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之所以被張藝謀相中,這一點很重要

2021-01-16 硯子聊娛

回顧過去,重溫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將是80後90後孩時經典的回憶。該電影是由張藝謀拍攝指導,講述的是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村長從鄰村找來只有十三歲小學畢業的魏敏芝頂替高老師,由於班裡的學生張慧科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得不輟學學去城裡打工,魏敏芝老師為了遵守高老師臨走時的囑託,千辛萬苦地去到城裡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這部電影很大的特點就是就地取材,演員來自於本地化,而且都未經過培訓。但是卻以其真誠質樸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魏敏芝之所以被張藝謀相中,這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魏敏芝的外向性格。

從魏敏芝演員故事身上,讓我看到了人生的轉折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有句名言說得很實在: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深度。而性格排在第一位,說明它是那麼重要的。

由於《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是關於農村貧困地區文盲的主題,為了更好地展現出這個主題,張藝謀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就決定所有演員就地取材,而且上崗前都不用培訓。這樣能更好地反映出真誠質樸的表演,同時演繹出真實感人的故事,還原滋原味地襯託出當時廣大農村貧困教育落後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部電影的拍著,張藝謀他們就分工合作。副導演帶領著劇組分頭到河北各個山村去尋找合適的人選。其中有一組來到了赤城縣的鎮寧堡鄉,副導演聽到這個村名時,心中不由地意識到了什麼似的,感覺合適的人選就是在這個村了。因為張藝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是在寧夏的鎮北堡拍的。一個鎮寧堡,一個鎮北堡,一字之差,也許緣分的到來。

當劇組人來到村了,表明了來意之後。眾人圍觀,水洩不通。在這麼多人中,副導演一眼就看中了雙胞胎姐妹,姐姐叫魏敏芝,妹妹叫魏聰芝。但是在副導演的眼裡,更看好的是妹妹魏聰芝,因為無論從眼神還是外表,都覺得妹妹魏聰芝比姐姐魏敏芝更加合適。當問到魏聰芝,你擅長唱歌跳舞嗎?也許是性格內向膽小,同時又是第一次見到那麼多陌生人的緣故,就害羞地躲到姐姐背後。

膽子大性格外向的魏敏芝卻勇敢地站出來,說我會。接著就現場來一首《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雖然唱得不是很好聽,但是這樣膽大外向的性格卻打動了劇組人員。接著劇組人員問到,你會跳舞嗎?魏敏芝回答我會,就翩翩起舞一小段,雖然不能與專業舞蹈員相提並論,但是卻出眾於在場的人選。最後劇組人員問,你敢不敢拍電影?魏敏芝毫不猶豫就大聲地回答敢,這一幕更加令劇組人員覺得就是她了。

性格決定命運,膽子大性格外向的魏敏芝在眾人面前表演得非一般。使得她獲得了試鏡機會,從而踏出新的一步,為美好的未來添磚加瓦。

在一萬多人的篩選中,猶如萬人過獨木橋。讓劇組人員覺得還有一個女孩和魏敏芝一樣,都是合適的人選。但是主演名額只有一個,讓劇組人覺得左右為難。結果,劇組人員想出了一個辦法,把她們倆帶到人多的地方大街上,讓她們對著人多的地方大聲吶喊。另外一個女孩臉帶羞澀,放不開嗓子,沒有喊出來。而魏敏芝卻毫無顧慮地大聲喊出來。這個小小的測試,就決定了魏敏芝是最終人選了。

張藝謀選人的標準是,對鏡頭沒有膽怯感。試鏡時,會用各種攝像機器對著他們,一些膽小雜念多的人,卻會表現得不自如不實在。這部《一個都不能少》電影為了真實反映農村貧困文盲的生活題材,就得使用像魏敏芝這樣的演員來表演。

在這兩次二選一中,魏敏芝本來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但因為其突出表現,卻成了勝出的那一個。性格決定命運,決定人生的轉折點,還是那麼重要。

一般來說,性格指的是個人行為的特徵。它是個人心理面貌,本質屬性的心理整合,以及因環境而產生的慣性性行動傾向。它有四個特徵,分別穩定性,獨特性,複雜性,可塑性。同時,人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還是內部,把人們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

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性格的差別,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只有類別上的相似,沒有絕對的相同,性格是區別人與人之間差異的重要標誌,這是性格的獨特性。魏敏芝在眾多人選中脫穎而出,就展現出她性格的獨特性,能把她跟其女孩區別開來,展現出自己 的獨特性,從而讓張藝謀這個伯樂來識別自己屬於千裡馬。

