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叢林】梁佳華:靈石人與壽陽人的淵源情誼

2021-02-28 文化在看

梁佳華 

靈石人和壽陽人的淵源情誼從現有的資料上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代,這是我和壽陽人郭華榮先生所保存的歷史史料中證實的。

郭華榮,壽陽縣人。1956年7月平定師範畢業後,由中心校校長調任壽陽小報編委。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山西日報喜歡從基層選調有實踐經驗的寫作人員充實報社,郭華榮是以「出手快」和「寫得好」被《山西日報》選中。1964年9月份,時任副總編劉山(後任山西日報總編輯)和晉中記者站負責人,把晉中地委書記王繡錦拉上,專門到壽陽問縣委書記原耀先(1952年3月~1954年3月任靈石縣代縣長、縣長)把提拔為農工部副部長的郭華榮調回山西日報社。

     郭華榮調回山西日報社後在晉中記者站工作。郭華榮幾次到靈石採訪,因為我在通訊組,我們便相識了。後來,郭華榮調回記者部,在他的推薦幫助下,我也調回了山西日報,從此,我們之間的來往就更密切了。郭華榮是我尊敬的良師益友。郭華榮喜愛搜集各種歷史史料,正好我也有此愛好,於是就經常談這說那,說著說著就說到了靈石人和壽陽人,誰知就這麼一說,竟從幾百年前扯到了現在——

梁中靖與祁雋藻


梁中靖,字與亭,號秋園,山西靈石夏門村人。清嘉慶六年進士,先後當過浙江道、山東道、京畿道監察御史。

祁雋藻,字叔穎,又字淳甫,避諱改實甫,號春圃。山西壽陽平舒人。清嘉慶十九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祁雋藻有著「四朝文臣」、「三代帝師」之稱,橫亙嘉慶、道光、鹹豐和同治四代,輔政為官達46年之久。

梁中靖和祁雋藻同朝為官。

清道光二年(1822年),榆次東陽村趙添和閨女趙二姑被本村浪蕩閻思虎欺負,父女二人到榆次縣衙告狀,縣官呂錫齡因得了閻家好處,不容父女二人聲聲喊冤,便大刑伺候,趙二姑見縣官貪贓枉法,顛倒黑白,便用剪刀扎進自己的脖子裡,血濺公堂,命喪黃泉。

呂錫齡見當堂死下個人,雖慌了手腳,但眉頭一皺,馬上說二姑是趙添和殺死的,吆喝公差,打的趙添和遍體鱗傷,含冤而死。趙二姑的母親柳氏,為替丈夫和女兒申冤,將閻思虎和呂縣官告到太原府,誰知知府也收受了閻家的賄賂,袒護縣官,柳氏又告到省臺、巡撫,誰知也是官官相護,通同作弊,還逼柳氏自認誣告,柳氏毅然頭撞公堂庭柱,血流滿地,回家後也命喪黃泉。

趙添和一家三口人先後含冤屈死,趙添和弟弟趙添中變賣了自己的家產,請人代寫了一紙訴狀,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進京告狀。

趙添中打聽到當今朝廷裡首屈一指、鐵靣無私的清官就數京畿道監察御史梁中靖,便將狀紙託人遞到梁御史臺下。梁御史看了訴狀,拍案而起,便上書朝廷,請求重新審理此案。道光皇帝命刑部官員稽核。不料,刑部官員也循情枉法,梁御史心中知道,定是有人做了手腳,便離了京城,只帶一個隨從,到山西榆次縣微服私訪,訪得真情。

梁御史回到京城,忙將此案曲折情由寫成一道千言奏章,上奏皇上。道光皇帝覽閱之後,龍顏大怒,當即下旨加封梁中靖為大理寺少卿,命他同刑部、御史臺會審此案。大堂之上,閻思虎自知罪責難逃,便將如何逼奸,如何上下行賄之事一一如實招供,當堂畫押,聽候發落。

道光皇帝在金鑾寶殿之上聽了梁御史的稟奏,翻閱了三堂會審的奏章,見此案審的清,判的明,心中十分高興,當即硃筆御批,下了聖旨:將罪犯閻思虎交大理寺依律問斬!將山西省巡撫、道臺、太原府、榆次縣各級七名受賄貪官統統革職查辦!梁中靖辦案有功,擢升為太僕寺卿!

