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劍為犁,二戰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打造的除草車

2020-12-18 騰訊網

二戰結束後,戰場上除了一片片廢墟等待覆員,還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坦克,這些在大戰中以流水線批量生產的坦克幾乎將造價壓到最低,以至於對美國這樣的原產國來說已經不值得將它們運回去了,而且運回去也沒什麼用。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是美國在1941年設計製造的裝備,生產工作持續到了1943年9月,總產量將近1.4萬輛,是一款非常著名的坦克,在二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東南亞還給日軍造成了「M3危機」,作為輕型坦克算是它最高光的時刻。

M3輕型坦克

僅從坦克的整體技術水平來看,M3輕型坦克的二戰結束時已經不再具有優勢,整體水平和M24霞飛這一類「晚輩」相比有較大差距,儘管世界上仍然不乏國家願意購買這樣的裝備,但是一來受到一些局勢的影響,二來小規模的長途運輸本身就很費錢,購買國如果有錢的話再添一點買M4不更好嗎?

與M4改成農用車一樣,也有人計劃將M3改裝成民用的車輛。早在1941年時,瑞士的路易斯·巴特勒(Louis Butle)就提出了設想,用輕型坦克或者其他底盤製造一種除草車。二戰結束後,大量剩餘的坦克為路易斯·巴特勒的想法提供了便利,瑞士得到了一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在當時的歐洲恐怕坦克這樣的裝備一點都不稀奇,畢竟曾經幾十萬輛坦克在這裡碾過。

除草車畢竟不是軍事車輛,改裝設計不算難,車輛取消了原本的炮塔結構,重新構建了一個操作平臺,向車尾延伸的部分安裝有一臺發動機,中部設置有操作位,前方一根長長的機械臂頂端是兩片巨大的切割金屬片,它通過後方的發動機驅動旋轉。

這款坦克改的除草車主要用來修剪公路兩旁的灌木或者垂下的樹枝,只需要駕駛員沿著公路以穩定的姿態行駛就行,後方的人員跟著一路清理被旋轉切刀砍落的樹枝。

這種車輛在瑞士很受歡迎,因為瑞士本身注重環境建設,奈何同時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清理那些漂亮的籬笆,許多在山區的道路也更容易遭到灌木生長的遮蔽,擁有這種車輛不僅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成本也能有效地控制下來。

當然這種早期除草車本身也很危險,在公路上使用的時候需要規避過往車輛,它那巨大的旋轉切刀可是六親不認,普通的家用車輛能瞬間割開,而且旋轉起來的時候會形成視覺暫留,在一些特殊時候難免發生意外,在飛機還是螺旋槳的時代因為視覺暫留的情況被絞成肉末的地勤人員可不在少數。當然作為民用車輛,只要使用得當還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

類似的改裝車輛並非只有M3斯圖亞特,還有用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底盤改裝的,上層結構基本一樣。

戰爭帶給人類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深刻明白,將這些原本用於戰場廝殺的坦克改成民用車輛服務於大眾,這或許就是鑄劍為犁的真諦吧。

