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據厄瓜多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向21世紀經濟報導提供的數據,2019年,厄瓜多白蝦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20.83億美元,同比增長249%。2020年1月至5月,厄瓜多對中國的蝦出口達到10.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5%。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和佳
編 輯丨李豔霞
圖 / 視覺中國(資料圖)
厄瓜多白蝦從未像如今這樣牽動公眾神經。
7月15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關於西部物流園一冷庫進口凍南美白蝦部分外包裝檢測新冠核酸呈陽性的情況通報。這是繼大連、廈門、雲南之後,國內再次從厄瓜多凍蝦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的地區。
此前,據中國海關總署通報,7月3日,大連海關和廈門海關從厄瓜多三家企業進口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即日起暫停三家企業在華註冊資格和產品的進口,對暫扣的貨物採取退貨、銷毀等處理措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全國各地終端零售商大批下架厄瓜多白蝦,一些地方政府實行「一刀切」政策,要求全面停售厄瓜多白蝦,白蝦銷售陷入停滯。
對國內的白蝦進口商和經銷商而言,當前形勢可謂「內憂外患」,不少人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拿不到國外廠商的退款,又不能在國內銷售變現,打擊真的太大了。」一位進口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厄瓜多白蝦最近兩年對華出口量大增,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增長迅猛,是國內的「網紅」產品。據厄瓜多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向21世紀經濟報導提供的數據,2019年,厄瓜多白蝦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20.83億美元,同比增長249%。2020年1月至5月,厄瓜多對中國的蝦出口達到10.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0.5%。
但現在,白蝦產業鏈遭遇「生死劫」。
進口商壓力山大
「今年的海鮮生意太不好幹了。」在濟南超市和便民市場經營海鮮櫃檯的王先生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抱怨,「三文魚事件後,所有魚類都賣不動了。剛有一點好轉跡象,厄瓜多白蝦又出了事。」在看到新聞後,他第一時間主動下架了櫃檯的厄瓜多白蝦。
王先生告訴記者,疫情以來自家海鮮銷量下降了30%,同行虧損、倒閉的不在少數。
受訪的進口商則用「滅頂之災」來形容此次打擊。由於樣本被檢出陽性的三家廠商對華出口量達厄瓜多蝦對華出口總量的27%,牽涉的中國進口商眾多,退運的情況十分普遍。儘管廠商會對所退貨物進行索賠,但運費需要由進口商承擔。
在天津劉先生主要通過代理公司進口厄瓜多白蝦,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估計有上千條貨櫃受到影響。對不能入關的貨櫃,厄瓜多廠商並無統一的解決方案,只能返港。但收到大批退貨後,廠商很可能因資金流有限,難以立即退款。「這批貨我已提前交了全款,廠商答應先返還20%的定金,然後會寫一份具有法律效應的聲明,承諾在一、兩個月之內結清餘款,這種情況已經很不錯了。」
更棘手的是已入關的貨物。7月10日,海關總署、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向全國各地下發《關於對部分自厄瓜多進口凍南美白蝦實施緊急處置的通知》,要求實施的緊急處置包括:各海關要通知進口商對相關3家企業3月12日後生產、已進入國內市場的凍南美白蝦進行召回;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負責監督經銷商立即停售、封存相關3家企業3月12日以後生產的凍蝦。