道光皇帝以此案趁機收買民心,頒旨命為趙二姑在榆次東陽建了一座旌表牌坊,御賜「髫齡赴義千秋節,勁氣回天六月寒」十四個字;又命侍講學士顧蓴撰寫了悼文代祭;還讓自己的老師、山西壽陽的祁雋藻先生寫了《趙烈女辭》記敘這件事,辭中寫道:「給諫梁公中靖,夕削草,朝拜疏,請逮虎下之部……若非照以日月,激以雷電,覆盆之下何由見?守土者可以鑑。籲嗟!梁公真給諫。」一時間,山西榆次趙二姑命案,傳遍京晉,轟動朝野,作為歷史大事,朝廷把他寫進了正史《清史稿》,山西把他寫進了《山西大典》,榆次、靈石也把他寫進了本邑《縣誌》。「山西靈石夏門村,出了個清官梁中靖。梁御史,賽包公,一錘子砸翻七顆印」這首民謠自古流傳!

張友漁與武競天、崔廷獻


張友漁(1899~1992),山西靈石縣人。1923年山西第一師範畢業後,考入北京政法大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新聞工作,又是著名法學家。曾任《新華日報》社長,中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中科院副院長、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著作有《報人生涯三十年》、《中國憲政論》等。

武競天(1908~1977),山西壽陽縣人。1924年在太原進山中學讀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北平、天津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6年奔赴延安,曾任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後到晉冀魯豫邊區任指揮部運輸處長,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長,解放後長期擔任鐵道部副部長等。

崔廷獻,山西壽陽縣人。1930年任天津市市長。

1、張友漁在《天津『地下』三年》中寫道:「我是一九二八年春天到達天津的。黨指示我打入閻錫山派掌握的天津市政府,做上層人物的統戰工作,搞敵人的情報,掩護和救援我們的同志。當時的天津市市長是南桂馨,他曾是閻錫山駐北京的秘密代表,和我有接觸,又都是山西老鄉,算是有過私交,所以他接管《泰晤士報》和《泰晤士晚報》(均為法租界漢文報紙)以後,便讓我擔任《泰晤士晚報》的總編輯。不久我便到天津市政府工作了。公開的身份是新聞科長,主管新聞工作,每天接待新聞記者,向他們發布新聞。藉此機會,我便把我們的一些同志安排到新聞單位去工作,有的做編輯,有的當記者。還辦了一個通訊社,負責人就是我們的地下黨員武競天。他有了這個身份,就可以自由地出入市政府各機關了,許多消息和情報都由他傳遞。」

2、由中國鐵路史編輯研究中心編寫的《武競天傳》中,第三章專寫武競天「在天津的地下鬥爭」。武是1929年7月的一天,由北平乘火車來到天津。「武競天一到天津就找到周新民。周新民在太原中共地下組織遭到大破壞以後,就離開了進山中學,來到天津從事地下工作。他以中學教師為掩護,在互濟會名義下,辦起了一個國民通訊社。通訊社地址設在河北區昆偉路附近的一個小院內。武競天去時,周新民和薄一波、宋少初兩人正在談話。周新民向武競天介紹了薄一波和宋少初。薄一波的名字武競天很熟悉,早在太原上學時就知道薄一波是山西國民師範的高材生,是太原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還介紹了在天津市政府當宣傳科長的張友漁,也是個地下黨員,主管全市的宣傳工作。介紹通訊社稿件的來源,就找張友漁。張友漁又叫張象鼎,是太原第一師範的學生,也是太原有名的學生領袖之一,武競天早就認識他。周新民對武競天說,你的公開職業是通訊社記者,每天到張友漁那裡採訪新聞、寫稿、刻臘板、印發。……誰也不知道在採訪的人中,竟有從事秘密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武競天。武競天怎麼能作為記者參加區、市的記者招待會呢?原來領導張友漁工作的軍委負責人之一的廖平化找張友漁談話,說武競天辦了一個通訊社,到市政府來聯繫工作,要張友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市政府訂閱他們的一份通訊稿,每月幾塊錢;二是給他以採訪新聞的便利;三是給他辦一個進入市政府的通行證。過了幾天,武競天來找張友漁,張友漁立刻批准了他遞到宣傳科的『申報成立通訊社的請示』。從此以後,武競天常以通訊社負責人的身份來找張友漁,張友漁常以市政府第三科科長的身份接見武競天。武競天成了通訊社的負責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到天津市各機關、各部門,掏出名片來大搖大擺地進出了。他與各機關、各部門的中央地下黨員接頭,傳遞情報,發揮了很大作用。以後,除了定期參加記者招待會以外,有時個別的來找張友漁,張友漁把市政府一個時期的工作計劃和一些秘密活動、消息告訴武競天,通過武競天向黨匯報。」

