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樓巴蒂
在連續虧損4年之後,貓眼迎來了第一個盈利年,對於市場而言,這意味著貓眼2019年提出的全文娛戰略,有了個不錯的開局。
3月24日晚間,貓眼娛樂對外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貓眼全年總收入達到42.68億,較2018年同比增長13.6%;毛利達到26.57億,同比增長12.8%;公司全年盈利4.5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而這其中,貓眼核心收入業務在線票務業務(電影票務、現場娛樂票房)增速放緩,2019年收入達到20.03億,同比增長僅1%;娛樂內容服務(電影及劇集綜藝宣發出品等)與廣告服務及其他業務增速均超過30%,收入分別達到13.97億與5.68億。在線票務守住基本盤之後,不難看出貓眼電影發行營銷能力的迅猛增速。
資本市場對這份業績態度如何?顯然是滿意的。貓眼財報公布後,3月25日貓眼股價大漲,漲幅一度擴大至15%。
然而憂慮也依舊存在。2020年肺炎疫情讓全球電影產業陷入混沌狀態,國內電影行業停擺兩月有餘,院線雖然已經進入復工階段,但是復工離正常營業還有不少距離。而貓眼作為國內電影票務與宣發巨頭平臺,全文娛戰略剛剛贏得一個良好的起步,就要面臨疫情的考驗。
貓眼因盈利揚起的嘴角還未放下,便因疫情的衝擊皺起了眉頭。
營收上漲,但在線票務佔比下滑6%,貓眼的階段性盈利
2018年貓眼公布上市後的首份財報,經過調整的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業績達到了2.2億,經調整後的溢利淨額8968.1萬,但年內虧損達到1.38億。而彼時虧損的原因,是在線票務高成本的副作用。
即便電影行業的「9.9元票補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平臺各類優惠活動並沒有停止。票務業務的高收入也需要高投入,這種情況下,貓眼何時盈利,誰都沒有一個確切答案。
2019年行業各方有意降低電影營銷成本,「票補」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愈發低了。而這無形中成為貓眼盈利的鋪墊,2019年上半年貓眼總收入為19.85億,經調整淨利為3.80億,實現首次盈利。而這時貓眼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減少46.7%。票補減少後,貓眼的成本負擔迅速減輕。
到了現在,貓眼沒有了票補的成本壓力,實現全年盈利,而在線票務在票補消失之後展現的疲態也愈加明顯。2019年貓眼在線票務業務收入較去年增長1% ,與去年基本持平,但佔整體營收比例為54%,較去年佔比下滑6%左右。
相對而言,貓眼娛樂內容服務收入同比增加30.7%,整體營收佔比32.7%;廣告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增加時39.7%,整體佔比13.3%。
而2019年貓眼在線票務業務直接相關的營銷及推廣開支從2018年的17.39億減少至12.83億,票務系統成本從5.46億減少至5.37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整體三項開支較去年減少了4億左右。
可以理解為,貓眼2019年的盈利是因為在線票務成本的減少與其他業務收入開始進一步發力的綜合結果。
現在需要思考的問題或許是,這種營收狀態在2020年是否依舊可行。貓眼官方數據透露,春節期間貓眼累計退票500萬餘張,金額總計超過2億元。貓眼娛樂CEO鄭志昊表示,電影市場的空窗期或將延續到3月底、4月初。
事實上空窗期還有可能進一步拉長。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國內電影市場上《誤殺》《戰狼2》《流浪地球》等電影已經進行較小規模重映,截至寫稿時間,今天(3月26日)全國票房2.2萬,觀影人次753人,場均人次1人。電影行業期待的報復性觀影大潮還未來臨,公眾對於影院依舊保持著保守態度。而這意味著2020年第一季度乃至上半年貓眼的在線票務收入可能不會太樂觀。
那麼營收希望就落在了娛樂服務業務與廣告業務。疫情期間,國內《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等電影採取了線上放映的模式,特殊時期的放映方式,跳過了院線埠,收割了一批用戶流量。
而貓眼作為網際網路內容服務平臺,站在了傳統院線與視頻網站之間。「我們既看好影院電影的長線發展,相信市場會回暖甚至反彈,同時貓眼也是《囧媽》和《大贏家》這兩部影片的聯合出品方,我們希望行業也保持一定的靈活性。」鄭志昊在貓眼業績電話會議中說。
貓眼的全文娛戰略,收入結構能否進一步升級?
