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85後「鵝倌」汪存良:從貧困戶到致富...

2021-01-19 大河網

開欄語:小康點亮夢想,小康源自奮鬥。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各種不確定性,河南全省上下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硬核探路、築夢小康。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有你,有我,有他,有每一個為之奮鬥的人。小康,只是開始;2021年,新開局,新作為,讓我們繼續砥礪前行,一起感受奔跑的故事。

大河網訊(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祝丹陽 徐銘)「老家的經濟越來越好了,也想趁著這個風潮好好幹一把,給村裡的年輕人做個榜樣。」面對鏡頭,汪存良顯得有點靦腆。

汪存良是信陽市溮河區吳家店鎮河頭村上旱泥組村民,作為當地的傳奇「鵝倌」,2017年之前,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1 月14日,大河網記者來到吳家店鎮河頭村,未見「鵝倌」,先聞鵝鳴,大群的白鵝十分喜人。汪存良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鵝都已經被客戶訂走了啊,不愁賣!」

2010年,汪存良從廣州務工回家後,和父母、妻子商量著養殖肉鵝,「外面人都說這個好好幹,能掙到錢」。沒有技術支持,汪存良一家全靠土法子自己摸索著來,結果賠了錢,在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此時溮河區政府、區工商聯和村兩委對這個有闖勁兒的年輕人伸出了援手——「他們來我家,幫我申請扶貧貸款。最重要的是,帶來了專業人士給我們提供了科學、系統的養殖技術。」有了技術和資金,汪存良的「鵝生意」逐漸有了起色。汪存良一家在專家的指導下對鵝群進行防疫和溫控,鵝的存活率提上來了,肉質、白羽都越長越好,看了讓人心生歡喜。短短3年,他的「生意」變得風生水起、富裕了起來,於2017年順利脫貧。

「在我一開始養鵝失敗後,村裡給我出招提供了很多技術上的支持,幫扶單位也通過企業捐贈、小額貸款等多種形式對我進行了扶持。」汪存良笑著說,「脫貧攻堅快收尾的時候,也就是2020年底,我想著以後負擔都得自己扛了,沒想到去信用社償還5萬元的扶貧貸款時,卻被告知『脫貧不脫政策』,貸款還可以再續貸2年哩!」

「2019年,我養鵝的純利潤就達到了7萬元。2020年,在幫扶單位的建議下,我做起了鵝的深加工。別看這小小的鵝,全身可都是寶,安徽的廠家早早就把我家鵝毛預定了,臘月二十要來拉鵝毛。曬乾的鵝毛一斤能賣到35元呢!」汪存良興奮地說。

從鵝腸、鵝毛等鵝產品,到煺毛的整隻白條鵝,汪存良和市區的火鍋店、餐館有了穩定供貨合作,銷售渠道也慢慢地打開了。「如今,汪存良被評為『脫貧之星』和『致富帶頭人』,村裡還把他當作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在培養。」河頭村駐村第一書記武強說。

「下一步,我想在做大產業的同時,也帶動周邊村戶一起增收致富。」提起身份的轉變,汪存良信心滿滿地說。

相關推薦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楊松茂:紮根深山這5年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齊素靜:路修好 心橋通 幸福來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齊素靜:路修好 心橋通 幸福來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季毅鵬:當好群眾的「勤務兵」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留鳳:率領眾繡娘指尖闖天下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錢亞軍:向幸福生活奔跑的楊樓村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吳冬閣:創業扶貧看「欒川印象」

