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原標題: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四川一男子散步發現恐龍化石,距今約1.6億年
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此前報導:確認是恐龍化石!)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抵達發現地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12月21日下午,家住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同家人外出散步時,偶然在路邊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隨即,李先生將情況向自貢恐龍博物館進行了報告,博物館立即派專家前往現場勘查並妥善保護。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李飛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大山鋪最新發現的恐龍化石「出山」了
民間有句俗語:「四川恐龍多,自貢是個窩」。12月21日,自貢又發現一處恐龍化石點,這也是本地發現的第161個恐龍化石點。23日傍晚,這塊恐龍化石被成功挖掘,安全運回自貢恐龍博物館。12月21日下午,從事地質古生物研究多年的市民李飛在大安區大山鋪鎮王阿山散步,經過一處因施工被鑿開的巖壁時,發現巖壁下端有些異常,似乎是恐龍化石。隨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在現場確認這是一塊蜥腳類恐龍化石,長約1.1米,距今約1億6千萬年。
-
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
原標題:巴西考古學家發現雅庫伊赤烈龍化石 距今已有2.3億年巴西考古學家在研究了2017年發掘出的動物腿骨化石後於近日宣布,他們發掘出的是距今2.3億年的一具恐龍化石。由於這具恐龍的骨骼化石呈紅色,是從巴西南部南大河州雅庫伊河流域發掘出來的,因此被取名為雅庫伊赤烈龍。這已經是該地區發掘出的第四具不同史前時期的恐龍化石。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5歲小迷弟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白堊紀早期恐龍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專家本次通江之行,源於10月1日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今年國慶期間,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聽外公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生存年代:中侏羅世,距今1.68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7至8米,體重1.5噸阿斯法託獵龍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大型食肉恐龍,其屬于堅尾龍類(tetanuran)的基底類型。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09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超過3米嵌徵盜龍的化石發現於瑞士,化石在2006年於格魯哈爾德黏土層(Gruhalde clay)中被採集,化石保存了連結狀態。
-
1.2 億年前的蜥蜴化石公布,它和恐龍一個年代,竟是這樣死掉的
1.2 億年前,為了奪食,一場激烈的打鬥,讓還沒成年的蜥蜴左腿骨折。後來儘管傷口癒合,但這隻未成年蜥蜴還是死亡了 ……蜥蜴化石標本2 月 28 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公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發現了距今 1.2 億年的蜥蜴化石,從化石來看,這是一隻未成年的蜥蜴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我們都知道,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早期的地球也是一個煉獄世界,環境比金星還要惡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種種的巧合之外,地球的環境逐漸變好,在40億年前成為了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完美的生態系統形成之後,地球也就具備了生命誕生所需要的各種條件,於是在38億年前,第一個生命從地球的原始海洋中誕生。
-
遼寧發現一種新暴龍類恐龍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小組在遼寧省西部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家族再添一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有些可疑!
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經過科學家研究,死亡原因是子彈射殺?恐龍遺留下來的化石是我們了解這段塵封歷史最好的方式,通過這些化石我們可以還原它們當時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以及它們的體型大小等等。在一次考古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了一隻來自於2億年前的恐龍化石,對考古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想到恐龍化石的頭骨上竟然有一個直徑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的小洞,這一詭異的現象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關注,因為根據他們的推測來看,這個小洞之所以會被留下,可能是由於子彈的擊打所造成的,之所以會有子彈的出現,科學家們做出了以下的這三種猜測。
-
6個跨越千萬年的恐龍化石,讓你看到曾經生活在地球上霸主的模樣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無數的動植物,據科學家分析,地球至少有40億年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們在月球上獲得的巖石後發現,許多巖石的年齡都高達46億年,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那麼,地球的年齡一定不會小於月球。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日科研機構在蒙古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圖)
日科研機構在蒙古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圖) 2011-08-26 16:58:00 作者: 趙文杰
-
中以科學家合作發現長羽毛恐龍1.2億年前已順序換羽
中國和以色列科學家最新通過對鳥類祖先恐龍的化石記錄研究發現,已知最早的順序換羽行為至少在約1.2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比之前推算的7000萬年前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以色列海法大學生物學家約瑟夫·基特(Yosef Kiat)團隊與該所徐星研究員團隊合作,近日在國際著名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關於1.2億年前小盜龍化石的研究成果論文,認為能夠確保鳥類和非鳥恐龍維持全年飛行能力的順序換羽模式至少在約1.2億年前已經出現,推測其演化與日常覓食或躲避掠食者的行為緊密相關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Q2.恐龍生活的時期? 中生代——顯生宙第二個地質年代,指介於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間的時代,距今2.5億年-6500萬年前,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