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沒有一個專業演員的電影為什麼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
這部極其平凡的電影叫做《一個都不能少》,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那這部影片到底講述了什麼?帶著疑問我們一起看看吧!
那是一個貧窮到超出你想像的水泉村,裡面有一座隨時都會倒塌的水泉小學,就在這樣搖搖欲墜的教室裡,滿頭白髮的高老師因為要回家照看生病的老母親,所以村長便請來了鄰村兒那個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
當高老師看到這個滿臉稚氣的女孩,內心是拒絕的,因為她連初中都沒上過,擔心她教不了書,管不了學生。但是這裡條件實在是太艱苦,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來,所以無可奈何只能先將就著讓她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語重心長地向魏敏芝交代說:除了輟學外出打工的學生,現在班裡只剩下了二十八個人,你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孩子,一個人都不能少。
因為粉筆屈指可數,所以一定要省著點用,一個月上課二十六天,一天一根粉筆,一根粉筆抄一篇課文。字要注意大小,這樣既不浪費也不傷孩子眼睛。高老師小心翼翼地清點著無比珍貴的粉筆,因為這是學校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魏敏芝看高老師轉身要走,立馬追上前不好意思的問什麼時候給代課的50塊錢?高老師很驚詫,因為他也半年沒有發工資了,哪有錢呢?既然村長答應了,就找村長要吧。
第二天蒙蒙亮,村長開著拖拉機來接高老師回家,魏敏芝聽到聲音就急忙追上去問村長要代課費,倔強的魏敏芝讓村長很生氣:你把高老師囑咐好的事辦好了一分錢都不少你的。高老師也承諾了,等他回來後班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我自己再獎勵10塊錢給你,村長不給,那60我給。魏敏芝眼神執著、堅定,重重的點點頭。
就這樣,年僅十三歲淳樸、執拗的魏敏芝,在村長的介入下,孩子們不情願地喊了一聲「魏老師」。她只會唱一首歌,甚至連歌詞都不是很記得。毫無經驗的她只能帶著學生在黑板上抄課文,而學生根本沒把她當回事,繼續在下面瘋鬧。魏敏芝有點不知所措,思來想去還是在門口守著吧,只要孩子不亂跑,拿到那60塊就行了。
這天,村長帶著兩個縣裡的老師來學校挑選體育苗子,最後選中了跑步特別快的明行光,要把她帶到縣裡去讀書。這本是一件好事,可魏敏芝一根筋不同意,村長沒理她,和體育老師約好明天就出發。可第二天,魏敏芝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村長還是找到了明行光,迅速開車離開。等魏敏芝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只見她單薄的身影消失在揚起的灰塵裡。
張慧科是班裡最調皮搗蛋的學生,經常偷偷溜出教室不說還愛打架。這不,今天他又和別人追打的時候,把班裡唯一一盒嶄新粉筆撞到了地上,魏敏芝很生氣上前去拉他,沒想到在倆人推搡間中把那盒嶄新的粉筆踩得稀碎。這天上課,魏敏芝在點名時發現張慧科又不見了,原來他的母親生病,他必須去縣裡打工替家裡還債。為了找回學生,魏敏芝去找村長,希望村長可以把張慧科找回來,可是村長一副見怪不怪無所謂的樣子,勸她還是放棄。可魏敏芝是那種輕言放棄的人嗎?
當然不是!當初魏敏芝和高老師約好了,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執著的魏敏芝決定自己找回來。當時一張成人票要3塊錢,一來一回再帶上張慧科一共要9塊錢。就在魏敏芝發愁錢從哪來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可以去搬磚,一個磚1分5,於是魏敏芝果斷帶著學生來到磚廠,可並沒有看到磚廠老闆,於是魏敏芝決定先斬後奏,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搬完再說,難道老闆還會耍賴不成?
說幹就幹,她和學生們風風火火的一起搬完了1500塊磚,可是搬過的磚碎的碎、爛的爛,老闆回來後都傻眼了,氣憤的責怪她們,但最後還是看在高老師的面子上,給了15塊錢。
拿到錢的她們開心極了,魏敏芝帶學生途經小賣部時,她決定拿出6塊錢買了兩瓶奢侈的可樂慰勞下學生,拿過可樂的26個孩子小心翼翼的分喝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孩子們把可樂含在嘴裡細細的品著,半天捨不得咽下去,對他們來說,能喝上這一小口都已經很奢侈了,等下次什麼時候喝還不知道呢。
當魏敏芝她們來到了車站才知道,車票要20塊零5,兜裡的錢遠遠不夠,於是決定不行就混車。最終,孩子們打著掩護,魏敏芝順利的坐上開往縣城的大巴。但剛走沒一會兒還是被攆了下來。無助的魏敏芝抿了抿嘴,決定就算走也要走到縣城裡。瘦小的她翻過大山,踏過夕陽,一直走到晚上,終於遇到一個好心的拖拉機司機,把她載到了縣城裡。
然而,在偌大的縣城找一個人就如大海撈針一般,談何容易呀!她拿著唯一能夠找到張慧科的信息到處打聽,找到了同鄉才知道,原來張慧科來的那天就在車站走丟了,魏敏芝和同鄉來到車站尋找張慧科,就連車站的廣播員也幫她們播報了一整天,依然沒有消息。
此時魏敏芝已經筋疲力了,執著的她仍不放棄,決定用身上僅有的6塊半買了100張紙和墨水、毛筆,再次來到火車站寫尋人啟事,墨水用完了就兌點水,終於連夜寫完了100張。
後來聽說電視臺可以找人,魏敏芝向電視臺的登記大媽苦苦哀求,卻受盡了嘲諷辱罵。但她顧不了那麼多,心想找到臺長就一定能找到張慧科,即使是一線希望也不放棄!分無分文的她餓了就吃殘渣剩飯,困了就靠在電視臺門口的電線桿旁睡覺,終日不知疲倦地問著來來往往帶眼鏡的人「是臺長嗎?」…
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魏敏芝的行為引起了臺長的注意,在臺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製了尋找張慧科的專訪節目,但是她不太會表達,對著鏡頭有些不知所措,當主持人問她為什麼要找張慧科時,或許她最開始是因為錢,但是現在為了什麼,她也說不清。
這件事情引起了城裡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最後魏敏芝找到了張慧科,還得到了社會熱心人士的捐助。電臺記者帶著她們和捐助物資一起回到了水泉小學,學生們激動地圍在一盒盒彩色粉筆周圍,這可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呀。影片最後,學生們幸福地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下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字。
「一個都不能少!」這不僅僅是五個字,這更是魏敏芝的一種承諾與使命!水泉村的孩子雖然穿著髒舊的衣服,但是卻有著最純淨的心靈。而魏敏芝也終於成為了孩子心目中的「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