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成渝
圖:來自網絡
下面這封信,是兒子當時即將執行死刑前,寫給我和妻子的遺書,信裡,他表達了我們的愛和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我想,如果人生可以按下回車鍵,重新再選擇的話,兒子一定會用妥帖的方法,來處理自己和戀人的關係,而不會採取極端的殺人潛逃方式。
如今,我無論走到哪裡,兒子的這封信我都隨身攜帶著,一來讓我痛悔警醒,二來,讓我思念和渴盼的心有處安放。
兒子生前,他的遺願是希望我們收養一個女孩,並起個和他一樣的名字叫「高洋」。
我明白兒子的用心,他是擔心將來我們的人生孤苦,在行刑前最後一次見面時,他給我和妻子說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我們含淚點頭答應了。
在兒子離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最初我也有過領養孩子的想法,也有一些相熟的朋友和親戚,也在多方打聽,希望用一個小女孩來填補我心靈的空缺。讓我們痛苦的焦點儘快轉移。
但思慮再三,我還是選擇了放棄,理由有三:
一、首先,我在別人的眼中,溫文爾雅,喜歡舞文弄墨,但我的性格,自己心裡最清楚。有人說,養子不教父子過,我從來沒有推脫過自己作為父親的失職,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對孩子的要求還是太過於嚴格的。
似乎,留守在老家的兒子被接到我工作的城市後,當時無論他如何努力,覺得都不是我想要的優秀,因此,毆打、辱罵孩子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的,卻不知,我的行為,卻在有意無意中,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變得惶惶不安,變得越來越悖逆……
於是,最終,孩子選擇了用自己的方式活著,選擇了讓父母不知道的方式活著。
人常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用這樣的性格去管將來的孩子,我肯定還是一個失敗者。
二、我們的年齡,已經不適合領養孩子了。
如今,我和妻子已經56歲,按照正常情況,早已是做爺爺奶奶的年齡,等孩子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們均已老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都是比較棘手的事。眾所周知,撫養一個小孩子成長,絕對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兩年,我妻子的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很多時候,還需要我照顧她,如今再要一個孩子,整個家庭將會陷入混亂。
三、我和妻子還沒能從那種痛苦的漩渦中走出來。
兒子離去,我和妻成了「失獨者」,心靈的創傷是我最深的痛。面對家庭裂變,失獨者中的大部分人都關上了心門,獨自在陰影裡默默療傷。我和妻子也是,雖然期間我們也參與公益,參加工作,但每當停歇下來的時候,就會有說不出的壓抑感。
在旁觀者的眼裡,我兒子罪大惡極,殺人償命,理所應當,但在我和妻子的心裡,兒子始終是我們「砸斷骨頭連著筋」的孩子,這種血脈之情,是其它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我也知道要學會忘記,也知道要學會接受現在,更知道要有樂觀的心面對未來。但我只要想起兒子,還是無法釋懷。
可以想像,帶著這樣的情緒領養孩子,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絕不公平。
真的有些遺憾,我們沒能完成兒子生前的遺願,我想,他會理解的。
最後,我還想通過我這個反面教材,在這裡給一些父母說一下:
我當年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將孩子留給老人,自己外出打拼,事業成功了,兒子卻沒了。父母陪伴自己成長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誰都替代不了的。無論有多難,請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在乎的不是父母多有錢,而是時刻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對自己的關懷。
有句話說的好,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希望大家不要走我的老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