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vs古羅馬契約觀:同樣是兩和立契,情大於法還是法大於情?

2020-12-12 羽昕天

作為世界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古中國與古羅馬在不同的生產活動和地域空間上都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明和生產方式。同時,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也需要生產活動和法制意識的推動,尤其是在所有權歸屬分明的奴隸制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契約實踐,也正是契約實踐的不斷開展,創造了兩國古代曾經繁榮的經濟和燦爛的契約文化。

那麼,在上千年的時間長河中中,契約觀念是如何根據時代需要來進行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呢?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政治體系以及不同的社會結構影響下,古羅馬與古中國的契約觀念存在什麼樣的相似之處?而在實際的實踐落實中這些不同的條件究竟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結果?這篇文章簡單比較一下古中國與古羅馬在契約觀念與實踐上的異同之處。

契約觀念——法制意識的產生與發展的標誌之一

1.土地契約——古中國的燦爛契約文化

《周禮·秋官·司約》曰:「司約掌邦國及萬民之約劑……凡大約劑書於宗彝,小約劑書於丹圖。」

可見,早在西周前期,已經出現因土地轉讓而產生的契約關係。據史載早期的契約主要是刻在竹木或玉石之上,目的用來確定土地所有權,也是一種歸屬的憑證。但若是涉及諸侯、貴族之間的土地轉讓,一般會雕刻在當時稀有的青銅器之上,主要用以彰顯權威。

敦煌漢簡

從漢代開始,人們多用紙來書寫契約文書,由於紙張易腐爛,所以魏晉至隋唐的紙質契約文書多保存在敦煌、吐魯番等氣候乾燥的西北地區。如「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等。當然還有一些獨特的記載方式,如刻在崖壁等,典型的西漢摩崖「揚曈買山刻石」就是見證。

宋元時期沿襲前制,契約多以文書形式保存儘管宋元及往後時期文書的保存並沒有特意效仿於隋唐保存於乾燥的地區,這個時期的契約文書卻依舊流傳至今。原因為何?

古中國的契約保存可以傳至幾代、甚至十幾代,足以說明契約對當時人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契約就是所有權最好的憑證,買賣文書更是最有力的見證。當然,古代的契約文書不止土地契約,也有人身契約、借貸契約等多種形式,而古人最注重土地契約,也依賴於當時土地生產對人的重要性,畢竟,小農經濟主導的糧食生產就是生命的「本錢 」。

2.買賣契約——古羅馬契約發展的文明見證

古羅馬法可以說是大陸法系的源頭,相應的在買賣契約方面相對完善和豐富。最初的關於買賣契約的出現,可以追溯到《阿爾貝爾提木板文書》,這批文書鐫刻在木片之上,記載的是公元493~496 年羅馬帝國的北非行省汪達爾王國的契約實踐情況。從中可以看到,買方在合法的前提下,大規模的兼併土地。其中,重視的是「合法」二字。

西塞羅

除卻土地方面的買賣,帝國初期的羅馬動產買賣比較頻繁,甚至在早期基督教的文獻《新約輯錄·路加福音》中就在鼓勵商品買賣的片段。不止統治階層,當時的民間動產買賣也十分頻繁。正如荷馬詩文中所說「用其佔有之物購買」。以物換物,在當時被也視為是合理的買賣方式。可見,這個時期的羅馬人認為動產買賣是合法並且受支持的一種行為。

古羅馬時期的借貸契約更為常見。早期的十二銅表法中關於「年息不得超過 1% 」利息率的規定,甚至統治者為了解決借貸糾紛而禁止借貸。

如莫德斯丁在《學說彙纂》記載,「皇帝在憲令中指出:行省長官及其隨從在所轄省內不得經商、不得進行金錢的消費借貸或貨運借貸,但效果並不理想。

當時著名的法學家西塞羅就曾在給他的摯友信中抱怨,元老布魯圖依仗權勢放高利貸。可見當時禁止借貸的政策並不能阻止借貸行為的產生。

契約觀念和實踐——古中國與古羅馬的相似之處

1.兩和立契,雙方意願上達成統一

無論是古中國還是古羅馬都注重對契約雙方意願的規定,雙方必須在一致同意的前提條件下才能達成契約。古中國借貸契約中就有規定中:「民有私要,要行二主,各自署名為信」、「兩和立契,畫指為信」。這就說明契約建立的前提是雙方表示自由,對其行為一致贊同。同時也反映了契約生效就有法律上的保護。

