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小康點亮夢想,小康源自奮鬥。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各種不確定性,河南全省上下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硬核探路、築夢小康。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個為之奮鬥的人。小康,只是開始;2021年,新開局,新作為,讓我們繼續砥礪前行,一起感受奔跑的故事。
大河網訊(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祝丹陽 徐銘)「老家的經濟越來越好了,也想趁著這個風潮好好幹一把,給村裡的年輕人做個榜樣。」面對鏡頭,汪存良顯得有點靦腆。
汪存良是信陽市溮河區吳家店鎮河頭村上旱泥組村民,作為當地的傳奇「鵝倌」,2017年之前,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1 月14日,大河網記者來到吳家店鎮河頭村,未見「鵝倌」,先聞鵝鳴,大群的白鵝十分喜人。汪存良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鵝都已經被客戶訂走了啊,不愁賣!」
2010年,汪存良從廣州務工回家後,和父母、妻子商量著養殖肉鵝,「外面人都說這個好好幹,能掙到錢」。沒有技術支持,汪存良一家全靠土法子自己摸索著來,結果賠了錢,在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此時溮河區政府、區工商聯和村兩委對這個有闖勁兒的年輕人伸出了援手——「他們來我家,幫我申請扶貧貸款。最重要的是,帶來了專業人士給我們提供了科學、系統的養殖技術。」有了技術和資金,汪存良的「鵝生意」逐漸有了起色。汪存良一家在專家的指導下對鵝群進行防疫和溫控,鵝的存活率提上來了,肉質、白羽都越長越好,看了讓人心生歡喜。短短3年,他的「生意」變得風生水起、富裕了起來,於2017年順利脫貧。
「在我一開始養鵝失敗後,村裡給我出招提供了很多技術上的支持,幫扶單位也通過企業捐贈、小額貸款等多種形式對我進行了扶持。」汪存良笑著說,「脫貧攻堅快收尾的時候,也就是2020年底,我想著以後負擔都得自己扛了,沒想到去信用社償還5萬元的扶貧貸款時,卻被告知『脫貧不脫政策』,貸款還可以再續貸2年哩!」
「2019年,我養鵝的純利潤就達到了7萬元。2020年,在幫扶單位的建議下,我做起了鵝的深加工。別看這小小的鵝,全身可都是寶,安徽的廠家早早就把我家鵝毛預定了,臘月二十要來拉鵝毛。曬乾的鵝毛一斤能賣到35元呢!」汪存良興奮地說。
從鵝腸、鵝毛等鵝產品,到煺毛的整隻白條鵝,汪存良和市區的火鍋店、餐館有了穩定供貨合作,銷售渠道也慢慢地打開了。「如今,汪存良被評為『脫貧之星』和『致富帶頭人』,村裡還把他當作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在培養。」河頭村駐村第一書記武強說。
「下一步,我想在做大產業的同時,也帶動周邊村戶一起增收致富。」提起身份的轉變,汪存良信心滿滿地說。
相關推薦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楊松茂:紮根深山這5年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齊素靜:路修好 心橋通 幸福來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齊素靜:路修好 心橋通 幸福來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季毅鵬:當好群眾的「勤務兵」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留鳳:率領眾繡娘指尖闖天下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錢亞軍:向幸福生活奔跑的楊樓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吳冬閣:創業扶貧看「欒川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