3 、張友漁在《天津『地下』三年》中寫道:「1930年,由於『立三路線』的影響,搞飛行集合,遊行示威,散發傳單,準備暴動等活動,使我們地下黨組織遭到了不應有的損失……我們通訊社的負責人武競天也被捕入獄,並被判重刑。當時有大批黨員被捕,有三十多位同志被判刑三年以下。如何營救這些同志,成了我很重要的任務。當時蔣介石統治區有『反省院』,閻錫山統治區有『自新院』,天津還沒有,這時黨組織便想辦法建議市長崔廷獻(已接替南桂馨)成立這個機構,把三十幾位判刑輕的同志收容起來,表面上是讓他們『悔過自新』,實際上是讓他們離開監獄,然後再想辦法營救。經過我多次和崔廷獻建議,他採納了我的意見,成立了臨時『自新院』,院長叫周克昌,我兼副院長。……當我們正準備營救這些同志的時候,在國民黨內部經過各派勢力的鬥爭,閻錫山失敗了,把天津交給張學良,臧啟芳做了天津市長。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任公安局長,後任市長。在他們移交過程中,我便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對山西派的市長崔廷獻建議,在山西派勢力撤出天津之前,把關押的共產黨員放出去,對接管當局不利,對山西有利。崔同意我的意見,便讓我和周克昌給他寫了一份報告,說這些人在『臨時自新院』裡表現很好,可以釋放他們。他接到報告後,立即下令撤消了『臨時自新院』,第二天就把牌子摘掉了,我們的三十多位同志全部獲釋。」

4、崔港珠在《祖父的市長生涯》一文中寫道:「……當張友漁的妻子、共產黨員韓幽桐在北平被捕入獄後,是祖父(崔廷獻)將韓保釋出獄;當憲兵司令袁慶增向他反映張友漁是大共產黨時,又是祖父巧妙的將此事遮掩,事後袁慶增說:『張友漁是大共產黨,可崔市長庇護,我們沒辦法動他。』在張學良入津前,祖父支持張友漁的主張,冒著生命危險將在押的薄一波等30餘名共產黨員全部釋放。……當抗日戰爭爆發後,閻錫山勸他去『克難坡』,張友漁勸他去桂林、柳州,……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了香港,甚至把自己香港的家做為張友漁進行抗日活動『掩護所』。」

(註:此資料見2010年第5期《壽陽家》郭華榮文:《武競天·張友漁·崔廷獻》郭華榮,山西日報部主任、編審高級職稱,曾任二、三、四屆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省出版系列高級職稱評委及《對聯·民間對聯故事》雜誌名譽主編。現為中國楹聯學會顧問、祁雋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集報分會副會長等。1985年主持創辦《對聯·民間對聯故事》雙月刊,成為中國楹聯學會的會刊,受到香港《大公報》、國內《新聞出版報》和梁羽生、周策縱等諸多名人讚揚,發行海內外,最高發行量達到135000份。參於主編《中國對聯大詞典》、《中國楹聯大典》、《中國名人名聯墨寶大典》等大型對聯著作,主編《中國佛教楹聯精選》、《中國當代嵌名聯大觀》、《山西名勝楹聯》等10餘部聯書,被評為省優秀出版工作者和中國「聯壇十傑」之一。目前潛心積累海外楹聯資料,主攻「中國楹聯在海外的傳播」專題研究和著述。)

力群與趙纘之


力群,1912年12月25日生,原名郝麗春,山西省靈石縣郝家掌人。著名版畫家、作家、文藝理論家。1933年與同學組織「木鈴木刻研究會」,從事版畫創作,進而成為中國新興木刻最初的開拓者之一。1942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奠定了他一生為人民的藝術道路。1953年後,歷任中國美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美術》雜誌副主編,《版畫》雜誌主編等職,曾任中國版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山西省文聯名譽主席等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曾獲「日中藝術交流中心貢獻金獎」、「中國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中國美術金彩獎成就獎」、「文化部造型藝術成就獎」。