相關焦點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齊素靜:路修好 心橋通 幸福來
    居家隔離結束後,齊素靜立即返村,自費購買價值1000多元的生活用品,慰問堅守一線的鄉村幹部、黨員、志願者;她又多方聯繫為喬寨村買來了醫用口罩、食品;她號召志願者、本村在外工作人員、群眾共捐款12人次、計6000元,捐物7人次、價值4000元,順利搞好疫情防控工作。春耕、復工復產兩不誤。
  • 「兩會策劃·邁好步 接力跑」張公偉:趙老屯從空心村變網紅村
    「望香亭」「凝香街」「椒香院」「迷迭香餐廳」「鄰香溪民宿」……遊客穿行於古色古香的村子,流連在雅致的亭廊街道,不僅能逛窯洞、賞民俗,還能到「迷迭香產品體驗館」裡購買各種香茶、香包、精油、面膜等迷迭香衍生品。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產業致富帶頭人|麻江縣壩芒鄉壩河村...
    我曾經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我不等不靠,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積極發展蔬菜種植。在幫扶幹部和村幹部的幫助下,現已從一名貧困戶變為年收入達10萬元的致富帶頭人。2014年,因我家的兩個孩子上學,我和丈夫沒有穩定的收入,因此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期間,我家享受了很多優惠政策,孩子上學也有了保障。雖然如此,但我心裡仍然有股勁兒,想憑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擺脫貧困。
  • 從貧困戶到致富大戶的華麗變身
    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由貧困戶蛻變成致富戶、致富帶頭人,與全村農牧民一起幸福奔小康。  艾山·買買提阿孜木家曾是貧困戶,家中有五口人,夫妻兩人和三個孩子。夫妻兩人雖有勞動力,卻苦於無技術,種地收入平平,發展的養殖業收益低下。2014年,艾山·買買提阿孜木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雪合熱提·圖爾蓀: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雁」
    剛入村就看到一位「老把式」一手輕巧地拿起一塊磚頭,另一隻手拿過鏟刀,均勻地抹上一層水泥漿,絲毫不差地放上,再拿一塊磚,比劃下位置,然後重複一遍抹泥漿砌磚的動作……「每一塊磚都要精準整齊,否則差一丁點兒就會影響到整個房子的質量。」這位一邊做示範,一邊給村裡的年輕人講解的就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雪合熱提·圖爾蓀。
  • 從貧困戶到脫貧先鋒 任志平的致富故事
    原標題:【感恩新時代 奮進你我他】從貧困戶到脫貧先鋒  講述人:任志平  記錄人:李全宏 馮凱治  脫貧檔案:任志平,43歲,石樓縣泊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缺技術致貧。2018年,在各項政策幫扶下,通過養羊不但成功脫貧摘帽,還被評選為石樓縣自主脫貧先鋒。  窮則思變。
  • 博愛縣許良鎮:貧困戶王小根地裡長出了「致富根」
    這正是博愛縣趙後村貧困戶王小根日常生活工作的情景。貧困戶王小根現年50歲,和年近80歲雙面失明的母親一起生活。過去,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在周邊打些零工,收入微薄。考慮到王小根家裡的實際情況,幫扶人和村幹部經常鼓勵他在村裡嘗試搞些種植。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本報訊 楊萬峰、記者鮑明建報導:「我剛剛領到2000元工錢,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我是越幹越有勁兒,感謝人武部的牽線搭橋。」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帶領貧困戶致富的「跑腿書記」——記磐石市黑石鎮黃瓜營村黨支部...
    圖為於洪源組織村民學習刺嫩芽種植技術為了幫助貧困戶找到致富的路子,於洪源通過遠程教育自學了刺嫩芽種植技術,自己試種成功後,打算帶著村民一起種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面對新事物都怕擔風險,當時村裡沒有一戶同意種植。
  • 「迎接2020重慶兩會」重慶渝北:脫貧攻堅決勝法則
    政策到戶到人「一戶一策」拔掉窮根近年來,渝北區從最困難群體入手,全面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問題,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統籌整合各級財政支農資金,圍繞培育壯大柑橘、特色水果、綠色蔬菜等3個扶貧主導產業,堅持「一戶一策」,通過資產收益帶動、新型主體帶動、園區發展帶動、集體經濟帶動、鄉村旅遊帶動五種帶動模式為每個貧困戶選準至少1個致富產業;有勞動意願748戶建卡貧困戶就業率達100%,安置農村公益性崗位178個,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11人,精準推動全區貧困人口就業創業資源供需對接。
