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企業ABS排名來了:這三家規模均超千億元;一家信託公司意外...

2020-12-16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時隔近三年,中基協再度披露了企業資產證券化(ABS)前20強排名及具體規模。據統計,今年二季度,前20家企業ABS管理人存續規模約1.22萬億元,佔行業七成。

其中,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平安證券ABS規模居於前三,均超千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前20強中,券商佔據主導地位,共有16家。其次是基金子公司,有3家,分別是東方匯智、南方資本及平安匯通。另外,還包括1家信託公司,即華能貴誠信託。

3家基金子公司和1家信託公司躋身前20

日前,中基協披露了二季度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月均規模前20名數據,即當季各月末這20家管理人企業ABS業務規模的算術平均。據統計,二季度這20家管理人合計存續規模達12196.37億元。

數據顯示,二季度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平安證券企業ABS規模位列前三,分別為1423.91億元、1278.18億元和1190.85億元,也是僅有的規模超過千億的三家管理人。這三家合計規模接近3900億元,佔前20強規模的32%。

接下來則分別是華泰證券資管、中信建投、信達證券、德邦證券、招商資管、天風證券及國泰君安資管,上述7家的規模也均在500億元以上。

從以上前十強就能看出,券商作為管理人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具有明顯的優勢。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除了券商外,前20強中也不乏基金子公司的身影,比如東方匯智以380.76億元的規模居於第12名,南方資本以342.96億元的規模居於第14名,平安匯通以321.97億元的規模居於第16名。

圖片來源:中基協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信託公司的華能貴誠信託,也以253.97億元居於第20名,成為了除券商和基金子公司以外的新的主體進入管理人前列,而這僅用了一年半時間。

記者了解到,根據證監會《關於信託公司試點參與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有關事項的函》(債券部函[2018]488號),同意中信信託和華能貴誠信託作為備選主體試點開展企業資產證券化並擔任計劃管理人。自此,企業資產證券化的計劃管理人突破了之前確定的僅為「證券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的限制。

2018年12月,首單由信託公司擔任管理人的資產支持證券在上交所成功發行,而該資產支持證券的管理人正是華能貴誠信託。上交所對此表示,這標誌著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參與方範圍進一步擴寬,有助於拓寬資產證券化產品結構的多樣性,進一步提升資產證券化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上半年應收帳款類備案規模最大

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企業ABS新增備案數量達630隻,新增備案規模達5688.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39%和20%。以基礎資產類型來看,應收帳款類備案規模近2400億元,佔比最高,約42%。

圖片來源:中基協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表示,隨著疫情緩解,企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預計2020年下半年企業資金回流需求旺盛,應收帳款類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將繼續上升。受國資委要求壓降兩金政策影響,預計2020年下半年央企仍有較大的應收帳款出表需求,應收帳款佔比較大的建築類央企出表需求尤為強烈,預計2020年下半年建築施工類應收帳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仍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存續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1792隻,存續規模17368.82億元。不難發現,上述20強規模合計12196.37億元,佔比達到七成。

