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的南端有一個叫做靈石的小縣城,許多外鄉人並沒有聽說過這裡。但是這裡,確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

說到靈石,這裡可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石頭命名的地方,而且還是皇帝起的名字。話說當年(隋開皇十年509年),隋文帝楊堅巡遊山西,路過這裡,沿汾河開道獲一巨石。距《靈石縣誌》記載,這塊石頭「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上面還刻著「大道永吉」四個字,皇帝看了龍顏大悅,認為這是一塊「靈石」,是祥瑞之兆。然後下召:「遂於谷口,割平周縣(今,介休)西南地置『靈石縣』」,這就是靈石縣的由來。
在當地還有一個悠久的傳說。相傳當年大禹治水在此「打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話說當年大禹治水時來到這裡,這裡水患兇猛,晉陽湖水波瀾壯闊,水患經常傷人,百姓們苦不堪言,只能居住在湖畔的高地上。後來大禹治水巡視至此,在三灣口這個地方打開了一個缺口,放空了晉陽湖水,這才有了現在土地肥沃的晉中盆地。後來湖水順勢而流,就形成了現在的汾河。當年打開缺口挖出的那塊石頭,就是現在的靈石。當然這也只是一個傳說。自古以來,「靈石」備受人民的頂禮膜拜,路過的文人騷客,情侶眷屬都曾到此遊覽。

回到現在,靈石還是靈石,靈石還在靈石。經過現在科技的鑑定,這塊石頭,其實是一塊鐵隕石,其硬度為5.5-6.0,有磁性,主要成分為鐵,含量達96.17%,其餘還有鎳、鈦、錳等,含量均不達1%。也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墜落到這裡,無人得知。因為是天外來物,所以看起來、摸起來和其他的石頭都不一樣。在古代,人們迷信,所以把它尊為「靈石」。認為它是祥瑞之物,受盡人們的頂禮膜拜,被奉為神物。
如今,這塊石頭就被安放在靈石縣文化藝術中心的廣場上,在一個亭子下,取名「靈石亭」。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