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私募被點名!小牛資本、中金國瑞、同盈投資在列,深圳證監局...

2020-12-26 財聯社

財聯社(深圳,記者 沈述紅)訊,私募基金能否守住姓「私」的底線,一直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的問題。

7月24日,深圳證監局通報了深圳私募基金一線監管情況,通報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銷售環節存在的公開宣傳推介、向不特定對象募資和誤導欺騙社會公眾等三方面典型問題。這也是深圳證監局今年以來對轄區內私募機構核查檢查和監管執法情況的首次集中梳理。

通報內容顯示,近一年多來,深圳證監局對70多家重點風險機構開展了核查檢查,對諸多機構違規銷售行為依法採取監管懲戒措施,並將個別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線索依法移交公安機關,銷售亂像因此得到初步遏制。這份通報中,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私募基金、同盈投資、中金國瑞基金等多家私募均被點名。

深圳證監局強調,各私募機構應堅守私募姓「私」底線,確保基金銷售這一源頭環節依法合規。

問題一:公開宣傳推介

在公開宣傳推介方面,深圳轄區的私募基金主要存在四類違法違規問題。

其一,是通過網際網路推介。此前,深圳證監局查出深圳前海亞太富邦基金有限公司等機構,存在利用官網及騰訊視頻發布廣告、在熱點論壇發布募集說明書等違規行為。

其二,是藉助微信號宣傳。在深圳證監局已查處機構中,有20多家曾通過微信群發布產品或在微信群添加好友推介產品,10多家機構設立微信公眾號用以發布品宣文章。

其三,是使用電話本群呼。通過軟體對外群呼、大量人工撥打 等「廣撒網」宣傳也是常見違規銷售方式。以深圳前海新富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層通過向物業索取、購買電話本等方式獲取數千條公眾手機號,僱傭百餘人撥打電話實現推介目的。

其四,是採取現場會利誘。不少機構為迎合人們擴大社會交際的心理,利用各種聚會擴大推介範圍和誘導參與者購買。如深圳市前海新高域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利用在豪華酒店定期不定期舉行的不設門檻酒會、答謝會,向與會人員發放推介材料,並通過有獎銷售、老客戶返利等誘導新客戶購買產品。

問題二:向不特定對象募資

在募資方面,深圳轄區的私募基金主要有三方面違法違規行為。

一是突破人數底線。部分私募機構利用分期發行、滾動發行、傘型發行、集團化經營分散發行等方式募集資金,規避或 破單只基金200人參與的限制。

已被移送公安機關的深圳市九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恆富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深圳證監局發現,上述公司通過同一產品名稱分期發行,累計參與投資者超過數百人。深圳前海金鑫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金牛新財富管理限公司等則存在發行多個產品投向同一個項目的情形,其產品累計投資者人數都超200名。

另外,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深圳市小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富匯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鼎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三家私募機構發行的產品共計涉及投資者1000多人,而其募集資金主要流向集團公司混同使用。

二是未嚴守適當性要求。深圳證監局發現,很多私募機構誘導不合格投資者通過借錢投資、拼單湊單購買等滿足形式上的合格投資者門檻或認證程序要求,致使高齡購買者、依靠退休金或救命錢進行投資等情況時有發生。

如深圳市恆匯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熒興源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等機構,曾向大量舉債或拼單湊單購買的不合格投資者募資;中天創業(深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存在高齡投資者通過賣房款、養老資金購買公司基金的情況;深圳市紅隼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更是 出現不少購買單只產品100萬以下的投資者,明目張胆違反合格投資者要求;深圳鑫匯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產品曾向一些70歲以上投資者募資,未對投資者進行實質審核,未要求投資者提交相關資產證明等。

三是未充分揭示投資風險。很多私募機構未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未通過有效手段和渠道介紹自身的專業水平及產品風險,沒有提醒投資者識別和判斷風險。

其中,深圳前海匯能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恆富匯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向未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家庭主婦、員工私下介紹的親戚及老鄉等募資並籤署保本協議,未充分告知產品的投資屬性及投資標的 風險;深圳鑫匯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向投資者誇大投資收益,替代投資者籤署基金合同,未充分告知合同條款。

