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許良鎮:貧困戶王小根地裡長出了「致富根」

2020-12-14 河南縣域經濟網

河南縣域經濟網焦作訊 12月9日大清晨,一個身影便忙碌在田間地頭,時刻關注著氣候、溫度、水分的變化,像呵護孩子一樣,關注著地裡雪茸菇的長勢。十畝地、一把鏟子、一個竹筐,單調的工作環境;一鋪床、兩張桌子,一座簡易板房,簡陋的生活場所。這正是博愛縣趙後村貧困戶王小根日常生活工作的情景。

貧困戶王小根現年50歲,和年近80歲雙面失明的母親一起生活。過去,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在周邊打些零工,收入微薄。

考慮到王小根家裡的實際情況,幫扶人和村幹部經常鼓勵他在村裡嘗試搞些種植。

過去的趙後村有著三百餘畝竹園,有著得天獨厚後的竹林資源優勢。近年來,該村的竹園荒廢,村委會為了保護好、利用好當地竹林資源,積極鼓勵村民發展林下種植。看到有這樣的機會,王小根有些蠢蠢欲動,可資金和技術卻成了他種植路上的大難題。得知王小根的困難後,村幹部幫助他申請到了2017年扶貧產業資金4000元,這便開啟他的種植之路。

由於缺乏赤松茸等菌菇種植技術和經驗,王小根剛開始總是小心翼翼,一天到晚鑽到竹園裡看赤松茸的長勢。但種植出來的菌菇仍參差不齊,產量少,收益十分微薄。於是他常跑到周邊的西中道村學習經驗,鎮村也邀請食用菌專家幫助指導種植。

經過兩年的經驗積累,王小根的產業搞得初有起色。2019年,王小根大膽嘗試種植「短、平、快」的新品種——雪茸菇。今年年初,雪茸菇長勢喜人,產量較高。但受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銷售卻成了一大難題。在了解情況後,鎮村幹部組織策劃了「我為雪茸菇代言」活動,利用微信、抖音等線上平臺進行產品推廣,實行「線上訂單、線下配送」,口感嫩脆的雪茸菇迅速吸人眼球。短短幾天時間,積壓的雪茸菇便銷售一空,一畝地的銷售額達2萬餘元。王小根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也成為村內小有名氣的菌菇種植大戶。

在嘗到了種植的甜頭後,王小根便計劃擴大種植規模。今年10月份,王小根與兩個合伙人又承包了10餘畝地,建起了大棚發展種植。產業做大了,王小根讓村裡的貧困戶和困難戶也積極參與其中。「沒想到俺村也能種出這種菇,村裡人經常來這幹活,幫忙清理、稱重、包裝,工作也不累,一天能掙50多塊哩。」貧困戶賀順心邊說邊擺放著菌種。

如今,棚裡雪茸菇又迎來了大豐收。鎮村積極幫助聯繫超市消費扶貧專櫃推銷,並通過58同鎮、朋友圈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推廣。「多虧了鎮村幹部們出主意、想辦法,讓我這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戶,做到現在這樣子。」王小根笑著說。紮根土地的王小根,從以前的「閒散人」變成了現在的「大忙人」,讓菌菇結出了「致富根」。

「現在村裡種植菌菇的勁頭越來越足了,我們明年規劃使用扶貧資金建設一座冷庫和烘乾設備,用來發展菌菇種植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更多村民致富。」趙後村支部書記王玉虎說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趙舉和 通訊員 秦彬 陳四光)

