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
拳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武)文化形式,伴隨著中國文化幾千年,伴隨著中國人格鬥、健身、養生幾千年。《易》是漢文化的根源,拳是「易上手」與「易上身」的實踐體驗。
內家拳源於宋時張三丰、武當張三丰,是指內家拳的另一大來源——道家理論、功法。大槍在戰場上的應用也更加廣泛。元末明初,著名的道人張三丰得陳摶老祖及火龍真人的教導,有感於自己所習道家丹道功夫,遂將之與武術相結合。於是輝煌燦爛數百年的內家拳誕生了。後張三丰苦心求道終有所成,傳說成仙。其著述主要為丹道。後明成祖大修武當。亦使得張三丰內家理論和丹道理論都得以傳之後世。明中期,張三丰所創內家理論經過不斷發展至張松溪時已然完善成型,影響愈來愈大。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武學也大發展。職業武術家也越來越多。一些主要修習大槍術的武術家接受了內家拳理論。並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一種完全不同於四明松溪原始武當內家拳風格的內家拳。至清末民初,由楊、李、董三人將此風格內家拳真正推廣開來、大行於世。再到孫祿堂天下第一,使此風格內家拳徹底走上巔峰,成為國人習武的主流。因此道、槍二者可謂是內家拳的兩大來源。再說少林、武當。其中少林是禪宗祖庭。少林拳要禪武合一,實際上佛教禪宗禪法自有傳承(主要在江南),並不在少林。許多外家拳也不是在少林所創,天下武功出少林也只是影視劇奠定的。武當是道教聖地。其全真和正一派都有。武當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但是許多武當道士只修丹道、不習武。
2 、現狀
內家拳現實來講是發展最好一個時期,人丁興旺,武術在世界範圍內現在已經是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形式了,以中國的內家拳為主導,以太極、心(形)意、八卦為主。
內家拳基本可以分成兩大風格:以張三丰、張松溪、王徵南、甘鳳池等等為代表的武當內家拳,偏重於丹道、養生,講氣。習者多與道士有關,不甚追求武道。明清時,此派名師輩出影響頗大較為興盛,及至民國時影響已然不大,反而一直受到另一風格內家拳的影響。以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這三大內家拳為代表的一類內家拳偏重於大槍術、實戰,講勁。其練習者多為職業武術家,交流廣泛、發展迅速。他們追求武道,有一股武者、練拳人的精神。清末民初,此派宗師輩出、群星璀璨、交流廣泛,更是帶動了其他武術拳種的發展。正是這種大發展成為了我中華武術古往今來的巔峰黃金時期。其影響之深遠,一直到今天還是國人習武的主流正宗。中國武術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由李小龍奠定的。少林武術在中國的地位是由電影《少林寺》奠定的。內家拳在中國的地位就是由一位位內家拳宗師奠定的。道、槍並非道即練法槍即打法。內家拳數百年了。道、槍、練法、打法四者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彼此之間相輔相成。註: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對內家拳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論述。其中有應敵打法、點穴法、所犯禁病、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短打和十段錦等。
3 、類別
武當內家拳
武當內家拳,是武當山張三丰真人所創。相傳,張三丰,又名張君寶,元末出生於遼東,自幼樂道崇武,青年時,曾從師訪友,遊俠江湖。後歸棲寶雞金臺觀,得火龍真人傳道,隱居武當山,修成正果,在世三百於年,後不知所終。
在隱其間,三豐真人,觀雀蛇鬥智,集百家之長,融道家養身,始創內家拳於武當,一脈相傳,傳法有律。 據記載,三豐真人當時所創之內家拳,為太極拳法,後,歷代傳師祖傳人,從中分解演化發展出諸多流派,其風格特點,亦大同小異,而武當山一脈相傳,始終以太極、八卦等拳法為主,其如:形意、八仙、八極、玄功等各內家流派武功,均為後世門人相繼帶入武當,流傳至今。
武當內家拳,是一種集武術、養身為一體的精妙拳法,有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四兩拔千斤,後發先制的武術特點,亦有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剛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術風格。更有發人潛能,開人智慧,充人精神,壯人體魄,去病健身,益壽延年的獨特功效,實不愧為是中華武術之晶體,東方文化之瑰寶。
太極拳法,並非是指所見單純的太極拳套路,而是由兩儀、太極、無極,三種不同層次的拳術、功法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內,由動至靜,從初級到高級,動靜結合,內外兼修完整的修煉功法。
一、至於松溪內家拳,也是張三丰的分支派系而已,與現在太極、形意、八卦拳一樣
松溪內家拳傳說源於武當遇真宮三豐祖師脈系,明朝盛行於浙江寧波四明山一帶,時有技擊家張松溪為最著,故亦有以名立派,稱之為松溪內家拳者。又有南太極之稱。秘傳於寧波鄞縣、溫州一帶,有《寧波府志·張松溪傳》為證。 四明山內家拳法宗武當派「以靜制動、犯著即僕之旨,招招簡捷實用,打穴擊要,封閉纏拿。勢勢內氣奔瀉,鬆緊轉換,剛柔相濟。靜若秋月洞明;動若狂風掃葉;柔軟若無骨,隨物就形;剛如金石,刀斧難砍;輕若鴻毛,隨風飄蕩;重若泰山,萬物難傾。隨意而對敵,無意而觸放,隨意而無意乃四明山內家拳法之真意也。
二、至於其他所說的黃宗羲四明內家拳,八成也是水貨,原因在此?
黃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餘姚人,字太衝,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長子,推崇王陽明的陰陽學說。
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其後反專制鬥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一生著述多至50餘種,300多卷,其中最為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葬制或問》《破邪論》《思舊錄》《易學象數論》《明文海》《行朝錄》《今水經》《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
黃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學、經學、地理、律歷、數學、詩文雜著為類,多至50餘種,300多卷,其中最為重要的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孟子師說》《葬制或問》《破邪論》《思舊錄》《易學象數論》《明文海》《行朝錄》《今水經》《大統歷推法》《四明山志》等。黃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編定《南雷文案》,又刪訂為《南雷文定》《文約》。
這個黃宗羲被定的方面那麼多,唯一沒有給自己留下關於他的內家拳著作,大概後世的不知道那一代人想自立為王了,就另外搬出來立為祖師爺了,這跟陳氏太極、楊氏太極、武式太極等等太極拳,或者形意拳,董海川的八卦掌都是一個道理,說的簡單一點兒,就是都是自立為王的,某些學說理念貼上了陰陽理論,就把自己歸進了內家拳,因為這些拳不屬於外家拳,自然會歸類到內家拳,楊、李、董不愧為實戰形的武術家,終於以獨特的風格,將自己的內家拳發揚光大,傳承於世,至於張三丰的正宗內家拳術,應該屬於絕種的了,現在的各門各派各種內家拳,都是分支而已,也就是開枝散葉的了。
你們非要說自己有多正宗的內家拳,那只能說:你們是內家拳的一部分而已,並不代表整體的內家拳,都不用再去祖師爺那裡貼金了,其實很多故事都是後人給的,祖師爺可沒話可說了。
以上內容,你要是覺得不對,就當看武俠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