問題三:誤導欺騙社會公眾

在上述通告中,深圳證監局還提示了誤導欺騙社會公眾的三大行為,包括借持牌名稱混淆、用登記備案增信、以及以機構託管背書。

在借持牌名稱混淆方面,深圳轄區類諸多私募機構名稱帶有「基金」「基金管理」字樣,但業務開展時未向投資者充分提示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差異性,使投資者誤以為是類似公募基金的持牌機構。

深圳市前海秦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晉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還有機構在商號中使用知名持牌機構近似名稱。深圳轄區內,就有多家機構名稱帶有「中金」「國投」「中融」等字樣,但實際與有關國資機構無絲毫關聯。

在用登記備案增信方面,鑑於很多投資者難以分辨登記備案與許可核准的差異,深圳的部分機構將協會登記包裝為「監管發牌」,宣稱系「證監會/基金業協會批准的正規持牌金融機構」、所發基金是「經過審批的投資產品」,嚴重誤導投資者。更有甚者,以備案少量產品為增信,大量發行未備案產品。

深圳證監局核查發現,有40 多家存在「備少募多」,大量體外游離產品加大了私募基金的公眾化,如深圳同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協會備案3隻產品,備案規模僅幾千萬元,但實際募資幾十億元,涉及上千名投資者。

另外,在證監局檢查的過程中,深圳還有不少私募存在以機構託管背書的違規行為。有的私募機構利用投資者對託管制度的既往理解和信賴,借銀行託管為名,在發行中突出宣傳或片面強調產品由持牌機構託管,讓投資者誤認為背後有託管機構兜底。

如已被公安立案通報的深圳市中金國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與某國有銀行旗下一家支行籤訂託管協議為噱頭募集產品,實務中有大量投資者基於對託管機構的信任買入私募產品。

2020年6月10日,深圳證監局首次公布轄區131家重大違法違規私募機構名單。其中,13家私募機構涉嫌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犯罪行為,已依法被移交公安機關查處。

「這些機構形式上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但從事嚴重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堅決依法查處並予以清除。」深圳證監局稱。

私募應守住三大底線

在這份通報中,深圳證監局再次明確要求轄區內私募機構人應當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募資,不得公開推介變相公開宣傳,不得以私募基金名義兜售「明股實債」「明基實貸」等性質的產品,更不得以私募基金為名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已經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並及時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私 募銷售機構的監管執法,強化日常監管和現場檢查力度,加快 違法行為出清,促進轄區私募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深圳證監局強調,轄區各私募機構應堅守三大底線,從源頭強化內部管控,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共同維護行業規範秩序。

第一大底線是非公開宣傳底線。深圳證監局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報刊、電臺、電視、網際網路等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簡訊、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銷售機構均不得突出或變相突破私募「非公開化」要求,管住人、管住「嘴」、管住渠道。

第二大底線是合格投資者底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受利益驅動,通過變相降低合格投資者標準、拆分收益權等方式,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從事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資金募集是私募基金運作的重要環節,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制定合格投資者制度,從資產規模或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 單筆最低認購金額等各方面嚴守投資者門檻要求,真正實現 「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第三大底線是誠實信用底線。深圳證監局指出,從事私募基金業務的機構應當及時依法向基金業協會申請登記,各類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均應當向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不得通過虛報信息騙取登記備案、先備後募、備少募多等各種手段,利用投資者對登記備案、近似公司名稱、機構託管背書等方面的誤解,不當增信。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切實加強自律,建立覆蓋產品銷售環節全流程的合法合規內控機制,明確內部職責分工及監督、問責、處置機制。

