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的字典,無困難的字,青年的口頭,無障礙的雨』。或許我覺得這個是我的底色。堅守,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舞臺上,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烽火宣講團成員袁遠正在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從軍經歷。
「袁遠平時謙虛低調,看不出來她取得過那麼多的榮譽!」同在一個隊的學員黃承禾這樣評價道。入學一年來,袁遠把過去的榮譽埋藏身後,以一個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完成了從一名優秀邊防戰士到優秀學員的轉變。
袁遠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會場。
報到那天,袁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齊耳的短髮顯得格外幹練,筆直的腰杆透露出女兵的獨有氣質。在接受採訪時,她說話語速頗快,以一種近似尋常的口吻講述不尋常的軍旅生活:在海拔46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服役的5年裡,部隊應急拉動30餘次,連續完成新式火箭炮射擊10餘次,高強度的訓練、高頻度的演習,她們早就習以為常。
入伍前,袁遠一米七的身高,體重還不足100斤,講話輕聲細語,吃飯細嚼慢咽。入伍後,為了適應西藏的嚴酷氣候和高強度訓練,袁遠每餐能吃下20個包子,體重增加了30斤,臉上曬出了高原紅,手上長滿了厚厚的繭子。
看過袁遠入伍前後對比照的人總會問她,為什麼放著空姐不幹去當兵,還要自己打報告去艱苦地區。而袁遠每每笑著回答:「我就是嚮往軍旅生活,既然選擇了當兵,就要去最有兵味兒的地方。」入伍的前一天,袁遠接到武裝部的通知,去了西藏。
駐地一年四季望不到綠,頭頂的藍天和腳下的黃土就是袁遠最樸素的裝扮。袁遠所在營區很小,3公裡需要跑上足足12圈,高高的圍牆將它與外面的世界遠遠隔開。同一批到達的女兵都被眼前的環境嚇住了,而性格活潑外向的袁遠卻表現得很坦然,她只有一個信念,做好眼前,堅持下去。
2015年4月,得知單位要成立女子戰炮班,袁遠第一個申請報名。女子戰炮班作為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試點班,到底能不能搞好,單位上下都心存疑慮。面對炮車這樣一個十幾米長的龐然大物,男女兵在身體素質上存在很大差距,和他們比什麼?怎麼比?
「比智商。」袁遠的語氣很堅定,「女兵都是大學生入伍,學歷上佔優勢,理論學習進度足足甩了男兵一周。在等男兵趕進度的一周裡女兵也沒閒著。我們心照不宣,一致決定到老兵班『偷學』技術。」就這樣,女兵班慢慢地在這片全新的領域站穩腳跟。根據炮兵考核標準,脫炮衣用時為2分30秒,起初女兵班要用6分30秒才能勉強完成這個動作,後來經過不斷摸索、總結技巧,速度提高到了32秒,比參加比武的炮兵班還快出4秒。在結業考核中,袁遠憑藉著優秀的成績脫穎而出,還是新兵的她被任命為高原女子戰炮班班長!
袁遠在訓練。
平時訓練成績突出,戰時能不能打好?2015年7月,女子戰炮班首次參加實彈射擊。上級要求女兵班打響第一炮,並明確,打得好就繼續,打不好就解散,這無疑是一場決定女子戰炮班命運的考驗。
軍區首長高度重視此次實彈射擊,親自到現場觀摩。參謀長是炮兵專業出生,他逐一考查16名炮長炮兵基礎理論知識,其中,袁遠和兩名三期士官給出了滿意的回答。軍區首長對這個高原女子戰炮班充滿好奇,特意將觀禮臺設在炮車旁邊。年僅18歲的袁遠頂著巨大的壓力,帶領全班首次滿管發射,打出了滿堂紅。
袁遠將火箭炮當做「二號男友」,將西藏當做「第二故鄉」。為了能夠長期在高原幹下去,袁遠努力工作,爭取能夠有提幹的機會。2018年,她以優異的表現被遴選為提幹對象。2019年9月,袁遠順利通過考核被保送提幹到陸軍工程大學學習深造。同年10月1日,袁遠應邀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當我在現場親眼看到祖國的強大,我的內心無比自豪,我永遠都會保護我們的祖國,用生命去保護!」回憶起當時的感受,袁遠表現出難掩的激動。
袁遠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觀禮臺。
作為95後的全國人大代表,袁遠有著比同齡人更強烈的家國情懷。2020年7月,袁遠應邀參加《回聲嘹亮》節目。當主持人問及袁遠對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的認知時,她這樣答道:「我認為人大代表就是應該為人民,我作為最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應該把我們基層官兵所聽、所想、所感帶到北京來,讓大家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我們在為什麼而努力。」
袁遠參加《回聲嘹亮》節目。
「畢業後,再回西藏,我才能將自己的成長看得更加清楚。」西藏是袁遠軍旅起航的地方,承載了她從青澀懵懂的新兵到成熟穩重的老兵的所有記憶。袁遠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樣,美麗且剛強,默默地在高原開出一片別樣的風景。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葛燕妮、 責任編輯:姬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