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與漸修

2020-12-14 廣弘院

釋迦牟佛在靈鷲山上說法。大梵天王把金婆羅花獻給佛祖。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在手中轉動,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顏一笑。佛祖當即宣布:「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然後把所用的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

中國禪宗稱摩訶迦葉為印度一祖。印度心外別傳以心印心,傳至達摩祖師為二十八代。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後為禪宗一祖。達摩祖師偈:吾本來磅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偈已經預示衣缽傳至六祖。

禪宗以以心印心,明心見性著稱。其實不論坐禪還是學世間某一種學問,多年勤學苦練,朝思暮想。痴迷到如痴如醉,想達到一個高度,而始終又達不到時。一定是要靠外界的激發,突然某一天,接觸到或某人或某物或某事。腦中突然靈光一閃,由此而聯想到彼。一剎那間開悟明白,而跳躍阻隔,思想上達到了那個高度。這就是悟到了。

一個人怕外界打擾,緊閉房門冥思苦想是悟不到的,冥思苦想的所思所想,都是圈在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裡面。坐在牢中,想要衝破牢籠是很困難的。外面有人拿著刀斧,劈開窂籠倒是容易些!

昔釋迦摩尼佛遍訪名師,修學六年苦行。餓得骨瘦如材。一日在尼連禪河邊暈倒,得牧羊女一碗羊奶救醒。心中一片空靈,明白修苦行仍是在執著於肉體。不能達到究競的方法。於是在尼連禪河沐浴身上汙垢。決定放棄苦行。

開悟只是受到外界的激發,一瞬間思想上明白了這個道理。原來這麼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要用這個方法就可以突破了。一時間,心中喜悅。這只是在理論上明白了。如:

六祖惠能24歲時,在廣東南海路過一間旅店,忽然聽到有人在店裡誦念《金剛經》,惠能善根成熟,智慧煥發,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豁然大悟說:『真想不到自性是本來清淨無染,真想不到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真想不到真如自性是人人本具的,真想不到自性本來不動不搖,真想不到自性能夠生出一切萬法。

於是詢問念經人,而到五祖處得到要法開示,此時六祖開悟,不僅是思想理論上明白了。而且當下已見到自己的本性,達到實證開悟之境!

洞山禪師是曹洞宗的開宗祖師。一日天空晴朗,洞山禪師經過一條小渠。陽光照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投影在了渠水上。洞山不經意間看到水中人影,忽然就開悟了。他寫下了一首詩偈,描述他開悟的心得。

六祖屬上根利器,在客棧只聽得幾句經文。理論上立刻開悟。有些大德達到理論上的開悟,要花好幾十年的功夫。直到突然有一天,電光火石一剎那間頓悟。有些大德自己實修好多年,始終突破不了境界。於是上出去拜訪禪師,與禪師交談數句。禪師大喝一聲,一棒子朝他腦袋打去。一剎那間明白而開了悟。當然,也有白挨了好幾棒子,當場沒有開悟的!

理論上開悟只是在事上明白了,並不等於實修證到了。比如俗事中想設計什麼東西,一直沒設計成功。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成功設計的方法了,這也是思想理論上明白了。但是東西還沒真正設計出來。於是開始按著成功原理,著手設計製造,當中當然有過幾次失敗,但是試了幾次,終於成功做出來了。

禪定開悟也是一樣的,理論上明白了。然後就要付出行動了。在打坐實修中要實證開悟。實證開悟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如佛經過六年苦行,雖然說還沒有開悟。但是在禪定靜坐上,已經是非常歷害了。在菩提樹金剛座禪定七天七夜,夜睹明星而實證開悟成佛。

理論上開悟後,就要著手禪定實修了。以前禪定經驗少的,在實證開悟上,估計時間要長一些。那些在理論開悟前,已經經過長期的實修,經歷過很多挫折失敗,仍不言放棄。這些人實修開悟的時間應該是很快的。前期的禪定經驗早巳運用純熟,只是稍微的調整一下方式方法,即達實證開悟。

如神秀大師跟隨五祖學佛多年,在門內應屬大師兄。神秀大師作的偈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神秀大師雖然受教多年,仍屬於漸悟!

慧能大師也只是在客棧聽人讀誦過《金剛經》,找到五祖後,也沒機會向五祖請教學習。只是每日劈材幹活。慧能大師作的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一下子切入境界,屬於頓悟!

象六祖這樣上上根器之人,是非常罕見的。屬於根骨奇佳,百年難見之人材。五祖講解金剛經,六祖當下見到本性。很多只是當下理論上明白了,還要經過實修實證,才能見到本性!

有道禪師當初行腳時,路過一間茶坊,因為口渴,就順道進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雲水僧,就熱情招呼道:「禪師!辛苦了吧?喝茶嗎」?有道禪師點了一下頭。

店主似乎也是禪道高手,小心謹慎地說道:「想必您是一位禪道高深的禪師,小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如果您能告訴我,我就供養您,如何」?

有道禪師:「你問吧!」店主問道:「古鏡未磨時如何」?有道禪師很快答道:「黑如漆。」店主再問道:「古鏡既磨了以後如何」?有道禪師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為然,說道:「對不起!恕不供養」。說罷轉身就走開了。有道禪師愣了一下,心想:「我數十年參禪,現在連這個賣茶人都不如,慚愧」!於是痛下決心,勤苦參學,閉門深修,終於開悟。

三年後,有道禪師又出現在這家茶坊的門口。店主仍親切地招呼道:「呵!三年不見,仍想請教那句老話,古鏡未磨時如何」?有道禪師順口說道:「此去漢陽不遠」。店主再問道:「古鏡既磨後如何」?有道禪師回答:「黃鶴樓前鸚鵡洲」。

店主聽後,當即虔誠地說:「請禪師接受我的供養」!隨即轉身吆喝道:「夥計!茶,上茶,上好茶」!

