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口碑低迷,金庸劇不再吃香?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11月15日,由張一山、唐藝昕等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在CCTV-8經典劇場開播,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同步播出。此前,《鹿鼎記》已經有多個影視版本,觀眾對於新版也頗為期待。可惜的是,該劇播出之後在演員演技、情節設置、剪輯方面都遭到詬病,豆瓣評分一度降到2.5分,如今評分也只有2.8分。

許多觀眾將新版《鹿鼎記》遭遇口碑滑鐵盧的鍋扣在了主演張一山頭上,對此,張一山工作室發微博回應稱:「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羊城晚報記者也就此採訪了影視專業學者、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影視系主任張林明副教授。張林明表示,新版《鹿鼎記》評價不高,但絕不應該是主演一個人「背鍋」。

張一山扮演韋小寶

經典IP+演技演員,效果卻不如預期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筆之作,深受讀者喜愛,曾改編成眾多版本影視作品,其中不乏口碑收視雙豐收的經典之作。如1998年由TVB出品、陳小春及馬浚偉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豆瓣評分高達8.8分,陳小春也因此被觀眾譽為「簡直就是韋小寶本人」。

最新版韋小寶扮演者張一山曾在《家有兒女》《餘罪》《春風十裡不如你》等影視劇中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演技獲得認可,觀眾緣良好。新版《鹿鼎記》播出之前,不少觀眾認為張一山的「痞帥」形象與韋小寶的人物設定相符,網友「不再猶豫」預測道:「既有演技,形象又契合,呈現的效果肯定不錯。」

然而,張一山在前幾集中的表現卻遭到網友群嘲,觀眾批其表演「擠眉弄眼太做作」「像個猴子」。這不禁讓觀眾產生疑問,為什麼經典IP+有演技的主演,沒有起到1+1=2的效果?

新版《鹿鼎記》豆瓣評分有點慘

有影評人評價道,韋小寶是一個出身卑微的底層小人物,有著普通人的優點和缺點,這個角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俠」,但也絕不是一個耍寶搞怪的「小丑」;其滿嘴謊話、油嘴滑舌的表象,固然是出身和性格決定的,然而那些外在行為,出發點都是為了在嚴酷環境中生存和自我保護,而不是為了好玩而刻意搞笑。但張一山只是從臺詞和動作上展現這個角色,呈現出一種刻意的浮誇,因此很難引發觀眾的共鳴,甚至招來觀眾的不適感。

新版《鹿鼎記》的口碑「撲街」,也讓主演張一山在接受採訪時顯得有些「戰戰兢兢」。他說:「千萬不要把我當特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張一山還表示,新版有意打造卡通和搞笑的畫風,他也因此調整了表演方式,「這版韋小寶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可愛的,有童趣」。

戲份增減不夠合理,影響劇情完整性

隨著劇情推進,觀眾發現,張一山的表演趨於正常化了,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都比前幾集有所好轉,不像一開始那般浮誇、做作。然而,這並沒有改變觀眾對新版《鹿鼎記》的整體評價,其評分一直在3分以下緩慢浮動。

《鹿鼎記》的另一個重要人物康熙,在劇中表現平平,甚至還有些「懦弱痴傻」,完全沒有展現精明強幹的一面。而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鰲拜,由於演員的長相過於忠厚老實,缺乏兇狠強勢的氣場,被網友戲稱是「史上最正直憨厚的鰲拜」。

原著中韋小寶的進京領路人、江洋大盜茅十八,在新版《鹿鼎記》中戲份被刪減,人物形象也轟然倒塌。

茅十八(右)形象坍塌

原著以及此前多個版本的電視劇中,都表現了茅十八對於韋小寶在打鬥時用石灰粉灑敵人眼睛的憤怒和訓斥,既樹立了江湖好漢的人物形象,也在韋小寶的心中種下一顆俠義的種子,讓這位在底層環境中成長的少年,對於江湖和英雄的嚮往更增了一分。然而新版中茅十八對韋小寶灑石灰粉的行為不置可否,帶韋小寶進京也是迫於小寶母親以死相逼,淪為一個無關緊要的「工具人」。

部分人物的戲份減少,就會導致其他人物的戲份增加,表現最為明顯的便是劇中女一號建寧公主。

唐藝昕版建寧公主

建寧的飾演者唐藝昕,是該劇韋小寶的七位老婆中名氣和咖位最大的一個,被增加了許多戲份,並且提前了出場順序。原本韋小寶的七位老婆戲份差別不太大,而且每個人都對小寶的成長起到相應的作用。如今,劇集播出已過半,觀眾發現建寧公主的戲份大幅增加,在原著的基礎上,甚至還增添了一些劇情,有些和故事主線的聯繫不大。而韋小寶其他的幾個老婆,在新版《鹿鼎記》中的戲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刪減,這破壞了原本劇情的完整性,也引來觀眾詬病。

金庸小說改編作品,是不是沒了市場?

