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重溫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將是80後90後孩時經典的回憶。該電影是由張藝謀拍攝指導,講述的是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從鄰村找來只有十三歲小學畢業的魏敏芝頂替高老師,由於班裡的學生張慧科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得不輟學學去城裡打工,魏敏芝老師為了遵守高老師臨走時的囑託,千辛萬苦地去到城裡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這部電影很大的特點就是就地取材,演員來自於本地化,而且都未經過培訓。但是卻以其真誠質樸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魏敏芝之所以被張藝謀相中,這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魏敏芝的外向性格。
從魏敏芝演員故事身上,讓我看到了人生的轉折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有句名言說得很實在: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深度。而性格排在第一位,說明它是那麼重要的。
由於《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是關於農村貧困地區文盲的主題,為了更好地展現出這個主題,張藝謀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就決定所有演員就地取材,而且上崗前都不用培訓。這樣能更好地反映出真誠質樸的表演,同時演繹出真實感人的故事,還原滋原味地襯託出當時廣大農村貧困教育落後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部電影的拍著,張藝謀他們就分工合作。副導演帶領著劇組分頭到河北各個山村去尋找合適的人選。其中有一組來到了赤城縣的鎮寧堡鄉,副導演聽到這個村名時,心中不由地意識到了什麼似的,感覺合適的人選就是在這個村了。因為張藝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是在寧夏的鎮北堡拍的。一個鎮寧堡,一個鎮北堡,一字之差,也許緣分的到來。
當劇組人來到村了,表明了來意之後。眾人圍觀,水洩不通。在這麼多人中,副導演一眼就看中了雙胞胎姐妹,姐姐叫魏敏芝,妹妹叫魏聰芝。但是在副導演的眼裡,更看好的是妹妹魏聰芝,因為無論從眼神還是外表,都覺得妹妹魏聰芝比姐姐魏敏芝更加合適。當問到魏聰芝,你擅長唱歌跳舞嗎?也許是性格內向膽小,同時又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陌生人的緣故,就害羞地躲到姐姐背後。
膽子大性格外向的魏敏芝卻勇敢地站出來,說我會。接著就現場來一首《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雖然唱得不是很好聽,但是這樣膽大外向的性格卻打動了劇組人員。接著劇組人員問到,你會跳舞嗎?魏敏芝回答我會,就翩翩起舞一小段,雖然不能與專業舞蹈員相提並論,但是卻出眾於在場的人選。最後劇組人員問,你敢不敢拍電影?魏敏芝毫不猶豫就大聲地回答敢,這一幕更加令劇組人員覺得就是她了。
性格決定命運,膽子大性格外向的魏敏芝在眾人面前表演得非一般。使得她獲得了試鏡機會,從而踏出新的一步,為美好的未來添磚加瓦。
在一萬多人的篩選中,猶如萬人過獨木橋。讓劇組人員覺得還有一個女孩和魏敏芝一樣,都是合適的人選。但是主演名額只有一個,讓劇組人覺得左右為難。結果,劇組人員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她們倆帶到人多的地方大街上,讓她們對著人多的地方大聲吶喊。另外一個女孩臉帶羞澀,放不開嗓子,沒有喊出來。而魏敏芝卻毫無顧慮地大聲喊出來。這個小小的測試,就決定了魏敏芝是最終人選了。
張藝謀選人的標準是,對鏡頭沒有膽怯感。試鏡時,會用各種攝像機器對著他們,一些膽小雜念多的人,卻會表現得不自如不實在。這部《一個都不能少》電影為了真實反映農村貧困文盲的生活題材,就得使用像魏敏芝這樣的演員來表演。
在這兩次二選一中,魏敏芝本來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但因為其突出表現,卻成了勝出的那一個。性格決定命運,決定人生的轉折點,還是那麼重要。
一般來說,性格指的是個人行為的特徵。它是個人心理面貌,本質屬性的心理整合,以及因環境而產生的慣性性行動傾向。它有四個特徵,分別穩定性,獨特性,複雜性,可塑性。同時,人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人們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的差別,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只有類別上的相似,沒有絕對的相同,性格是區別人與人之間差異的重要標誌,這是性格的獨特性。魏敏芝在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就展現出她性格的獨特性,能把她跟其女孩區別開來,展現出自己 的獨特性,從而讓張藝謀這個伯樂來識別自己屬於千裡馬。
性格外向型的人通常感情外露,熱情、活潑、開朗、善於交際、適應環境能力強。在感知上,能主動觀察,反應速度較快;在處事方式上,行動力較強,做事速度較快;在思想上,能夠看到事物樂觀的一面,具有積極性善於接受外在刺激。魏敏芝整個人選過程中,能夠主動地站出來,快速地回答劇組人員的問題,同時積極善於接受劇組提出問題。更妙的是,在最後二選一中,勇敢果斷地向眾人吶喊,表現出太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三國時期的周公瑾,文武雙全,風流倜儻,赤壁大戰擊潰不可一世的曹操百萬大軍。但是心胸狹窄,卻一敗再敗在諸葛亮的手下,最後吐血而亡,英年早逝,歸根到底他就是敗在量小氣狹的性格上。可見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魏敏芝一舉成名,為往後精彩的人生添磚加瓦,證實了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