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啥意思?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1期,原標題《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

作者 |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舸

我國在新近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這是對未來5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人口的變化趨勢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必須做出前瞻性的安排,才能及時應對和調整。那麼,「十四五」時期人口狀況如何?應如何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包容性?

我國人口態勢正發生重要轉變,未來十年是我國人口發展的關鍵轉折期。人口總量仍然保持增長,增速卻在不斷下降,2019年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降至3.4‰,預計到2027年,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負增長;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出生高峰過去,我國出生人口已經連續2年下降,若沒有後續政策刺激,將繼續回落,總和生育率將下降到1.5以下,加入世界低生育率國家的行列。

受人口周期變動的影響,我國老齡化進程將進入加速周期,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規模從2020年的年增長800萬,到2029年的年增長1300萬;勞動年齡人口的規模和比重早於總人口開始了負增長,育齡期婦女的規模也將下降,推動出生人口的規模繼續下降。

▲家長帶著孩子參加「爬爬賽」 李欣/攝

儘管如此,我國依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規模龐大的具有基礎教育水平的勞動力群體為我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豐富的人口紅利,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是我國經濟發展保持韌性的秘訣,人口總撫養比依然較低,處於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不僅如此,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受教育結構將顯著改善,到「十四五」末,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比例將上升至27%,我國未來將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勞動力,成為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撐性力量。

「十四五」規劃《建議》為未來生育政策定調——包容性。公眾對於包容性的認知首先來自發展經濟學領域,包容性發展區別於單純追求經濟的增長,強調共享發展的成果,維護社會的平等和公平,保護弱勢群體,維持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最終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可以解讀為均衡性、全面性、長期性和可持續性。

人口發展的「均衡性」不僅要求人口自身要素的相互協調,也要求人口與社會、人口與經濟、人口與環境、人口與資源之間的相互匹配,這是我國多年人口計劃生育施政經驗的總結。人口政策應是「全面性」的政策,應在經濟、社會、文化、產業、資源、環境等國家運轉的綜合戰略中充分考慮與人口相互作用,才能實現人口與外部要素的協同發展。人口變化的「長期性」需要人口政策具有前瞻性的視野,提前預警人口安全問題,及時調整人口政策方向。人口政策的調整需得到充分論證,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國情,適應社會主流價值觀念,才具有「可持續性」的能動力。

如何增強包容性?

具體來說,我國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人口政策,增強生育政策的包容性,規避人口風險。

首先,清理不利於維護生育權利的政策條款。當前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生育意願的低迷,人們理性生育意願下的子女數已經低於政策允許的子女數,即便完全放開生育限制,生育率也未必回升。應系統性建立生育友好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清除在過去控制生育環境中形成的固有思維,修正不合時宜的政策條款,增強公共政策、文化輿論、社會環境對生育更廣泛的包容性。

▲一名助產士在為剛出生的嬰兒穿衣服 鄧華/攝

其次,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支持家庭發展,拓寬人口政策的覆蓋範圍。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福利不僅關係到生育決策,也關係人民的幸福生活。家庭具有生育、撫育、教育、養老等功能,人口再生產是家庭決策的重要方面,家庭運轉的狀況決定了人們的生育選擇。我國正在建立起更全面的家庭支持體系,從婚戀、生育、就業、照料、教育等多層次、全方位地支持家庭生育和兒童成長。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各級公共財政的支付能力有限,需要的是匹配中國國情的、可持續性的政策體系。

第三,繼續做好優生優育,增強人口素質。近年來,我國實施了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醫療機構和基礎衛生服務機構在孕前優生教育、孕期保健、出生缺陷篩查、嬰幼兒計劃免疫和餵養指導等方面開展了細緻的工作,顯著降低了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發生率。除此之外,增強人口素質工作正在向健康和教育領域延伸,促進人力資本優化。

第四,創新人口長期戰略,規避人口遠期風險。人口發展具有規律性和可預判性的特點,低生育率水平下必須對人口發展的遠期風險進行提前預警,才能儘可能減少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除了堅持人口長期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人口統計和人口監測的跨越式發展,為長期人口風險評估體系的建設提供了保障。

