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兩千餘公裡的愛: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2020-12-2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王健高 通訊員 馬華

5月6號凌晨4點06分,青島市中心醫院骨髓移植中心內,來自海南省海口市一名男性供者的造血幹細胞成功輸入到一名男性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體內。

圖為造血幹細胞輸入成功 馬華 攝

疫情下,一場從海口到青島,跨越兩千餘公裡的愛與生命的傳遞,在膠州灣畔暖心上演。

去年8月,33歲的患者因全血細胞減少、感染性休克到青島市中心醫院就診,經全面診斷,確診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且並發敗血症、肝膿腫、直腸感染、肺炎等。去年10月30日,經過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韓明哲教授、趙洪國教授遠程會診,患者進移植倉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免疫抑制治療及臍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但未取得預期療效。然後醫院血液科團隊調整了治療方案,在做好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的基礎上,經輸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療,闖過了感染、心衰、出血等難關後,創造出了二次移植時機,為治癒疾病再增希望。

今年3月,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在中華骨髓庫找到配型9/10相合的遠在海口市的供者。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青島和海口兩地相關部門啟動緊急流程,僅1個多月完成了供者查體。

5月5日下午2點,供者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完畢,志願者把採集好的235毫升幹細胞混懸液放到幹細胞轉運箱中,乘坐當天下午5點的飛機從海口出發,緊急護送至青島流亭機場。深夜23:00,到達機場。早在流亭機場等候多時的血液科副主任李穎接到志願者以及志願者送來的寶貴的「生命種子」,緊急趕往醫院。

5月6日凌晨4點06分,青島市中心醫院李穎副主任進倉將這份跨越2000多公裡的造血幹細胞輸入患者體內。

5月6日上午,因為考慮到重型再障異基因移植需要更充足數量的造血幹細胞,供者再次捐獻135毫升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再次從海口乘機當晚送到了青島。青島市中心醫院血液科主任王玲順利與志願者完成交接後,直奔醫院進倉再次為患者輸注供者造血幹細胞。目前,患者狀態平穩,正在密切觀察中。

「愛心傳遞,生命至上,體現了青島市中心醫院骨髓移植技術日漸成熟,是團隊協作讓這麼重症、高危的患者存活下來並等到了合適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機會;更離不開骨髓庫供者及志願者們無償獻血和無私奉獻精神,保駕護航,疫情期間不懼風險,接連兩天往返奔波,為患者送來造血幹細胞。」李穎說:「讓我們一起期待生命的種子萌芽成長,願患者儘快康復。」

