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防戰士到優秀學員,這是95後高原女炮手袁遠的追夢歷程

2020-12-27 中國軍網

「李大釗先生曾說:『青年的字典,無困難的字,青年的口頭,無障礙的雨』。或許我覺得這個是我的底色。堅守,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舞臺上,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烽火宣講團成員袁遠正在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從軍經歷。

「袁遠平時謙虛低調,看不出來她取得過那麼多的榮譽!」同在一個隊的學員黃承禾這樣評價道。入學一年來,袁遠把過去的榮譽埋藏身後,以一個全新的起點重新出發,完成了從一名優秀邊防戰士到優秀學員的轉變。

袁遠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會場。

報到那天,袁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身材高大、皮膚黝黑,齊耳的短髮顯得格外幹練,筆直的腰杆透露出女兵的獨有氣質。在接受採訪時,她說話語速頗快,以一種近似尋常的口吻講述不尋常的軍旅生活:在海拔4600多米的雪域高原服役的5年裡,部隊應急拉動30餘次,連續完成新式火箭炮射擊10餘次,高強度的訓練、高頻度的演習,她們早就習以為常。

入伍前,袁遠一米七的身高,體重還不足100斤,講話輕聲細語,吃飯細嚼慢咽。入伍後,為了適應西藏的嚴酷氣候和高強度訓練,袁遠每餐能吃下20個包子,體重增加了30斤,臉上曬出了高原紅,手上長滿了厚厚的繭子。

看過袁遠入伍前後對比照的人總會問她,為什麼放著空姐不幹去當兵,還要自己打報告去艱苦地區。而袁遠每每笑著回答:「我就是嚮往軍旅生活,既然選擇了當兵,就要去最有兵味兒的地方。」入伍的前一天,袁遠接到武裝部的通知,去了西藏。

駐地一年四季望不到綠,頭頂的藍天和腳下的黃土就是袁遠最樸素的裝扮。袁遠所在營區很小,3公裡需要跑上足足12圈,高高的圍牆將它與外面的世界遠遠隔開。同一批到達的女兵都被眼前的環境嚇住了,而性格活潑外向的袁遠卻表現得很坦然,她只有一個信念,做好眼前,堅持下去。

2015年4月,得知單位要成立女子戰炮班,袁遠第一個申請報名。女子戰炮班作為一個剛剛建立起來的試點班,到底能不能搞好,單位上下都心存疑慮。面對炮車這樣一個十幾米長的龐然大物,男女兵在身體素質上存在很大差距,和他們比什麼?怎麼比?

「比智商。」袁遠的語氣很堅定,「女兵都是大學生入伍,學歷上佔優勢,理論學習進度足足甩了男兵一周。在等男兵趕進度的一周裡女兵也沒閒著。我們心照不宣,一致決定到老兵班『偷學』技術。」就這樣,女兵班慢慢地在這片全新的領域站穩腳跟。根據炮兵考核標準,脫炮衣用時為2分30秒,起初女兵班要用6分30秒才能勉強完成這個動作,後來經過不斷摸索、總結技巧,速度提高到了32秒,比參加比武的炮兵班還快出4秒。在結業考核中,袁遠憑藉著優秀的成績脫穎而出,還是新兵的她被任命為高原女子戰炮班班長!

袁遠在訓練。

平時訓練成績突出,戰時能不能打好?2015年7月,女子戰炮班首次參加實彈射擊。上級要求女兵班打響第一炮,並明確,打得好就繼續,打不好就解散,這無疑是一場決定女子戰炮班命運的考驗。

軍區首長高度重視此次實彈射擊,親自到現場觀摩。參謀長是炮兵專業出生,他逐一考查16名炮長炮兵基礎理論知識,其中,袁遠和兩名三期士官給出了滿意的回答。軍區首長對這個高原女子戰炮班充滿好奇,特意將觀禮臺設在炮車旁邊。年僅18歲的袁遠頂著巨大的壓力,帶領全班首次滿管發射,打出了滿堂紅。

袁遠將火箭炮當做「二號男友」,將西藏當做「第二故鄉」。為了能夠長期在高原幹下去,袁遠努力工作,爭取能夠有提幹的機會。2018年,她以優異的表現被遴選為提幹對象。2019年9月,袁遠順利通過考核被保送提幹到陸軍工程大學學習深造。同年10月1日,袁遠應邀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當我在現場親眼看到祖國的強大,我的內心無比自豪,我永遠都會保護我們的祖國,用生命去保護!」回憶起當時的感受,袁遠表現出難掩的激動。