趙纘之,山西省壽陽縣人。太原成成中學圖畫教員。趙纘之即趙延緒,1896年生,美術教育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山西分會顧問。山西省政協一至五屆常委,山西大學藝術系教授。早年畢業於日本東京藝術學校,從事美術教育60餘年,歷任太原第一師範、國民師範、成成中學、北京燕冀中學教師,建國後任太原第二師範、太原九中、山西藝術學校美術部主任。

力群在《我的藝術生涯》中寫道:「1927年我從靈石到太原,考入『太原成成中學』。

成成中學的圖畫教員名趙纘之,山西壽陽人,是一位留學日本學畫的畫家,他開始教我們畫寫生畫,我感到既新穎又有趣。……我畫下的作品,受到了趙老師的稱讚,也給我打一百分。

趙老師是一位很和善的人,一口壽陽口音,和我們談話總是笑,大家都喜歡他。上圖畫課時也當場畫同學的像,於是同學們都離開課桌圍了一圈參觀老師畫人像。畫完了大家面對肖像哈哈大笑,說『畫得真像』。

這樣,我也就買了『速寫本』開始學畫人像了。有時候,趙老師也把他畫的水彩畫拿到課堂上來讓我們欣賞,大都是他在太原郊外畫的風景畫,不論黃土漫天的小村莊,還是綠柳成蔭的汾河岸,都使我神往。於是我也就買下水彩畫用具,禮拜天到野外支起畫來學畫水彩畫。這樣趙纘之老師就點燃了我作畫的濃厚興趣。

我和趙老師慣熟了,星期天就時常帶上畫跑到他的住處去請他指點。他當時住在太原第一師範的教員宿舍裡,去了不但給我的鉛筆速寫畫和水彩寫生畫提意見,而且還把他畫的油畫和他買的畫片給我看,從他那裡開始知道了西洋畫的寫實派,印象派,野獸派……並看到了畢卡索早期的肖像畫,尤其是看了米勒的《拾穗》和《牧羊女》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已對美術著迷了。」

力群說:「趙纘之是我作畫技術上的導師。」

 

從以上的史料中我們高興的看到,從古到今,靈石人和壽陽人很有緣份,有著深深的情誼,這種情誼必將源遠流長。2000年有田俊青(女·靈石縣北莊曲村人)任壽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後任晉中市人事局副局長);2010年又有王繼堂(靈石縣人)任壽陽縣委書記。他(她)們把靈石人和壽陽人的淵源情誼繼續譜寫……                     

 

   梁佳華  山西靈石縣夏門村人,山西省13名廉吏之一、清代道光年間京畿道監察御史梁中靖嫡系世孫,梁子言之後。山西日報社主任編輯(記者)。中國作家協會山西分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山西分會會員。《山西大典》責任編輯。著有大量小說、詩歌、散文、通訊和民間故事等優秀作品。撰寫的梁中靖家族等系列文稿刊發於山西各類報刊、雜誌、網絡與自媒體。並與徐炳林合作創作電影劇本《梁中靖砸印》。梁佳華手機(微信)號:15513019669  