相關焦點

  • 小小赤松茸,撐起博愛縣許良鎮貧困戶「致富傘」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通訊員 秦彬 「看到朋友圈轉發的赤松茸採摘園開放了,這赤松茸在竹林裡長得朵大腿粗、色澤豔麗,周末我們想帶著孩子過來玩兒。」4月9日一大清早,博愛縣許良鎮西中道村種植園負責人常連生便接到焦作一位遊客打來的諮詢電話。
  • 博愛縣:改善環境打造農村新生活
    博愛縣磨頭鎮獅口村,這個往日的省級貧困村,如今依託黨的扶貧政策,不僅使村民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而且還讓村民們過上了房前屋後有花有樹、庭院優美心情舒暢的鄉村新生活。類似獅口村人居環境的變化也正在博愛縣其他村子發生。
  • 貧困戶養鴿「飛」出致富路
    「要想鴿子養的好,鴿籠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鴿籠環境衛生好了,鴿子才能長的好。」王中培介紹。    王中培是懷寧縣石鏡鄉踏水村人,因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個子不高還駝背,因此無法正常的工作和外出務工,家庭缺少主要經濟來源,2014年通過精準識別將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自由 平等 博愛 ——博愛縣情介紹
    下轄清化鎮街道、鴻昌街道2個街道;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5個鎮;寨豁鄉、金城鄉2個鄉。博愛縣幸福湖公園      博愛縣歷史悠久。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博愛縣歸河南省新鄉地區管轄。1959年劃歸焦作市管轄,1960年撤銷博愛縣建制,改設博愛、陽廟、金城、界溝、紅旗5個公社,1961年10月,恢復博愛縣建制,仍歸新鄉地區管轄。文革中曾一度有「紅衛縣」之稱。1983年9月1日,新鄉地區撤銷,博愛縣劃歸焦作市管轄至今。
  • 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
    重慶市萬州區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重慶7月11日電 題:重慶萬州梓桐村:「石旮旯」地裡「刨」出致富路作者 馬佳欣 黃玉保 滕鵬7月的大雨洗禮著大山,空氣中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在海拔1200多米的重慶市萬州區羅田鎮梓桐村7組石寨堂,石斛林在雨水的衝刷下蒼翠欲滴,年逾七旬的譚仕忠正站在泡桐樹下專注地清理自家石斛林裡的雜草。「你可別小看這些指頭大小的藥材,每年能給我帶來幾千塊錢的純收入。」譚仕忠指著石頭縫裡和樹上的石斛對記者說,這主要得益於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石斛產業。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棗莊:玉米地裡長出中藥材,種出致富「千金方」
    在一片玉米地旁,村民劉德福樂呵呵地說道。他種下的玄參長勢旺盛,很是喜人。是什麼樣的風水寶地既能長玉米也能培育中藥材?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棗莊市中區孟莊鎮劉嶺村一探究竟。打破傳統模式,開闢新的種植道路在劉嶺村的中藥材種植園裡,記者看到數十位村民正揮舞著鐮刀連根帶起地刨起地裡一顆顆比人高的作物,令人吃驚的是這些作物既不是玉米也不是高粱,果實還長在土裡。只見村民們將作物放在田中碼的整整齊齊,與此同時,田間另一波村民正忙著用刀片把作物的果實熟練地削下再堆放在一起。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從貧困戶到致富大戶的華麗變身
    他們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由貧困戶蛻變成致富戶、致富帶頭人,與全村農牧民一起幸福奔小康。  艾山·買買提阿孜木家曾是貧困戶,家中有五口人,夫妻兩人和三個孩子。夫妻兩人雖有勞動力,卻苦於無技術,種地收入平平,發展的養殖業收益低下。2014年,艾山·買買提阿孜木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開辦養殖場的致富帶頭人捐款資助村民:甘為貧困戶當「羊倌」
    黎城縣新聞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5月9日電 題:開辦養殖場的致富帶頭人捐款資助村民:甘為貧困戶當「羊倌」作者 劉小紅 王建敏「從今年開始,我計劃每年拿出至少一萬塊錢,捐給我村的貧困戶,以防我村貧困戶返貧。」
  • 貧困戶入股合作社!茶葉成惠州龍門陳洞村致富「金葉子」
