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請勿轉載)
據說項羽縱橫天下,只視韓信為其對手。為何?從韓信領兵敗趙王一役,便知道韓信是怎樣的軍事奇才。
劉邦派韓信攻打趙國。
趙王陳餘並不把韓信放在眼裡,為何?因為趙王手握雄兵,號稱大軍「20萬」。
對韓信而言,遠徵他國,三軍勞頓,加上兵力上劣勢,本無必勝的條件。
但韓信卻對手下的士兵說:「今天先不安排將士吃飯了,等到擊敗趙軍後,在舉行全軍大會餐。」
他說這話,從將領到士兵,沒有人相信,不做長期持久準備也就罷了,又不是神仙,怎麼能在一天內拿下敵軍呢?
這還沒完,在將士眼中,韓信繼續「作死」,兩軍對壘,他令眾人背水擺開陣勢。
這意思就是,大傢伙好好幹,幹不好誰也跑不了。
別說自己人不理解,就是趙王的軍隊看了這自斷後路的「背水陣」,也笑韓信這個人用兵,言過其實。
沒有人知道韓信肚子裡的想法,但韓信當然不是紙上談兵擺擺樣子。他是有兩下子的。
兩軍交戰,韓信敗。
可不得敗嗎?人家說20萬兵力,少說也有一半吧,韓信派1萬人和趙王打,能贏嗎?
韓信就帶著軍隊往回跑,跑到哪?跑到了安營紮寨的地方。就是直接打到大本營的意思了。
韓信初敗,而勝機則在這敗中求取。
正面硬剛,韓信不是趙王的對手,這是明擺著的,但韓信的敗,也是他的連環計策。
既在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
原來,韓信假意敗退(當然也打不過),他事先料定了趙王會傾全營之兵追擊,趙營必然空虛。
而他早埋伏了2000輕騎兵在趙營附近的小山上。這2000伏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色旗幟。
只等趙軍傾巢而出,就拔營換旗。
世上就是有這樣的事情,趙王被韓信拿得「死死的」。
等到韓信全營拼死抵抗時,趙王的軍隊中有人發現,喲,「咱們營被人家韓信拿下了。」
軍心一亂,便沒有了鬥志。鬥志潰敗,再怎麼人多勢眾,也變成了烏合之眾。
韓信奇謀,也等到了收成之時。
兩下夾攻,大敗趙軍,活捉趙王。
你看,韓信說等破了趙王再吃飯,還真就當天幹活,完事吃飯。
閒時翻書君 點評:
「韓信智敗趙王」的故事,來自明朝馮夢龍寫的《智囊全集》。
馮夢龍在點評時,這樣寫:「信自知才過餘,乃敢用此策。設使餘少黠於信,信豈得不敗。」
意思是說:韓信就是仗著自己比趙王陳餘聰明,如果反過來,趙王比韓信聰明那麼一丟丟,韓信必敗無疑。
可見,韓信用背水陣這樣的險著,其實並不是對自己的謀略有多自信。
韓信的自信,體現在他對趙王陳餘為人的了解。
所以馮夢龍的意思是,換一個對手,韓信就未必敢這麼玩了。
這正應了《孫子兵法》中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世上的事,大體也都是這個道理,能看懂人心的人,一定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畢竟,事在人為,人搞定了,事情也就搞定了。
你說項羽能不怕韓信嗎?項羽自己心思一根筋,碰到了韓信這樣的心理戰大師,真是沒有辦法。
——
有書,有故事。相約,關注「閒時翻書君」。
(配圖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