近年來,由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如2018年丁冠森版《新笑傲江湖》、2019年曾舜晞版《倚天屠龍記》,反響和評價都不高,前者豆瓣評分僅為2.5分。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這是否表明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如今已經沒有了市場?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影視系主任張林明副教授表示,金庸的讀者和粉絲群體,還是有相當規模的存在,幾部影視作品的失敗,不能說明金庸小說失去了市場價值。「2017年的新版《射鵰英雄傳》,主演基本上都是新人,但是那版的反響就很好,我也看了,可以說是高度還原原著,年輕演員演技都很到位,製作也很走心。」張林明說道。

張林明認為,新版《鹿鼎記》的評價雖然不太好,但是話題性高,甚至達到了「出圈」的效果,說明關注的人多。「我看到很多媒體都在關注、解說,周圍師生討論的熱度也很高,這說明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仍然引人關注。」

「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應注重『當下的改編』。」張林明道,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觀眾審美認知的進步,影視改編時可以吸收當下的文化,用年輕人的語言來呈現。張林明認為,雖然觀眾有年齡分層,可是對於優秀作品的喜愛大體是一致的。「偶像是傳播的中繼站,我們所熟知的金庸劇演員,有些已有固定的粉絲群體,那麼這些演員也會為作品帶來流量。」

張林明表示,金庸小說本身具備文學性、思想性和娛樂性,改編成影視作品也不會失去市場。「但是製作上一定要用心,創新本身沒有問題,然而不管怎樣改編,都要把握劇本的內核,場景及服化道的呈現,都要有真實的感覺,讓觀眾有代入感。否則,就會陷入新版《鹿鼎記》的尷尬境地。」

【知多D】

「鰲府」到底錯在哪兒了?

新版《鹿鼎記》第三集韋小寶抄鰲拜的家時,鰲拜家大門上「鰲府」的牌匾,引發一波嘲諷,網友紛紛表示:「導演是不知道鰲拜不姓鰲、姓瓜爾佳嗎?」

劇中的「鰲府」

然而,如果匾額改成「瓜爾佳府」或者「瓜府」,就對了嗎?那為什麼沒有人稱呼鰲拜「瓜爾佳大人」而是「鰲大人、鰲少保」呢?難道稱呼也錯了?

清朝自入關以來,一直保留「稱名不舉姓」的習慣,即滿清子弟在日常的交往中,只說名字而不說姓氏,並且常常以名字中的第一個字作為「假性姓氏」來使用,如和珅原姓鈕祜祿,但一般都稱呼他為「和中堂」「和大人」,索尼、索額圖父子的姓氏為赫舍裡,但他們都是「索大人」。

根據《清會典》記載,王公貴族、大臣官員的家,能夠稱作「府」的,只有親王、世子、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公、鎮國公這些宗室成員,而公爵、侯爵的家,只能叫「第宅」。鰲拜是公爵爵位,所以他的住處不能叫府,「鰲府」肯定是錯的。

如果鰲拜的家叫「鰲第」或「鰲宅」就對了嗎?實際上也不對,因為古代住宅門外掛匾一般起到誇耀門楣的作用,是身份榮譽的象徵。如「尚書第」「御史第」表示該戶出過相應的官員,「狀元第」「進士第」則展示了該戶的科舉成就。

清代吳長元撰寫的地理著作《宸垣識略》中曾有「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種表述,這位「一等超武公」便是鰲拜。康熙六年(1667年)鰲拜晉為一等公,康熙除鰲拜後,革去了其職務和爵位。後來雍正繼位後,追復鰲拜一等公爵位,並加封號「超武」。不過,康熙時期,鰲拜還沒有「超武」的封號,所以他的家稱「一等公第」的可能性較大。