相關焦點

  • 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完成改造
    10月3日,經過6個月的改造建設,柳州市人民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交付使用。移植病區擴建完成後,該院的百級移植倉由2個增至5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條件和環境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與優化。血液內科於2005年啟動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工作,儘管當時條件十分艱難,血液內科仍克服困難,完成了相關技術準備、技術規範制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2006年開展了首例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並獲得成功,為柳州市首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難治自身免疫性疾病。
  • 安慶市首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康復出院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感謝全院上下的關懷,感謝醫護人員這些天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12月22日,在經歷了近20天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王先生終於康復出院了,這也標誌著安慶市立醫院成為安慶市首家能夠開展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
  • 河北新增兩家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定點醫院
    通訊員楊雪寒供圖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任少輝、楊文進 河北日報記者董琳燁)「今後,河北省志願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受捐者移植造血幹細胞將更加方便。」9月10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分別掛牌,正式成為中華骨髓庫、河北省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定點醫院,承擔河北省造血幹細胞捐獻採集和移植相關任務。
  • 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 皖西南首家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啟用
    12月2日,皖西南地區首家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在安慶市立醫院新院區正式啟用。當天下午,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王先生作為首位進入病房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即將開啟近1個月的重生之旅。安慶市立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中心)是目前我省地市級醫院最大的標準化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也是省內第二大移植病房。中心前期投入1000餘萬元,總面積近1800平方米,擁有11間移植倉,其中百級倉6張、萬級倉5張,相關設備配套齊全。該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的啟用,也標誌著安慶市內及周邊地區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在家門口便可接受治療。
  • 廣西首個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啟用
    9月2日上午,廣西首個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病房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三病區正式使用,將為廣西甚至南方地區乃至東協各國兒童幹細胞移植治療提供更好的條件。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曾志羽表示,早在2005年,該院兒科就與血液內科進行廣西首例地中海貧血造血幹細胞移植。2013年以來,兒科三病區已經對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48例患兒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了更好地滿足兒童相關疾病移植的需求,該院新建了兒科百級層流移植病房。從今年4月中旬試運行至今,兒科已經進行了13例地中海貧血患兒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 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首批骨髓移植患者順利出倉
    9月23日下午,2名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順利出院,該院醫護人員為患者送上鮮花,患者感激不已。據了解,這2位出院患者也是該院象湖院區造血幹細胞移植病區的首批幹細胞移植患者。「2名患者都是男性,分別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需要進行異基因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才能讓病情更好地得到控制。」
  • 安慶市立醫院首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康復出院
    「感謝全院上下的關懷,感謝醫護人員這些天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12月22日,在經歷了近20天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的王先生終於康復出院了,這也標誌著安慶市立醫院成為安慶市首家能夠開展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醫院。
  • 江西2男子趕赴長沙,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來源 | 都市現場綜合瓷都晚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12月17日下午,江西景德鎮80後昌江城管餘輝赴湖南長沙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回到了家鄉景德鎮。據了解,這是景德鎮第5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同時,第6例捐獻者也於17日上午在長沙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捐獻者葉建軍不日也將回到景德鎮。
  • 關於造血幹細胞移植飲食的那些事!乾貨收好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過程與輸血類似,即把供者的造血幹細胞通過管道輸給病人,輸入的造血幹細胞會像種子一樣在病人體內「生根發芽」生長分裂成很多新的血細胞,從而代替病人體內原有造血系統,並沒有像常見外科手術那樣的切開和縫合過程。
  • 市三院完成我市首例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12月17日,市第三醫院患者馬某某在醫護人員陪同下,走出幹細胞移植室,轉入普通病房。這標誌著我市首例單倍體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取得成功,也意味著兄弟姐妹中基因不全相合的也能移植造血幹細胞,父母和子女也能互相捐獻,對治療白血病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 我省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突破40例
    11月19日,記者從青海省紅十字會獲悉,我省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安麗麗11月9日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10421例、青海省第40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青海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安麗麗是青海大學崑崙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於2018年登記成為中國造血幹細胞青海省分庫志願者。
  • 駐龍巖武警戰士歐陽宏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  正在查看採集造血幹細胞情況­  12月20日至21日,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歐陽宏經過兩次的血樣分離,成功採集了370毫升的造血幹細胞懸液,為一名遠在千裡的白血病患者傳遞「生命火種」,成為2018年我省首例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現役軍人
  • 濟南成功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每一例捐獻背後都是愛的傳遞、生命的延續,今天濟南有兩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同時完成捐獻,為遠方的生命帶去希望。25歲的女孩田博是濟南第9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她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學校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濟南工作。2018年元旦佳節之際,家人團聚時刻,獨自一人在他鄉,此時此刻,她特想做一件有特殊意義的事情,於是她登上獻血車去無償獻血。
  • 河北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成功為患兒幹細胞移植
    在河北中西醫結合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醫護人員的努力和陪伴下樂樂成功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終重獲新生。出生5個多月查出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2019年9月,樂樂在河北新樂出生。剛出生的樂樂能吃能睡,看著這個「胖小子」一天天成長,一家人高興壞了。可幸福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絕望和痛苦,從五個多月開始樂樂出現反覆感染、發熱。
  • 南康一市民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客家新聞網訊 嚴小梅 記者歐豔芬報導:12月14日,記者從贛州市紅十字會獲悉,日前,南康區唐江鎮居民肖隆興在長沙湘雅醫院順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幹細胞採集,成功捐獻206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成為贛州市第39例非血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救援】六歲罕見病患兒命懸一線,造血幹細胞移植讓他擁抱健康生活
    馮順喬說,「當時晨晨的病情刻不容緩,急需一個能快速用上的移植資源。而無血緣關係供者的造血幹細胞需要比較長的搜尋時間,對於著急做移植的病人來說,圍產期造血幹細胞的配型會快很多。」馮順喬還表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生率比較低,一旦植入它的嵌合率也很穩定,而且移植後的病毒感染會比較少,所以最後決定用圍產期造血幹細胞來給晨晨做造血幹細胞移植。
  • 6歲男童移植造血幹細胞挽救95公斤"胖爸爸"(圖)
    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血液科病房裡,31歲的鄧先生與兒子晨晨昨天接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與常見的父母向子女移植不同,作為北京市臍血庫首例「子救父」的病例, 6歲的晨晨還將為挽救95公斤身患白血病的「胖爸爸」而進行外周造血幹細胞採集。
  • 生命接力,「95後」護士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進入一旁的儀器中,被分離出造血幹細胞後,剩餘血液通過他的右手臂重新輸送回體內。胡銘昊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將為一名15歲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他也成為全國第10554例、河南省第921例、許昌市第4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東莞完成首例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分享感受
    11月26日,作為東莞第80位、2020年第19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也是首例在東莞完成採集(並已移植給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2017年,「小桃子」被確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2歲寶寶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不少市民自願留下血樣,希望能配型成功,為孩子換來一線生機,謝女士也是那時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