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許多次揚州,往返於南京,儀徵是必經之地。印象中儀徵除了是現代化的化纖企業外,實在是想像不出還會有什麼宜人風情。
其實儀徵當然不僅止於此。一地有一地之風情,要不是最近朋友邀我去儀徵,專門到儀徵去住了一夜,恐怕還要與儀徵的鄉土之美、精妙絕侖的生活美學技藝擦肩而過。
朋友說,「儀徵的水更養人,儀徵的最大特色就是洗澡!」這話我從未聽說過,聽起來像是在開玩笑,晚飯後,朋友力邀我去洗澡,這才發現,儀徵街面上浴池好象特別多。走到浴室前,我有些猶豫,半是因為朋友間「坦誠」相見有點不太習慣,半是怕會不會有什麼尷尬事?朋友哈哈一笑,說,洗澡就是洗澡,到儀徵不洗澡,等於沒有真正到過儀徵,走遍南北各地,儀徵的澡不能不洗,在儀徵洗澡可以說洗的是天下最純粹、最完美的澡,一個擦背,一個捶背,這種享受,這種舒坦,是絕無僅有的。」
果不其然,擦背,我曾擦過,與儀徵絲絲入扣的擦背比,都顯得太粗疏;捶背,我從未嘗試過,在南京浴池見過做「下活」的,澡客伸展著的腿被敲得「撲撲」直響,與儀徵的捶背相比,就顯得有點滑稽了。為我捶背的是40來歲的壯漢,這捶背是從頭頂開始到腳心,敲、打、擊、扣、揉和捶以及許許多多我說不上來的動作,或雷霆萬鈞,或楊柳春風,總是恰到好處,直覺得豈只是「捶」,簡直是把人從裡到外痛痛快快地「梳理」了一遍,那種奇妙和舒暢,飄飄欲仙之感,是難以言喻的,從捶背的床上下來,真有點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的感覺。
躺在休息室裡,喝著茶,我說,「真想不到,儀徵還有這樣的絕活。」朋友笑道,「你還是寫文章的,也太孤鄙寡聞了,儀徵的擦背捶背早就走向了全國,哪兒有儀徵的擦背捶背漢子,哪兒的浴池生意就特別紅火。儀徵有個鄉,叫撲席鄉,最著名的擦背捶背之鄉,這個鄉外出打工擦背捶背的人特別多,特別是到南方,十幾年下來,這個鄉的百萬富翁多起來,全是擦背捶背的打工皇帝。」
第二天,應我的要求,朋友帶我到撲席鄉去看看,驅車沿揚通高速路東行,轉眼間撲席鄉成片成片精緻的小洋樓就出現了,這並不出我的意料,新鮮的是掛在鄉政府門上的「撲席浴池業協會」的牌子,朋友告訴我,這是在全國設立了22個分會的協會,統一管理著撲席鄉在全國各地浴池行業擦背捶背的4000名打工者。
過去蘇州有句老話,無江不成鎮,「江」指的是江北人,就是說凡是蘇南有城鎮的地方,必定有蘇北人。過去蘇北苦,只能到較為富裕的蘇南從事所謂的苦差事,蘇北人在服務業上的擅長精藝由此形成,揚州因此有三把刀之稱:切菜刀、理髮刀和修腳刀,這裡的「修腳刀」泛指浴池業。揚州的浴池業精華就在儀徵,儀徵的擦背捶背是美妙絕倫的技能,有著她地域文化的累積性、傳承性和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