來源:金羊網

相關焦點

  • 口碑翻車熱度第一,張一山版《鹿鼎記》為什麼越罵越火?
    國產劇收視歷史表明,金庸劇極易產生全民爆款,類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那樣的超級爆款現在任何劇集都無法比。雖然近年來武俠劇市場下滑,從其口碑與收視表現來看難出爆款,似乎武俠題材也早已不再吃香,較高的製片成本、較難的劇本改編以及觀眾對這一題材的審美疲勞,都成為同類型劇集的致命弱點。
  • 比起新版《鹿鼎記》被全網嘲,我更關心背後的新麗傳媒和金庸IP
    就在新版《鹿鼎記》被全網嘲的第二天,劇中韋小寶的扮演者張一山接受媒體採訪,公開承認自己的「演技失格」,為《鹿鼎記》這波負面輿情落下實錘。但若細看可以發現,新版《鹿鼎記》的口碑全面崩盤,背鍋者不全在演員,而是整部劇對於原著精髓的把控失靈。
  • 穀雨數據丨張一山新劇評分2.9被狂罵,金庸翻拍劇為何越來越爛
    縱觀整個金庸小說的影視化過程,會發現好片頻出的時間段,集中在1995年到2005年。 2010年至2020年間,翻拍劇的口碑直線跳水。
  • 《雷霆戰將》《鹿鼎記》紛紛折戟,誰炮製爛劇?誰定義爛劇?
    影視公司一直在大規模地創作中,也曾在2014年出現過高口碑劇《戰長沙》。到了2018年,相關作品依然佔據近代題材的50%多。市場需求大,不差收視率,還能迅速回收成本,必然受影視公司青睞。作品基數大,雷劇、神劇出現的概率也不小。
  • 金庸翻拍劇近年來幾乎每次都撲街,為何還要這樣「前赴後繼」?
    金庸翻拍劇近年來幾乎每次都撲街,為何還要這樣「前赴後繼」?要知道,童星出身的張一山,演技方面一直都是公認的好,一度被譽為青年演員中的演技擔當,如今來了這麼一出,的確是有損他往日的口碑。而眼下,新《鹿鼎記》吐槽無限的局面才剛剛開始,另一邊又一部金庸翻拍劇新《天龍八部》來了,而這一版新《天龍》,還沒開播就已經收穫了很多不看好的聲音。目前來說,不看好新《天龍八部》的聲音,主要是圍繞演員扮相展開的。
  • 上星央視,卻開播口碑崩塌,新版《鹿鼎記》三大雷區全爆
    作為 金庸先生的大作, 《鹿鼎記》 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已經有多個版本, 可以說各具特色。
  • 張一山版《鹿鼎記》爭議不斷,豆瓣評分2.7,口碑崩盤
    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這部著作被「金迷」奉為經典中的經典。書中主角韋小寶作為金庸作品的精彩形象,是一個顛覆武俠江湖的「反英雄」角色,他武功不能自保、典型的不學無術,但給讀者帶來的閱讀體驗是奇妙的。而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覺得最好的那個韋小寶,有人喜歡梁朝偉,有人喜歡張衛健,有人覺得陳小春的最經典,還有人覺得周星馳版本最符合原著唐藝昕和張一山的新劇《鹿鼎記》尬哭了,差評如山倒,反倒是帶紅了陳小春,黃曉明,張衛健版本的《鹿鼎記》很多網友看了幾分鐘就跳回去老版回憶經典了!
  • 你不知道的《鹿鼎記》:因擔心星爺被暗殺,王晶化身偵探為其護航
    《笑傲江湖》之後,金庸創作了《鹿鼎記》,這是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同時也是金庸小說中的「異數」,主題文風與以往迥然不同,以至於連載期間有讀者認為《鹿鼎記》是代筆之作。而這種鮮明的屌絲逆襲劇可以說是眾多影視劇題材中最吃香的,因為這種劇最能給觀眾提供一種美好願景,由此來帶動觀眾的觀看欲望,所以這也可以理解為何影視單位如此熱衷於該劇的翻拍。從目前豆瓣評分上看,張一山版《鹿鼎記》是史上口碑最差的一版了,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兩點。人物浮誇。
  • 新版《鹿鼎記》口碑崩塌 究竟差在哪兒
    新版《鹿鼎記》火了,但大火的原因卻不是各方此前期盼的耳目一新,而是自開播以來持續爆發的負面評價。11月15日,由張一山、唐藝昕主演的電視劇《鹿鼎記》在央視八套和愛奇藝、優酷播出。截至11月17日,據豆瓣電影顯示,新版《鹿鼎記》的評分已降至2.6分,觀眾對該劇的劇情設計、演員演技、拍攝效果等方面均褒貶不一。
  • 金庸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的故事。
  • 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現在金庸故事裡的那些大情節,人人都知道,誰不知道韋小寶七個老婆,這些東西不抓人了,不可能像當年那樣讓大家的心情隨著劇情跌宕起伏。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方,就跟看莎翁劇一樣,誰不知道朱麗葉羅密歐死了,那麼現在看金庸劇看什麼?看細節,看功力。
