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歷史可追溯到1910年的私人花園「西園」,
收歸共有後,在1929年6月1日試開放,
漢口從此有了第一座開放公園。
如果武漢的公園是一個江湖,
那上承前浪絕學、下接後浪新潮,
左手宗師泰鬥、右手遊戲人間,
左右隨心互搏的「老頑童」,
一定是位於漢口「心臟」地帶的中山公園了。
先用10句話,帶你粗識110歲的中山公園,
再聽公園菌細細道來!
01它曾是漢口「地皮大王」劉歆生的私人花園。
02 它曾是漢口第一公園。
03 公園正門是根據英國白金漢宮設計。
04 紀念張之洞而建的張公亭,設計靈感來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坦比哀多小教堂。
05 園內曾建有「日晷」,可計時,後毀於抗戰時期,如今僅部分遺蹟保留。
06 1945年9月18日,華中戰區受降儀式在中山公園受降堂舉行,受降日軍21萬。
07 它在2001年成為武漢市第一個免費開放的大型綜合公園。
08 它在1986年豎起武漢第一座摩天輪。
09 它在1998年建起武漢第一架過山車。
10 園中孫中山、宋慶齡夫婦銅像落成於2009年,此前80年內,中山公園無中山。
01、「摩登老頑童」: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它都在
華山論劍,江湖高手最愛爭第一。名號響亮的中山公園,戰績累累。
它曾是漢口第一公園,它還是武漢市第一個正式免費開放的大型綜合公園。
公園最早是收門票的,從5分逐步提升為1角、2角、3角、5角、1元。1997年起,中山公園向晨練者免費開放。1999年,根據武漢市政府創建山水園林城市的總體部署,中山公園再次進行改造,到2001年10月1日重新開園時,公園拆去了圍牆,向所有人免費開放,當天吸引了30萬市民前來遊園。
除此之外,武漢第一架大型過山車、第一座摩天輪,都曾建在中山公園。
1986年,中山公園建起兒童遊樂中心,一度是全市最大的兒童遊樂場;武漢第一座摩天輪正是此時落成,高27米,當摩天輪緩緩升至最頂端時,可覽盡一城風光。
2010年5月,舊摩天輪被拆除,高達42米的新摩天輪又在原址拔地而起。在孩子眼裡,和家人一起乘著摩天輪緩緩升高,是一次親密陪伴;而在年輕人的眼裡,摩天輪象徵著浪漫。
一座城,怎麼少得了溫情和浪漫呢?
1998年,中山公園安裝了武漢第一架大型過山車,它通身大紅,如一條長長的火龍,一度是武漢人挑戰勇氣的代名詞。2015年12月,這架過山車退役,許多人專程趕來與它合影留念。
2017年,一架通體金黃的新過山車在中山公園重開,軌道更長、速度更快、體驗時間也更長了。
這樣一位百年高手,任誰都想一睹風採,道一句「久仰久仰」。
在武漢人的相冊裡,十有八九都有與中山公園的合影,總能說上一二遊園故事。尤其上世紀80、90年代,城市中並沒有許多遊樂場所和商圈,市民們的周末時光大都消磨在中山公園。如今遊樂去處多了,常玩常新的中山公園,仍是其中最常見的選擇之一。
2020年冬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武漢帶來了巨大的傷痛與考驗。其後,城市重啟,活力歸來,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形勢下,中山公園遊樂場於4月28日正式恢復開放。
當森林小火車又開起來,鴨子船又蕩起來,人們在朋友圈裡欣慰相告:武漢人的歡樂,回來了!
以上兩圖攝影:許魏巍
02、江湖莽荒:漢口地皮大王與漢口第一公園
在江湖莽荒年代,開山高手們留下過種種傳說。中山公園闖蕩其中,若有好漢上前問一句「報上名來」,它曾是「漢口第一公園」。
它的前身是一座私家花園。據公園的園史專家呂學趕介紹,1861年漢口開埠,多國來此設立租界,漢口逐漸由封閉性內陸城市轉變為開放性國際城市。西風東漸,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大興洋務,到20世紀初,漢口對外貿易總額常居全國第二,「駕乎津門,直逼滬上」,「東方芝加哥」的名號在國際上叫響。
漢口工商業的發達,實業家劉歆生成為其中獲益者,一躍成為漢口「地皮大王」,他曾在中華民國第二任總統黎元洪面前誇口,「都督創建了民國,我則創建了漢口」。
1910年,劉歆生成立填土公司,填平歆生路(今江漢路)及低洼地時,在周圍地段建起兩座私人花園,一為劉祥花園,另一西園則是中山公園前身,均為漢口名園。
1923年,劉歆生為籠絡湖北軍政府財政廳長李華堂,將西園相贈。1926年,西園作為敵產被沒收,當時該園面積僅1680平方米,漢口市特別政府決定將西園擴建成「漢口第一公園」。
1928年10月動工後,應社會各界呼籲,公園為紀念孫中山而定名為漢口中山公園,至1929年完工時,公園面積達11.3萬平方米。
認真算起來,中山公園是9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9年6月1日試開放,1929年10月10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紀念日正式開放。
江湖高手都自有一套獨門武功,而中山公園的絕學,在於既承載了歷史的厚重,又一直走在摩登前沿。
1931年,武漢遭遇一場大洪水,園中景致多被衝垮,洪災過後,公園著手重建,再次擴大了面積,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造園思想和西方古典建築形式。
發黃的老照片裡,1936年的中山公園還有艾菲爾鐵塔的微縮建築,外國友人立於鐵塔前合影,恍若穿越至巴黎;可眨眼功夫,又見月洞門前有長衫雅士遊於其中。
身著長衫的遊客
它可真像「老頑童」,功夫旁徵博引、集成一身,又復古,又時髦。
其中,西方古典建築形式包括:公園正門是根據英國白金漢宮設計,紀念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而建的張公亭,設計靈感來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坦比哀多小教堂,四顧軒則由灰白色花崗巖築成。
中國傳統造園思想,則主要體現在湖山景區,湖的四周及湖中布置有10餘座小山,並綴有包括湖心亭在內的形態各異橋亭。
公園還新建了「日晷」,可惜的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日軍在1938年侵佔武漢時把中山公園變成了軍營,搗毀許多景點,「日晷」最終沒能完整保存下來。
武漢解放後,中山公園多次進行全面翻修,其中,1951年,有各界群眾19萬人次參加了修復中山公園的義務勞動。
03、傳說揭秘:開園80年,中山公園「無中山」
如今矗立在中山公園的孫中山、宋慶齡夫婦銅像,落成於2009年,以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宋慶齡在日本的結婚照為藍本。在此之前,開放後的中山公園有長達80年的時間裡,除了園名,並無中山。
這是為何?