相關焦點

  • 美國裝甲部隊的輕裝騎兵,馳騁沙場的輕型坦克——M3/M5斯圖亞特
    而其中美國的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則是輕型坦克中的精品,今天我們就看一看,這種輕型坦克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一、M3輕型坦克對於美國而言,陸軍從來都是後娘養的,不到打仗絕不擴充自己的陸軍,所以十萬美國陸軍就抱著自己的M2輕型坦克混了好多年。
  • 面對二戰時的歐洲戰場,美軍也沒有放棄輕型坦克,全是自信惹的禍
    二戰之前,輕型坦克的使用達到了頂峰,其實這裡面重要的原因還是輕型坦克便於生產,而且造價也比較低。自身工業能力比較差的國家,在戰事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保有大量的重型或中型坦克,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而在二戰爆發之後,這種情況很快就發生發生了轉變,坦克的裝甲厚度和主炮的口徑程直線上升趨勢,就戰場的激烈程度來看,這是一件必然的事。
  • 飄動的戰場小精靈,從M3到「霞飛」,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為了讓讀者朋友們對二戰時美軍的輕型坦克有更好的了解,本文將以M3系列、M5系列和M24系列作為主線,向各位讀者進行相關的介紹。但從根本上來看,M5系列輕型坦克還是沒能跳出原來M3系列輕型坦克的發展框架。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大成之作——M24「霞飛」輕型坦克為了取得火力上的優勢,美軍裝甲部隊一直希望能夠讓輕型坦克使用口徑更大的火炮。
  • 二戰日軍的騎兵聯隊是什麼樣單位,97式輕型騎兵坦克在諾門坎戰場
    二戰時期的日軍的騎兵聯隊可不是我們印象中騎著馬拿這軍刀的騎兵,日軍在1937年時期就把騎兵聯隊進行現代化改革,保留一個騎兵大隊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裝甲單位,並配備騎步槍,輕機槍,迫擊炮等重武器,作為戰場上日軍的機動單位,最敵人的陣地有一定突襲能力,到1939年期間日軍的騎兵聯隊只保留一個象徵意義上的騎兵中隊,取而代之的是裝甲車,輕型坦克演變成日軍師團中的一支摩託化機動突擊力量。
  • 二戰性能最優秀的輕型坦克,攜帶75毫米坦克炮的M24輕型坦克
    如果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輕型坦克,估計很多人都是沒什麼感覺的。畢竟輕型坦克裝甲薄弱,火力也很脆弱,考慮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裡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扎堆的情況下,人們總是容易忽略輕型坦克的存在。但這不代表輕型坦克就沒有作用了,作為裝甲部隊重要的組成部分,輕型坦克擔負著警戒巡邏,火力偵察等多項任務,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輕型坦克仍舊有很大的地位。
  • 二戰奇葩戰例,美軍裝甲營突襲德軍機場,M3坦克大戰BF-109戰鬥機
    「刀鋒」特遣隊利用自己高機動的優勢,從英軍36、11步兵旅之間的空隙向西迪尼斯爾發起進攻,11月25日,特遣隊內的美軍第1裝甲師第1裝甲團第1裝甲營的17輛「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在其正前方,便是德空軍的朱代伊德機場。
  • 圖說:蘇軍裝備的美國M3中型坦克「七兄弟之墓」戰鬥力如何?
    二戰中,根據租借法案,蘇聯獲得了不少的M3格蘭特/李中型坦克。這種美國研製的坦克讓蘇軍及時得到重型裝備,才得以在最艱難的時刻頂住德軍進攻。這種坦克車體右側有一門75mm榴彈炮,炮塔上有一門37mm加農炮,炮塔頂部還有一個可以單獨旋轉的小機槍塔,配備一挺7.62mm機槍。
  • 比利時CATI90自行反坦克炮,二戰輕型裝甲車煥發青春
    二戰結束後,比利時作為歐洲一個小國,自身沒有實力研發重型裝甲武器,其規模不大的陸軍主要裝備二戰遺留的老裝備,英制Loyd Carrier輕型裝甲車就是其裝甲主力之一。CATI 90自行反坦克炮對於Loyd Carrier這款重量只有4.5噸,長度僅為4.24米的小不點而言,它根本無法承受專業的大口徑反坦克炮,二戰時英國曾想將QF25磅炮放上去製成自行火炮
  • 法國二戰前的雷諾輕型坦克,修修改改繼續用,給德軍貢獻了5個師
    雷諾FT-17輕型坦克作為法國一戰時期的得意作品,在戰後不僅大量出口賺外匯,而且法國還對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研發,讓它能夠符合新時代的作戰需求。可以說雷諾FT-17是二戰以前家族最繁榮的坦克。雷諾NC系列坦克雷諾FT-17輕型坦克在一戰時期還勉強夠用,作為一款輕型坦克除了機動性差了一點之外,在那個坦克技術還不完善的年代,其他方面都還勉強能夠接受。
  • 唯一「登陸」美國的日軍坦克,到了太平洋就剩下95式輕型戰車了
    ——雨果(法)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956字,閱讀約6分鐘 二戰期間,日軍裝備的95式輕型坦克取代了89式中型坦克和94式輕型坦克,幾乎成為日軍擴張的主力坦克類型。
  • 二戰期間戰鬥在東線的英國坦克 性能平平卻是關鍵時刻的重要外援
