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白讀財經
一、時間的力量
對於上班族而言,寫總結幾乎是職場必備技能。我們為什麼要對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人和事進行回顧呢?
原因無他,時間可以讓我們看到成敗得失,在此基礎上才能思考未來。小白讀財經的粉絲們也能在此基礎上,看到「錢途」。
2009年,手機應用商店裡還搜索不到支付寶,貴州茅臺股價僅為31.70元(2009.1.5收盤價)。2019年,支付寶下載量超過120億(地球人好像沒那麼多),茅臺股價1183.00元(2019.12.31收盤價)。
從0到1,從1到N,時間給做出正確選擇的人以豐厚的回報!
在2019結束之際,大林給大家整理一下10年的變化。
二、樓市
2009年,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4681元。
2018年,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8736元。
2019年中旬,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升至9300元,不少人望樓興嘆(2019年底數據需要2020才能獲得)。商品房銷售額也從2009年的4.43萬億升至14.99萬億。
然而,買房人也不見得開心,月供是一項不小的負擔。
央行用「住戶貸款佔GDP比重」的算法,計算出了各省市「住戶槓桿率」,由於現在住戶貸款主要是房貸,我們可以視作「樓市槓桿率」。
住戶部門槓桿率排名:
1、上海(65.5%)
2、浙江(65.4%)
3、甘肅(59.8%)
4、廣東(59.1%)
家庭債務風險整體可控,但低收入家庭債務壓力大。數據顯示,收入最低20%家庭的負債收入比高達1140.5%(通俗講就是負債規模超過可支配收入的10倍)
2009-2019年,房價排名前十城市,北上深廣一直名列榜單。
假設2009年買一套房,現在值多少錢?
若按照北京100平方米的房子計算,2009年用187萬可以買一套,到了2019年則需要585萬。刨除通脹影響,這也是一筆回報很高的投資。
二、理財產品
除了房產,各類理財產品也深受廣大群眾喜歡。2009-2019,最為人所知的理財產品應屬餘額寶。(2013年6月推出)
餘額寶誕生初期,收益率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不僅遠超基準存款利率,甚至能媲美基準貸款利率。
然而,人們心馳神往的高收益率沒能長期持續。
透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餘額寶的收益率在下滑。2013年12月31日,其收益率曾高達6.70%;2019年12月30,7日年化收益率為2.42%。
消費者的心理,你若不能給我想要的,我就換另一家。
結果,比餘額寶好的理財方式很多,但在探索比餘額寶更好的理財方式的時候,很多人吃過血淋淋的虧。其中,P2P最為典型。2019年12月30日,大林查看P2P行業數據,發現成交量排名靠前的P2P平臺平均收益率在7%-12%區間,平均9.41%。
為什麼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如此難得呢?
這裡有一個概念叫「投資不可能三角」,即任何投資策略,不可能同時實現收益率、風險和規模的最優。
幾乎每個投資人的理想策略都是收益率極高、風險幾乎沒有、隨時可以開放。但是很遺憾,這種策略是不存在的。一旦有這樣的策略存在,大量資金一定會湧入該策略,從而造成收益率大幅下滑,或者市場容量大幅度降低。
以前,民間高利貸利息也不低,但是整體規模不大。
例如當年轟動一時的吳X案,也不過2.7億,但是整個P2P行業規模超過幾萬億的時候,實體經濟哪來這麼多的利潤來填補呢?
這張25個主要行業利潤率圖,大林在多篇文章中使用。
在25個主要行業中,只有銀行業以35.88%的利潤率跑贏了貨幣M2的增速,僅有公共事業、食品飲料、傳媒、非銀金融、房地產、醫療生物和計算機超過GDP年均增速,其他17個行業利潤率均低於8.87%
以這樣的實體經濟利潤,它該如何供養前面提到的P2P行業平均9.41%的收益率呢?(圖表中的10家P2P)
如今,P2P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快P2P網貸數量的清退工作,目前P2P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約350家,不到清退前總數的10%。
按當前清退速度發展,P2P以後還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是可見其前途越來越渺茫。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直接在通氣會上跟大家交底,表示在年底之前,完成全部平臺的分類處置。實力不強的平臺,該清就清,資本實力較強,且具備一定金融科技基礎及良好內控能力的機構,推動其向小貸和消費金融機構轉型,可見監管部門為保證網際網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和保障投資人資金安全的決心。
2009-2019年,餘額寶和P2P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堂理財產品課程,希望依附某款理財產品發財致富,而不想學習是行不通的。
三、股市
2009年12月30日,上證指數收報3277.14。
2019年12月30日,上證指數收報3040.02。
2009-2019年,上漲的投資產品不少,股市成了難得的下跌案例。
不過,大家不必太過失望。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收盤,滬指全年收漲22.3%,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則雙雙漲超40%,分別為44.08%,43.79%。較全球其他國家或地區主要股指來看,除了俄羅斯RTS外,我們可說是一覽眾山小!