古羅馬法的規定更為細緻,明確規定當事人不應該存在「意思的瑕疵」,及表達內容的正確性;若存在欺詐的情況,則契約無效,重則還會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古羅馬法還承認實物契約和合意契約這兩類非要式契約。

著名的法學家保羅曾提及:「買賣契約因合意而締結,同樣,在契約開始履行之前,他也因相反的合意而解除」。也就是說,它要求當事人必須就所買賣的物品和買賣價格達成合意,契約因合意開始,相反的意見不合則構不成契約。

2.維護社會秩序,嚴禁「暴利」產生

古中國的法律更重視通過法律規定利息率來調控借貸關係。《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無鹽氏放貸,年獲暴利「用此富埒關中」。從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放貸行為可以產生的財富之大,暴利的存在自然需要朝廷的制約。

以明代最為典型,熊鳴岐在《昭代王章》中所記載的: 「反私放錢債,及典當財物。每月取利並不得過三分.....違者笞四十......止杖一百」。

如果在民間收取超過國家法令規定的利息率,則會按「坐贓」罪處罰。當然,古中國相關的法律記載很多,目的都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古羅馬法對利息率也作出相關規定。《十二銅表法》首先限制了利息不得超過 1/12,這也是最初限制暴利的一種方式。優士丁尼皇帝執政時,也提出了「一本一利,不得回利為本」的規定。

另外,當時的皇帝也曾明確規定:「行省長官及其隨從在所轄省內不得經商、不得進行金錢的消費借貸或貨運借貸」。可見,古羅馬與中國,在利息問題的限制上是一致的。都反對暴利的剝削,力求契約觀念上的和諧,維護社會的穩定。

3.制約,公權私權的共同管理

古中國對契約的管理既有公權的主導,也有「私權」的萌發。在漢代就規定「販賣繒布幅不盈二尺二寸者,沒入之。能捕告者,以畀之」。 至唐代也頒布了《關市令》,設立「市」專門監管買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買賣的管理力度。自東晉時期,開始出現私力救濟的條款,如:「罰中氈十四張入不悔者」。這說明從那時開始,不僅是記錄買賣行為的憑證,而且開始具有了保證、懲罰功能,目的是避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

古羅馬的相關文獻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如帕比尼安在《問題集》中寫道:」當事人約定——未採用要式口約——如果違反此簡約則買受人須支付一筆罰金......如果出賣人已向他人做出了罰金承諾,且如果買受人不遵守該簡約,就將使出賣人招致這筆罰金」。

可見,古羅馬人對於契約的規定更注重程序化、正規化,也更加注重公權力的運用。違反契約規定也要受到相應的懲罰。相比較古羅馬,古中國對於契約問題解決方式相對靈活,即根據契約所寫進行相應處理,後期更是注重私權的參與,公權反倒處於輔助和保護的作用。而古羅馬更注重公權力的形式,解決問題的措施相對「硬性」。

契約觀念與實踐——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結果

1.契約實踐——救濟途徑的差異

我國古代的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更加注重行為中的「仁」、「義」、「理」、「智」、「信」,而在處事中更加注重「公平」。宋高宗時期就提出是:「若止償本,則上戶不肯放債,反為細民害。乃詔私債還利過本者,並以依條除放,此最得公正之道。」

也就是說,高宗強調要通過公權力保障民間借貸朝「公正」的方向發展。除了國家正確引導,民間也出現了借貸新形勢,如「告助」與「吃會」,都是圍繞著「公正」的理念而展開的。古羅馬相比古中國而言,更具有「維權」的意識,他們更重視「依法治理」用法保證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

