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催淚力作

2020-12-23 叨叨咔說影視

這部沒有一個專業演員的電影為什麼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

這部極其平凡的電影叫做《一個都不能少》,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那這部影片到底講述了什麼?帶著疑問我們一起看看吧!

那是一個貧窮到超出你想像的水泉村,裡面有一座隨時都會倒塌的水泉小學,就在這樣搖搖欲墜的教室裡,滿頭白髮的高老師因為要回家照看生病的老母親,所以村長便請來了鄰村兒那個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

當高老師看到這個滿臉稚氣的女孩,內心是拒絕的,因為她連初中都沒上過,擔心她教不了書,管不了學生。但是這裡條件實在是太艱苦,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來,所以無可奈何只能先將就著讓她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語重心長地向魏敏芝交代說:除了輟學外出打工的學生,現在班裡只剩下了二十八個人,你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孩子,一個人都不能少。

因為粉筆屈指可數,所以一定要省著點用,一個月上課二十六天,一天一根粉筆,一根粉筆抄一篇課文。字要注意大小,這樣既不浪費也不傷孩子眼睛。高老師小心翼翼地清點著無比珍貴的粉筆,因為這是學校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魏敏芝看高老師轉身要走,立馬追上前不好意思的問什麼時候給代課的50塊錢?高老師很驚詫,因為他也半年沒有發工資了,哪有錢呢?既然村長答應了,就找村長要吧。

第二天蒙蒙亮,村長開著拖拉機來接高老師回家,魏敏芝聽到聲音就急忙追上去問村長要代課費,倔強的魏敏芝讓村長很生氣:你把高老師囑咐好的事辦好了一分錢都不少你的。高老師也承諾了,等他回來後班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我自己再獎勵10塊錢給你,村長不給,那60我給。魏敏芝眼神執著、堅定,重重的點點頭。

就這樣,年僅十三歲淳樸、執拗的魏敏芝,在村長的介入下,孩子們不情願地喊了一聲「魏老師」。她只會唱一首歌,甚至連歌詞都不是很記得。毫無經驗的她只能帶著學生在黑板上抄課文,而學生根本沒把她當回事,繼續在下面瘋鬧。魏敏芝有點不知所措,思來想去還是在門口守著吧,只要孩子不亂跑,拿到那60塊就行了。

這天,村長帶著兩個縣裡的老師來學校挑選體育苗子,最後選中了跑步特別快的明行光,要把她帶到縣裡去讀書。這本是一件好事,可魏敏芝一根筋不同意,村長沒理她,和體育老師約好明天就出發。可第二天,魏敏芝想盡一切辦法阻止,村長還是找到了明行光,迅速開車離開。等魏敏芝反應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只見她單薄的身影消失在揚起的灰塵裡。

張慧科是班裡最調皮搗蛋的學生,經常偷偷溜出教室不說還愛打架。這不,今天他又和別人追打的時候,把班裡唯一一盒嶄新粉筆撞到了地上,魏敏芝很生氣上前去拉他,沒想到在倆人推搡間中把那盒嶄新的粉筆踩得稀碎。這天上課,魏敏芝在點名時發現張慧科又不見了,原來他的母親生病,他必須去縣裡打工替家裡還債。為了找回學生,魏敏芝去找村長,希望村長可以把張慧科找回來,可是村長一副見怪不怪無所謂的樣子,勸她還是放棄。可魏敏芝是那種輕言放棄的人嗎?

當然不是!當初魏敏芝和高老師約好了,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執著的魏敏芝決定自己找回來。當時一張成人票要3塊錢,一來一回再帶上張慧科一共要9塊錢。就在魏敏芝發愁錢從哪來的時候,有學生提出可以去搬磚,一個磚1分5,於是魏敏芝果斷帶著學生來到磚廠,可並沒有看到磚廠老闆,於是魏敏芝決定先斬後奏,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搬完再說,難道老闆還會耍賴不成?

說幹就幹,她和學生們風風火火的一起搬完了1500塊磚,可是搬過的磚碎的碎、爛的爛,老闆回來後都傻眼了,氣憤的責怪她們,但最後還是看在高老師的面子上,給了15塊錢。

拿到錢的她們開心極了,魏敏芝帶學生途經小賣部時,她決定拿出6塊錢買了兩瓶奢侈的可樂慰勞下學生,拿過可樂的26個孩子小心翼翼的分喝著,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孩子們把可樂含在嘴裡細細的品著,半天捨不得咽下去,對他們來說,能喝上這一小口都已經很奢侈了,等下次什麼時候喝還不知道呢。

當魏敏芝她們來到了車站才知道,車票要20塊零5,兜裡的錢遠遠不夠,於是決定不行就混車。最終,孩子們打著掩護,魏敏芝順利的坐上開往縣城的大巴。但剛走沒一會兒還是被攆了下來。無助的魏敏芝抿了抿嘴,決定就算走也要走到縣城裡。瘦小的她翻過大山,踏過夕陽,一直走到晚上,終於遇到一個好心的拖拉機司機,把她載到了縣城裡。