來稿郵箱:787790235;合作微信:lswhzk

相關焦點

  • 【文化故事】梁佳華:冷泉煙雨(靈石八景之一)
    梁佳華 《冷泉煙雨》為靈石縣八景之一。
  • 【咱壽陽人】《三晉賢達 民族志士——崔廷獻》正式出版發行
    近日,由三晉文化研究會與太原市壽陽商會主編的《三晉賢達 民族志士——崔廷獻》一書出版發行。
  • 壽陽鄉俗你知道多少,壽陽人一定要看
    民情壽陽人民樸實忠厚,勤勞勇敢,節儉刻苦,不尚輕浮,為人訥於言而敏於行,處事克已強忍,遇侮怒起抗爭,富有奮發進取精神。在《山西通志》和舊方志中「勤於稼穡,寡於貿易」、「勤儉樸實,勁悍少文」等記述。東鄉人持家儉樸,有膽多謀;西鄉人剛正爽直,強悍尚武;南鄉人忠厚樸實,克苦耐勞;北鄉人精明好客,善農善賈。壽陽地廣人稀,土層厚,耐旱力強,很少顆粒不收之年,所以歷史上外出逃荒者甚少,而外地人多有遷入,分散在縣境各地,是個養貧濟弱之地。故四鄉八村均雜有異姓,很少有清一色的宗族聚居,宗權、族權、沒有形成龐大勢力。凡外來者,貧人居多,縣人憐貧惜苦,多極力相助,從不歧視。
  • 壽陽人用這樣的方式為祖國慶生 !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力推動壽陽人民廣泛、深入、持久的開展健身活動,展現壽陽人民奮力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9月29
  • 崢嶸歲月丨山西壽陽文革記憶
    十幾分後,火車徐徐進站,聯總的人仍在撕扯推打二中宣傳隊隊員及送行的五四紅戰團學生。火車停下後,二中革委宣傳隊員剛上了火車四五個,其他未上車的被聯總的人圍住不許上車,有三個剛上車的也被拽扯下來,其中二個女隊員在拉扯中腳被卡到火車與站臺之間。這時,火車站上班的工人以及車站附近東河村的村民被聯總的暴行激怒了,湧上來二三十人與聯總的人撕扯起來,保護二中革委宣傳隊學生上了火車(火車被停了十幾分鐘)。
  • 第56期丨宋曉明:靈石汾河谷裡尋古關
    ■ 宋曉明 古人在汾河谷裡大做文章,使原始自然的河流有了故事,成就了靈石段汾河文化。《大清一統志》裡記載的這些汾河文化景致已成為歷史,靈石汾河古關冷泉關、陰地關、汾水關如今也僅剩一關。靈石汾河谷,《水經注》裡稱作「冠爵津」,俗稱雀鼠谷。《水經注》這樣描述這個峽谷:「數十裡間,道險隘,水左右悉結偏梁閣道,累石就路,縈帶巖側,或去水一丈,或高五六尺,上戴山阜,下臨絕澗,俗謂之為魯般橋,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嶮也。」如此險要之河谷,根本沒有好走的路,只能壘石成路。
  • 侯景起兵時只有8000人,為什麼能將整個南朝梁掀翻天?
    今天夜讀史書就來與各位聊聊發生在南朝梁後期的「侯景之亂」。公元548年,南朝梁將領侯景以「清君側」為名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據《南史·侯景傳》和《資治通鑑》上的記載,侯景當時的軍隊僅有8000人。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佔據中國半壁江山的南朝梁卻被侯景這區區數千人攪得天翻地覆,不僅京師建康(今江蘇南京)被佔領,連南朝梁的皇帝蕭衍也在被叛軍圍困中活活餓死。
  • 【緊急預警】壽陽公安最新發布!@壽陽人速看!
    壽陽縣公安局 2020年12月25日 來源:壽陽發布 想看更多?你的信息也想展示在這?
  • 南朝梁華山藍田人—康絢
    文章來源:康絢,字長明,為南朝梁華山藍田人。康姓,在《百家姓》排第88位,康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75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三。  康姓名人:康絢  康絢,字長明。南朝梁華山藍田人,初仕南齊,後任梁朝司州刺史衛尉卿,以寬厚之德著稱。
  • 【清涼壽陽避暑季】酸湯涼粉
    酸湯涼粉,全名是酸湯蕎面涼粉,是壽陽傳統美味小吃,它以獨特的地方風味久負盛名,譽滿三晉。是盛夏裡壽陽人最喜歡吃的一道消暑美味!酸湯涼粉主要食材是酸菜和蕎面,酸菜是極具地域特色的「壽陽小香酸」,用芥菜疙瘩和葉子醃製而成,菜辛香有嚼頭,湯微酸清冽;蕎面是作為「蕎麥之鄉」的壽陽特產雜糧。
  • 【壽陽美食】油柿子竟與他有關!
    那時,壽陽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樹。柿子成熟之際,吃上一口,如吮蜜吸糖一般清涼爽心。「老壽星」從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當飯吃。每年冬初,「老壽星」爹媽就把柿子摘下,用繩子串起,掛在窯裡,供「老壽星」吃,一直吃到來年柿子下樹,日子久,「老壽星」因吃柿子身體意強壯起來,最後成了長壽不老的「壽星」。「老壽星」得道成仙,飛升天界,使極少回壽陽老家。而鄉親們想他盼他,逢年過節,便拿串質好的柿子供他。