相關焦點

  • 佛教:為什麼說「參話頭」,並不是禪宗的頓悟法門?
    有人說參話頭這個法門能夠讓人中精神,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但是我們要知道集中精神也不是參話頭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把集中精神當成目的,認為參話頭能夠提高修行者資質或去除知障,從而最終達到了悟的途徑,那麼參話頭本身就變成了漸修,而不再是頓悟。
  • 視界|「雲上雲」天蠶再變 梁紹基的頓悟與漸修
    二十多年之後,漸修體悟的梁紹基用「雲上雲」展現了自己的頓悟。對話問:首次回母校辦個展,心情如何?梁紹基: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學生,而且我覺得是教學相長,這次布展有很多學生幫忙,他們身上有很多活力,他們對問題的認知也給我新的體驗。我十幾歲就在杭州讀附中,那時候的生活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懷念,那是一種很純的經歷。
  • 科勒的「頓悟」——直覺
    但科勒對頓悟是確定的,它自己描述著說:「僅憑手邊的短棍子薩爾頓是拿不到在外面的食物的,不過,在柵欄外面還有一根稍長的棍子,它用手抓不到這根長棍子,但它可用手中的短棍子撥弄過來,薩爾頓嘗試用稍短些的棍子直接撥弄食物,但沒有成功,它撕咬著籠子上的一根鐵絲仍然是徒勞的,然後它打量著四周,突然,它又一次拿起棍子直接走到放長棍子的鐵柵欄跟前,用這根輔助短棍撥動那根長棍抓到手裡再走到目標所在的柵欄跟前
  • 頓悟!(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頓悟: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02-穿錯飯廳內,一個異常謙恭的人膽怯地碰了碰另一個顧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不,我不是。」那人回答。「啊,」他舒了一口氣,「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 關于格式塔完形——頓悟學習理論的解讀
    前面的文章小編說過會在持續的一段時間裡將自己複習經驗、招教考試所考知識點等分享給正在備考教師的小夥伴們,那麼今天小編要為解讀格式塔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格式塔學派的完形頓悟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打破舊的完形,主動構造新的完形過程。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頓悟學習實驗
    【實驗結論】在苛勒的實驗中,黑猩猩用箱子或竹竿來獲取食物,動作看起來似乎都非常簡單,但卻說明了「頓悟」與「試誤」的不同。黑猩猩不單是對食物作出反應,更是對整個環境作出反應,其問題解決的方法不是試誤,而是頓悟。在這樣的理論基礎上,苛勒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提出了頓悟學習理論。
  • 愛學習的心理神獸——頓悟的大猩猩
    兩位都是大師級的人物 神秀認為學佛是個漸悟的過程 而慧能則認為「見性即成佛」 學佛是個頓悟的過程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龍場頓悟」是陽明心學思想宗旨確立的重要標誌。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在朝堂遭受「廷杖」,受此種「失身枉道之恥」,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使其心靈遭受了深刻創傷。在被貶謫貴州龍場。有一夜,突然領悟格物致知的道理。這就是「龍場頓悟」,此次頓悟,不僅是王陽明思想歷程的一個轉折點,而且是從宋朝以來的理學思想真正過渡到明代理學思想的交接處。
  • 佛教:「頓悟成佛」的道生,主張以不二的智慧與佛理完全合一
    在古代的南北朝時期,道生在佛性說的基礎上,又提出了頓悟成佛論。什麼是頓悟成佛呢?就是說,佛理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真理湛然常照,本不可分」,因此領悟佛理亦不能分階段實現,要麼就完全證悟它,以不二的智慧與佛理完全合一,要麼就完全沒有證悟它,之間沒有中間狀態。
  • 哪有頓悟,不過是觀察力
    而惠能的這一首,是對神秀偈的徹底否定,也即主觀唯心主義對客觀唯心主義的徹底否定,直接把握住「見性成佛」的關鍵,被稱為「頓悟派」。其實,我對南北宗的觀點是不一樣的,惠能的頓悟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經歷之上。惠能三歲時,父親因病早逝,留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靠賣柴維持生計,生活非常艱難困苦。
  • 六個哲理小故事,幽默中頓悟人生
    【頓悟】:試探如餌,可以輕而易舉的使許多人顯露出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虧受騙的開始。 【頓悟】: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 平庸的你,缺的可能只是醒神醒腦的一個頓悟時刻
    而改變我們的時刻叫「頓悟時刻」,正如《頓悟時刻》這本書中所說,每一次的頓悟都好像在黑暗中遇到了一扇明亮的窗戶,看到了一個更為明亮的世界,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覺察,而在每一次覺察過後,我們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戒賭不是靠方法,靠的是你自己的決心與頓悟
    想要真正的戒賭,必須得頓悟,也就是想通網賭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很明顯,網賭就是詐騙,就是讓你自己一直再輸錢,讓你一直沉迷於中,也讓你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頓悟是武俠小說中經常說到的是,一個人突然頓悟練就某種神功,網賭用頓悟也是很貼切的,一個賭徒不頓悟賭博的危害,戒賭也是而枉談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