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 得益於四個「做得好」

2020-12-14 中國經濟導報網
2020-08-13 第04版:綠色 大 | 中 | 小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 得益於四個「做得好」

作者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字數:2474

(上接1版)

我國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大有可為。特別是,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逆風和回頭浪的形勢下,上半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9.4%,正式出臺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建立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的制度體系,不僅宣示了擴大開放的決心,而且給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宏觀政策、安全發展都要確保做得好

    疫情防控做得好。今年經濟行不行,關鍵看疫情。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我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有力扭轉了疫情局勢,為經濟率先復甦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加強國際抗疫合作,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反觀一些主要經濟體,或掉以輕心,或猶豫逡巡,或甩鍋推諉,或退縮放任,導致疫情蔓延近乎失控,給經濟以重擊,置民眾於險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恢復正常秩序提供了堅強保障。
    復工復產做得好。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很大的挑戰,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我國在疫情形勢趨緩後,及時實施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策略,推出多項政策舉措,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有效推動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截至4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9%,中小微企業復工率達到88.4%,重大項目復工率超過95%。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既避免了貽誤時機導致經濟運行付出更大代價,又避免了急躁冒進導致疫情形勢出現反覆,為各國處理好抗擊疫情和放開經濟活動的關係,提供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宏觀政策做得好。經濟運行總有起伏,需要宏觀政策相機抉擇以熨平周期。特別是面對疫情衝擊,強有力的宏觀政策對於經濟擺脫衰退走向復甦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明確提出守住「六保」底線,作為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更加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同時,我國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消費、區域等政策協同發力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與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宏觀政策「工具箱」內容更豐富、手段更多元、空間更充足,在應對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復甦中發揮更加有力的作用。比如,出臺支持湖北發展的一攬子政策,促進了湖北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出臺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的政策,推動口罩等醫療物資迅速擺脫短缺實現充裕供應。出臺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投資政策,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
    安全發展做得好。「戰時一分鐘,平時十年功」。在經濟發展中,我國一直懷有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將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著力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這種安全發展的成效,平時可能不明顯,但到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關鍵時刻,就會顯奇效出奇功。比如,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這得益於我國一直強調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能夠繼續大力減稅降費,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和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得益於我國長期強調財政紀律,嚴控赤字和債務增長,將債務負擔控制在相對安全的水平,才為特殊時期積極財政政策發揮更大作用留足了空間。

