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一歲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咬人,打人。雖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咬人打人的現象很常見,但這個問題值得家長關注。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為會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一、寶寶為什麼咬人打人?讓我們看看ta是怎麼想的:每個人都必須首先了解嬰兒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1.寶寶咬人有兩個原因,生理和心理。下面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心理原因:
因為好奇而模仿,有時候,咬寶寶是一種社會模仿行為。寶寶很好奇。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咬人時,他們會覺得很有趣,所以他們會學會咬自己。1-2歲的寶寶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咬人的事情經常發生。
2.是一種情緒發洩
2歲左右的嬰兒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當他們不滿意的時候,就會通過咬人來發洩情緒。
3.語言表達能力差造成的
寶寶詞彙量小,不懂得與人交流。因此,他經常使用拉、推、咬等非常規的方法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從而表達自己的需求,實現交流。
4.長牙瘙癢所致
寶寶正處於生理髮育的高峰期,身體的快速發育有時會讓他感到不適。比如有的寶寶長牙齒會癢,有強烈的咬東西的欲望,滿足不了就張嘴咬。
5.打人
當初寶寶打人是無意識的行為。嬰兒年齡小,認知能力差,所以他們用毆打作為與其他孩子交流的方式。當嬰兒長大後,他們打人的原因有很多寶寶在幼兒園看到別的小朋友打人,很好玩,就模仿學打人;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打架,寶寶也因為這個影響學會了打人;有些父母擔心他們的孩子在幼兒園會被欺負。他們教寶寶說「誰打你就不要吃虧」,導致寶寶學會了打人。
6.寶寶咬人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大多數嬰兒都會經歷撕咬和毆打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正常階段。但是如果你的寶寶養成了攻擊別人的壞習慣,就需要爸爸媽媽及時糾正。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需要這樣處理:
①引導孩子發洩情緒
②寶寶生氣的時候,大家要及時引導,讓他用正確的方法發洩情緒。
③不要讓他接觸暴力畫面,現在電視和網上有很多暴力畫面,不要讓寶寶看到。
④父母通常以身作則,大家都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有毆打孩子等攻擊性行為。
⑤敢於批評別人的孩子,既然寶寶被別的孩子欺負了,大家要及時介入,勇敢批評別的孩子,不要讓自己的寶寶沒有安全感,以為只有打別人才能保護自己。
⑥不要搞雙重標準,每個人對待嬰兒都要像打人一樣,絕不要採取雙重標準。如果你的寶寶被打了,會很吵;寶寶打了人,他也不在乎,甚至鼓勵炫耀。這種態度會給寶寶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不利於他以後的成長。
⑦培養寶寶的技能,每個人都應該注意培養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尤其是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
⑧做好寶寶的文明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經常教育我們的孩子要文明禮貌。寶寶在和其他孩子玩耍時要保持友好的氣氛,不要讓他罵人、打人。一旦打了其他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及時道歉。
7.其他注意事項
不管是什麼原因,大家都要注意。你不能採取縱容的態度,認為寶寶還小沒關係,不能只是打罵,以免寶寶跟風。聰明的父母會這樣做:
①學會同情,理解原因
只有了解嬰兒不良行為的原因,才能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有些寶寶打人不是因為主觀原因,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個時候寶寶打人是被動的。每個人在教育寶寶之前一定要學會同情,從寶寶的角度去思考。
②注意問題,及時制止
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教育寶寶咬人打人是不對的,馬上改正。如果寶寶不聽話,就要立場堅定,絕不妥協,讓他明白問題的嚴重性,以免形成行為模式,以後更難改正。
③用正確的方法來指導
讓寶寶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很多,咬人打人都是不正確的溝通方式。寶寶明白錯誤後,可以慢慢改掉這個壞習慣,用正確的方式和其他朋友相處。父母不僅要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還要引導他做出正確的行為。只要你是好榜樣,寶寶就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