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月考試密集 上考場「頭腦一片空白」怎麼辦?
★差生預計自己會考不好,在考試中更容易焦慮
★在考場「頭腦一片空白」,可做深呼吸和捏拳頭
即將到來的6月是考試密集的月份,中考、高考、四六級等陸續開考,莘莘學子的日子難熬,難免出現緊張焦慮。一定的焦慮可保持身心的警覺性,有利於考試發揮,但過度焦慮則會影響注意力,直接拉低考試成績。有研究發現,高度焦慮的考生比適度焦慮的考生分數平均降低12%。針對「考試焦慮」,廣州有醫學心理專家提出了藥物、心理、行為等多種對策,可避免分數「打折」。
惡性循環:焦慮—考砸—下次考試更焦慮
有考試焦慮的人在考試之前和考試期間過度緊張害怕,擔心自己考砸了,有的人大腦一片空白,有的人當場哭鬧、暈厥。很多考生出現了身體症狀,如頭痛、口乾、反胃、氣促、冒汗,甚至發生噁心、腹瀉、暈厥等,這是因為身體在興奮狀態下分泌了大量腎上腺素。如果焦慮的症狀不太嚴重,考生還可以順利完成考試,但極度焦慮者可出現驚恐發作,呼吸困難,十分難受。
焦慮是一種身心反應,本身不一定是壞事,可令人的警覺性上升,在生理、認知和行為等方面準備應對周圍環境的威脅。例如,氣促令肌肉獲得更多的氧氣供應,冒汗是為了冷卻皮膚。考試,尤其是高考,是關乎考生人生命運的重大挑戰,考不好的後果非常嚴重,例如上不了好學校,以後找不到好工作……因此,考試容易引起焦慮。
約25%~40%的學生有考試焦慮,有身體缺陷和特殊天才的學生出現的比例更高。調查發現考試焦慮的人往往家裡也有出現過同樣問題的父母或者同胞,提示有遺傳因素。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預計自己會考不好,在考試中更容易焦慮。考試焦慮與考試難度、時間限制、考試方式等有關,例如在一些應聘、表演或體育考試之中有觀眾在場,讓容易焦慮的人發揮得更差,不容易焦慮的人卻會發揮得更好。考試焦慮會形成惡性循環,考生一次考得不好,下一次考試可能更加焦慮,感到非常無助,甚至逃避考試。
如何減輕考試焦慮?專家支招
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科首席專家郭沈昌教授建議,考生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要認識到「條條大路通羅馬」,個人前途不是全部由考試決定的。家長和老師也不要給考生施加過多的壓力,避免過分強調分數排名,而要多加鼓勵。
在考試之前,郭沈昌建議考生不要整天都看書,做題做到深夜,而要適當參加文體活動,如跑步、打羽毛球、唱歌,還可以看看相聲小品,聽聽旋律優美曲調悠揚的輕音樂,讓大腦得到休息,而聞一聞薰衣草的淡淡幽香還能起到鎮靜的作用。在考試時,如果考生感到焦慮緊張,甚至「頭腦一片空白」,可嘗試放鬆訓練:深呼吸2~3分鐘,注意不要持續太長時間,以免出現換氣過度;捏緊拳頭再慢慢放鬆,反覆進行5~10次。
藥物治療方面,藥物能夠控制焦慮障礙的嚴重程度。郭沈昌稱,焦慮明顯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鎮靜和抗焦慮的藥物,心跳過快的患者還可服用一些β受體阻滯劑。考試前要保證睡眠,睡不好的話可以服用一些促進睡眠的藥物,最好是吃完第二天不會頭暈的藥物。他提醒,所有的藥物都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心理治療方面,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幫助考生改變思維模式,有助於克服消極的想法。這種方法通常要進行兩周以上,最好以小團體的方式進行。但是,認知治療對提升成績作用有限,一些「壓制消極想法」的做法甚至讓成績下降。在另一方面,進行學習和考試技巧的訓練有著良好的效果。
焦慮水平
太低太高都不利於發揮
心理學上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焦慮程度與考試成績的變化關係——如果考生毫無壓力,完全不在乎成績,那麼就不會努力準備考試,考試時缺乏鬥志,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實力;如果焦慮水平過高,也會影響考試成績,因為恐慌情緒和身體不適讓人很難集中精神,老是想著自己的難受,想著考砸的後果,還不斷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那麼即使試卷題目不難也可能理解不了,對相關的知識也回憶、組織不起來。
一些學生考試成績差不是因為腦子笨或者應試準備沒做好,而是受到考試焦慮的影響。有研究發現,考試時很焦慮的考生成績比適度焦慮的考生平均低12個百分點。
百度搜「考試焦慮」
的治療靠譜嗎?
在百度上搜索「考試焦慮」,第一個結果是一種「美國CES治療儀」的網站推廣,該網站聲稱此微電流刺激儀能有效治療焦慮症、考試焦慮,「純物理治療,老人、孕婦、孩子均可使用」。CES是「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的英文縮寫,採取微弱的脈衝電流刺激患者頭部,通電部位常用耳垂、太陽穴等處。
CES治療的作用機理不明,其電流可能對大腦皮層結構產生作用,影響到腦電波,改變多種神經激素和神經遞質。美國FDA(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為CES安全有效,歐盟也批准了CES用於治療抑鬱、焦慮和失眠。然而該療法也存在爭議,美國精神科醫生史蒂芬·巴雷特博士認為CES也許可以緩解一些緊張症狀,但未有充分的研究證實其具有實用價值。(醫學指導/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科首席專家郭沈昌教授 文/廣州日報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譽懷)
(責編:郝孟佳、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