現在公眾對貓眼的關注點除了在線票務,還有貓眼在電影行業中日益凸顯的出品發行、宣發營銷能力。資本市場對貓眼2019年這份業績感到滿意的原因,並不只是盈利,而是盈利背後貓眼顯露出來的持續的營收可能。
2019年7月貓眼發布了「貓眼全文娛」戰略,公布「貓爪模型」,貓眼成為覆蓋電影、現場娛樂、劇集、短視頻、文娛媒體、音樂、藝人KOL等全文娛的綜合性平臺。「網際網路+全文娛」戰略布局下,貓眼產業縱橫連接形成了價值網,從上遊內容創作、中端宣發到下遊商業變現,實現有機結合,在每一個業務環節縱深拓展,將服務價值最大化。
戰略提出只有半年,但是將貓眼多年的布局進行整合連結,並迅速展現了成果。
2019年貓眼參與出品或發行電影一共43部,累計票房達到74億。不管是國產票房爆款電影《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等,還是《少年的你》《羅小黑戰記》等黑馬口碑之作,背後皆有貓眼的身影。行業內已經沒有人把貓眼單純的看作一個票務平臺,它成為網際網路影業裡迅速崛起的一股力量,與傳統院線既合作又競爭。
同時貓眼參與了《逆流而上的你》《老中醫》《老酒館》《長安十二時辰》等劇集的投資,從數據分析到營銷服務,貓眼在影視市場上擔任的角色日益多樣化。2019年貓眼的內容製作成本達到2.42億,娛樂內容服務營收達到13.97億。
更突出的方面是貓眼的行業服務能力。貓爪模型公布之後,貓眼的全文娛票務平臺、產品平臺、數據平臺、營銷平臺和資金平臺正式形成矩陣。產品方面,依靠貓眼通、場館通兩大平臺,一方面服務電影產業上遊各資方、製作方,從電影投資、市場洞察到宣發策略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產業上下遊、兼顧C端市場與B端市場;另一方面為下遊院線提供服務,與影院搭建合作可能,協助影院、演出場館提升經濟效益。
同時,貓眼的娛樂營銷能力進一步升級。在微信、QQ、美團、大眾點評、貓眼、格瓦拉6大流量入口之外,2019年貓眼通過微信小程序、抖音短視頻、直播等新型網際網路營銷手段相結合,在電影宣發市場上迅速建立品牌。
2019年貓眼小程序生態用戶已經突破3.5億,並且已經成功孵化出多垂類短視頻媒體矩陣。如貓眼的MCN平臺發力,首創「抖音+貓眼+KOL」宣發模式,將短視頻直播、貓眼MCN、明星和KOL等優勢資源融合。貓眼電影」「貓眼大明星」「貓眼劇綜團」等帳號已經在微博、抖音、今日頭條、企鵝號、B站、秒拍等平臺完成粉絲積累。貓眼視頻媒體矩陣整體全網粉絲近3億。
而這為貓眼的廣告業務製造了更多可能,2019年貓眼廣告服務及其他業收入達到5.68億。
2019年是貓眼「小結」之年,全文娛戰略指揮著它從全產業各環節獲取動能,傳統的核心業務增速放緩,新業務則極速增加,這一定程度證明了全文娛戰略的成功性,但是戰略距離成熟收割裡還有一段距離,疫情的出現則為貓眼增加了更嚴峻的考驗。
「疫情終會過去,全文娛行業、中國經濟都將迎來更好的發展,貓眼和眾多夥伴們都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推動行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貓眼在業績報告中對行業進行激勵。或許隨著貓眼這份盈利財報的到來,疫情留下的陰霾終將散去,電影市場能夠迎來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