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老了就自己去養老院吧!」六歲孩子一句話讓所有人沉默!

2021-01-14 騰訊網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媽媽,你老了就去養老院吧。」

任誰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一位年僅6歲的孩子對他媽媽說出的話。

1

現在很多人對養老院的都是排斥的,甚至很多人都將雙親送去養老院列為不孝的表現,那到底又是什麼,促使一位六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呢。

若是你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你就知道這一切遠比你想像的複雜。

在我的記憶裡,仿佛外公外婆就是家長們的累贅一般,做的都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就如同太極球一樣,在大家的手裡推來推去,就是沒有一個人願意贍養二老。

外公外婆足足有五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外人看來不要太幸福,簡直就算得上兒孫滿堂。

當年為了照料六位兒女,外公外婆可謂是沒少操心,可誰又能想得到,二老居然到頭來老無所依!

其實媽媽的意思就是要把外婆接過來自己照顧,然後外公讓幾位舅舅輪流照顧。

幾位舅舅有些過意不去,就想著讓他們五個兒子輪流照顧,可誰知這還沒照顧幾天呢,又出了么蛾子。

大舅媽照顧了幾天就開始嫌棄外公外婆,一直嚷嚷著要把兩位老人送到養老院去,甚至還特地開了個家庭大會商量這件事情。

就在他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大舅媽的女兒突然站了出來,有些怯怯的說道:

「媽媽,你現在要把爺爺奶奶送到養老院,那等我長大以後,是不是也可以把你送到養老院?」

這一句話把所有的人的說愣住了,大家有些驚訝的看著孩子,一時語塞卻又不知道說些什麼。

2

孩子可能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她根本不知道養老院到底是個什麼地方,爸爸媽媽為什麼要把爺爺奶奶送到養老院。

孩子年齡小,只會覺得媽媽要將爺爺奶奶送到養老院這種地方,一定不錯,那麼以後自己長大了,也要努力工作將母親送去養老院。

多麼可笑卻又多麼諷刺。

有些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就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的說話做事,嘴上罵罵咧咧的也不在少數。

可是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孩子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強,在他們有樣學樣的模仿下,帶來的後果讓人不寒而慄。

其實孩子的思想,都在被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

俗話常說,養兒防老,每個父母生養孩子其實說到底也是希望自己能夠老有所依,能夠有一份安穩的老年生活。

可是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願意贍養,又憑什麼指望你的孩子會在你老的時候,去贍養你呢?

3

老人的贍養問題已經變成了法院的常客了,每每看到類似的案件,我都有些難以置信,孝道不是中國的傳統道德品質麼?怎麼好像轉眼之間世道就變得如此荒涼?

在重慶萬州的一個村落裡,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寒心不已的案件。

一位老人凍死在樹下,被告人則是老人的四個兒子。

這四個兒子都是老人含辛茹苦的撫養長大的,老人那會家裡不算富裕,不少人也曾勸過老人送出去兩個兒子,減輕一下家庭的壓力,可是都被他拒絕了。

她硬生生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將四個兒子拉扯大。

可是如今,孩子都各自成家立業,生活寬裕,老人逐漸年邁,身體也漸漸不行了,生活儼然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幾個兒子開始商量,每個人輪流照顧老人。

在老人去世的前一天,是四兒子照顧他的最後一天。

四兒子為了給自己的嶽母過生日,便提前幾個小時將老人送到大哥家門口。

正巧,大兒子一家都去了鄰村喝喜酒,沒人在家。

按道理說家裡沒人在,再怎麼都應該將老人接回家,等大哥回來再送過去的,可是這四兒子為了貪圖方便,竟直接將父親丟在了大哥家門口。

老人在大兒子家門口坐了很久,都沒有等到大兒子回家。

由於天氣太冷,老人虛弱的身體實在受不住天寒地凍,於是獨自挪回了四兒子家門口。

誰都沒有想到,當被凍的直哆嗦的老人回到四兒子家的時候,居然被他責罵。

四兒子一直嚷嚷:「今天該輪到老大照顧。」

心灰意冷的老人無處可去,看著兒子冷漠與蔑視的眼神,只能蹣跚著離開了。

後來,老人又去了二兒子和三兒子家裡,沒有一個人願意照顧老人。

這下老人真的萬念俱灰,只能孤獨的離開。

等到大家發現他的時候,只留下一具冰冷的屍體。

我不知道他們在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可曾想過,總有一天,自己也會變老。

如果自己老了的話,會不會遭受同樣的待遇呢?

