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私募產品存在違規行為 森和股權實控人被監管約談

2020-12-12 北京商報

銷售私募產品存在違規行為 森和股權實控人被監管約談

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孟凡霞 李海媛 網編:孟凡霞 2020-12-11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12月11日,深圳證監局發布公告稱,深圳市森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和股權」)在私募基金產品銷售中存在違規行為,且多次聯繫實際控制人無果,因此以公開形式通知森和股權實控人許明接受監管約談。

據悉,森和股權存在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未在中基協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承諾最低收益等違規情形或違規線索。針對上述情形,深圳證監局表示其實際控制人、實際履行經營管理職責的負責人許明應履行配合監管的法定義務,有關違規線索也需向其進一步核實和調查取證。

同時,深圳證監局此前已通過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要求許明到局接受監管約談,但許明均未履行配合監管義務,也未說明或提供正當理由。深圳證監局在公告中進一步明確,為依法履行私募基金監管職責,進一步查處森和股權違規行為,現通過公開通知的形式告知,請許明於2020年12月14日前與指定電話聯繫,確定監管約談時間及配合提供有關資料的具體要求,並切實按期到局接受監管談話。如仍拒不履行配合義務,將採取進一步懲戒措施。

據中基協信息顯示,森和股權成立於2014年6月,註冊資本為1億元,實繳資本為400萬元。同時,在機構誠信信息一欄中,顯示森和股權信息報送異常,原因為未按要求按時提交經審計的年度財務報告;未按要求進行產品更新或重大事項更新累計2次及以上,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相關信息更新事宜、私募基金信息披露備份系統相關信息披露報告備份事宜。