比如亞歷山大皇帝在處理債務糾紛時曾說:「在你們就消費的款項達成了協議而該約定款項並未交付使用的情況下......如果出借人提起訴訟,那麼,你可以提起未付款項之抗辯對抗原告。」

也就是說,古羅馬在處理契約實踐中更注重法律上的強制性。在東西方不同的環境背景之下,古中國與古羅馬契約糾紛的救濟途徑存在很大差異。古中國百姓則在契約實踐過程中,更注重「私力」的調節,「公力」則是保障契約順利進行的手段。而古羅馬更傾向於法律的實施,通過公權力保證契約的順利履行。

宋高宗

2.契約觀念——指導思想上的差異

古中國時期的契約觀念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大,而儒家講求的「信」更是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大學》曰:「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孟子》中的闡述更加直白:「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中國古代是一個以道德規範的社會,所以更注重欠債還錢,甚至不乏輩輩相承的案例。所以,很少出現求助法律解決債務的問題。古羅馬人相較古中國,更具有「反抗」精神。

在優帝《法學階梯》中提到「根據自然法,一切人自始都是生來自由人。……從這一萬民法也採用了幾乎所有的契約,例如買賣、租賃、合夥、寄託、消費借貸以及其他不可勝數的契約。」

受自然法的影響,古羅馬人更具有對「自由」的追求,更注重公正平等;相應的,更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利益。不同的契約觀念,受不同文化環境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導致古中國封閉、保守的生活方式;而簡單的商品經濟造就了古羅馬人追求自由公平的生活理念。

小農經濟

3.文書立契——內容形式的差異

不同時間、地點契約文書立契時間的內容形式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古中國時間上跨越西周、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歷史時期,契約文書在內容形式上就會有很大不同。如時間的表示方面,西周時期的表達方式是「幹支」記敘,除西周外,其他朝代都用數字。在年份的表示上,西周時期的契約文書,就是簡單記為「王五年」,而其他朝代紀年方式採用年號紀年,如「貞觀十年」等。

與古中國相比,古羅馬的時間記錄多為皇帝年號及所處時間。如在古羅馬相關的史書中有關於埃及葡萄園的契約記載,時間表述則是羅馬帝國皇帝年號以及埃及的當地時間,融合了埃及和古羅馬當時的文化特徵。也可以說,古中國和古埃及不同時期、不同的契約形式見證了各個階段所獨有的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雖內容形式差異較大,但都是古代文明的象徵。

總結

古中國與古羅馬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就表明了在一定意義上會形成各自的契約實踐方法和糾紛解決途徑。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在某些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共性。注重雙方意願、禁止暴利以及公私權利的應用,說明了不同的地域環境下也可能找到彼此的共性。

但是,古中國與古羅馬所處社會結構不同,決定了兩國救濟途徑的差異;文化背景的不同,決定了兩國契約觀念的不同;而政治體系的不同,又決定了兩國公權力行使方式的差異,後期古中國情大於法而古羅馬法大於情。但作為文明古國之一的古中國與古羅馬民間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都有著豐富的契約實踐,也成為留給世界文明史的寶貴文化財富。