相關焦點

  • 多地證監局密集開私募罰單,世界銀行顧問專家組發起私募在列,行業...
    世行大通創立於2007年,由世界銀行顧問李譽銘領導的專家組發起成立,是一家集房地產投資、大健康領域投資、文化傳媒投資、藝術品投資、公益基金投資、短期理財於一身的金融投資公司。多地監管同日密集開罰單6月4日,福建、深圳、江西等多地證監局密集開出監管函,其中深圳證監局一口氣開出三份罰單。
  • 深圳證監局再向私募開罰單 前海成黑名單「重災區」
    以深圳為例,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6月以來,深圳證監局對8家私募採取監管措施、發布首批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一場「監管風暴」正在推進。而數據顯示,上述受到監管措施的私募大部分註冊在前海。其中,深圳聚合創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合創投」)、深圳前海凱恩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恩斯」)、前海開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樸素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樸素資本」)4家被責令改正,中金前海(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前海」)、深圳秋實弘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滙豐大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家被出具警示函,而中經國投金融控股
  • 深圳證監局「重拳出擊」 下半年以來已有1823家私募機構開展自查自糾
    事實上,由於私募機構亂象不斷,深圳證監局此前曾於6月下發通知,要求轄區相關機構開展自查自糾。對於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圳證監局已採取對負責人約談、公開譴責、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措施,但鮮有採取罰款措施。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私募違規的成本較低,或是導致其亂象橫生的主要原因。整治私募亂象步入進行時。
  • 「偽私募」中金國瑞涉嫌非法集資,募資總額超22億,監管警示投資者...
    針對該案,深圳市證監局發出風險警示,提醒投資者擦亮眼睛識別各類「偽私募」,不要受保本保底和高收益承諾等噱頭所誘惑,主動避開「湊單」「拼單」等各類陷阱,謹防上當受騙、遭受財產損失。2019年12月20日,中基協發布關於失聯私募機構最新情況及公示第三十二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中金國瑞就赫然在列。
  • 深圳千億P2P平臺爆雷,已被立案偵查!欠債104億,僅兌付2.3...
    「深圳南山公安」微信號1月13日通報,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小牛資本集團」)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深圳南山警方於1月8日依法對小牛資本集團(「小牛在線」「小牛私募」平臺)立案偵查。小牛資本集團倒塌官網介紹,小牛資本集團是一家綜合性金融科技服務集團,成立於2012年,總部位於深圳,旗下擁有財富管理和普惠金融兩大事業部,平臺包括小牛普惠、小牛在線、小牛新財富、小牛投資等。天眼查APP顯示,小牛資本集團法定代表人、實控人為彭鐵,持股比例佔93.6%。
  • 150多家非法配資機構被點名 多地證監局喊話投資者:遠離場外配資
    150多家非法配資機構被「點名」,多地證監局喊話投資者:遠離「場外配資」原創 雲中錦 場外配資存在槓桿高、風險大等特點,自2015年以來就被監管大力整頓,近段時間以來,監管懲治非法配資力度再加碼。5月份以來,多地證監局開啟了防範非法證券期貨宣傳月活動,抵制「非法配資」成為近期來投資者教育的重要內容。本周來,上海、廣東、深圳等多地證監局更是密集公布了轄區內場外配資機構「黑名單」,150多家非法配資機構「無處遁形」。
  • 「偽私募」現形,中金國瑞基金涉非法集資案被風險警示,連公司員工...
    從深圳證監局日常監管掌握的情況看,除上述「中金國瑞」案件外,目前轄區已被深圳公安部門通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刑事犯罪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還有6家,這些機構形式上登記為私募基金管理人,實際上是涉嫌非法行為的「偽私募」。
  • 千億P2P母公司被立案偵查,深圳南山警方對小牛資本集團涉案嫌疑人...
    1月13日,深圳南山公安發布通告稱,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小牛資本)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深圳南山警方於1月8日依法對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 "小牛在線」"小牛私募」平臺)立案偵查。
  • 嚴防這類私募成多地證監局投教重點
    監管和自律機構組織的專項檢查和私募自查,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常態。財聯社記者梳理各地家證監局官網發現,7月以來,浙江、青島等地證監局均對轄區內的私募採取了監管措施。 嚴防這類私募成多地證監局投教重點,廣東證監局發文提醒投資者切莫被「私募備案」忽悠,警惕「偽私募」挖坑,避免非法集資陷阱,並謹記「偽私募」非法集資的四個特徵。
  • 監管曝光私募違規套路 亞太富邦基金、新富資本等存三類問題
    來源:中國經營報監管曝光私募違規套路本報記者/任威/夏欣/上海報導深圳證監局日前通報了一年多以來對70多家重點風險機構開展的核查檢查,並對諸多機構違規銷售行為依法採取監管懲戒措施根據證監局通報梳理,在私募基金銷售環節違法違規問題,主要存在以下三大方面:其一,公開宣傳推介。包括通過網際網路推介、藉助微信號宣傳、使用電話本群呼、採取現場會利誘四類問題。具體而言,如深圳前海亞太富邦基金有限公司等機構,存在利用官網及騰訊視頻發布廣告、在熱點論壇發布募集說明書等違規行為。
  • 中金國瑞涉嫌非法吸存被查 募資22.48億僅兌付16.88億
    公開資料顯示,中金國瑞於2011年成立,2014年6月完成備案登記,為私募證券投資管理人,實際控制人秦鵬持股99%。  有投資者表示,自2014年投資中金國瑞的產品以來,一直兌付都很及時。然而直到2019年5月22日,卻收到了一封清算告知書。  實際上,早在2019年5月,秦鵬就在內部會議上宣布產品清盤,不再募集資金以及正常兌付本金和收益。