  • 《鹿鼎記》翻車,江湖已遠-虎嗅網
    新版《鹿鼎記》的失敗向市場證明了一件事,即金庸不再是萬能金牌,好的團隊和口碑尚佳的演員也不是作品的護身符。作為金庸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的地位不言而喻。倪匡大師就曾經在《我看金庸小說》一書中將《鹿鼎記》排在首位,認為它是「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此外,這也是金庸最「特別」的作品,和前面的作品相比,《鹿鼎記》的故事背景更加宏大,從「武林」擴展到了包括朝堂、市井、寺廟、異域等不同的場景。
  • 新版《鹿鼎記》開播引爭議,張一山被吐槽演技浮誇,口碑跌落神壇
    近期,觀眾期待已久的新版《鹿鼎記》終於上線了。一直以來,《鹿鼎記》在金庸小說中就一直很受歡迎。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黃曉明,張衛健等演員,更是陸續的出演過這部作品,收視率和口碑都十分不錯,這也讓觀眾對於新版有著很大的期待。
  • 《鹿鼎記》張一山版成搞笑片,豆瓣評分僅2.6,卻是下飯神劇
    張一山版《鹿鼎記》來嘍。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筆下的長篇小說,男主角韋小寶流氓+文盲的底層屌絲。金庸意外筆下的男主角楊過,郭靖,張無忌,喬峰等,都是俠肝義膽心懷天下的豪傑,男主角韋小寶是最特別的「異類」。
  • 莫慌,張一山《鹿鼎記》將播,又有大劇看了
    二是,小編發現在央視八套11月15日的節目表上,發現了《鹿鼎記》播出的預告。 綜合報紙信息,再加上節目預告,基本上可以確定這版《鹿鼎記》就是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如果不出意外,張一山的《鹿鼎記》很有可能11月15日就要播出了!
  • 繼鹿鼎記2.7分崩盤後,又一部翻拍金庸劇將播出,看到劇照就想棄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銀幕上的經典著作其實都是由小說翻拍而來的,而且也有很多在翻拍成影視劇後,因為極其高的熱度被稱為經典,也面臨不斷被翻拍的境地,就比如《鹿鼎記》、《射鵰英雄傳》等等。金庸瓊瑤的小說被翻拍成影視劇的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金庸一部小說翻拍成的經典影視劇。金庸的小說中,像《笑江湖》被翻拍12次,《倚天屠龍記》翻拍了八九次。
  • 張一山的好口碑要砸?新鹿鼎記畫風突變惡評不斷
    在金庸小說被改編的幾十年、上百部影視劇中,張一山版的《鹿鼎記》是豆瓣評分歷史最低——2.5分.... 而且因為張一山太過消瘦憔悴,完全沒有金庸筆下十幾歲少年的機靈、朝氣。
  • 張一山《鹿鼎記》已收官,陳小春版《鹿鼎記》為何豆瓣評分最高?
    張一山版的《鹿鼎記》在十一月十五日上映,上映沒多久,張一山《鹿鼎記》的口碑就遭到全網討伐,豆瓣評分一度降到兩點多分。但是,很多人口是心非,在罵《新鹿鼎記》的同時,還撲哧撲哧地看,《新鹿鼎記》一度登上榜首,成為了一款熱播劇。當然,在某些人眼裡,張一山演得好與不好,沒有多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自己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劇就得了。
  • 陳小春《鹿鼎記》經典的原因,和兩個特別的人有關,難以超越
    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可以說是處在風口浪尖上的作品了。一開播就爭議不斷,主演本人第一時間出面回應,也沒能挽救口碑,目前的豆瓣評分只有2.6。《鹿鼎記》這個IP有多經典相信不用多說,無數次被翻拍成電視劇、電影。在張一山版本承受差評的時刻,許多觀眾都不自覺回顧起陳小春版本。
  • 《鹿鼎記》之後,金庸武俠再度翻拍,看喬峰造型:這髮際線毀了
    金庸先生的武俠作品,在中國的影響力是非常深遠的,甚至也影響到了周邊一些國家。拍攝成影視作品之後,更是廣為流傳,但近兩年翻拍毀劇現象頻頻發生。張一山出演《鹿鼎記》徹底改變了觀眾的看法,隨後又一部金庸武俠作品被翻拍,而且即將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