性格外向型的人通常感情外露,熱情、活潑、開朗、善於交際、適應環境能力強。在感知上,能主動觀察,反應速度較快;在處事方式上,行動力較強,做事速度較快;在思想上,能夠看到事物樂觀的一面,具有積極性善於接受外在刺激。魏敏芝整個人選過程中,能夠主動地站出來,快速地回答劇組人員的問題,同時積極善於接受劇組提出問題。更妙的是,在最後二選一中,勇敢果斷地向眾人吶喊,表現出太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三國時期的周公瑾,文武雙全,風流倜儻,赤壁大戰擊潰不可一世的曹操百萬大軍。但是心胸狹窄,卻一敗再敗在諸葛亮的手下,最後吐血而亡,英年早逝,歸根到底他就是敗在量小氣狹的性格上。可見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魏敏芝一舉成名,為往後精彩的人生添磚加瓦,證實了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主宰人生。

相關焦點

  • 魏敏芝的人生被張藝謀改寫,《一個都不能少》令她人生逆襲成導演
    當年張藝謀看到了新疆作家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女代課教師努力的挽留每一個學生的故事,故事情節令張藝謀十分感動,於是他決定將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並取名《一個都不能少》。決定拍了就開始選演員,為了真實反映貧困地區的老師及學生,為了演出真實的效果,張藝謀決定不啟用專業的演員,而是要選用真實的教師和學生,於是劇組的人分成幾組到各地找演員。
  • 1999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被張藝謀勸退娛樂圈如今當了導演
    1999年,《一個都不能少》上映,魏敏芝一度成為媒體焦點。成名之後的魏敏芝收到了很多學校伸來的橄欖枝,也有導演邀請她演電影。是該繼續讀書還是出去演戲,年少的魏敏芝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 還記得《一個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嗎?
    相信年級稍微大一點的網友都應該看過《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女主角魏敏芝。在所有謀女郎中,魏敏芝是最特殊的一個,號稱最執著的「謀女郎」和最土的「謀女郎」。
  • 《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因長得醜被張藝謀勸離娛樂圈,如今怎樣
    娛樂圈裡大導演不少,張藝謀絕對算是最頂呱呱的一個。經他培養的「謀女郎」很多都大紅大紫,其中,經典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裡的魏敏芝你還記得嗎?011998年,已經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籌拍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對待電影一絲不苟,因為這是一部貧困題材的電影,張藝謀決定不再選用專業演員,而是找真的山區老師和學生。
  • 魏敏芝:演完《一個都不能少》後,為何被欽點她的張藝謀「否」了
    於是她不僅成了影片中娃看娃的代課老師,她的名字還隨著影片《一個都不能少》走向國際影壇,該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張藝謀真不愧是老謀子,他想花最低的成本,拍出了既有國際影響力的片子,真是太有前瞻的眼光。
  • 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播出後徹底改變主角命運
    而《每日新聞報》影評人寫道:「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電影,關于堅持和團結的回報。」前有厚重深沉的民族寓言《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後有大牌雲集的商業大作《英雄》《十面埋伏》,這部從時間點上來看被夾在中間的《一個都不能少》,成為張藝謀導演生涯中獲得較少被談論的一部。
  • 寒門徵途: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讀者文摘雜誌1998年,張藝謀籌拍《一個都不能少》,找遍河北中學,找不到女主角。電影講了一個與命運對峙的故事。13歲的小老師,守著村中小學,不許孩子們輟學,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說,給自己的電影打分,《紅高粱》是中,而《一個都不能少》是上。1999年,電影上映,獲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後被日本評為年度世界十大佳片第二名。魏敏芝一夜成名,娛記像烏雲一樣將她包裹其中,有電影公司專門跑到鄉下,給魏敏芝父母開出經紀合約。
  • 最醜謀女郎魏敏芝的人生路
    想要成功努力和機遇一個都不能少,聰明的人知道努力,也知道給自己尋找機會,但有些人則會抱怨自己運氣不夠,總是沒有貴人賞識。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當怨天尤人的時候,那些原本屬於他們的幸運也會丟失。這個男人叫做張藝謀,在他們二人相遇之前,張藝謀已經是知名導演,很多明星都想和他有合作的機會。此前張藝謀事業遭遇低谷期,他決定再拍攝一部電影。剛好他看看到了一本關於鄉村教師的書,他被書中真摯的師生情所感動,於是決定把這本書改編成電影,並且取名為《一個都不能少》。
  • 最醜的謀女郎魏敏芝:如若不是張藝謀,現在的我可能在農村養豬
    好人與壞人其實我們都不難遇到,周圍都是,然而貴人卻幾乎少有,就好比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道理皆同。眾所周知張藝謀是一個大導演,執導過的電影數以百計,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最醜的「謀女郎」魏敏芝今天我們要講的並非劉浩存,畢竟她是新人,除了漂亮,我們對她其他情況毫無所知,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和了解。還記得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嗎?
  • 最華麗的樸實 最倔強的堅守——《一個都不能少》影評