4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俗語充分說明了,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與重要性。

可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事實恰恰相反。

甚至連毆打生病老父這樣的事情,都有人能做得出來。

根據知情網友描述,這個中年人經常毆打自己的父親,旁邊人的勸阻也無濟於事,甚至會把老人打到骨折。

老人本來有三個兒子,可是二兒子和三兒子從來都沒有來探望過。

或許是責怪老人看病花了錢,或許是威脅老人分配給自己更多的遺產。

可憐的老人,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候,卻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如此「探望」,如此「盡孝」,讓人不禁恐懼。

如果社會上都是這種風氣,自己的孩子以後將會如何看待與對待自己。

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年代,養娃更加辛苦。老人將你們辛苦拉扯大,最後得到的竟然是如此待遇?

我們所說的言傳身教,一般都是說要想讓孩子學好,自己先得做出榜樣。

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希望孩子跟你學好,同時,孩子也會跟你學壞。

當你打老人的時候,當你拒絕贍養老人的時候,當你將老人拒之門外的時候,這一切,將會以同樣的方式,甚至是更加劇烈地「報復」在你的身上。

5

其實,我們不應該把年邁的父母當做累贅,而是應該讓他們幸福快樂地度過老年生活。

很多父母害怕成為累贅,他們不敢給孩子添麻煩,有事也不敢打擾我們,甚至還在繼續為我們操心和煩憂。

老人的內心是很孤獨的,他們期盼著我們能給他們更多的愛。

一個正常的人,有個有孝心的人,都不應該看著自己的雙親無人照料,孤獨到老。

你要知道你對自己父母做的一切,都會被你的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你贍養父母,並不是僅僅是因為孝道,更是因為等你自己老了,你的孩子也會來贍養你。