  • [快訊]佳華科技: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
    [快訊]佳華科技: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超募資金投資建設城市新基建大數據運營服務平臺以及物聯網雲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一期)的核查意見 時間:2020年09月25日 17:10:41&nbsp中財網
  • 蕭氏典故|梁初與魏爭奪淮南的戰鬥
    陳伯之是個反覆無常的武將,南齊末任江州刺史,降蕭衍;梁天監元年起兵反梁,兵敗投魏,以後屢次從魏軍攻梁。丘遲字希範,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當時在臨川王宏手下做記室、諮議參軍。他奉臨川王命,寫這封信招陳伯之反正。
  • 壽陽公主到底是怎麼死的?梅花妝的典故
    壽陽公主,據考證就是「會稽[jī]公主」。壽陽公主的人生在史書上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然而那朵小小的梅花,卻將她的名字留在了暗香浮動的梅林間。中國眾多的花神中就有她的身姿。世人傳說壽陽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成為正月的花神。       南朝某年農曆正月初七這天的下午,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裡嬉戲。
  • 新書 | 《六朝隋唐文史哲論集I 人・家・學術》
    「人・家・學術」と副題をそえる本書には、主に六朝隋唐期の學術史を明らかにする22篇の論考を収める。 ※『六朝隋唐文史哲論集II―宗教の諸相―』と同時刊行。 本書「緒言」より 「ここにあらたに編むこととなった二冊の論文集、すなわち『六朝隋唐文史哲論集』を書名とする論文集のその(I)に「人・家・學術」なる副題を、その(II)に「宗教の諸相」なる副題をそえるのは、半世紀以上にも及ぶ私の研究生活を回顧するとき、まがりなりにも六朝隋唐時代の學術史と宗教史を主要な研究テーマとしてきたからにほかならない。」
  • 走進壽陽:在「山西糧倉」聽美食典故
    位於山西省東部、瀟河之畔的晉中市壽陽縣,一部分地域坐落於北緯37°這一黃金緯度之上,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景觀,造就了被人津津樂道的福壽文化和「山西糧倉」的美譽。作為「三代帝王師」祁雋藻的故裡,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歷史積澱同樣令人神往。7月27日,山西晚報「晉中手信」採訪團走進壽陽縣,聽這裡最美的傳說,看這裡秀麗的風景,感受這裡獨特的文化。
  • 三國志幻想大陸兵符靈石有哪些 兵符靈石詳情一覽
    為了讓小將軍們在茶餘飯後有所談資,帶大家回顧一下關於兵符靈石方面值得注意的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兵符靈石篇 兵符靈石分為普通和特殊兩種,玩家可裝備普通靈石(攻擊、防禦、生命)12個,特殊靈石4個。兵符靈石可以進階,合成比例為4:1,目前兵符靈石最高可合成至6階!
  • 鮮為人知的西藏靈石崇拜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西藏的靈石崇拜。藏族認為萬物皆有靈性,包括沉默不語的石頭。靈石崇拜,是藏族自然崇拜的一個重要形式。一、瑪尼堆瑪尼堆是藏族靈石崇拜習俗的最普遍表現形式。驅魔鎮邪,護佑眾生,瑪尼堆表達著藏族人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二、天珠
  • 靈石一中、靈石六中、致誠學校發布重要通告!
    靈石一中、靈石六中、致誠學校的2020級新同學: 你好! 8月31日,全縣普通高中將全部正式開學。 開學時間: 為有效防控疫情發生,8月31日各高中開學實行上下午錯峰錯時開學,具體安排如下: 靈石一中:上午07:30—11:30 靈石六中、致誠學校:下午14:00—16:30 二、注意事項:
  • 山西省中部有一塊「靈石」
    在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的南端有一個叫做靈石的小縣城,許多外鄉人並沒有聽說過這裡。但是這裡,確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靈石縣城說到靈石,這裡可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石頭命名的地方,而且還是皇帝起的名字。話說當年(隋開皇十年509年),隋文帝楊堅巡遊山西,路過這裡,沿汾河開道獲一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