    直到最近看了他的《一個都不能少》,用稍微成熟的思維來看他對教育,人生,和社會的理解,才算懂得了他的厲害之處。首先,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場景,整部電影都是取景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塵土飛揚,但是一排翠綠的像電腦桌面的山很是搶鏡,就像那些角色命運悲苦卻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一樣,那個山村雖然破舊卻依舊有美麗的大山與他們為鄰。
  • 最土謀女郎魏敏芝,聽張藝謀一句話離開娛樂圈,今35歲現狀如何
    張藝謀是國內目前最頂尖的一批導演之一,擅長利用色彩搭配來營造氛圍,對於拍攝宏達的場面也非常拿手。2008年他導演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至今都是其他奧運會開幕式無法超越的經典。提到張藝謀,那麼還有一個群體不得不提,那就是「謀女郎」,從張藝謀聞名至今已經捧出過非常多的女明星。這些女明星相貌氣質俱佳,而且大多都走紅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鞏俐和章子怡,不過今天要介紹的這個被很多人稱為最土謀女郎。她就是魏敏芝,張藝謀曾經這樣評價過她:「不漂亮,身材也不好」,那麼這樣的女孩是怎麼成為謀女郎的呢?
  • 《一個都不能少》:執著的魏敏芝告訴你,讀書是條無限可能的大道
    要讓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地回到學校,並且心甘情願地喜歡上讀書,真的不能百分百做到嗎?田正達村長會說:「娃們都有書讀,這是個好事,能想多少辦法我就想多少辦法,讓娃們讀上書再說!」高恩滿老師用蒼老的聲音一錘定音:「班裡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張慧科帶著劫後重生的喜悅說:「我可不想再要飯了,我要讀書!」執拗的魏敏芝一抬下巴,硬氣地回答:「反正一個都不能少,他們必須得跟我回學校!」
  • 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用這部電影,揭開了國內教育的傷疤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都不能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高老師是偏遠山區小學裡唯一的一個老師,雖然教學條件艱苦,他的工資也遲遲未發,甚至學生數量也在逐漸減少,可他沒有放棄僅剩的二十八名學生,他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 圖文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催淚力作
    這部沒有一個專業演員的電影為什麼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這部極其平凡的電影叫做《一個都不能少》,沒有一個專業演員卻在國際上獲獎無數,那這部影片到底講述了什麼?帶著疑問我們一起看看吧!但是這裡條件實在是太艱苦,很多老師都不願意來,所以無可奈何只能先將就著讓她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語重心長地向魏敏芝交代說:除了輟學外出打工的學生,現在班裡只剩下了二十八個人,你一定要照顧好這些孩子,一個人都不能少。因為粉筆屈指可數,所以一定要省著點用,一個月上課二十六天,一天一根粉筆,一根粉筆抄一篇課文。字要注意大小,這樣既不浪費也不傷孩子眼睛。
  • 13歲一夜成名,因張藝謀一句話退出娛樂圈,如今她很感激張藝謀
    1999年9月,中國電影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秋天,也是最後一個豐收季。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張藝謀憑藉《一個都不能少》拿下最佳電影金獅獎等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張藝謀似乎又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而故事的女主角「魏敏芝」也是名滿天下。魏敏芝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名滿天下,因為沒被張藝謀發現之前,她就是一個上學幹活的普通女孩。
  • 張藝謀最特殊的一部電影:全片沒一個明星,女主角從1萬多人選出
    其實在談到「謀女郎」的時候,大家總會忽略掉一位,她就是魏敏芝,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女主角,她也是唯一一位被張藝謀「勸退」演藝圈的「謀女郎」。 《一個都不能少》中沒有真正的演員,片中的演員都使用了現實中真正的名字,但他們塑造角色的功底卻勝過一些明星,全都是真情流露。
  • 張藝謀最好的電影之一,女主從一個鄉村小女孩,徹底改變了命運
    次日清晨,高老師就坐上村長的車走了,魏敏芝追了出去,討要那50塊錢代課費,村長見她小,打馬虎眼先穩住她。高老師還是有些放心不下,生怕他走後這幫孩子會鬧出什麼亂子來,跳下車再三叮囑,一定要看住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而正是這個不被看好的魏敏芝,為了這個承諾,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
  • 魏敏芝才不是,她稱得上中國版塔拉·韋斯特弗
    她要把她們,一個一個地追回來。這不禁讓我想起1999年張藝謀執導的《一個都不能少》。影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魏敏芝在鄉村小學代課期間的故事。主人公魏敏芝雖然是老師,其實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她並教不了什麼,她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都很有限。
  • 因為張藝謀,她徹底顛覆了人生,這種電影關注度不應該這麼低
    的確,張藝謀是個挺厲害的人,演他電影的女藝人大多都發展得不錯,比如鞏俐、周冬雨、倪妮等,都是美貌與演技於一身的。不過有一個非常不被觀眾熟知的謀女郎,她長得不好看,身材不好,甚至被觀眾稱為最醜最平凡最普通的謀女郎,但也是最幸福,因為張藝謀改變人生的謀女郎。
  • 這些女人和張藝謀糾纏不清!有的被罵小三,有的身敗名裂
    但說到《一個都不能少她本色出演了《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是一個農村小姑娘電影《一個也不能少這一切都要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