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但要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同時面臨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的相互交織,風險挑戰前所未有。越是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這是分析和認識當前經濟形勢的科學方法論,也是增強信心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必然要求。
    堅持全面眼光,就要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更要看到成績,看到積極的變化趨勢。比如,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較低,但依然有望實現正增長,同時保持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放眼全球,這個成績將「風景這邊獨好」。再如,雖然全國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關鍵經濟指標累計仍是負增長,但降幅持續收窄,說明單月在實現持續正增長。用全面眼光看待經濟形勢,成績多一些時就不致喜出望外,問題多一些時也不致妄自菲薄,有助於保持戰略定力,做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堅持辯證眼光,就要在看到挑戰的同時,更要看到「危」中蘊含的「機」。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但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轉化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比如,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外部需求疲弱不振,促使我們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構建更加完整的內需體系,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再比如,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形成嚴重衝擊,促使我們固鏈補鏈強鏈,加快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促使我們繼續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用辯證眼光看待經濟形勢,有助於正確把握「危」與「機」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關係,積極變壓力為動力,釋放經濟發展潛力。
    堅持長遠眼光,就要在看到眼前困難的同時,更要看到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性、長期性因素,看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一國經濟發展長期前景如何,取決於人口、技術、制度等基本變量。我們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具備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有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和龐大人力資源……這些是中國經濟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最深厚的基本面。用長遠眼光看待經濟形勢,就能夠不為困難所惑、不為風浪所懼,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推動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企業實惠為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復甦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減稅降費政策紅利充分發揮,對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經濟恢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國家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宏觀政策措施,「減稅降費」是重要的關鍵詞,是穩企業保就業、支持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助企紓困政策中,企業感受最明顯、受益最直接的就是減稅降費。
  • 海外人士關注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正面「外溢」效應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10月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海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社會運行率先恢復,為穩定世界經濟做出重要貢獻,為各國抗擊疫情提供了寶貴經驗。
  • 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1日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0月份發布的報告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中國經濟何以能夠率先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困局?中國率先復甦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 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 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原標題: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摘要 【高盛:得益於服務業情況好轉 預計美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周二,高盛預計,美國經濟復甦速度將快於預期
  • 獨家訪談:中國創新發展對全球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網6月4日訊(記者 田原)「兩會」圓滿閉幕第一時間,記者就「後疫情時代」中國抗疫對亞洲和全球經濟復甦的積極作用等話題,專訪了惠譽環球(The Fitch Group)主權評級主管麥克名(James McCormack)。
  • 山西經濟穩步復甦穩定向好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
    12月18日,山西省統計局發布消息,1-11月份,全省主要指標延續今年以來持續回升的良好態勢,能源生產保障有力,新動能加快成長,投資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消費與全國差距持續縮小,全省經濟穩步復甦、穩定向好發展勢頭進一步鞏固。
  • 山東「四個得益於」支撐工業快速恢復向好發展
    分月度看,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已達到近5年來月度最高水平,為我省經濟短期內實現強勢反彈提供了強勁支撐。山東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陸萬明在發布會上介紹,支撐工業快速恢復向好發展,主要體現在「四個得益於」。
  • 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作為今年中東和中亞地區僅有的三個不會萎縮的經濟體之一,疫情重壓之下,是什麼讓埃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率先實現經濟突圍?未來疫情走勢對埃及經濟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疫情衝擊經濟 埃及不能倖免2月14日,埃及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月至6月期間埃及疫情逐步發展,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高峰時曾接近兩千。
  • 魏建國:率先復甦的是中國市場而且勢頭很足
    當前國內的疫情形勢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國外依舊不容樂觀,目前從全球汽車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市場的率先復甦給全球經濟創造機遇。德國寶馬7月7日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了汽車業的新格局。2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量為212617輛,同步增長17%。同期,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分別下降了40%和46%。
  • 中國產經新聞:各項經濟數據繼續向好 消費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
    他還表示,消費仍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 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對於11月國民經濟運行的情況,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11月經濟復甦表現出加速的態勢,各項經濟數據繼續向好,多項指標增速升至全年最高或年內首次轉正。
  • 洞察·資道|陸興元:中國經濟或將率先復甦 A股表現會相對強勢
    從基本面來看,在本輪疫情當中,中國對疫情的控制在各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佳。3月18日中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零增長,同期海外疫情仍處於不斷發展中。疫情控制理想,表明中國經濟很可能僅會經歷一次短期衝擊,預示著中國股市長期慢牛的基礎依然紮實。另一方面,海外金融市場在疫情的衝擊下紛紛大跌,考慮到投資者恐慌情緒的傳導,A股短期的調整可能也難以避免,但整體會表現出相對強勢。」
  • 國泰君安:中國經濟領先全球復甦,中遠海控(01919)盈利有望超預期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證券發布報告稱,受益於中國經濟領先全球復甦,中遠海控(01919)盈利有望超預期。受益於結構性復甦,盈利將超預期,上調目標價至3.54港元。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美線運價大漲、油價同比下跌,中遠海控都將受益,全年盈利有望超預期。上調2020-22年預測EPS至0.27、0.34、0.38元(原預測0.11、0.14、0.17元),上調目標價至3.54港元(原目標價2.8港元),維持增持評級。中國出口好於全球,中遠海控運量高於預期。
  • 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工作不斷做大「四個率先」基本盤
    集中精力抓好經濟工作不斷做大「四個率先」基本盤 發布日期:2020-12-23 09:11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觀察|埃及經濟為什麼可以在中東北非地區率先回暖
    作為今年中東和中亞地區僅有的三個不會萎縮的經濟體之一,疫情重壓之下,是什麼讓埃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率先實現經濟突圍?未來疫情走勢對埃及經濟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疫情衝擊經濟 埃及不能倖免 2月14日,埃及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外交部:中國經濟企穩復甦必將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正能量
    有記者提問,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這是繼1至9月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我也看到了有關報導,這是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獨特優勢」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指出,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五年規劃的具體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市場拉動德國經濟穩步復甦
    德國商品出口和工業訂單已連續7個月增長,特別是製造業出口展現出強勁復甦動力。 列支敦斯登VP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基策爾分析稱,德國出口去年第四季度表現優異,中國市場的強勁復甦是重要因素。數據顯示,去年11月德國對華出口額為93億歐元,同比增加14.3%。「這表明,中國經濟好,德國就受益。」基策爾說。
  • 山東:11月全省經濟加快復甦向好
    記者從省統計局獲悉,11月份,全省上下持續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產供給加快恢復,投資消費不斷改善,質量效益逐步提高,就業物價穩中向好,民生保障鞏固提升,經濟運行持續加快復甦,經濟穩步向好發展態勢持續鞏固。生產供給持續好轉。
  • 假日經濟,大美中國盡顯復甦活力
    在一系列利好推動下,國內大交通、酒店餐飲、景區觀光、度假休閒等行業迎來全線復甦,旅遊、探親出行等客流持續走高,帶動「高鐵遊」、周邊遊、商場購物等市場行情火熱。&nbsp&nbsp&nbsp&nbsp中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測試,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 「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民日報  作者:姜 波  2021-01-16 在西班牙主要出口目的國中,中國成為其出口貿易額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