相關焦點

  • 森和股權私募多宗違規 實控人許明拒配合監管再遭約談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6日訊 近日,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發布關於深圳市森和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和股權)有關負責人接受監管約談的通知。通知顯示,深圳證監局發現該公司存在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未在中基協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私募基金產品、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承諾最低收益等違規情形或違規線索。許明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實際履行經營管理職責的負責人,應履行配合監管的法定義務。
  • 私募厚興股權投資信披違規 實控人謝忠順收警示函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7日訊 中國證監會浙江證監局近日公布的關於對浙江厚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關於對謝忠順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浙江厚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厚興股權投資)在開展私募基金業務中存在以下行為:部分基金產品未按基金合同約定向投資者進行信息披露;發生實際控制人變更、高級管理人員變更等重大事項未及時向基金業協會報告
  • 監管曝光私募違規套路 亞太富邦基金、新富資本等存三類問題
    來源:中國經營報監管曝光私募違規套路本報記者/任威/夏欣/上海報導深圳證監局日前通報了一年多以來對70多家重點風險機構開展的核查檢查,並對諸多機構違規銷售行為依法採取監管懲戒措施此次通報涉及多家機構,主要問題包括三類私募基金銷售環節違法違規問題。中債登前法律顧問、德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柯荊民認為,在私募基金募集階段,存在著比較大的刑事風險。因為募集的過程就是一種「集資」的過程,主要是涉及非法集資犯罪的概率很高。
  • 這家券商董事長被監管約談!家族生意屢遭質疑 曾貴為深圳首富
    1月10日,證監會公告稱,因華林證券存在內部治理存在七大違規行為,對負有直接責任和領導責任的公司董事長林立採取監管談話措施,要求林立於2019年12月25日11:00攜帶有效的身份證件到西藏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 未按照合同約定管理私募基金 鑫誠股權違規被警示
    未按照合同約定管理私募基金 鑫誠股權違規被警示 來源:中國經濟網 • 2020-12-01 10:14:40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的甘肅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
  • 私募銷售違規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泰誠財富實控人遭監管公開譴責
    私募銷售違規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 泰誠財富實控人遭監管公開譴責
  • 監管重申加強監管推動私募行業高質量發展
    1月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業內人士認為,針對私募行業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規定》進行了細化清晰的界定,有助於引導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樹立底線意識、合規意識,促進私募行業回歸「私募」和「投資」的本源。未來,預計監管層將進一步加大對私募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通過加強監管推動私募行業高質量發展。
  •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來源:中國證券報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監管治理亂象出重拳李惠敏 張凌之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 案例解讀|2020年私募管理人、從業人員違規事項及處罰措施盤點
    來源:積募積募TALK2020年過去大半,大部分地區證監局組織開展的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也已經結束,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今年以來和私募相關的監管處罰案例,看看違規行為及處罰措施都有哪些!一、違規行為2020年,私募管理人的違規行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披露違規一是面向投資者的信披。在管理私募基金產品過程中,未按照協議約定向投資者披露基金的相關信息,或者在已披露的信息中存在虛假記載,未按規定披露真實情況。
  •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 深圳證監局「重拳出擊」 下半年以來已有1823家私募機構開展自查自糾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監管層進一步打擊違規違法行為的背景下,私募機構整改也仍在持續進行中。深圳證監局11月24日公布最新一期轄區私募機構自查自糾情況,在完整參與填報的182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中,當前有四成以上機構存在違規違法線索。
  • 鑫誠股權投資私募違規收警示函 為中國供銷集團子公司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的甘肅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經查,蘭州鑫誠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鑫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協議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的條款,展業中未按照合同約定管理私募基金,也未向所有投資者按季度披露相關信息。
  • 深圳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82家失聯註銷,6家涉嫌犯罪
    其中,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3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異常經營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被中基協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等觸碰監管底線情形被採取監管懲戒措施,8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失聯被中基協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 暫停銷售!多家基金銷售機構被監管「拉黑」,還有主管被暫停履職...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繼對私募機構出重拳監管之後,深圳證監局開始加強對基金銷售公司的監管。8月10日晚間,深圳證監局發布了全面規範基金銷售行為的文件指出,基金銷售機構是連接投資者與資管產品的中間渠道,其銷售行為的規範性直接關係投資者權益保護,是資本市場防控金融風險的前端防線。
  • 私募新規之後:我要改名字、改經營範圍、搬家了?
    這一情況下,一旦發生糾紛,如果按照管理人屬地監管的原則,由中西部地區的公安部門、證監部門來管理,則容易出現監管力量不足的局面。而交由發達地區的公安部門和證監部門來管理,也和屬地監管的一般原則不太相符。這一矛盾在解決私募糾紛中是非常難以妥善解決的。如果能夠實現對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屬地展業的要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屬地化監管的問題。
  • 債權和股權計劃的投資範圍擴大 這類產品還...
    最新發布的這3個細則包括:《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實施細則》、《債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和《股權投資計劃實施細則》,分別針對組合類產品、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而定。這3類產品在交易結構、資金投向等方面各有特點,細則是對監管標準做進一步細化,做出差異化的監管要求。
  • 又一批私募被點名!小牛資本、中金國瑞、同盈投資在列,深圳證監局...
    財聯社(深圳,記者 沈述紅)訊,私募基金能否守住姓「私」的底線,一直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的問題。7月24日,深圳證監局通報了深圳私募基金一線監管情況,通報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銷售環節存在的公開宣傳推介、向不特定對象募資和誤導欺騙社會公眾等三方面典型問題。
  • 百萬億大資管監管拼圖終於補齊 保險資管產品定位為私募產品
    在託管人職責方面,採納託管行意見,對託管職責表述做了調整,和其他資產管理產品監管規定一致。在關聯交易管理方面,調整了關聯交易識別報告的條款,具體細節在其他監管規定中明確,與近期發布的關聯交易監管規定更好銜接。此外,部分意見涉及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的細節要求,我們將在後續三類產品的配套細則中予以明確。
  • 挪用逾4000萬資金補倉 豐利資本成年內首家被撤銷登記的私募機構
    對此挪用私募基金財產的行為,協會對豐利資本採取「取消會員資格、撤銷管理人登記」的紀律處分措施。而豐利資本認為,協會處分過重。其提出申辯意見稱,作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其挪用基金財產的認定及處罰不應適用公募基金的監管理念和處罰標準,且其挪用資產的兩隻產品資金投向均不違反合同約定的投資範圍。
  • 劍指私募亂象 重申底線要求 私募基金監管新規引導行業回歸本源
    截至2020年三季度,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累計投資於境內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新三板企業股權和再融資項目數量達13.2萬個,為實體經濟形成股權資本金7.88萬億元。不過,私募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