    6月的陳洞村,氣溫陡升,村民石細金正在自家茶園裡為小茶樹鋤草鬆土。對她而言,這小小的茶葉是增收致富的「金葉子」,讓她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希望。近年來,幫扶單位以茶葉種植為抓手,支持、鼓勵陳洞村發展山茶產業,落實「真扶貧、扶真貧」,讓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寬。如今,陳洞村經濟發展了,村民權益得到了保障,幹群關係和諧、村容村貌、村風民風煥然一新。2016年4月,惠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龍門縣人武部開始對口幫扶龍門縣地派鎮陳洞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雪合熱提·圖爾蓀: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雁」
    剛入村就看到一位「老把式」一手輕巧地拿起一塊磚頭,另一隻手拿過鏟刀,均勻地抹上一層水泥漿,絲毫不差地放上,再拿一塊磚,比劃下位置,然後重複一遍抹泥漿砌磚的動作……「每一塊磚都要精準整齊,否則差一丁點兒就會影響到整個房子的質量。」這位一邊做示範,一邊給村裡的年輕人講解的就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雪合熱提·圖爾蓀。
  • 地裡出黃金 洛安村駛上脫貧致富快車道
    □本報記者 王 梅在陝西省鹹陽市永壽縣渠子鎮洛安村的花椒、中藥材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楊博,他正領著村民們在地裡除草、收穫。這位1993年出生的大學畢業生,2018年帶著30多萬元資金回鄉創業。一回到村上,楊博就開始種柴胡,2019年又帶領村民在花椒地內套種板蘭根,自己的基地加上流轉的土地,種了17公頃。有了產業帶頭人,村上50多個貧困戶跟著楊博,種了20多公頃的花椒和中藥材。楊博又牽頭把這些貧困戶和村民組織起來,成立了永壽宏豐源種養專業合作社。
  • (走進烏蘭察布)北京油雞,成了貧困戶的致富「金雞」
    讓貧困戶進入產業化利益鏈走進繡華山莊油雞產業養殖基地,整齊的廠房、整潔的飼料,全程監控和記錄的現代化生產過程令人眼前一亮。無論在基地的育雛區、成年雞休息區,還是在貧困戶院子裡、雞舍裡,都沒有任何雞糞味,取而代之的是散發著清香的牧草味道。這是因為採用了北京市科委提供的除臭除味現代化養殖工藝。
  • 合力攻堅拔窮根 勤勞致富奔小康——輝南鎮脫貧攻堅側記
    脫貧攻堅讓渴望幸福的貧困戶看到了希望,迎來了曙光。輝南縣輝南鎮的決策者們用充滿親情的肩膀和浸滿汗水的雙手,託舉著大愛之犁,在貧困戶的心靈上辛勤地耕耘,使他們收穫喜悅和幸福,也見證了小鎮的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默默奉獻的底色。
  • 【網絡公益】致富能人王愛永給貧困戶免費發放豬肉!
    【網絡公益】致富能人王愛永給貧困戶免費發放豬肉!12月21日上午,在曲陽縣西流德村,致富能人王愛永將市價4000元的豬肉免費發放給1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30位8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戶)三斤豬肉。
  • 衡南縣慄江鎮召開貧困戶懇談會——打通脫貧幫扶致富路
    本網湖南衡南縣訊(編輯:張海、通訊員:羅麗娜、劉琴)「我家可以種植豆芽菜,把馬路對面的地翻耕,加上之前政府分給我們的菜地,我家可以種好幾畝豆芽菜,我還打算到西園菜市場租個攤位。一年下來,我家增收幾萬元不成問題,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易地搬遷貧困戶陳大蘭的丈夫憧憬的說道。
  • 新寧:貧困戶住上「暖心房」 種上「致富果」
    新寧:貧困戶住上「暖心房」 種上「致富果」 2020-06-16 0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博愛縣的歷史淵源
    :魏美智,河南省博愛縣民政局退休幹部。《天工開物》:「天子之城九裡,高九仞;公侯方七裡,高七仞;侯伯方五裡,高五仞;子男方三裡,高三仞。」仞,古代計量單位,一仞相當於周時的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約合二十三釐米。九仭相當於現在的15米左右。內都城城牆長九裡十三步,符合天子之城九裡的條件。內都古城牆是我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古城牆。從商湯到建國初期,其都城實體一直存在。殷,甲骨文寫為衣。
  • 涇縣榔橋鎮:貧困戶不懼身體殘疾 奏響致富樂章
    範玉良是涇縣榔橋鎮黃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年過六旬的他和老伴一起生活,2014年因視力二級殘疾被識別鑑定為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