相關焦點

  • 中央首提「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啥意思?
    來源 |《半月談》2021 年第 1 期,原標題《生育政策包容性何解?》作者 |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楊舸我國在新近發布的 " 十四五 " 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了 " 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這是對未來 5 年人口變動趨勢的回應,體現了人口政策的重心變化。
  • 梁建章:解讀什麼叫「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2020年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有關人口政策的內容如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將優化生育政策,增強包容性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 益。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受災群眾、退捕漁民等群體就業工 作,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開展「技能安 徽」暨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技工大省向技工強省轉變。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
  • 任澤平:放開生育,應對老齡化少子化挑戰
    我們近年建議全面放開生育,2020年提出先放開三胎,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2020年10月,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多數女性不敢生育:因精力不足職場歧視
    6月11日,我國102個中央部門集中向社會公布2020年預算。記者注意到,因為計劃生育工作任務減少,國家衛健委2020年預算中計劃生育服務一項預算數為8879.6萬元,比2019年執行數減少了2949.4萬元。與此同時,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發放保教費、落實陪產假等
    原標題:對症下藥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近期,多地陸續出臺鼓勵生育政策,如北京調整生育醫療費用待遇、山西省鼓勵用人單位發放嬰幼兒保教費、廣東落實陪產假等● 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
  • 任澤平: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實在不行先放開三胎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爭議仍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我們更期待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近期各界對放開生育的共識逐漸形成,相關政策箭在弦上。2020年10月,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 是該全面放開生育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考慮短期內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爭議仍大,建議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但這只是權宜之計,我們更期待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近期各界對放開生育的共識逐漸形成,相關政策箭在弦上。2020年10月,中央關於「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
  • 民盟中央建議探索建立全面鼓勵生育體系
    根據人民網·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聯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推出的「2020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報導,民盟中央今年擬提交「關於調整社會家庭政策,應對人口發展問題的提案」。民盟中央指出,近年來,我國生育率迅速下降,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日益嚴峻。
  • 多地出臺政策鼓勵生育
    多地於近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生育。業內專家認為,多地提出鼓勵生育政策,既是響應國家政策,對過往緊縮的生育政策的一種修訂,又是對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奏效不明顯的促進。不過,鼓勵生育的政策效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對症下藥,完善和調整我國家庭福利政策,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 低生育率堪憂:育齡女性遭遇「生育懲罰」
    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與此同時,也要推進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養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內卷」的育兒路丁逸對第一財經稱,雖然覺得孩子可愛,但並不覺得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低生育率堪憂 是什麼阻礙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因此,「十四五」應穩妥推進生育政策改革,儘快實現家庭自主生育。  與此同時,也要推進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降低養育孩子的家庭成本,形成育兒友好型的社會環境,提高家庭生育意願和養育子女的能力。  「內卷」的育兒路  丁逸對第一財經稱,雖然覺得孩子可愛,但並不覺得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北京、上海和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出生率較低,更應該鼓勵生育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 北京報導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日前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要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增加勞動力供給。
  • 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召開 面向「十四五」著力構建生育友好社會
    原標題: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召開,面向「十四五」著力構建生育友好社會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
  • 職稱就像想生二胎時,不給政策現在給政策了,又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用她的話:「就像想生二胎時,不給政策。現在給政策了,又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這麼多年沒有用心積累材料,所以即使機會來了。已經沒有用了。人到中年,已是多事之秋。莉莉已經對職稱不是很上心了。最近家人生病,弄得焦頭爛額。人在工作,心卻在病人身上。平時沒事的時候,跟朋友有說有笑的。可最近卻少語寡言的。沒啥心情打扮,穿著也很隨意休閒。整個人就像霜打過的小草一樣——蔫了。
  • 當鼓勵生育遇上延遲退休,這一代老年人該怎麼選?
    人口結構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齡化社會的主要特徵,通過延遲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優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應對老齡化衝擊的兩件「法寶」。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為我國照料嬰幼兒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勵生育政策與延遲退休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此次政治局透露五大信號:   信號1:繼續提「六穩」、「六保」,和「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體現政策的延續性和對後續不確定性的警惕。這意味著2021年政策主要基調可能變化不大,政策不會發生反轉。   信號2:首提「需求側改革」(需求牽引供給)。中央將「需求管理」上升到「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五方面值得期待。
  • 總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線,啥意思?
    前兩天,一則新聞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民政部部長李紀恆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響,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這是啥意思?2015年起,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受政策影響,2016年,中國出生人口量有所回升,達到1786萬人;但在2017-2019年,這一數據又開始下降。
  • 民盟中央:關於調整社會家庭政策,應對人口發展問題的提案
    民盟中央通過對貴州、四川、江蘇、陝西4個省份的調研,我們認為,影響家庭不願意生育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傳統婚姻家庭的模式及穩定性已發生很大變化,晚婚晚育、單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了生育基礎;二是住房、教育、醫療等直接成本攀升,「生得起、養不起」;三是我國女性勞動參與率高但就業權益保障不夠
  • 未婚先育等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相關生育津貼待遇丨...
    最近,在我接到的關於婦女就業相關的法律諮詢中,尤其女職工諮詢產假相關的問題較多,其中關於未婚先孕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相關的產假權益和生育津貼待遇的問題較為典型。那麼今天,我就與大家聊一聊這個「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產假、產假期間能否享受相關生育津貼待遇」的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