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出樂呵的好日子

2020-12-23 人民政協網

他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政協委員、花茂村「紅色之家」農家樂的主人。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花茂村考察,正是在他家的小院開起了壩壩會。習近平跟村民們說:「好日子是幹出來的,貧困並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王治強的好日子真的是幹出來的。「我17歲就出去打工了,那是1980年,還沒有『打工』這個詞,我們叫找活路。因為家裡窮,我借了5塊錢車費出去。」2012年,50歲的王治強葉落歸根,他把自家老房子裝修一新,準備養老。

2013年,新農村建設升級版啟動,王治強家的小院搞得不錯,經常有人來考察學習。那時村裡沒有吃飯的地方,鎮裡和村裡的幹部就鼓勵他開農家樂。

「我們當時就組織他們去烏鎮學習經驗。」遵義市政協委員、播州區工商聯主席李雪回憶。

儘管家人都反對,王治強還是堅持把農家樂開起來了。從開始一家四口人自己幹,到現在請了12位本村的村民務工。從開始的一年三四萬到2019年的上百萬毛收入。辛苦,心裡卻很甜。

能坐下來和記者聊聊天,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受疫情影響,王治強的農家樂4月2日才開張營業,第一個月虧損,第二個月持平,第三個月開始恢復如常。前不久,央視一套播出電視劇《花繁葉茂》,講的就是花茂村脫貧攻堅的故事,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從內蒙古和西藏來的兩個旅遊團剛剛在這裡用了餐。

為保證食材新鮮,王治強每天都堅持自己上街採買,買的還必須是周邊村民自家種的菜。「習近平總書記來過我們家,遊客們都想來看看,我們更要做好。」別看吃的是旅遊飯,王治強家的回頭客並不少。

李雪覺得,花茂村的鄉村旅遊發展得好,一是得益於苟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的帶動,二是參與旅遊經濟的村民們講誠信,不以次充好,不漫天要價。

習近平總書記來花茂村的時候,這裡只有兩家農家樂,如今,已經有13家各具特色的農家樂。近五年,遊客到花茂村526.63萬人次,村民參與旅遊經濟的人有481人。

「黨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花茂村說過的話。

王治強笑了,母先才也笑了。

「提到黨的好政策,心裡非常甜。」母先才笑的時候,聲音泛著一絲哽咽。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花茂村60%的人都會製作土陶,農閒的時候製作一些水缸菜罈賣了貼補家用。後來大家漸漸放棄了,只有母先才堅持著。2014年,村裡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經濟,鎮政府和村裡的幹部就鼓勵他開土陶加工坊,儘管政策優惠,他還是為此背上了80萬的貸款。那時,靠賣陶器產品,一年能掙三四萬元錢,母先才打算用20年還清貸款。

習近平總書記來花茂村時,在母先才的店裡購置了一隻土陶酒瓶,並囑咐他把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當總書記看到這裡還在用土窯燒制陶器時,囑咐他要保護好這裡的綠水青山。

之後,政府幫助母先才把火窯改為無汙染的電窯,又逐步打造了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

積聚了人氣,來花茂的遊客都會來母先才的工坊看看,帶一兩件陶器留念。母先才用兩年時間便還清了貸款,比他的預想整整提前了18年。

在綠動九豐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工人們採摘完西紅柿,正在平整土地。40多歲的陳義美終於不用去福建浙江打工,在外打過10年工的她還是想在家裡做活,同時照顧家裡的老人。

2016年合作社剛成立時,她對這兒工資不滿意,就在村裡的磚廠務工。現在合作社工資少的時候兩千過點,多的時候兩千七八,陳義美便來這裡幹活了。

2012年,花茂村通過流轉土地,規模化整治,漸漸地把梯田變成現在的壩區。2014年,引入了山東九豐農業集團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園。

習近平總書記來花茂村時對這家企業提出要求:要帶動當地的老百姓致富。

帶著總書記的囑託,2016年,在楓香鎮農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工作的何萬明被派到花茂村,成立綠動九豐合作社。

何萬明是播州區政協委員,從參與九豐集團的入駐到現在,他在花茂深耕了6年。「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機器設備、倉儲物流,包括我們的銷售網絡都在不斷健全,流轉土地從最開始的30畝發展到現在的750畝,解決就業從最開始的30人到現在多的時候300人的規模。從今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明年我們爭取達到1000畝的種植面積。」

何萬明說,合作社的蔬菜主要銷往重慶,供不應求。他不斷帶領大家探索「訂單農業」「期貨農業」,實踐「一地生四金」(土地流轉得租金、就近務工得薪金、入股村經濟合作社得股金、反租倒包得資金)的利益聯結機制。

