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裡,為何兩個皇帝都稱朱允炆是建文?這真的合規嗎

2020-12-27 書生閒談

朱允炆作為明朝的第二個皇帝,他在位期間比較短,是由朱元璋親自任命的繼承人,作為一個皇太孫,他的性格和朱元璋的差別太大,比較優柔寡斷,沒有皇帝的威嚴,是一個典型的文人形象。在討伐朱棣時,他竟然下令別傷害他叔叔,這個政令多次讓朱棣逃走,而他的百萬大軍也為此失敗。而「建文」則是朱允炆時期的年號,後世也經常會稱呼他為建文帝。

而近期熱播的《大明風華》中,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書寫明朝的前期歷史,不過劇中也篡改了很多的史實,比如說朱棣和朱允炆兩個人竟然在一起見面,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畢竟朱棣在攻下京城後,建文帝就已經逃走了,之後多次尋找都沒有發現他的蹤跡,傳說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追查朱允炆的下落。而在劇中,明成祖和明宣宗兩個皇帝,都將朱允炆稱之為建文,這是否符合史實呢?

年號是漢武帝發明出來的,其好處是可以準確記載所發生的事情,這也是古代差常用的紀年方式。不過在明朝前,一旦朝廷中遇到了什麼事情,或者有什麼祥瑞降臨,那就需要修改年號,這樣可能就會導致,一個皇帝可能會經歷過很多年號,比如說李治就用過14個,他在位時間才不過34年。而到了朱元璋時期就不同了,採用的是一世一元制,也就是在位期間只會用1個年號,也就朱祁鎮情況特殊,先後兩次登基,因此用了2個年號,這樣一來人們自然就可以用年號去稱呼皇帝。

比如說愛新覺羅玄燁,他通常會被人稱之為康熙,但他也可以被稱讚為清聖祖,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大家為何會將朱允炆稱之為建文帝了。只是這種稱號只是在後世時期使用,並不會在本朝代使用,一般大臣們都會萬歲爺、陛下、朕等稱呼,而如果是已經駕崩的皇帝,那多半會用上先帝、先皇這樣的稱謂。那麼如果是皇帝稱呼前朝皇帝,該如何做呢?

其實皇帝之間都是有血緣的傳承聯繫的,如果先皇是哥哥的話,一般稱之為先皇兄,而如果是叔叔的話,就是皇叔考,如果是直系的話就是先皇考。當然即便是用上年號去稱呼先帝,但為了和年份區別開來,通常也是不會用年號去稱呼對方。一般都會添加皇帝、帝這類詞彙,比如說直接稱呼為康熙皇帝、建文帝等。

而年號是一個皇帝身份正統的象徵,但篡位後的朱棣,卻始終不會去承認對方的帝位。他發動政變的口號就是清君側,按理說在靖難之役後就應該回到封地,如果是直接即位的話,那就是有了篡權的罪名。為此他馬上去拜見帝陵,以此表明是奉朱元璋的遺詔才起義的,並非奪位。

而為了能保證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他稱帝後直接將建文年號改為了洪武年號,並用上了永樂這個年號。而只要是建文帝的改革他全部都取消,只要是他貶的官員都會恢復原有的職位。只要是和朱元璋法制違背的,也會直接廢除,只要能取消建文時期存在的法證就行。而這樣一來,朱棣自然是不可能稱朱允炆為建文的,因為這個年號在他的一系列法令下已經不存在了。