2018年上市公司合計利潤為3.38萬億元,3154家上市公實現盈利,總市值54.68萬億。
假設,一家X公司股價54.68萬億,每股收益3.38元,你會覺得貴嗎?
無需複雜的計算,即可知X公司股票的PE為16.17,而6.18%的「收益率」在全球範圍內都算得實惠。
當然,說一個股市估值低,未來它就會漲,這樣的結論太過武斷。
貴州茅臺走的路或許值得我們借鑑,2009年其每股收益為4.57元,到了2018年升至28.02元,2019年前三季度為24.24元。
結果,貴州茅臺股價僅為31.70元(2009.1.5收盤價),到2019年年末股價1185.80元(2019.12.30收盤價)。
貴州茅臺的股價表現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家持續穩定盈利的公司才是對抗大盤波動的利器。
四、工資
2009-2019年,工資的總體趨勢是上漲的。
當然,很多人的實際感受是自己的工資沒漲那麼多,生活開銷反而漲了不少。
真實的工資水平是怎樣的呢?
在此,我們必須區分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因為他們的差距有點大。
同樣在廣東,2018年廣東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7386元,而私營平均工資為4855元。
除開非私營的影響,私營單位中的主要差別就是行業利潤率了。企業賺大錢,才能給員工發高工資。
在高科技大廠的地盤上,剛跨出校門的95後,已用驚人的高薪碾壓禿頂的80後,和掙扎於痔瘡中的90後。
然而,這樣的高薪不具參考意義,因為他們佔總的就業人口不到3%。
即使是一線城市,大部分工薪階層月薪集中在3K-8K(3000元到8000元),北京佔比為49.4%,上海為48.6%,廣州為65.3%。
月薪在20K-30K(20000元到30000元)的工薪階層佔比並不高,北京是7.30%,上海是5.70%,廣州是1.60%。工資超過30K的職位非常稀缺。
在許多縣城,老爸老媽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當老師,做醫生,覺得這是正經職業,而去普通公司上班則更像是最後的無奈選擇,道理就在這裡。
五、退休金
與社會平均工資密切相關的是退休金。
道理很簡單,年輕人繳納五險一金,退休的老人才能領取退休金。我們通過制度的方式,相當於在工作的年輕人和退休老人間訂立了一份「契約」。
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2009-2015年,養老金年均增速高達10%,2016年降至6.5%,2017年更是降至5.50%,2018年和2019年年均增速為5.00%。
這與我們社會的老齡化水平逐步提升有關!
小白讀財經早前文章《黃奇帆: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可每年增加1萬億元養老金,然後呢?》就討論了退休金的困局。
在可預見的將來,80後、90後可能要面對更加長的工作年限,自身也要為自己的養老早做安排。
當然,各位也不必慌張,國資注入社保早有動作。
六、GDP
2009-2019年,GDP增速的峰值出現在2010年,而後增速趨緩,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數據),增速為6.20%。
看總數很難看出門道,我們給它按照一、二、三產業細分就能摸清規律。
2009年,第二產業(製造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高達52.3%,第三產業為43.7%。
2019年,第二產業(製造業)對GDP增長貢獻率為36.1%,第三產業為59.7%。
稍微年長的人應該記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它正是第二產業(製造業)快速擴張期的生動反映,因為行業高速增長期能給從業者以極大好處。
現在,不同產業佔比的變動反映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人去工廠的越來越少,送快遞和外賣的變多,更有人開始以自媒體為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
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第三產業的佔比可能還將繼續提高至70%-80%。
看著2009-2019中國的五大變局,小白讀財經的粉絲知道自己未來三五年的「錢途」在哪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