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移防在即,他輾轉千裡只為完成兒子生前遺願

2021-01-20 中國軍網

中秋前夕,第77集團軍某旅合成四營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名老人手持寫有「一日同操戈,一生戰友情」的錦旗,在官兵簇擁下走進營部。聽說部隊即將移防,老人輾轉千裡只為圓兒子臨終前的遺願:再回部隊看一眼。

部隊移防在即,第77集團軍退伍老兵張奇紅的父親輾轉千裡,完成兒子生前遺願——

再回部隊看一眼

■李佳豪 解放軍報記者 田鴻儒

中秋前夕,第77集團軍某旅合成四營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名老人手持寫有「一日同操戈,一生戰友情」的錦旗,在官兵簇擁下走進營部。聽說部隊即將移防,老人輾轉千裡只為圓兒子臨終前的遺願:再回部隊看一眼。

老人名叫張金昌,是退伍戰士張奇紅的父親。2016年12月,退伍不久的張奇紅在深圳打工時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醫生告訴張金昌,張奇紅的治療費用可能高達數十萬元,對於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天文數字。

正當張金昌陷入絕望之際,一場愛心募捐活動正在千裡之外的雪域高原醞釀。原來,通過微信朋友圈,曾任張奇紅教導員的姜興才了解到張奇紅的遭遇後,立刻聯繫張金昌表達捐獻愛心的意願。隨著消息進一步擴散,越來越多戰友自發投入到這場愛心援助當中——「奇紅挺住!」「戰友早日醒來!」「兄弟不許倒下」……一聲聲祝福連同捐款如暖流匯聚在一起。最終,全營官兵為張奇紅捐款7萬餘元。

第一次手術後,張奇紅奇蹟般地從昏迷中甦醒過來。當得知自己的手術費來自戰友們捐助時,他吃力地告訴父親:「等我出院,一定要回部隊看看!」

正當四營官兵為戰友病情好轉而高興時,張奇紅的狀況卻突然急轉直下,幾天後便不幸離開人世,「回部隊看看」成了他再也無法實現的遺願。

處理完兒子後事,張金昌本打算農忙結束後到兒子的老部隊親口道一聲感謝。可聽說部隊馬上要移防,老人連夜坐上飛機向部隊趕來。這是老人生平第一次坐飛機,他生怕趕不上替兒子「再回部隊看看」的機會。

一路走走看看,一路眼淚未乾,在張奇紅戰友的陪同下,張金昌捧著兒子身著軍裝的遺像,踏遍兒子生前戰鬥過的每個角落。那晚,連隊組織了一次特殊的晚點名。「張奇紅!」「到!」時隔半年後,張奇紅以由他父親替他「答到」的方式「回」到自己老連隊。

坐在歸程的車上,張金昌掏出手機,一條簡訊映入眼帘:不管移防到哪裡,我們永遠是奇紅的戰友,是您的兒子!