而朱瞻基作為朱棣的皇太孫,自然也不會去稱呼建文,一旦真的稱呼了,那後世子孫的合法性就不存在了。其實朱棣用的是陛下這個稱呼,畢竟當時他還沒有篡權成功,等到登基後直接稱侄子為「允炆」,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
    導語:大明風華,永樂皇帝為何執意尋找建文帝?莫非真有愧疚之情?建文皇帝是否把傳國玉璽給朱棣了?《大明風華》演繹的是如果《大明風華》歷史劇的熱播,讓明朝歷史再度火爆螢屏,其實,明朝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皇帝,其中筆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明成祖朱棣,正如永樂帝自己所言,他這一生完全可以媲美唐宗宋祖;朱棣在位期間,不僅開鑿了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還修建了偌大的紫禁城,編纂的《永樂大典》,這些成就都足以證明朱棣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皇帝
  • 《大明風華》當中朱棣找到了朱允炆,正史上也是如此嗎?
    由湯唯、朱亞文等主演的歷史劇《大明風華》,講述了主角孫若微從靖難遺孤,一步步的成為了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到最後成為太后的故事,雖然主要講述的是孫若微,但是因為她和當時的皇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自然也會帶到明朝的皇室的戲份。
  • 《大明風華》中,朱棣後來見到了建文帝,然而歷史真的如此嗎?
    《大明風華》中,由於劇情需要,導演、編劇用創作想像力結合部分傳說,將建文帝與朱棣的「見面會」搬上螢屏,不僅增添了文藝作品的藝術感,而且在邏輯上也能自洽,給人感覺好像就是真人真事。然而,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
  • 朱棣和建文帝真的見面了嗎?《大明風華》沒有亂寫,其實有可能
    《大明風華》這部作品也是得到不少網友的認可,這部作品講述的是明朝的歷史,對於少數喜歡明朝歷史的觀眾也算是一個好消息。有一些喜歡明朝歷史的觀眾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也會有一些疑問。這部作品中朱棣和建文兩個人有一個見面的場面,那麼在真正歷史上,這兩個人到底有沒有見面呢?
  • 她是《大明風華》裡的毒舌太子妃,也是熬死五個皇帝的太皇太后
    最近熱播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太子妃張妍(歷史上姓張,名不詳)硬生生地憑藉相聲般的毒舌功力,壓倒了兩個兒媳婦(湯唯飾演的孫若微和鄧家佳飾演的胡善祥),成了該劇的第一女主角。
  • 朱允炆改革伊始,解讀其為何要招惹朱棣,自尋死路?
    今天我們再來說說276年大明王朝唯一一個不知所蹤的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朱允炆,被稱為明惠宗,建文皇帝,這些名號皆有其意義,可知這並不是一位窮兵黷武的昏庸皇帝,那麼為什麼最後會落到被自己的叔叔趕下了皇位呢?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我知道,是爹可憐我,這兩天讓老二監國,是想讓我歇歇,做不做太子沒關係,做您的兒子就行!」畫面之中,一個面目和藹心寬體胖的中年男子激動地說出這段話,這個男子是誰?他就是朱高熾,朱棣的大兒子,《大明風華》中的皇太子。
  • 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打著正劇旗號魔改歷史劇
    《大明風華》熱播以來,縱橫斷斷續續解讀了很多,這部劇製作還算精良,尤其對歷史,也算尊重,但是槽點也不是沒有,總體來說,大的方向沒有錯,但是在一些細節上總是出現非常明顯的問題。嫁接歷史哪家強,《大明風華》最在行我詳細解讀的《大明風華》在細節上出現的問題已經有好幾篇了,其中一篇是駁斥劇中朱棣與朱瞻基一口一個「建文」的叫法,「建文」是朱允炆的年號,因為明清時期大多數皇帝都是只有一個年號,所以後世就以年號稱呼故皇帝。
  • 太平天子朱瞻基——和《大明風華》不一樣的故事
    電視劇《大明風華》朱瞻基廠公zao'x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可以說是前五位皇帝裡皇位最穩的一個。朱瞻基出生那一年,是建文元年,一個少年天子朱允炆開始削藩,這件事讓朱瞻基的爺爺朱棣感到很不痛快。這裡插播一下,朱允炆的爸爸叫朱標,是朱棣的大哥。朱元璋的兒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他們的兒子們,朱元璋都已經排好了族譜,朱標系的是「允文尊祖訓」,朱棣系的是「高瞻祁見佑」,第三個字都是「金木水火土」的偏旁。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 「藝術皇帝」與「大明風華」
