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四川自貢市民李先生在散步時意外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當即報告自貢恐龍博物館。
12月22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相關專家初步查看後確認,這是一具距今約1.6億年的蜥腳類恐龍的骨骼化石。(此前報導:確認是恐龍化石!)
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
12月23日上午,現場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等專家抵達發現地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
「我們先鏟掉旁邊的泥土,把巖層露出來,然後用電鎬在化石周邊進行開鑿,將化石完整取出。」彭光照研究員介紹,化石保存在含礫砂巖層中,雖然化石和圍巖本身具備較高的硬度,但為了儘可能地保護化石的完整性,整個發掘過程還是需要非常小心。特別是在處理接近化石的圍巖時,就不能用機械了,需要人工清理。
發掘現場 袁偉 攝影
當天上午,化石的整體形狀逐漸顯露。彭光照等仔細查勘後介紹,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確定是「恐龍肢骨骨骼化石」,並且是「大型蜥腳類恐龍」。「原來認為可能是恐龍的脛骨,現在看來,是恐龍股骨的可能性變大了。」彭光照稱,鑑於該化石有部分在早期建設施工中損壞,因此,具體是脛骨還是股骨,還有待運回博物館經過修理後才能進一步確定。
據了解,發掘工作預計將持續至12月24日。
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