給自己的兒女上好這一課,是守護自己的良心,也是善待未來那個同樣衰老的自己。

相關焦點

  • 黃渤把父親送進養老院,白巖松一句話讓三億人沉默:養兒防老,原來是...
    可他又擔心外界有不好的聲音: 你這麼有錢,還把爸爸送到養老院,有沒有良心啊? 你爸願意去嗎?你就把他送到養老院去? 人家父母都是養兒防老,你爸爸倒好,自己兒子出息了,把爹送養老院去了… 這也是當下很多子女的困境: 自己贍養父母精力不足,養老院又不符合傳統觀念,要給老人一個健康舒適的晚年,難有一個萬全之計。
  • 7080後老了要不要去養老院?網友:去不去,還真不是自己說的算
    這個時候我只能跟公司請假,自己回家帶孩子,因為真的沒人帶孩子了,可是我跟領導說了自己的處境,我竟然受到領導的嘲諷,他說:「你不想幹就不要幹了!工作重要還是帶孩子重要?」在老人的心裡,自己當年把孩子辛苦養大,現在自己老了,是需要孩子來照顧的時候,孩子卻顧不上自己,還要把他們送去養老院。這種想法我能理解 。因為現在很多老人根本也不在乎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給多少錢,他們要的只是陪伴,可往往陪伴的時間卻是現在最為奢侈的東西了。
  • 六歲的鬥牛犬名叫道奇,是養老院所有老人最好的朋友
    道奇是一隻六歲的治療犬,他每天都到學校、醫院、療養院和圖書館,工作非常出色,甚至被提名為英國國民保健服務英雄獎。而最急切等待道奇到來的則是一家養老院的居民們,所有人都喜歡看到友好的道奇,他的來訪讓人們都感到很高興。
  • 「對不起,放我條生路吧」,獨生女懇求父母去養老院,無奈答應了
    文/胡胡育兒日記「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一次文文在回娘家的途中摔倒,雖然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問題,但此時的他心靈已經崩潰到了極點,這一跤也許就是壓死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回到娘家之後,他崩潰的大哭起來,甚至跪在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面前,並說:「爸爸媽媽,我對不起你們,我實在挺不住了,你們能不能去養老院?」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個32歲媽媽的醒悟,讓無數人沉默
    因為媽媽不在,沒人幫她帶孩子,她就不能出去工作。 心慌意亂的賢真匆匆掛了電話後,很快意識到自己太自私,是一個「垃圾女兒」: 「我首先擔心的是我和孩子怎麼辦?而沒有擔心媽媽!」 這一句話,戳中了很多新手媽媽的心。
  • 看哪:六歲孩子的身心特徵-內心充滿矛盾,行為兩極化
    認為自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六歲孩子的小小人生中最大的苦惱之一,是他和媽媽之間的關係。這層親子關係既給了他最大的愉悅,也是他最大的痛苦。大多數的六歲孩子喜愛自己的媽媽,關注著她的世界,需要媽媽不斷地保證她愛他;可是與此同時,但凡事情有個什麼不對勁,他就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到媽媽身上。
  • 「求求你去養老院吧,我撐不住了」,獨女袒露心扉,老人含淚同意
    有一位網友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也是獨生子女,但平時根本不敢生病,因為一生病就代表著自己沒有辦法工作了,收入上會下降,無法承擔養育父母的責任。而且也不敢嫁到太遠的地方,因為父母只有自己,一旦在家裡出現危險情況後果不堪設想,這位網友甚至調侃自己連死都不敢。
  • 新型養老是大趨勢,不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獨生子女可以鬆口氣
    我是宋寧花,就一個女兒,已經結婚,女婿也是獨生子女,雖然都在本地,但也不是經常過來,差不多半個月過來一次吧。女兒和女婿上有六個老人(我們和親家,另外還有親家的媽媽,我的媽媽),下有兩個孩子,平時的時候,小兩口即上班又照顧孩子,自己都自顧不暇,更別提我們了。每個周末,小兩口不加班的時候,就領著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加班的時候,就讓我們老人幫忙。
  • 日本養老院:當老去和死亡,不再是那麼難堪和孤獨的事情時
    「未富先老」和「先富後老」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國家的人口負紅利不至於太大,總和生育率應該接近、甚至超過2,也就是說一對夫婦至少應有兩個孩子。在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越來越頻繁出現的當下,如何養老漸漸的成為了一個焦點話題。老去,是我們無法抗拒的事情,但對於老去後的生活,我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 美國母親親手殺了把自己送到養老院的兒子…原來住養老院真的生不如死!
    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自己老去的那一天?老和死,如果比較起來,哪種結局更可怕?很多人會說,當然是死亡更可怕了。其實不然。因為地球有人類以來,已經走了近千億人。況且,我們在街道上看著能行走的人,大都熬不過百年,統統要歸於天堂,普天下眼前能走動的人,總會有一天陪著你我先後到天堂,有什麼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老。
  • 人過五十,慢慢老去的你,一定要學會富養自己