    剛剛結束播映的《大明風華》把明朝開國以來的靖難之役、五徵漠北、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等重大事件,與皇室成員間的恩怨情仇穿插在一起,精彩紛呈,不少網友評論說「了解到不一樣的大明」。不過,影視劇畢竟有演繹成分,《大明風華》也不例外。  在劇中,朱亞文扮演的朱瞻基不但會「撩妹」,而且能徵善戰,在皇位爭奪中戰勝了兩位叔叔。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大明風華》中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居然見面了,歷史上朱棣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呢?在《大明風華》第17集,朱棣見到了當和尚的朱允炆,眾人都擔心他會下殺心,但最終他說了一句話:「建文已死,死在我攻進應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須再殺一個僧人?」
  • 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裡的孫太后母子真的很沒有底線嗎
    古人對待權力的爭奪,財富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止過,誰都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即便是出生在皇族的人,也不可能100%的就能當皇帝,所以說要想當上皇帝,必須有些手段才可以,朱祁鎮是朱瞻基的嫡長子,而這個孫太后就是最近熱播的古裝電視連續劇《大明風華》裡孫若薇的原型。
  • 大明風華:3點讓若微答應朱祁鎮出徵,太后上戰場該劇秒變瑪麗蘇
    (朱亞文飾)身不由己,朱家父子雖然是帝王之家,但是卻演繹出了普通家庭的煙火味,這或許是很多觀眾喜歡這部劇的原因所在。 其實很多觀眾都會有這麼一個疑惑,那就是孫若微明明知道自己兒子朱祁鎮的德行,為何還要同意其御駕親徵呢?難道孫若微就沒有想過失敗的後果嗎?
  • 《大明風華》中,仁義厚道的朱高熾,為何死後卻用5位妃子殉葬?
    因為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棣,哪怕建文帝朱允炆,其實都是弒殺之人,朱元璋和朱棣就不說了,說下建文帝,他撤藩之時非常狠,有人誣告他叔叔朱柏謀反,建文帝就命朱柏進京來,好好解釋一下,結果嚇得朱柏一家自焚而死!此事連史書都為朱柏喊冤。
  • 大明風華:太子朱高幟又老又笨,朱棣為何不廢黜他?
    大型古裝宮廷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身材肥胖,略帶萌點的太子爺獲得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被明史迷吐槽將歷史上的朱高熾演活了。 朱棣早有謀反之心,但擔憂拖累家人一直遲遲不敢下決心,直到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出生,朱棣這才起身造反。
  • 《大明風華》孫若微的歷史人物原型是誰?真實人生比電視劇更精彩
    按照《大明風華》中的人物設定,孫若微是建文朝御史大夫景清的大女兒,女二號胡善祥的姐姐。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景清結局比《大明風華》中要慘得多,他因計劃刺殺朱棣被抓,除了自己慘死之外,全族皆遭屠戮,至親更不可能倖免,所以歷史上的「孫若微」與景清沒半毛錢關係。
  • 朱高熾從世子到天子的晉升路,真像《大明風華》中那樣懦弱嗎?
    《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言行舉止,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又慫又笨。但《大明風華》畢竟是文藝作品,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 但是,朱高熾沉靜好文,體弱多病,無論個性還是身體狀況,都讓朱棣大失所望。他的同母弟弟朱高煦卻因勇武過人而深受父親喜愛。朱棣當藩王時,朱高熾的世子位置還比較穩。
  • 《大明風華》叫朱棣明太宗?是編劇弄錯了,還是另有隱情?
    《大明風華》是最近熱播的古裝劇,雖然號稱為歷史正劇,但槽點太多,這就使得我們對這部電視劇的很多情節產生了質疑。比如朱允炆手下的將領平安、盛庸,在電視劇裡竟然成為了朱棣「靖難之役」的功臣。再比如紅夷大炮出現在了永樂時期。同樣有人提出疑問,在《大明風華》裡面朱棣死後,大家沒有叫他我們熟知的明成祖,而是叫他明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