「一些經銷商的產品已經賣出了,國外廠商會不會認可召回?如果無法召回面臨銷毀,損失又該誰來賠償?今年這種狀況,肯定有一批企業倒閉、破產。」劉先生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避免風險,地方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刀切」的現象,無論品牌、日期,只要是厄瓜多白蝦就一律下架。北京一家大型厄瓜多白蝦進口商對記者表示,通常每月進口100多條貨櫃,貨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銷往全國各大批發市場、商超,當前銷量驟降90%。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如今全國的白蝦銷售進入停滯。在事態明朗之前,將停止進口厄瓜多白蝦。
打擊消費信心
在多位受訪的進口商看來,事態發展的嚴重程度超乎想像,特別是在地方的流通領域發現厄瓜多白蝦外包裝檢出陽性,會令消費者恐慌加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理事樊旭兵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三文魚事件、厄瓜多白蝦事件、國外多家肉類加工廠接連爆發聚集性疫情,三項疊加衝擊了消費者信心,將導致消費者減少進口海鮮的購買。
厄瓜多駐華大使卡洛斯·拉雷亞(Carlos Larrea)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厄瓜多白蝦產品本身從未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前,厄政府正與中國有關部門一道,對白蝦生產的各個方面進行核查,進一步保障所有產品的食品安全。兩國政府正在進行高層溝通,以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厄瓜多總統莫雷諾還視察了Santa Priscila總部,親自核實公司嚴格遵守白蝦養殖、加工和運輸的所有生物安全條件。
卡洛斯·拉雷亞稱,希望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消費者能恢復吃海鮮,為此,我們必須進行積極的推廣工作,在食品安全方面,厄瓜多正在進一步走向全面和成熟。
據當地媒體報導,2020年第一季度,厄瓜多出口53.17億美元,同比增長1.4%,其中對蝦出口增長16.8%。厄瓜多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處商務參贊彭保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稱,考慮到全球疫情的特殊情況,厄瓜多政府對工人和產品護理採取了更多的安全保護措施,厄漁業部發布了部長協議,旨在加強行動,以預防和控制新冠病毒在水產養殖和漁業工人中傳播有關的風險。厄漁業部成立了COVID-19技術監督委員會(COT),負責水產品(白蝦)衛生和食品安全政策的設計、實施和監控。
記者了解到,在白對蝦養殖環節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較低。厄瓜多白蝦養殖企業南美恆信董事長、厄瓜多中國福建總商會會長王知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白蝦養殖環境開闊通風、陽光強烈,而且工人工作獨立,企業也有嚴格的預防機制。
而在加工、運輸環節,樊旭兵分析稱,厄瓜多一些白蝦加工廠自動化程度不高,勞動力密集,存在一定風險;考慮到厄瓜多的疫情嚴峻,該國相關部門開展的新冠病毒檢測有限,難以做到應檢盡檢和追蹤密切接觸者,因此在裝卸等環節產品外箱有可能接觸到厄瓜多的感染病例。
「但對整個進口厄瓜多白蝦產生恐慌是不必要的。建議有關部門強制召回或銷毀所有流通的涉事產品,解除消費者顧慮。」樊旭兵說。
據中國駐厄大使館經商處消息,截至7月16日8時,厄瓜多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71365人。
中國需求拉動厄白蝦產業
厄瓜多是南美白對蝦的發源地,水產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有「對蝦天堂」的美譽。漫長的太平洋沿岸蝦場密布,70%集中在瓜亞基爾海灣。
王知平從事厄瓜多白蝦養殖已22年,公司擁有養殖基地5000公頃,日產量達60噸,現有員工約1000人,其中有大量從中國引進的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他告訴記者,厄瓜多白蝦為低密度、大水面粗放式原生態養殖。自白對蝦出口中國以來,公司的產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
一隻厄瓜多白對蝦是如何走上中國消費者餐桌的?據王知平介紹,在厄瓜多當地,從晚上10點到次日凌晨2點為捕撈白對蝦的工作時間段,活蝦被捕撈上來後,需要運輸到加工廠,然後經過清洗、分級、定重、裝盒、急凍入庫,再進行出口,在海上漂36—45天最終來到中國。