袁遠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觀禮臺。

作為95後的全國人大代表,袁遠有著比同齡人更強烈的家國情懷。2020年7月,袁遠應邀參加《回聲嘹亮》節目。當主持人問及袁遠對全國人大代表身份的認知時,她這樣答道:「我認為人大代表就是應該為人民,我作為最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就應該把我們基層官兵所聽、所想、所感帶到北京來,讓大家知道我們需要什麼,我們在為什麼而努力。」

袁遠參加《回聲嘹亮》節目。

「畢業後,再回西藏,我才能將自己的成長看得更加清楚。」西藏是袁遠軍旅起航的地方,承載了她從青澀懵懂的新兵到成熟穩重的老兵的所有記憶。袁遠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樣,美麗且剛強,默默地在高原開出一片別樣的風景。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葛燕妮、 責任編輯:姬彩紅

相關焦點

  • 最好的保障,給邊防戰士安排上!
    在海拔5000米以上 高原高寒地域 邊防部隊的後裝保障越來越給力 貼心舉措陸續安排 讓戰士們吃好穿好 住得溫暖
  • 最好的保障,給邊防戰士安排上
    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高寒地域邊防部隊的後裝保障越來越給力貼心舉措陸續安排>讓戰士們吃好穿好住得溫暖◎穿上了新式防寒被裝,輕便!近期,專門為駐高原寒區部隊研發的新式防寒被裝配發到邊防一線、山脊哨所。與老式被裝相比,新式防寒被裝輕便、耐磨,給官兵帶來了更好的穿著體驗。這也是10年來,駐防這裡的官兵們經歷的第3次換裝。◎住進了保溫方艙,溫暖!
  • 重慶妹兒袁遠亮相紀錄片《我愛你,中國》
    「爸爸媽媽別擔心,你們女兒可是給國家幹活的人哦,你們要好好照顧自己……」西藏軍區某部女炮兵袁遠的家書,在昨天上午舉行的主旋律紀錄片《我愛你,中國》看片會上提前曝光。《我愛你,中國》第一季強軍系列將在28日登陸芒果TV和湖南都市頻道。重慶姑娘袁遠成為七位受訪軍人中唯一的女兵代表。
  • 【西藏往事】嘎隆拉山上的女炮手嘎隆拉山上的女炮手
    到了初冬將離開24K之前,傳來了噩耗:青年一大隊一個男工班,收工後點燃一個土炮,但超時不見動靜,幾個小夥子猶疑一陣後湊近炮位準備排啞炮,忽然炸藥爆炸了,三個年輕生命的鮮血濺出嘎隆拉的胸腔,印在山峰黑漬的底色上,隨那最後一抹斜陽掠過我們不願看見不想承認的殘酷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熱食解決得很好,前段時間關於高原區域進行無人機投食補給相當高效,在無人機開路下戰士們都能吃上熱騰騰飯食。 吃個飯都這麼高科技,一字排開拿起遙控器,同志們飯菜馬上就到。
  • 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邊防哨所戰士的堅守
    ——題記查果拉哨所——西藏格桑花在這裡綻放「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這是駐守在西藏查果拉哨所的邊防軍人對這裡生存環境的真實寫照。按說,在條件這麼艱苦的地方,很少有人想來這裡駐守,但令人驚奇的是,每次換崗,官兵都搶著來這裡駐守哨所。他們認為,不上查果拉,愧為崗巴人。
  • 保溫方艙亮相我軍高原邊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零下55℃照常作業
    文/白夜 眾所周知,邊防部隊是指專門駐守邊境的一支特殊的國防力量,其設立的主要責任便是守衛國界,保衛領土主權不受侵犯,並同一切可能進行侵略、挑釁行為的國家作鬥爭,邊防部隊的歷史可以延續到中國歷代,其設立的意義不言而喻。
  •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 莊重、震撼!
  • 軍馬、軍駝、軍犬、犛牛……是邊防戰士一起衝鋒陷陣的生死兄弟
    蒼涼的雪域高原上,一面國旗、一座營院、一片草原、一群戰馬,這就是軍馬勤務班生活的全部。雖然整日與軍馬相依,孤獨相伴,但倉洛加才讓卻帶著班裡戰士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沿途山高路險、冰河翻湧,軍馬容易受驚,而犛牛性格穩重、軀幹壯碩,通體覆蓋厚實的長毛,在嚴寒缺氧的高原,也可保持活力。於是,吾甫浪溝成為全軍唯一只能騎乘犛牛巡邏的線路。對於紅其拉甫邊防連班長劉宗鑫來說,犛牛不僅僅是騎乘工具,更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犛牛「白英雄」曾在這條巡邏路上救了他的命。
  • 走近邊關,感受改革開放40年邊防建設的「變」與「不變」
    歷史前進到公元1978年,古老的中華大地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伴隨著經濟建設的日新月異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黨中央、中央軍委大力推進邊海空防建設,全軍邊海空防部隊全面建設進入了嶄新階段,萬裡邊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顧改革開放40年輝煌歷程,我軍邊海空防建設始終伴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而發展。