相關焦點

  • 【迦然】古法酸梅湯
    酸味,在舌尖上的中國,是四川的泡菜,山西的陳醋,杭州的西湖醋魚,桂林的酸辣粉,蒙古的酸奶,秦公子的酸梅湯酸味的複雜程度,只有吃遍全中國,或許才會更深有體會。【古法酸梅湯八大天然食材】第三步,將泡好的料包和浸泡的水一同倒入鍋中。第四步,在鍋內加入2升清水(大約4-5瓶礦泉水的量,根據個人口味可酌情增減)。第五步,大火燒開,湯水沸騰,再轉小火熬製30分鐘。第六步,出鍋前放入200-300克冰糖和桂花(放入桂花後蓋上蓋子稍微悶上片刻,這樣桂花   的香味和梅湯能更好的融合,再次掀開鍋蓋時的味道,讓人神魂顛倒)。
  • 古法傳承與經典意識
    書法作為以漢字為載體和依據的獨特藝術形式,它始終與民族文化共沉浮,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提供給中國人一種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普適性的審美能力,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書法作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在不斷地選擇和傳統形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個核心:一是古法傳承,二是經典意識。這兩點同時又構成了書法傳統的內在價值,是確保青年書法創作人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基石。
  • 古法熅灸傳承譜系
    古法熅灸源宗佛門密修法[三脈七輪]及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等
  • 治理「權大於法」的任性,最好的辦法仍不外乎這兩字
    最近,一段強拆視頻和這段官方表態在網上熱傳後,引發輿論熱議。 江西一農民合法在建房遭強拆 執法隊長:權大於法 江西省資溪縣鶴城鎮瀘聲村農民老徐及家人,在完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為建住房莫名奔走8年。期間因辦證困難等事宜,曾起訴資溪縣建設局及國土局。
  • 越王古法黃金|想買吉祥寓意的古法黃金?葫蘆款式是很不錯的選擇
    古法黃金的「古」大致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古工藝,連帶著就會出現「古樣式」和「古造型」,二是古內容,即首飾的內容都是源自古代祥瑞圖案或是文化符號。越王古法黃金龍牌中國的祥瑞圖案一開始很複雜,有圖騰崇拜,有宗教元素,所以一開始只有貴族才用精雕細琢的首飾。
  • 央視背書日本近期掀起梅乾熱,新品無核溜溜梅復刻梅煎古法,全網...
    雖然在今年疫情之前日本的梅類產品消費市場在不斷萎縮,但其實在曾經梅幹在傳統日式餐桌上的重要配角,在日本已有超過千年的歷史,同樣在中國,青梅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食用歷史,你可能很意外一顆小小的梅子竟有如此之悠久的歷史,聽我娓娓道來吧!首先梅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朝(公元前1600-1046)。《尚書·說命下》中:「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可見,當時青梅與鹽的地位相等。
  • 「一切親情莫大於法」:古羅馬立法是如何對先祖表現「忠誠」的
    他們所忠誠的就是羅馬人的祖先羅慕洛對其弟弟說的那句話——「任何親情莫大於王法,儘管我也很愛你,弟弟!但是我們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們不得不低下我們高貴的頭顱,你的價值就體現在為了王法的威嚴而貢獻出你高貴的生命」,而這句話成為羅馬法的永恆宗旨。羅馬人將這句聖言瀰漫在他們的法律語言學、法律規範建構藝術、法律體系的建築部門法律規劃、法律政治與法律機構、法律的虔誠與法律寓言及法律儀式之中。
  • 京工美作:非遺古法工藝的經典傳承者,用心傳遞七夕愛意
    而京工美作希望,讓每位顧客能夠七夕佳節之際,都能夠選到一款國禮大師設計的古法金首飾,充分展現了京工美作的品牌精神,以心示愛,以情動人。據了解,寶相花項鍊的創意十分特別,其設計靈感主要來自盛唐時期的傳統圖案,其中所選用「福」字元素,主要代表了我們中國人民自古至今一種對於福氣、幸福的寄託,目的就是為了致敬歷史傳承精神。與此同時,京工美作也希望藉助這一作品的設計,充分彰顯出中國女性魅力的本質以及精髓。
  • 羅馬法
    【說課】選擇題32題考的是古代西方,不是考古希臘就是考古羅馬,分值4分,但由於近三年來全國一卷都考查古希臘,因此考查古羅馬的概率就非常大。另外,咱們現在國家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涉及到法治這一個重要的概念,因此要作為學習的一個重點,選擇題和材料題都有可能出現。本節課的重點是羅馬法的內容及影響,難點是羅馬法發展的進程。