事實上,早在1927年3月10日,武漢國民政府在南洋大樓召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議七天,其中恰逢3月12日是孫中山逝世兩周年紀念日,出席會議的宋慶齡、何香凝、孫科、毛澤東、董必武、吳玉章、惲代英、宋子文等,提議在武漢等全國多座城市修建孫中山銅像。
武漢也先後修建了兩座孫中山銅像,1928年,辛亥首義同人在閱馬場廣場築起第一座孫中山銅像,北面背倚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南面正對拜將臺紀念碑;漢口的孫中山銅像建在三民路,但因武漢遭遇大洪水等影響擱置,直到1933年才最終竣工。兩座銅像均出自上海雕塑家江小鶼之手。
在中山公園最早的規劃中,其實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的相關建築。時任中山公園建築委員會主任喬辛渙,1928年12月28日至29日,在《民國日報》連續刊發了署名文章「建設漢口中山公園及擴大意見書」。文中提到,中山公園將規劃建設孫中山銅像、國恥紀念亭、紀念圖書館等。
後來沒有落實,據考因1931年的大洪水衝毀園區,加上軍閥混戰、市府變動,原公園建設計劃多受影響。
04、高手境界:見城市,見自然,見眾生
江湖的故事裡,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
在中山公園之前,漢口沒有公園。放在時代的浪潮裡去看,中山公園也是乘勢而出的英雄。
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第一槍,其後,中國推翻帝制、建立起共和政體。之後的1912年至1927年,武漢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第二次興辦高潮,產業革命促使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移民湧入,漢口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迎來城市發展黃金時代。
隨之而來的,是商業發展、人口迅速膨脹與城市基礎設施落後之間的矛盾,擁擠、混亂、嘈雜的城市面貌,亟待進行改造。事實上,工業革命在19世紀末席捲全球後,城市改造一直是各國進行的重要命題。
「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造文化,文化造人。」這是城市史學家皮明麻先生的話。在建設城市的過程中,於公共空間裡規劃一座大型公園,在當時的中國,是相當先進的做法。將人從擁擠、吵鬧的工廠,以及狹窄、逼仄的居所中解脫出來,看見自然,愉悅身心,這在如今看來,也是飽含了生態文明和人文主義的遠見。
興建中山公園,由當時的漢口公安局提議並組織建設委員會,吳仲行任委員長。公園建成後,於1929年11月16日由漢口公安局移交工務局和社會局建設管理。當時的公園建設專家之一吳國柄說,「市民能得健全之遊戲,健全之消遣,其身體可以曰強,精神可以曰振」。建成後的中山公園,一度是「武漢三鎮人士唯一遊憩場所和消夏勝地」。
在修建公園的同時,為便利交通,吳國柄將旁邊一帶荒墳改建為一條碎石馬路,這便是後來漢口的重要東西向幹道——新華路。
練成一代「江湖高手」的漢口中山公園,也造起時勢。它後來成為中國近代營造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中,非常成功的案例,也對後來的城市公園建設起到了典範作用。時任內政部長蔣作賓來武漢視察時,漢口已成為華中地區最新式的城市,他大力稱讚,並通令全國到漢口考察,提倡以漢口為榜樣建公園、修下水道等。
除了老百姓日常到公園休憩、遊玩,各種市政活動、公益活動、體育賽事等也在中山公園舉行,推行生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公共精神。
抗日戰爭期間,中山公園還成為抗戰宣傳的強大陣地。1938年4月8日,郭沫若、田漢等人在漢口中山公園召集萬人歌詠日活動,由冼星海擔任總指揮。
1945年9月18日,中山公園張公祠改名受降堂,舉行華中戰區受降儀式,由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代表中方接受日本岡部直三郎大將投降,受降日軍21萬,並立受降碑。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公園與市民的聯繫更加緊密,勝利廣場改為人民廣場,一度成為武漢文娛活動中心,舉辦過武漢市第一屆運動會、武漢市第一屆菊花展覽、全市第一屆「百花齊放」展覽等,還在1965年上演過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
1953年,偉大領袖毛澤東也到過中山公園。在園史館的記載中,毛主席從現在體育館路的側門進入中山公園,路過兒童遊戲場,經四顧軒後離開。
園在江湖,百年沉浮。
中山公園裡積澱了厚重的歷史,翻滾著新潮的浪花。
這位智慧又天真的「老頑童」,
藏下武漢這座城、以及城裡武漢人的舊日時光,
一代又一代的記憶,一代又一代的勇敢,
一代又一代的歡笑……
當人們走進它,它就大方散下許多時光碎片,
讓人輕易在腦海裡撿拾起往昔歲月,
再回首,依舊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