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資道|陸興元:中國經濟或將率先復甦 A股表現會相對強勢

2020-12-16 和訊股票

  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美股熔斷,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較大,但是國內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A股市場表現出較好的韌性。本期《洞察•資道》邀請到德邦證券研究所陸興元作為訪談嘉賓解讀隔夜美股熔斷的影響以及A股未來的走勢。

  受美股熔斷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較大,反觀A股市場表現出較好的韌性,關於未來A股市場走勢,陸興元表示,「A股短期可能存在繼續波動的可能,但我們對A股的長期走勢還是充滿信心。從基本面來看,在本輪疫情當中,中國對疫情的控制在各主要經濟體中表現最佳。3月18日中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零增長,同期海外疫情仍處於不斷發展中。疫情控制理想,表明中國經濟很可能僅會經歷一次短期衝擊,預示著中國股市長期慢牛的基礎依然紮實。另一方面,海外金融市場在疫情的衝擊下紛紛大跌,考慮到投資者恐慌情緒的傳導,A股短期的調整可能也難以避免,但整體會表現出相對強勢。」

  陸興元強調,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經濟或將率先復甦。針對復工復產,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近期召開會議指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緊迫感,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這也就表明,隨著疫情控制狀況的改善,復工復產將逐步成為下一階段政策重點。而反觀其他經濟體,目前仍處於疫情的快速發展期,首要問題仍是控制疫情,經濟問題暫時無法兼顧。就此來看,中國經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復甦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陸興元指出,本次疫情或將影響國內現有的產業結構。國外海外疫情蔓延後,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存在短期中斷的可能,下一步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得不主要依靠內需型的產業。此外,為了拉動經濟增長,中國將推出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預計對數字基礎建設領域將產生相當積極的影響。

  

(責任編輯:趙鵬 )

相關焦點

  • 專訪|國內經濟深度復甦,銀行股收益幅度有多大?
    進入12月,銀行股憑藉其周期性和低估值兩大特點,以及疊加國內經濟深度復甦的背景,銀行股開始趨勢性走強,並逐漸走進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視角中。銀行股此輪趨勢性走強,是估值修復還是受益於經濟復甦帶來的基本面反轉?國內經濟深度復甦,銀行股收益幅度大概會是多少?
  • 谷歌與Facebook:經濟復甦後 誰表現會更好
    谷歌與Facebook:經濟復甦後 誰表現會更好 字號:TT 2020-12-18 09:05據報導,本周三,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隨著新冠疫苗在2021年上半年的持續推廣,當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並逐漸擺脫停產狀態時,Alphabet股票將比在線廣告同行Facebook受益更多。
  • 谷歌與Facebook:經濟復甦後,誰的表現會更好?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本周三,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隨著新冠疫苗在2021年上半年的持續推廣,當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並逐漸擺脫停產狀態時,Alphabet股票將比在線廣告同行Facebook受益更多。
  • 谷歌與 Facebook:經濟復甦後,誰的表現會更好
    據報導,本周三,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隨著新冠疫苗在 2021 年上半年的持續推廣,當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並逐漸擺脫停產狀態時,Alphabet 股票將比在線廣告同行 Facebook
  • 「啞火」周期股顯露企穩苗頭,重啟強勢還欠這股「東風」!私募最新...
    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王輝 在11月演繹了「所向披靡」的強勢表現後,A股周期板塊12月以來持續震蕩回調,與近期躁動的工業品期貨市場形成了鮮明對比。續寫強勢需新催化劑目前私募機構整體認為,相對於商品期貨市場煤炭、有色金屬、鐵礦石等工業原材料價格的堅挺表現,近期周期股板塊「熄火」,主要來自於機構年末配置調倉動力不足和宏觀政策面邊際基調有所收斂等因素。
  • 中國經濟率先復甦向好 得益於四個「做得好」
    2020-08-13 第04版:綠色 大 | 中 | 小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獨特優勢」摩洛哥非洲中國合作與發展協會主席納賽爾·布希巴指出,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五年規劃的具體落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展望2021: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摘要: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中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中國央行貨幣將可能邊際收緊,同時歐美經濟復甦後,中國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不改變中國名義經濟增速以及工業企業利潤在貨幣寬鬆後持續復甦的趨勢。三、對2021年經濟與資產的幾大看法回顧2020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來自於:1)商品及風險資產價格大幅反彈。
  • 魏建國:率先復甦的是中國市場而且勢頭很足
    當前國內的疫情形勢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國外依舊不容樂觀,目前從全球汽車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汽車市場的率先復甦給全球經濟創造機遇。德國寶馬7月7日公布的最新銷售數據顯示了汽車業的新格局。2季度寶馬在中國的銷量為212617輛,同步增長17%。同期,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銷量分別下降了40%和46%。
  • 展望2021: 貨幣寬鬆經濟復甦 看多美股A股人民幣
    2021年,全球維持疫情後經濟復甦趨勢,貨幣政策偏寬鬆,經濟恢復上行,股強於債,看多美股,尤其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看多A股。美國社會分裂的修復過程,伴隨著貨幣寬鬆與經濟復甦,將推高通脹。
  • (經濟)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尼爾森:中國零售業復甦態勢領跑全球 線下渠道強勢反彈
    得益於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的消費復甦步伐走在了世界前沿,在經歷疫情期間線上消費的爆發後,線下渠道也開始強勢復甦。這場危機中,國際消費市場出現了與中國相同的趨勢:線上業務增長強勁,零售商不約而同發力加速數位化進程。
  • 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 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從長時段和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彰顯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戰略時機和堅實基礎。
  • 獨家訪談:中國創新發展對全球經濟復甦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經濟網6月4日訊(記者 田原)「兩會」圓滿閉幕第一時間,記者就「後疫情時代」中國抗疫對亞洲和全球經濟復甦的積極作用等話題,專訪了惠譽環球(The Fitch Group)主權評級主管麥克名(James McCormack)。
  • 經濟復甦態勢良好 股指春季行情可期
    摘要:十四五規劃開局年,後疫情時代經濟持續復甦隨著新冠疫苗的接種,明年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邊際趨弱,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料將加速;國內疫情控制良好,PMI持續維持在榮枯線上方,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經濟復甦預期依舊較強,企業盈利水平持續修復。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今日導讀 今年對於中國來說是極其特殊的一年,在新冠疫情這個全球共同難題影響之下,全球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 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
  • 夏春:2021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會逐步復甦
    2017年全球經濟活動在經過很長時間的量化寬鬆後迎來短幅復甦,但2018年全球經濟活動又開始大幅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活動下滑有所放緩,美國連續三次降息再次放鬆全球金融環境。2020年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非常大,但是資本市場表現是比較好的,全球金融市場環境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寬鬆。
  • 洪灝:看好比特幣 A股一定能跑贏美股
    1 展望2021:中國將引領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回顧不平凡的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黑天鵝」的影響,一二季度陷入嚴重衰退。而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三季度中國經濟表現可謂一枝獨秀,傲視同群,GDP於全球十大經濟體中率先「轉正」。展望2021年,伴隨疫苗的推廣使用,全球經濟何時能走出疫情陰霾?
  • 蔡昉: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 但經濟復甦存在三個不平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12月14日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表示,失業率從上升到下降經歷了一個倒V字型曲線,意味著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