    人過五十,既然上半生悄然逝去,在下半生就一定要好好善待自己,取悅自己,讓自己每天開心,不辜負餘生的每一天。很喜歡《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中的一句話:「人都會老去,而我想漂亮地老去。」想對所有漸漸老去的60後說:人過五十,我們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出自己的精彩,認真活著,善待自己,因為沒有來日方長,只有時光匆匆。人生很短,活著就得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每一天的每一寸光陰。
  • 「我不想跟公婆一起住,你父母老了就住養老院吧」「這婚不結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女方以及女方父母,太強勢了,要求越來越多。先說表弟這邊的情況。家裡已經全款在縣城買好了100多平的新房子,而且都已經裝修好了。老家縣城的房子也不便宜,均價也在將近5000左右一平吧,為了買這套房子,家裡基本把所有的積蓄都搭上了。
  • 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把不能動的老年人送進養老院
    兩口子8個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下,老人不送養老院又能怎麼辦?能夠做到把老人送養老院,說明他們已經很能幹了,送養老院也要用錢。我的一個朋友小周,姐姐遠嫁,他和老婆住在嶽父母家裡。媽媽去世以後,爸爸一個人在農村老家,他不放心。
  • 把婆婆送養老院,所有人都說我不孝,可對我們來說卻是最好的安排
    前幾天因為他媽突發腦出血,他從工地上趕回老家去了。孟春揉揉頭囑咐道:「你也注意點身體,這些天在醫院熬著休息不好,血壓肯定又不穩定了,降壓藥別忘了吃。」這邊,郭峰在電話裡嘆了口氣:「老太太以後怕是離不了人了,要不,出院後讓老太太來咱家吧。她現在這樣,老二也管不了她,弟妹更不可能伺候她,真是沒啥好法兒啦。」
  • 老了才明白,家有一個孩子和兩個孩子的區別,差距讓人很無奈
    我們還是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吧:我們小區陳大媽,今年63歲了,家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給兒子和女兒輪流帶孩子,有時候也會拿錢幫襯子女,晚年忙忙碌碌,但也很充實。而小區尚大媽,今年也是60歲出頭,只有一個獨生子,她也是給兒子帶孩子,所有積蓄也拿來幫襯兒子。等到兒子家的孩子大了,不用她帶,她還跟老伴出去旅旅遊,日子過得相當輕鬆。
  • 「爸爸媽媽,你們為何沒有時間陪我」,孩子一句話,讓父母淚目
    文:逗號曾有一篇文章在網上瘋傳,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這篇文章是《兒女問媽媽,你為什麼沒有時間陪我》,在文章裡媽媽說,媽媽沒有時間陪你,是想賺更多的錢,送你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教育。女兒卻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賺更多的錢,送你去更好的養老院。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
  • 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老人哭訴:我要回家!
    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每當看到關於老年生活和養老的話題,很多人都會提到養老院,說現在「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了,等老了養老院才是最終歸宿,所以趁年輕一定要多攢點錢。
  • 「孩子,我是唯一真正愛你的人」「媽媽,請你先愛自己」
    剛剛看完楊紫在《聽見她說》的表演,她飾演的小雨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爸爸在媽媽懷她時出軌了,媽媽瘋狂報復了爸爸,讓他身敗名裂,不得不遠走他鄉。媽媽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小雨身上。媽媽對小雨要求很高,高到小雨的一言一行都必須分毫不差地按照媽媽想像中的那樣。
  • 情感驛站|送老人去養老院是不孝嗎?或許這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但在有些人意識裡有兒女陪伴才算真正的安享晚年,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是不夠盡孝的體現。黃渤就曾在做客綜藝欄目的時候透漏,在送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晚期父親去養老院的時候,就有過類似困惑。一方面父親被送到養老院減少了走失的風險,也可以得到更專業更悉心的照顧,但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舉動會引來不孝的非議。而針對這個問題,或身為子女或為人父母的壹粉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倔強老人不去養老院,突然改變主意,難道養老院真的不好嗎?
    昨天去看望了父母,看得出來老媽心情很好,原來是周末父母約上好幾年沒見的朋友去農家樂玩了,可能人年紀越大,越是珍惜這些老朋友了吧。他們有一個女兒,雖也都在昆明市,但是因為工作,可能還是有個40多公裡,而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不能天天陪護老人。可是,哪不知,前年查出了他老伴得了癌症,雖然做手術割除了,但是醫生建議不要大喜大怒,太操勞,而周阿姨因為帕金森,做事情不太利索。沒辦法,女兒和女婿,只能常常過來幫周阿姨料理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