然而,在偌大的縣城找一個人就如大海撈針一般,談何容易呀!她拿著唯一能夠找到張慧科的信息到處打聽,找到了同鄉才知道,原來張慧科來的那天就在車站走丟了,魏敏芝和同鄉來到車站尋找張慧科,就連車站的廣播員也幫她們播報了一整天,依然沒有消息。

此時魏敏芝已經筋疲力了,執著的她仍不放棄,決定用身上僅有的6塊半買了100張紙和墨水、毛筆,再次來到火車站寫尋人啟事,墨水用完了就兌點水,終於連夜寫完了100張。

後來聽說電視臺可以找人,魏敏芝向電視臺的登記大媽苦苦哀求,卻受盡了嘲諷辱罵。但她顧不了那麼多,心想找到臺長就一定能找到張慧科,即使是一線希望也不放棄!分無分文的她餓了就吃殘渣剩飯,困了就靠在電視臺門口的電線桿旁睡覺,終日不知疲倦地問著來來往往帶眼鏡的人「是臺長嗎?」…

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魏敏芝的行為引起了臺長的注意,在臺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製了尋找張慧科的專訪節目,但是她不太會表達,對著鏡頭有些不知所措,當主持人問她為什麼要找張慧科時,或許她最開始是因為錢,但是現在為了什麼,她也說不清。

這件事情引起了城裡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最後魏敏芝找到了張慧科,還得到了社會熱心人士的捐助。電臺記者帶著她們和捐助物資一起回到了水泉小學,學生們激動地圍在一盒盒彩色粉筆周圍,這可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呀。影片最後,學生們幸福地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下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字。

「一個都不能少!」這不僅僅是五個字,這更是魏敏芝的一種承諾與使命!水泉村的孩子雖然穿著髒舊的衣服,但是卻有著最純淨的心靈。而魏敏芝也終於成為了孩子心目中的「魏老師」。