吃過晚飯,不少村民們都到壩區的種植基地來散步,何萬明說:「產業做到了規模化標準化,也是一道風景線。」

就歷史條件而言,花茂村並不是最好的,楓香鎮的其他村,有的有煤炭資源,有的種植烤菸,直到交通設施大大改善後,花茂村靠傳統種植業才慢慢有了起色。

6年前,花茂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全面改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按照黔北民居樣式,千餘棟房屋突出小青瓦、坡面屋、穿鬥枋等特色元素。沒有大拆大建,花茂村留住了村莊的整體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茂村說過這樣一句話:「怪不得大家都來,在這裡找到鄉愁了。」

張勝迪就是回來尋找鄉愁的。

習近平總書記來過後,花茂村一下有了名氣,有不少出去的年輕人都回來創業了。張勝迪學的是釀酒,也一直在茅臺鎮從事釀酒行業。2016年,她回到花茂並開始忠情於古法造紙。她還能依稀記起小時候見外婆做過,這種紙在過去主要用於封酒罈,村裡很多人都會製作。

隨著時間變遷,這張紙漸漸消亡,因為祭祀時會用到,鄰村一位老師傅還在製作。但老師傅說,「我都不想做了,這個不掙錢,都不夠餬口。」張勝迪說她不是為了掙錢,是想把這個技藝撿起來。

張勝迪先是下訂單,用來包裝自己做的花茂酒。她還不死心,一步步對這張古法造紙進行開發,慢慢地,有人喜歡上了用這種紙開發的文創產品。

「黨的十九大後,一夜之間,人們的這種文化自信就被喚醒了。」張勝迪由衷感慨。來到花茂村的遊客,都喜歡在她打造的花茂人家文創小院坐一坐,帶幾捲紙回去。

現在,張勝迪十幾人的團隊幹勁十足,以這張紙為載體,她還有很多設想。

花茂村為什麼會讓人找到鄉愁,張勝迪說,「花茂最珍貴的是保持村莊原來的樣子,保持了它原來的肌理。」

這些年她也去過其他村子考察,她覺得花茂村民的自覺自律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村莊自治、村民素養是有代表性的。

2019年,花茂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7000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900萬元。目前,花茂村已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我們都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不斷摸索。」花茂村黨總支書記彭龍芬說。