相關焦點

  • 千裡移防鑄「鐵拳」
    該旅政委劉宏偉說,全旅官兵牢記習主席的殷切囑託,在這場改革大考中,用千裡移防鑄「鐵拳」的實際行動,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誓言作出生動詮釋。2016年1月5日,習主席來到原第13集團軍視察。在集團軍軍史館,當聽到當年紅軍戰士寧肯忍飢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的故事,習主席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 部隊移防的第二場「遷徙」:官兵如何消除「水土不服」
    兩年前開始的那場「脖子以下」改革中,許多部隊都經歷了轉隸移防。部隊在新駐地駐紮下來,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但官兵要在新的營盤紮下根來,則像移栽的樹木一樣,也需要一個過程。
  • 部隊移防 後院保障齊跟上
    部隊移防 後院保障齊跟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09 星期四     早報1月8日訊 解決訓練設施、營區建設、家屬安置、子女入學……部隊調整移防以來,青島市始終把支持服務部隊改革建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並主動、及時了解部隊所需所盼,高效快捷地解決各種難點難題,贏得部隊官兵和軍屬的廣泛稱讚。
  • 兒子生前的遺願,我和妻子為何沒有完成?
    文:高成渝圖:來自網絡下面這封信,是兒子當時即將執行死刑前,寫給我和妻子的遺書,信裡,他表達了我們的愛和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我想,如果人生可以按下回車鍵,重新再選擇的話,兒子一定會用妥帖的方法如今,我無論走到哪裡,兒子的這封信我都隨身攜帶著,一來讓我痛悔警醒,二來,讓我思念和渴盼的心有處安放。兒子生前,他的遺願是希望我們收養一個女孩,並起個和他一樣的名字叫「高洋」。
  • 部隊移防近兩年,有的改變仍然在路上:第二場「遷徙」
    劉 波攝 下圖:因為部隊移防,四級軍士長宋文春的妻子分娩時他不在身邊,女兒一歲多才第一次見到爸爸。今年端午節前夕,妻子又帶著女兒來新駐地探親,宋文春想藉此機會好好補償妻子女兒。田浩龍攝那是7棵碗口粗的杉樹,每一棵都被3根圓木牢牢支撐著。時近初夏,周圍的樹木都已鬱鬱蔥蔥,這7棵樹的斷枝上只「點綴」著些零星的綠葉,不仔細看,的確像已枯死。
  • 34年魚水深情:部隊千裡移防,追你追到海邊邊
    部隊移防以來,這已是與該部共建34年的長春工業大學代表團第二次不遠千裡來慰問了。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導——面對部隊千裡移防,一段持續34年的魚水深情如何延續下去?部隊移防以來,這已是與該部共建34年的長春工業大學代表團第二次不遠千裡來慰問了。代表團一到,長春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李雁冰就將一面印有「軍學融合共育人 惟宏隆德恩情重」字樣的錦旗,莊重地送到該部領導手中。緊接著,李雁冰又將一封感謝信遞了過來。
  • ...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 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千裡移防鑄「鐵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先後數十次視察一線部隊、看望慰問廣大官兵,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習主席高度重視官兵思想理論武裝,深切關注練兵備戰情況,十分關心新調整部隊、新組建部隊、新質作戰力量建設,始終心牽基層、情系官兵,激發起三軍將士投身強軍實踐的滿腔熱情和無窮動力。敬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文章《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千裡移防鑄「鐵拳」》。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政治建軍、練兵備戰記事  新華社昆明10月8日電 題: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  如今,漫步移防後的新營區,「堅守英雄連」「夜襲常勝軍」「洛陽英雄連」……一面面紅色戰旗的石碑林立,一座座英模雕塑挺立,以「半截皮帶」為代表的紅色信仰,已潤物無聲地成為官兵矢志強軍的力量之源。
  • 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政治建軍...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政治建軍、練兵備戰記事  新華社昆明10月8日電題: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政治建軍、練兵備戰記事  黃明、李兵峰
  • 部隊整體移防,官兵面對兩地分居等困難怎麼辦?
    部隊整體移防,官兵面對兩地分居等困難怎麼辦?今天的《解放軍報》報導了西部戰區空軍黨委緊盯官兵活思想,最大限度凝聚推進改革的正能量,讓部隊官兵們愉快地接受調整。
  • 黃鴻升遺願完成,經紀人替他發布新歌,完成他生前的MV錄製工作
    黃鴻升的離世十分意外,但大家也慢慢地接受了他離開的事實。對於粉絲們來講,小鬼雖然離開了這一個世界,但他卻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11月23日是黃鴻升生前新單曲《地球上最無聊的下午》發布時間,在這一天大家都是在等待著黃鴻升生前最後一支單曲的發布。
  • 移防一周年,這個英雄部隊的營區為何靜悄悄?
    第83集團軍某旅是全軍較早移防的單位,一年前本報記者周遠曾跟蹤採訪這個旅移防全過程,親眼見證了他們在移防中的家國情懷、實戰觀念、大局意識,以及確保移防工作高效順利的一系列創新做法。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這支部隊移防到新駐地後,官兵的心安定下來了嗎?訓練開展得怎麼樣?
  • 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千裡移防鑄「鐵拳」
    該旅政委劉宏偉說,全旅官兵牢記習主席的殷切囑託,在這場改革大考中,用千裡移防鑄「鐵拳」的實際行動,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誓言作出生動詮釋。 2016年1月5日,習主席來到原第13集團軍視察。在集團軍軍史館,當聽到當年紅軍戰士寧肯忍飢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的故事,習主席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 軍改中武警部隊第一支轉隸移防部隊是哪個部隊?
    軍方權威媒體近日公開的新聞報導披露,武警青海總隊某機動支隊一年前轉隸移防,從內陸到高原,成為此次軍改中武警部隊第一支轉隸移防部隊。《解放軍報》2月11日在第8版刊發了一篇題為《移防後,政委第一次請假去哪了》的報導。
  • 部隊移防離開,軍娃入學一路綠燈 現役轉改文職,教育優待標準不變
    重慶市軍地協作加強軍隊子女教育優待工作部隊移防離開,軍娃入學一路綠燈 現役轉改文職,教育優待標準不變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左慶瑩責任編輯:李晶2019-08-29 09:17
  • 部隊轉隸移防,這支接力棒該交給誰?
    近年來,軍分區發揚抗洪精神,接過「硬骨頭六連」愛心接力棒,捐款捐物建學校、為教師提供培訓、推動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為孩子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1998年8月,九江城防大堤決口,肆虐的洪水衝進九江城,也衝毀了時家壠小學校舍。9月開學後,200多名學生被迫分散到附近的5所學校寄讀。
  • 軍媒:「營盤大挪移」的換防、移防將帶來部隊戰鬥力換羽高飛
    這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寄託了很多人對部隊的深厚情感,還蘊含了對部隊駐紮規律的慣性看法。這種慣性看法是,部隊營盤是「鐵打的」「固定的」,往往官兵換了一茬茬,但部隊駐紮地卻沒有變。可是,經歷「營盤大挪移」的換防、移防部隊,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惑——不是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麼,為何要離開駐守多年「鐵打的營盤」?這種折騰,到底有沒有必要?
  • 部隊軍改整編、拆分、移防 歷史榮譽怎麼辦?(圖)
    而如今,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之際,部隊歷史傳統傳承工作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有的部隊被拆分,單位的無形資產怎麼「分家」;有的部隊近幾年歷史有空白,有沒有必要花費精力編修;有的部隊即將移防,史館內珍貴的史料、文物如何搬運;調整之後新部隊的榮譽又該如何統一管理……6月15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登了多個不同部隊對部隊歷史的處理經驗,介紹了我軍在軍改深入之時對部隊榮譽傳承的解決方法。
  • 廣東清遠全力支持改革強軍,答好部隊移防換防的擁軍答卷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宮玉聰廣東省清遠市全力支持改革強軍答好部隊移防換防的擁軍答卷■記者宮玉聰 特約記者李振華 通訊員鄭松林改革調整,移防搬遷;一聲令下,毅然決然……去年1月,地處廣東省清遠市的部隊某營區移防,某部接替調防外省的兄弟部隊
  • 移防不移志,英雄部隊到哪都一樣!
    時空移位,弓滿弦張不鬆弛——第27集團軍著眼移防搬遷新情況狠抓練兵備戰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