  • 中基協:暫停成都萬華源等多家機構私募募集業務
    來源:資本邦1月6日,資本邦獲悉,近日,中基協對一批基金銷售機構做出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成都萬華源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深圳盈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等機構名列其中。相關公告內容顯示,中基協稱近日收到了《深圳證監局關於對深圳盈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措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責令深圳盈信基金暫停辦理基金銷售業務。此後,中基協根據《決定》,認為該公司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風險,不符合開展私募基金募集業務要求,根據《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等相關自律規則,現決定暫停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
  • 樸素資本、江西世行大通等多家私募收罰單 行業亂象需警惕
    監管部門接連開出罰單深圳證監局最新發布的2019年監管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末,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566家,備案的私募基金14251隻,實繳規模1.82萬億元。近日,深圳證監局下發對深圳樸素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稱其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未對部分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未對部分私募基金進行風險評級的情形。梁斐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也被出具警示函。事實上,近期監管已經頻頻出手整治私募亂象。
  • 中金國瑞涉嫌非法吸存被查募資22.48億僅兌付16.88億
    去年5月,一家名為中金國瑞的私募跑路案備受市場關注,不僅有數百名投資者被坑,就連公司員工也中招。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通報了對中金國瑞基金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的偵查情況,初步查明涉案實際募資總額為22.48億元,支付投資人本利總額為16.88億元。
  • 深圳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82家失聯註銷,6家涉嫌犯罪
    原標題:深圳罕見一次性通報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名單!82家失聯註銷,6家涉嫌犯罪,7家觸碰監管底線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被通報,這還是首批!6月10日,深圳證監局對轄區第一批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通報,事涉131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 深圳、浙江兩地各掀私募監管風暴,警示函曝光私募多個行業「常見病...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繼深圳證監局掀起私募監管風暴之後,浙江證監局也開始加強對私募業務的監管。7月3日晚間,浙江省證監局對杭州多家金融機構開展私募業務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出具警示函。私募監管愈發嚴格事實上,在浙江監管局下發警示函的同時,各地證監局對於私募業務的監管也日趨嚴格。6月4日,江西證監局發布對江西世行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6月2日,福建證監局也發布了對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原因是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
  • 深圳中金國瑞涉嫌非法集資被查:涉案22億 幕後老闆實控49家公司
    近日,深圳證監局公布了一份關於個別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非法集資的風險警示。公告顯示,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在《關於「中金國瑞」基金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的案件通報》中,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圳市中金國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國瑞」)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偵查近況進行通報。
  •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 多家私募機構收罰單!產品未備案 違規承諾「保本保收益」
    近日,多地證監局向多家私募機構開出罰單。江西世行大通、深圳滙豐大通、凱恩斯投資、秋實弘仕資產、深圳聚合創投資產、中金前海等多家私募機構赫然在列。中證君梳理發現,收到罰單的私募機構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違規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公司治理混亂和內部管控不到位等。
  • 深圳、浙江兩地各掀私募監管風暴,從法人到實控人同遭處罰
    本文轉自財聯社 繼深圳證監局掀起私募監管風暴之後,浙江證監局也開始加強對私募業務的監管。6月4日,江西證監局發布對江西世行大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6月2日,福建證監局也發布了對福建海誠投資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原因是未及時披露減持計劃。 而作為私募開展較為廣泛的深圳地區,深圳證監局仍在持續整治私募亂象。 7月3日,深圳證監局對譽德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