  • 職工故事丨「白髮妹」向成桂,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2014年以來,向成桂和她的團隊開展專業培訓2438人次,推薦安排貧困地區勞動力就業3438人次;培養家政月嫂從業人員3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0餘人。部分貧困戶經培訓就業後,收入穩定增加,生活明顯改善,不僅脫了貧,而且致了富。她也從一名貧困戶蛻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 鄂爾多斯這個地方要通過養湖羊致富!
    @鄂爾多斯新聞網杭錦旗希日摩仁嘎查:念好湖羊「致富經」,走好牧區「致富路」。入伏後的幾場雨水,帶走了往日裡杭錦旗希日摩仁草原的枯黃,放眼望去滿眼儘是綠色的希望。而之所以說這是一份綠色的希望,不僅僅因為這裡的草場環境日漸改變連年翠綠,更是因為這裡曾經「靠天吃飯」的牧民們靠「養殖業+」有了致富的希望。
  • 戚文杰:從「貧困戶」到種植狀元、致富帶頭人_中新社_兵團支社...
    」三個字,深深觸動了戚文杰的內心,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他敢想、敢拼、敢幹,一舉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的種植狀元和致富帶頭人。加之當年羊肉價格隨市場波動大幅下跌,戚文杰連一半的本錢都沒有收回來,損失嚴重,成為了一名「貧困戶」。  兩年後,一八六團在開展精準扶貧結親活動中,團機關幹部馮光軍、楊小紅與戚文杰成為結親幫扶戶,兩位結親幹部想方設法幫扶戚文杰,鼓勵他早日脫貧致富。  2018年,在推進團場綜合配套改革中,一八六團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戚文杰和妻子付玲共分到了140畝身份地。
  • 貧困戶養鴿「飛」出致富路
    「要想鴿子養的好,鴿籠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鴿籠環境衛生好了,鴿子才能長的好。」王中培介紹。王中培知道,要想早日脫貧,生活過得好,日子有奔頭,還是得自己勤勞、自力更生。    在幫扶過程中,幫扶幹部了解到了王中培的內心想法,經過多次溝通交流,仔細分析了他的家庭實際情況,決定幫助其發展養鴿產業,養鴿子周期短、見效快,加上其本人以前就有過養鴿子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幫扶人員第一時間邀請農業技術人員上門對其進行養殖技術培訓,還主動聯繫商戶對接鴿子銷售,幫其解決銷路問題。
  • 安踏策劃了「要瘋」結果真的「瘋」了 | ULSUM
    而今年夏天才剛剛開始,誰也沒想到安踏先給所有品牌的立下了標杆,全新的團隊策劃了「要瘋」的概念,結合湯普森的中國行,真的「瘋」了起來。所以我們在最初企劃這件事時就不想做一個賽事,而是想通過一些形式感召大家思考一些東西,想給到不只是中國甚至全世界一個「草根籃球」的景象。這個草根景象是中國的,真實的。於是我們想去到更多城市,去到一些小地方,甚至去到一些路途中,去發現一些東西,發生一些故事。
  • 衡南縣慄江鎮召開貧困戶懇談會——打通脫貧幫扶致富路
    本網湖南衡南縣訊(編輯:張海、通訊員:羅麗娜、劉琴)「我家可以種植豆芽菜,把馬路對面的地翻耕,加上之前政府分給我們的菜地,我家可以種好幾畝豆芽菜,我還打算到西園菜市場租個攤位。一年下來,我家增收幾萬元不成問題,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易地搬遷貧困戶陳大蘭的丈夫憧憬的說道。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從貧困戶到「先進個人」|務川自治縣浞水鎮長江...
    以前我家是真真實實的貧困戶,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助過我的幹部,是他們幫助下為我謀劃發展養豬產業幫助我脫貧致富,讓我榮獲遵義市「市級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事情還得從頭說起。我在家以農耕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簡單而拮据。因為貧困,大兒子娶的媳婦,丟下三歲多的孩子離家出走,一去便是十餘載未歸,二兒子一直找不到對象。
  • 【網絡公益】致富能人王愛永給貧困戶免費發放豬肉!
    【網絡公益】致富能人王愛永給貧困戶免費發放豬肉!12月21日上午,在曲陽縣西流德村,致富能人王愛永將市價4000元的豬肉免費發放給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30位8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戶)三斤豬肉。
  • 安徽六安一研究生回鄉養皖西白鵝,成為了十裡八村知名「鵝倌」
    他是「雙一流」重點高校出來的研究生,卻回鄉養鵝當「鵝倌」,當初村子裡很多人無法理解,甚至說他「傻」。如今,他成為了十裡八村知名的老闆,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他就是代磊。每到冬季,當地人都會將挑選好的肥鵝做烤鵝和臘鵝,鮮嫩可口,風味獨特。代磊的父親代仁福今年64歲,從1998年開始,代仁福和妻子就開始養鵝,起初只是家庭養殖,規模並不大,後來漸漸擴大成了一個小規模的養殖場,擁有種鵝200隻,商品鵝800隻。在這樣的家庭範圍下,代磊耳濡目染也學會了一些養鵝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