相關焦點

  • 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播出後徹底改變主角命運
    而《每日新聞報》影評人寫道:「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電影,關于堅持和團結的回報。」前有厚重深沉的民族寓言《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後有大牌雲集的商業大作《英雄》《十面埋伏》,這部從時間點上來看被夾在中間的《一個都不能少》,成為張藝謀導演生涯中獲得較少被談論的一部。
  • 1999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被張藝謀勸退娛樂圈如今當了導演
    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上映,魏敏芝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成名之後的魏敏芝收到了很多學校伸來的橄欖枝,也有導演邀請她演電影。是該繼續讀書還是出去演戲,年少的魏敏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之所以被張藝謀相中,這一點很重要
    回顧過去,重溫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將是80後90後孩時經典的回憶。該電影是由張藝謀拍攝指導,講述的是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從鄰村找來只有十三歲小學畢業的魏敏芝頂替高老師,由於班裡的學生張慧科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得不輟學學去城裡打工,魏敏芝老師為了遵守高老師臨走時的囑託,千辛萬苦地去到城裡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因長得醜被張藝謀勸離娛樂圈,如今怎樣
    娛樂圈裡大導演不少,張藝謀絕對算是最頂呱呱的一個。經他培養的「謀女郎」很多都大紅大紫,其中,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裡的魏敏芝你還記得嗎?011998年,已經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籌拍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對待電影一絲不苟,因為這是一部貧困題材的電影,張藝謀決定不再選用專業演員,而是找真的山區老師和學生。
  • 魏敏芝:演完《一個都不能少》後,為何被欽點她的張藝謀「否」了
    於是她不僅成了影片中娃看娃的代課老師,她的名字還隨著影片《一個都不能少》走向國際影壇,該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張藝謀真不愧是老謀子,他想花最低的成本,拍出了既有國際影響力的片子,真是太有前瞻的眼光。
  • 魏敏芝的人生被張藝謀改寫,《一個都不能少》令她人生逆襲成導演
    當年張藝謀看到了新疆作家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女代課教師努力的挽留每一個學生的故事,故事情節令張藝謀十分感動,於是他決定將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並取名《一個都不能少》。決定拍了就開始選演員,為了真實反映貧困地區的老師及學生,為了演出真實的效果,張藝謀決定不啟用專業的演員,而是要選用真實的教師和學生,於是劇組的人分成幾組到各地找演員。
  • 張藝謀最新力作《一秒鐘》,一盒電影膠捲,寫盡小人物的愛與哀
    被廣大影迷戲稱為「國師」的張藝謀,一直是第五代導演裡的佼佼者。他的最新力作《一秒鐘》,講述的就是小人物的愛與哀。影片《一秒鐘》製作幾經波折後,上映於2020年11月27日。雖然票房最終只有慘澹的1.3億,但是豆瓣評分高達7.9分,對於一部文藝片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該片主人公張九聲悄悄從農場溜出,只為了看一場電影,然而電影的膠捲卻被劉閨女偷走了。
  • 還記得《一個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嗎?
    相信年級稍微大一點的網友都應該看過《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女主角魏敏芝。在所有謀女郎中,魏敏芝是最特殊的一個,號稱最執著的「謀女郎」和最土的「謀女郎」。
  • 寒門徵途: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讀者文摘雜誌1998年,張藝謀籌拍《一個都不能少》,找遍河北中學,找不到女主角。電影講了一個與命運對峙的故事。13歲的小老師,守著村中小學,不許孩子們輟學,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說,給自己的電影打分,《紅高粱》是中,而《一個都不能少》是上。1999年,電影上映,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後被日本評為年度世界十大佳片第二名。魏敏芝一夜成名,娛記像烏雲一樣將她包裹其中,有電影公司專門跑到鄉下,給魏敏芝父母開出經紀合約。
  • Charlotte:充滿爭議性的催淚番劇,仍是麻枝準的力作
    而小鞠認為,這部番劇雖然存在不少缺點,但仍算得上麻枝準的力作。首先,小鞠先來談談《Charlotte》的優點。說實話,《夏洛特》的優點很多,最突出的便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了。不管是男主乙坂有宇還是女主友利奈緒,都成功地在觀眾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宇從靠超能力去作弊的不良學生,一步步成長為拯救全世界特殊能力者們的「獨眼死神」。
  • 最華麗的樸實 最倔強的堅守——《一個都不能少》影評
    中國的電影領域,張藝謀必定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小時候跟著大人一起看過《英雄》,在那個我只能看懂《還珠格格》的年紀,我註定是理解不了那個氣氛沉重的故事,那些意味深長的臺詞,和那些飄來飄去的大紅色調,也就自然不能明白,作為教父級人物的張藝謀所表達的深刻含義。直到最近看了他的《一個都不能少》,用稍微成熟的思維來看他對教育,人生,和社會的理解,才算懂得了他的厲害之處。
  •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用這部電影,揭開了國內教育的傷疤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都不能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高老師是偏遠山區小學裡唯一的一個老師,雖然教學條件艱苦,他的工資也遲遲未發,甚至學生數量也在逐漸減少,可他沒有放棄僅剩的二十八名學生,他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張藝謀,華語電影唯一的國師
    提起張藝謀,恐怕沒有人不認識。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一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都會會意的點點頭。國家一遇到大型活動時,總導演基本都是張藝謀,如G20、70周年聯歡,不是中國只剩這麼一個導演,而是中國只有一個張藝謀。
  • 張藝謀馮小剛都拍過約20部電影,兩人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網上總喜歡把一些人比來比去,比如國內的電影導演。不過拿來與張藝謀相提並論的,一般都是陳凱歌,而不是看來資歷更淺的馮小剛。 馮小剛喜劇片多張藝謀嚴肅片多 從作品總量來看,馮小剛儘管正式拍電影比張藝謀要晚十年左右,但由於曾經一段時間幾乎每年一部新作品,因此兩人的電影數量其實差不太多,馮小剛將近20部,張藝謀超過20部。 再看作品類型。
  • 張藝謀《一秒鐘》:一部迷影電影中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愛電影」?
    而整部電影都圍繞著「能不能看上電影」展開,無論是偷膠片想給弟弟做燈罩的劉閨女,負責運送膠片的楊河把膠片給了電影放映員範電影的兒子,而範電影的兒子又不慎讓膠片從盒子掉落,最後被拖成了「驢腸子」一樣到了範電影手中,都不過是為了給核心衝突製造矛盾。
  • 張藝謀近五年最好的電影,可惜票房卻輸給了好萊塢大片!
    有人說,這是張藝謀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回放膠片時代記憶,通過一個著眼小立意大的故事看一個時代。11月27日,張藝謀導演的力作《一秒鐘》終於上映,沒有因為技術原因而延檔,也不負所望,這一部就是近五年最好的張藝謀電影。
  • 張藝謀最特殊的一部電影:全片沒一個明星,女主角從1萬多人選出
    其實在談到「謀女郎」的時候,大家總會忽略掉一位,她就是魏敏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女主角,她也是唯一一位被張藝謀「勸退」演藝圈的「謀女郎」。 《一個都不能少》中沒有真正的演員,片中的演員都使用了現實中真正的名字,但他們塑造角色的功底卻勝過一些明星,全都是真情流露。
  • 中國三大催淚感人電影,最後一個被稱為「童年的回憶」
    NO.3 《失孤》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NO.2 《唐山大地震》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
  • 「一秒鐘」之後,張藝謀依然有電影人的「良知」
    在1996年之後,張藝謀的創作水準已經明顯走了下坡路,在和鞏俐分開的那段日子裡,張藝謀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變化,做了許多轟轟烈烈的嘗試。這個過程中他執導了都市荒誕喜劇《有話好好說》,反應農村現實題材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及後來將國產電影商業化推向最高潮的武俠古裝片《英雄》。雖然張藝謀在37歲高齡才開始從事電影導演職業,但是電影卻給了張藝謀第二個生命。
  • 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取消金雞獎首映 消息一出影迷難掩失落
    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取消金雞獎首映 消息一出影迷難掩失落時間:2020-11-24 15: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藝謀新電影《一秒鐘》取消金雞獎首映 消息一出影迷難掩失落 張藝謀是一位走向國際的大導演,他執導的很多片子都是名副其實的好看、恢弘、有內涵,為此他的名聲是走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