近年來,白蝦超過香蕉和鮮花出口,成為厄瓜多非石油出口的第一大產品。彭保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厄瓜多蝦類產業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2019年,中國市場成為厄瓜多白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市場份額達到62%,其次是歐盟和美國,分別佔17%和14%。
在中國降低關稅、消費升級的共同帶動下,2017年以來,厄瓜多白蝦對華出口激增。樊旭兵分析稱,2017年,國內養殖的對蝦爆發了大規模蝦病,產量大約降低了30%;近幾年,國內消費升級顯著,對蝦的購買數量和頻率都在不斷增長,包括北極蝦、阿根廷紅蝦、南美白蝦在內的對蝦成為所有進口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品類;由於厄瓜多、印度產能擴大,成本降低,南美白蝦價格不斷下調,性價比較高,受到中國消費者歡迎。
樊旭兵認為,長期來看,厄瓜多白蝦事件並不會改變中國消費者「吃蝦」的習慣,進口白蝦仍將延續增長態勢。「國內對蝦的養殖規模已非常大,加上國內對養殖水域有所限制,產量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大。所以如果消費者拒絕進口白蝦,國內對蝦在短時間內很難彌補這一空缺。」
他還指出,相較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厄瓜多與印度的南美白蝦價格更具競爭力,而印度白蝦主要出口歐美國家,在國內認知度較低,難以取代厄瓜多對華出口。
「中國市場對於所有行業來說都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就蝦的出口而言,保持最高質量標準一直是厄瓜多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和目標。」卡洛斯·拉雷亞稱,新冠疫情的確影響了厄瓜多白蝦行業。疫情爆發以來,厄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採取了有力措施確保產品質量。
卡洛斯·拉雷亞對記者表示,在疫情爆發前,中厄兩國政府就在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和「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的框架下建立了非常有效的溝通機制。這使兩國能夠快速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問題。厄瓜多願意改進和採取新的方式,致力於為「我們的中國朋友」提供最優質的產品。
白蝦行情有望復甦
對白蝦貿易商而言,今年的蝦價一跌再跌、苦不堪言。
「疫情開始到現在,我是第四次訂貨了,每次貨還沒運到港口,國內價格就已經跌破進貨價了,一進貨就賠。我們庫裡40-50規格的白蝦,就算能賣得出去,相比進貨價一箱也得賠80元人民幣。」劉先生說。
厄瓜多白蝦進口商山海負責人馬新洋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稱,今年3、4月份,歐美由於疫情告急不再給厄瓜多白蝦下訂單,而中國疫情已有效控制,厄瓜多為了緩解庫存壓力和開拓市場,通過降價刺激中國進口商追單,大量的白蝦出口到中國來。
「4月和國外追單的貿易公司確實比較多,貨基本都在5月和6月上旬集中到港,很多公司資金鍊跟不上,只能先便宜拋售來換取資金,再接港口的貨,市場是一個比較畸形的狀態,蝦農、廠商、進口商都在虧損。」馬新洋說,「蝦價低更多是進口商『價格戰』的結果,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是供需嚴重失衡造成的。」
太平洋的另一端,厄瓜多蝦農也在蒙受巨大損失。從事白蝦養殖業的從業者多為中小散戶,白蝦出口為當地農民創造了就業和收入。王知平告訴記者,受近期厄瓜多蝦價下跌影響,目前養殖場每斤虧本0.3美元,小企業成本更高,虧得更多。養殖戶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養殖場的運轉,只能降低養殖密度。目前養殖戶的產量降低了大約30%-40%,如果價格沒有回升,還會進一步下降到50%。有一些企業就直接關閉,蝦場閒置。「現在的行情,蝦農不可能有利潤,只能說儘量撐過去。」
在馬新洋看來,未來在需求逐步回升下,國內厄瓜多白蝦的供應減少有望帶動白蝦價格上調。牽涉到疫情的問題,進口商大都不敢冒險,預計8月厄瓜多白蝦到港量會大幅降低;在地方「一刀切」政策下,一些經銷商和零售端會「封庫」,短期內無法流通。
「當前,國內白蝦的庫存壓力有所緩解,行情在慢慢回暖。」他說,「目前影響價格的因素不是供應太多,而且疫情導致價格下跌,使下遊客戶不敢採購。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市場將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