  • 雪域高原邊防官兵過冬保障全面加強
    高原邊防官兵住上新營房。本報記者 李三紅攝隆冬來臨,雪域高原邊防官兵如何過冬?連日來,記者深入高原邊防一線部隊採訪時看到,我軍列裝配發的各種新型後勤裝備,為邊防一線官兵的訓練生活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邊防官兵說,這幾年的過冬保障一年比一年好,這個冬天更溫暖!大家守邊戍邊更安心!新型防寒被裝,讓官兵巡邏執勤溫暖相伴。大雪紛飛中,某邊防連中士唐林身著新型防寒被裝踏雪巡邏。
  • 西藏邊防戰士穿單兵外骨骼送貨
    (觀察者網訊)@央視軍事 12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邊防戰士送物資有了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它可以幫助戰士背起一個成年人體重的物資,還能有效避免腰部和腿部損傷。使用外骨骼的戰士稱,在背上20公斤左右物資情況下,重量全部在外骨骼上,不會下到人身上。
  • 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 海拔5400米的邊防河谷,戰士們唱起這首歌
    海拔5400多米,某邊防連在河谷的駐勤點,官兵們已在這裡守防很長時間了。高原打磨了軍人的面容,奇寒熔煉戰士的筋骨。雖然高寒缺氧、環境惡劣,但大家士氣高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保家衛國的自豪和榮光。國慶前夕,他們在戰位唱響《祖國不會忘記》。「邊防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 一位赴疆女碩士的心路歷程
    誰都沒想到,有一天,這個清秀的小姑娘能克服缺氧帶來的不適感,站在高聳入雲、終年積雪、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為駐守在那裡的戰士們高歌獻舞。△視頻截圖:為高原戰友表演原創舞蹈在學校「校園之星」才藝大賽中,她曾以一首軍旅歌曲《哨所的月亮》一舉奪魁。那一晚的她,軍裝筆挺,嗓音純淨而清澈,歌聲宛如天山融化的雪水浸潤了在場所有人的心田。
  • 班公湖畔的解放軍,人手一挺95式輕機槍?這是個美麗的誤會!
    據央視《軍事報導》10月14日播出了中印邊境班公湖地區5418米的河尾灘哨所,我軍邊防部隊的節目,其中一張截圖引發了熱議,有好多文章認為《班公湖畔,解放軍人手一挺機槍!要把機槍當成步槍使?》,這些文章的主要根據,是下面這個截圖,8名戰士,其中正面露出了6挺95式班用機槍。
  • 90後邊防戰士寒冬跳海勇救落水老人:救人是我們的本職
    12月10日18時10分,為了營救落水的老人,台州兩名90後邊防戰士迎著夜色,拿著救生圈,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實施緊急救援,在戰友強光手電的支持下,才艱難地把老人固定在救生腰帶上。18時30分,在多方救援力量的幫助下,老人最終成功獲救。
  • 西藏軍區邊防戰士哨點宣誓畫面曝光,「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東方網·演兵場10月26日報導:今天下午,解放軍西藏軍區官方微博@高原戰士發布了一則邊防官兵在海拔4500多米的哨點宣誓的微博視頻。視頻中,邊防戰士身著新式星空迷彩,威武帥氣;身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 這是邊防戰士塗防曬和唇膏的樣子
    這是邊防戰士塗防曬和唇膏的樣子 2020-11-06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邊防英雄,護山河無恙
    ——摘自肖思遠的戰地日記春節前夕,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又一批新戰士,走進喀喇崑崙腹地的軍營,準備在新訓後奔赴高原邊防一線。有人說,選擇這片高原,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氣的。天下有那麼多的好地方,一顆顆年輕的心卻偏偏選擇了邊關——1997年,高中畢業的祁發寶報名參軍,帶著新兵營「軍事課目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向組織申請:到高原去、到鬥爭一線去。2009年,陳紅軍從地方大學畢業,本已通過公安特警招錄考試,可聽說要徵兵就臨時「變卦」了,最終走進火熱軍營。2016年後,年輕的肖思遠、王焯冉、陳祥榕也相繼走上邊關。一年年來,無數與他們一樣的青年做出同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