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0-08-13 第04版:綠色 | 大 | | 中 | | 小 | | |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 得益於四個「做得好」 | | | 作者: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字數:2474 | | | | (上接1版)
我國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大有可為。特別是,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逆風和回頭浪的形勢下,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9.4%,正式出臺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建立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的制度體系,不僅宣示了擴大開放的決心,而且給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宏觀政策、安全發展都要確保做得好
疫情防控做得好。今年經濟行不行,關鍵看疫情。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為經濟率先復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加強國際抗疫合作,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反觀一些主要經濟體,或掉以輕心,或猶豫逡巡,或甩鍋推諉,或退縮放任,導致疫情蔓延近乎失控,給經濟以重擊,置民眾於險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恢復正常秩序提供了堅強保障。 復工復產做得好。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很大的挑戰,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我國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及時實施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策略,推出多項政策舉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有效推動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截至4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9%,中小微企業復工率達到88.4%,重大項目復工率超過95%。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既避免了貽誤時機導致經濟運行付出更大代價,又避免了急躁冒進導致疫情形勢出現反覆,為各國處理好抗擊疫情和放開經濟活動的關係,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宏觀政策做得好。經濟運行總有起伏,需要宏觀政策相機抉擇以熨平周期。特別是面對疫情衝擊,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對於經濟擺脫衰退走向復甦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明確提出守住「六保」底線,作為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同時,我國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與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宏觀政策「工具箱」內容更豐富、手段更多元、空間更充足,在應對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復甦中發揮更加有力的作用。比如,出臺支持湖北發展的一攬子政策,促進了湖北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出臺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政策,推動口罩等醫療物資迅速擺脫短缺實現充裕供應。出臺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投資政策,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 安全發展做得好。「戰時一分鐘,平時十年功」。在經濟發展中,我國一直懷有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將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著力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這種安全發展的成效,平時可能不明顯,但到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關鍵時刻,就會顯奇效出奇功。比如,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這得益於我國一直強調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能夠繼續大力減稅降費,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和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得益於我國長期強調財政紀律,嚴控赤字和債務增長,將債務負擔控制在相對安全的水平,才為特殊時期積極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留足了空間。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但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同時面臨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的相互交織,風險挑戰前所未有。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這是分析和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科學方法論,也是增強信心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堅持全面眼光,就要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更要看到成績,看到積極的變化趨勢。比如,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較低,但依然有望實現正增長,同時保持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放眼全球,這個成績將「風景這邊獨好」。再如,雖然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關鍵經濟指標累計仍是負增長,但降幅持續收窄,說明單月在實現持續正增長。用全面眼光看待經濟形勢,成績多一些時就不致喜出望外,問題多一些時也不致妄自菲薄,有助於保持戰略定力,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堅持辯證眼光,就要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危」中蘊含的「機」。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但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比如,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外部需求疲弱不振,促使我們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更加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再比如,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形成嚴重衝擊,促使我們固鏈補鏈強鏈,加快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促使我們繼續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用辯證眼光看待經濟形勢,有助於正確把握「危」與「機」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關係,積極變壓力為動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堅持長遠眼光,就要在看到眼前困難的同時,更要看到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性、長期性因素,看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一國經濟發展長期前景如何,取決於人口、技術、制度等基本變量。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具備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和龐大人力資源……這些是中國經濟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最深厚的基本面。用長遠眼光看待經濟形勢,就能夠不為困難所惑、不為風浪所懼,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推動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