相關焦點

  • 人活著,苦累之餘,得找點兒事兒樂呵樂呵(美文)
    他不吸菸,不喝酒,交往也很少,有限的業餘時間就是乾乾家務,逛逛商店。我從未見他喜笑顏開過,總是一副少年老成的嚴肅勁兒。所以,我想,這個年輕人的早衰,應該與他活得沒有樂趣有關係。一個人,無論幹什麼工作,八小時之外,都得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樂趣。說得再通俗點兒,人,苦累過後,得找點兒事兒樂呵樂呵。
  • 巧手「繡」出好日子――烏魯木齊縣哈薩克族婦女靠刺繡技藝幹出...
    「我們的產品很受歡迎,咱們好好幹!」掛了電話,哈提瑪又抽空打開微信群,給在家做「繡活」的姐妹們匯報。從最初養殖牛羊、四處打零工,到如今帶著村民在繡品行業裡淘金,43歲的哈薩克族婦女哈提瑪說,借著旅遊發展的東風,靠刺繡技藝幹出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 阿克烏提克勒村:好日子 幹出來
    在黨的關懷下,我們摘掉貧困的帽子,用雙手幹出好日子,徹底換了個活法,大家感謝的話三天三夜都說不完。」阿斯哈爾情真意切地說。香菇還沒採摘,就被商戶訂購一空20日,天剛蒙蒙亮,巴合提古麗·對山拜就起床了,匆忙洗漱完畢,掰了一塊饢就趕緊出了門,三步並作兩步朝香菇種植大棚走去。
  • 繡出好日子
    原標題:繡出好日子
  • 小牧場裡幹出好日子 - 青海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聊起今天的好日子,馮顯武一家人打開了話匣子。 在全家人看來,最好的一件事就是2015年,他家在家庭小牧場建設項目的支持下建成了120平方米的家庭牧場,2017年得到人均5400元產業發展資金的支持,走上了養殖脫貧致富路。
  • 重走酉秀黔彭 感受脫貧巨變⑥|好日子是幹出來的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黔江,看新時代黔江幹部群眾如何苦幹、巧幹、實幹,靠自己的雙手幹出好日子,讓貧困山區面貌煥然一新。▲十一月十八日,黔江區鵝池鎮鵝池社區,村民在搭建溫室大棚發展產業。政策雖好,可栽桑養蠶需要勞力,還要懂技術,龐建華看著自己的左腿,想幹又不敢幹。後來,在鎮村幹部的鼓勵和牽線下,他到村裡養蠶大戶的蠶棚打工,第二年就成了技術員,自己還種了6畝桑樹,養了4張蠶,加上養豬養牛,當年收入1萬多元。▲十月二十八日,龐建華(左)和妻子在蠶棚裡做清潔。
  • 2017好日子香菸價格雙喜牌好日子香菸價格
    都說吸菸危害健康,但是依然有不少人在抽菸,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香菸作為快速消費品在市場上也是很擔憂銷量的,那麼香菸的品牌好日子香菸怎麼樣?2017好日子香菸價格是多少?好日子香菸價格好日子香菸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的品牌,是深圳菸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重點品牌,目前擁有盛世好日子、金樽好日子、錦繡好日子、珍品好日子、精品好日子、吉祥好日子、如意好日子等多個產品和系列,棺槨各地都有售賣,那麼2017好日子香菸價格多少呢?
  • 人民日報評論員: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到「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從「同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體現在造福人民的一言一行,貫穿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彰顯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單手創造出好日子丨鳳岡縣綏陽鎮大石村村民...
    這場意外的發生,當時對我打擊很大,未來的日子該怎麼活下去,我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既迷茫又害怕,雖然當時打工出事故的工廠負責人承諾過養我一輩子,但我堅決不做生活的「廢人」。   從浙江打工的工地出來後,我多次在浙江找工作,尋求謀生之路。
  • 雙喜(硬金樽好日子)香菸價格及參數
    然後倒出熱油。天生就有著拿捏戀人的本事。質地也變軟。油味太大的話會影響小米粥的口感。第五步、20分鐘後關火。就像是給他們遮蓋上了一層薄薄的細紗。很多人都排隊等著吃。但是偏偏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醃製更均勻。5、第6天時取出五花肉。溫度越高變綠的速度越快。米飯就蒸熟了。蒸熟後。獅子座是不可能放低身段去哄對方。釋放營養的速度也快。才能煮出厚厚的米油。②把米放在清水裡浸泡一下。醃製臘八蒜時。
  • 啥是好日子?(句句在理)
    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
  • 鄉村振興|閻良「小油坊」「榨」出好日子~
    >給大眾舌尖增添了無窮美味濃鬱的香氣能時時勾起兒時的回憶在閻良就有一家生產純純菜子油的油坊還未靠近,香氣已隨風飄來……小油坊「榨」出好日子出油啦!
  • 如何挑選好日子
    如何挑選好日子 劉漢傑《百科知識》在廣大的漢族與少數民族民眾中間多有「擇吉」之俗。顧名思義,擇吉之「擇」有選擇、判斷之義,「吉」則是指吉年、吉月、吉日、吉時。用大白話來說,就叫幹什麼事都最好「挑個好日子」。
  • 「好日子是靠雙手創造的」
    此時,雲虎虎正坐在炕沿上,與幹著家務活兒的妻子盤算著來年的養豬計劃,看著乾淨溫暖的家,他滿心歡喜。 「今年,包聯單位給我買了兩頭小豬崽,到年底了,兩頭豬賣了一萬多塊錢。明年還想多養幾頭豬,多掙點錢!」看到一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雲虎虎笑得合不攏嘴。 2017年,雲虎虎被查出患有腦瘤,看病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
  • 保護好環境,才有《好日子「要吃飽了撐著」》
    保護好環境,才有《好日子「要吃飽了撐著」》 2021-01-15 21: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龍:脫了貧,還要讓好日子節節高
    脫了貧,還要讓好日子節節高——青龍滿族自治縣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探訪龍潭村易地搬遷小區。通訊員田立民攝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郭猛 、史曉多 通訊員田立民)昔日偏僻的窮山溝,變成了冰花綴滿枝頭的美麗畫廊;過去無人問津的小山村「長」出了農家樂、鄉村公園,變身「世外桃源」;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板慄、蘋果、大棗、山楂已經香飄遠方……河北青龍,這個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差、包袱重,經濟指標曾長期處於全省落後位置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 帶領村民奔「好日子」的「追夢人」——記本溪滿族自治縣武興農...
    「我當時其實想的比較簡單,就是靠土地致富,過上好日子。」武佩坤說,心懷著這質樸的夢想,1994年,原本是南甸農機校教師的武佩坤經過深思熟慮承包了溝口村36畝荒灘,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逐夢之路。 」
  • 這部沙雕小甜劇播放量竟然破了5億,都不重要,圖個樂呵就夠了
    國產劇集一直精品不斷,《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重啟之極海聽雷》、《無證之罪》等等輪番上映,口碑也是一個比一個的好,然而播放量突破5億播放量的竟然是這部沙雕小甜劇:《我,喜歡你》儘管評分遠不如前幾部劇集(7.3分),但在國產電視劇中,成績還是不錯的,關鍵是能讓觀眾看個樂呵
  • 拼多多的「好日子」到頭了!淘寶祭出大殺器,正式「狙擊」拼多多
    拼多多的「好日子」到頭了!淘寶祭出大殺器,正式「狙擊」拼多多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特別是在網絡普及之後,國內的企業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手機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子產品,網購成了大家喜愛的購物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