    二戰中,蘇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了大量美國坦克的同時,也接收了數量可觀的英國坦克。這些英國坦克主要是「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許多人認為英國坦克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是莫斯科戰役期間。很多人會認為「瓦倫丁」和「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性能與美國坦克相比並不理想,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當時美國提供的坦克是M3「李」中型坦克和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M4「謝爾曼」還沒有開始提供,因此英國坦克的性能並不差。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為了保衛哈爾科夫他們已經傾盡全力,搜集了任何能夠找到的重型裝備。
  • 二戰日軍坦克有多小?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鑽不進去
    在二戰中,坦克作為各個工業強國的工業巨獸成為了戰場上的絞肉機,特別是在歐洲戰場各國先進的坦克大規模集群化作戰,各類型的坦克成為主角,這樣的鋼鐵巨獸在歐洲戰場上的各個角落裡用主炮宣洩戰爭的欲望。而在東方戰場,作為主角卻在當時還是農業國家的中國,坦克是無法觸及的。
  • 圖說:二戰時期蘇軍坦克上的標語都是什麼意思?可分成五類內容
    我們在看一些二戰時期的老照片時,會發現部分坦克裝甲車輛上會寫著標語,尤其以蘇軍為最。一些標語是宣傳口號,一些是這輛坦克的名稱,而某些特殊情況下,上面的標語又表示這輛重型裝備是在何時何地被哪支部隊繳獲的。
  • 二戰時,日本也有坦克為什麼不用坦克進行「閃電戰」?
    ,而不是擔任主攻的武器,坦克的型號各異,且因為資源在二戰爆發後越來越來越緊張,只能以建造輕型坦克為主。它是世界上最早裝上柴油機的坦克之一,最大功率為120馬力,坦克的最大速度為25千米/小時。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鉚接結構。在二戰初期,89乙坦克充當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 一款貫穿整個二戰的F系輕型坦克,《坦克世界》還原雷諾R35
    1934年,法國陸軍要求研製並裝備新型坦克以協同步兵作戰,雷諾公司完成了1935年輕型坦克R型的設計,通稱雷諾R35。1935年,希特勒宣布廢除《》,歐洲大陸局勢變得緊張起來。1936年,R35在這樣的背景下投入量產,但卻因為炮塔技術問題一直生產滯後。
  • 法制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第一次中東戰爭猶太人的裝甲核心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庫賓卡坦克博物館是俄羅斯的國寶,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薩沙的兵器圖譜第140期這是二戰法國一種較為冷門的輕型坦克,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 很多人認為二戰法軍實力平平,這是一種誤解。
  • 二戰珍貴彩照,戰機沒有密封艙,義大利飛行員嫌太冷退出戰鬥!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有觀點大歷史】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彩照,為你講述影像背後的故事。左邊這位手中拿的是一挺博斯反坦克步槍,這是英軍在二戰初期使用的反坦克步槍,但隨著坦克的進化發展,博斯反坦克步槍也像當時其他國家的同類武器一樣被棄用。右邊這位手裡拿著是一挺布輪式輕機槍,該武器的大名相比不用我多做介紹,作為二戰時期最成功的輕機槍之一,布輪式是二戰大英國協步兵的支柱武器。
  • 命運多舛的LTvz38輕型坦克,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最好的坦克之一
    上一次我講了捷克斯洛伐克軍方對輕型坦克的招標項目,結果CKD公司的P-II坦克成功中標,而在軍方的命名中該坦克被稱作是:LTvz34輕型坦克(但是沒過多久軍方又開始了第二輪招標,同樣是競爭對手的斯柯達和CKD公司給軍方交付了兩輛坦克,分別是S-II坦克和P-IIa坦克。最終結果軍方採用了斯柯達S-II坦克,被軍方命名為LTvz35輕型坦克。在LTvz35坦克批量生產時,斯柯達公司的生產效率較低,所以有一半的坦克還是由CKD公司製造。
  • 抗戰時蘇聯援華的T26輕型坦克
    據有關資料顯示,抗戰前我國先後從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德國等多個國家進口過坦克:30年代初,從英國購進24輛戈登式1.5噸坦克;1934年從德國購進22輛中型坦克、22輛2噸輕型坦克;1935年從德國購進16輛Vicker型坦克,從英國購進24輛6噸坦克、16輛3噸水陸兩用坦克;1936年從德國購進14輛6噸坦克、15輛8噸坦克、15輛4噸坦克、18輛2.5噸坦克;1937年從英國購入3輛6噸坦克
  • 臺軍發生嚴重致命事故|m41輕型坦克|輕型坦克|臺軍|美軍
    據臺媒報導,10月8日下午2點左右,臺軍「金門防衛指揮部烈嶼守備大隊」坦克連發生了一起嚴重事故,一輛M41A3「華克猛犬」輕型坦克在演習中疑因車速太快撞上電線桿意外翻車,事故造成車上的兩名臺軍一死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