃色機構,2家紅色機構。
  • 嚴防這類私募成多地證監局投教重點
    監管和自律機構組織的專項檢查和私募自查,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常態。財聯社記者梳理各地家證監局官網發現,7月以來,浙江、青島等地證監局均對轄區內的私募採取了監管措施。 嚴防這類私募成多地證監局投教重點,廣東證監局發文提醒投資者切莫被「私募備案」忽悠,警惕「偽私募」挖坑,避免非法集資陷阱,並謹記「偽私募」非法集資的四個特徵。
  • 池子事件背後的中信銀行:連續收千萬罰單,分行違規查詢信息被罰
    南都記者梳理發現,中信銀行的分支機構及一級分行曾因未經同意查詢個人或者企業的信貸信息、違規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等問題受到處罰。7日下午,南都記者從上海銀保監局獲悉,該局已正式介入對中信銀行人員洩露池子銀行流水事件的調查。目前,中信銀行是否會面臨處罰仍不可知,但近年來,中信銀行頻收罰單。據南都記者梳理,中信銀行已連續三年收到千萬元級別的高額罰單。
  • 銷售私募產品存在違規行為 森和股權實控人被監管約談
    銷售私募產品存在違規行為 森和股權實控人被監管約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