  • 古法腐乳羊腩煲 VS 炭燒生蠔
    古法腐乳羊腩煲 VS 炭燒生蠔古法腐乳羊腩煲和炭燒生蠔,
  • 越王古法黃金|古法黃金首飾就一定保值嗎?這要看你怎麼選
    古法黃金首飾和一般黃金首飾的區別就在於手藝的不同,這種不同最終也導致外觀看起來很不一樣,很多人下意識會覺得古法黃金就代表了保值,這其實也沒錯,但具體情況也有不同。古法黃金大件一般都是走經典路線,比如十二生肖,本命佛等文化元素比較濃,而且都是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不會過時,經典的東西總是最保值的,正流行的設計和造型,可能換個年頭就不吃香了。
  • 泰國情降是什麼_情降_情降法事_什麼是情降
    此法師一生研究法術,且為正統傳人(魯士克卡的祖祖輩輩都是法師),華裔,十一歲時離開家鄉前往緬甸、越南、寮國等多地學法,十四歲即擁有附身神通的能力,學法十餘年之後開始各地奔走,在柬埔寨各個地方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後定居柬埔寨首都金邊,成就名聲。師傅精通起運、驅邪、控靈、通陰附身、黑法等多種法事。
  • 電臺講古算「講古」嗎?
    上星期,有位自己友私信我,傾咗下佢對「講古」嘅睇法。好多謝呢位自己友抽空交流,今日都順便都回復。
  • 林蜀府:古法黑茶的三問三答,解決喝過的人心中疑問 -財經-四川新聞...
    最近茶圈出現了一種叫做「古法黑茶」的茶品,同樣都是黑茶,很多人會誤以為「古法黑茶」和「XX黑茶」是同一種工藝,實則不然,古法黑茶至今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經過100多年的復原之路直到近幾年才能復原下,從西周時期就開始專為皇室貢茶的工藝。
  • 古法「釀」出好日子
    「有政府的支持,我才有創業的勇氣和信心,我要進一步發展做大做強釀酒產業,帶動更多人致富。」12月20日,廣信區皂頭鎮毛棚村的脫貧致富典型柯詩新動情地說。  柯詩新今年54歲,家中4口人,多年前,因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左腿高位截肢,家庭主要來源依靠妻子在酒店洗碗的微薄收入,2013年12月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三保障」,日子才慢慢有所好轉。2018年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江西財經大學,兒子在中職學校就讀,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柯詩新家生活壓力還是比較大。
  •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
    曹操:天下未定,不尊古法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戴敦邦:曹操橫槊賦詩圖一曲《曹操》,讓我們感受到了曹操的自信和力量,仿佛讓我們重回了那三國時期,看他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
  • 能重演古趙歷史,還能古法釀酒?邯鄲又添一處國家級景區!
    現一座城,似一場夢酌一尊酒,敘一世情玄牆琉璃瓦映一場神遊古時的舊夢鳥尊趙王酒道一生膠著人間的邯情看了這段字句優美的描述,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猜到這是什麼地方了,沒錯,這就是最近剛被確定為
  • 傳承宮廷古法工藝 京工美作驚豔最美時光
    最近,馬上就要到她的生日了,什麼樣的禮品才能又和她的心意,又能不俗套有意義呢?觀察了許久,發現她最近特別迷戀宮廷劇,每當看到電視上那些後宮佳麗們佩戴的飾品時,她總會羨慕地說句:「真漂亮!」於是,計上心頭:這個生日,我要送她一件中國風的飾品。
  • 日本古法鐵鍋鑄造師的真面目:中國男演員扮演,演了2年才被發現
    王海大有一番不把辛巴「打回原形」不罷休的姿態,怎麼突然「不講武德」,掉頭去「打」中國男演員懷遠了呢?一開始,網友們表示不信:這款鍋是日本名牌,在中國有著龐大的消費市場,再說了,人家「日本古法鐵鍋鑄造師」伊藤慧太親自代言的,難道也會有假?
  • 羅馬法小百科
    但是隨著羅馬法完整文獻的出土和文藝復興的思想,羅馬法成為整個歐洲大陸各個勢力爭相研究和推廣的對象。文藝復興後的以古羅馬法研究為基礎而建立起的歐洲法律體系,也被稱之為「公共法」或者「民法」。它被視為整個歐洲文明共有的財富,以示與6世紀前的古典羅馬法的區別。廣義上的羅馬法,則指包括民法的這一層含義。羅馬法是現今許多國家法律體系的基礎。所謂的「民法」就起源於羅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