另外,按照管理人類別劃分,券商ABS產品合計1519隻,規模14864.16億元;基金子公司ABS產品合計251隻,規模2237.98億元。

按基礎資產二級分類來看,應收帳款債權、商業不動產抵押貸款(CMBS)、小額貸款債權、融資租賃債權、基礎設施收費以及REITs類基礎資產存續規模合計14726.38億元,佔總存續規模的84.79%。購房尾款、信託受益權等其他類別基礎資產存續規模合計2642.44億元,佔總存續規模的15.21%。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二季度企業ABS排名出爐 華能貴誠信託意外進入前二十強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何劍嶺  時隔近三年,中基協再度披露了企業資產證券化(ABS)前二十強排名及具體規模。據統計,今年二季度,前二十家企業ABS管理人存續規模約1.22萬億元,佔行業七成。
  • 全國68 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1.6 萬億元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截止 2019 年末,全國 68 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21.6 萬億元,較 2018 年末下降 1.1 萬億元,在當前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向縱深持續推進的背景下,信託資產規模繼續保持壓降的態勢,但是下降幅度較前一年明顯收窄,整體上進入了波動相對較小的平穩下行階段。
  • 61家信託財務數據排名!7家公司信託主營收入超30億
    信託百佬匯記者梳理61家信託公司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發現,信託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為正增長,且信託公司整體的資本實力有所提升。與此同時,信託公司之間分化加劇,行業利潤向頭部公司集中,部分信託公司支出的增長與營收的增長不相匹配。
  • 2020浙江省百強企業榜單出爐!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湖州2家企業營業收入超千億元 2020-10-21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說信託:68家公司受託規模21.6萬億元 集合資金信託成主要資金來源
    據《發展評析》數據,截止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同比下降4.85%,小於2018年同期的13.50%。整體來看,工商企業繼續在資金配置中佔據首位,基礎產業和房地產佔比分別上升到第二和第三位。此外,在2018年佔比排名第二的金融機構今年跌倒了第四位,去通道、治亂象效果明顯。
  • 59家信託公司誰最悶聲發財?上半年信託業務收入排名出爐,中融...
    超20億元者僅有中融今年上半年,中融信託成為唯一一家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超過20億元的信託公司。緊隨其後的是平安信託及中信信託,兩者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均在18億元以上。近年越戰越勇的中航信託則在排行榜中位列第四。
  • 信託新規落地:全國超4100家信託相關企業,今年新增142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4170家信託相關企業,廣東、江蘇、山東是企業數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深圳市以931家企業成為排名第一的城市。近十年來,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現波動增長趨勢,2019年新註冊599家,今年以來共新註冊142家。
  • 11月份集合信託募資規模環比大增近三成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11月份集合信託募資規模環比大增近三成 「年末翹尾」效應烘熱信託市場本報記者 邢萌在過去的一個月,國內集合信託市場一改往日的萎靡,成立數量和規模均逆勢大漲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共計成立集合信託產品1751款,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8.65%,成立規模1685.36億元,與上月同時點相比增加27.23%。可以看出,11月份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數量和募資規模環比增長均近三成,扭轉了下半年持續下行的局面。
  • 57家信託業績哪家強?中信、華能貴誠、重慶信託穩坐前三
    業績表現上,中信信託以35.93億元淨利潤居首,華能貴誠信託以31.75億元位居第二,重慶信託則以31.28億元排名第三。而在2018年,中信信託、平安信託、重慶信託,分別以34.2億元、31.7億元、30.6億元排名淨利潤前三。
  • 期貨公司資管哪家強?20強排名出爐 二季度期貨公司私募資產月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出爐的期貨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名揭曉了答案。8月10日,中基協公布的《期貨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前20名(2020年二季度)》顯示,二季度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排名前五的期貨公司為中信期貨有限公司、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海通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期貨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其私募資產管理的月均規模分別為421.85億元、206.15億元、115.49億元、95.23億元、79.82億元。
  • 基金公司排名強洗牌,出現一個重要異動...
    規模榜單上另一特點是:2019年末邁入非貨基金「千億門檻」的公募總計27家,今年上半年增至29家,預示行業高速發展時機已經來臨。01 公募規模17.19萬億!截至今年6月30日,剔除貨幣基金規模,全市場152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計資產規模9.65萬億元,比2019年末增超2.01萬億規模。可見,非貨幣基金已然是整個行業的規模增長「絕對主力」,這是近年基金髮展的一個趨勢性變化。
  • 2019信託公司數據大比拼
    具體來看:2019年實現經營收入1200.12億元,同比增長5.22%;2018年實現利潤總額為727.05億元,同比下降0.65%;截至2019年4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減少到21.60萬億元,同比下降4.8%。
  • 公募基金今年發行規模突破3萬億 6家發行規模超千億
    距離2020年結束不足半月,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創下歷史紀錄。據統計,全年共有129家基金管理人有新產品發行,共有6家發行規模超千億,易方達、匯添富旗下新品發行均超過2000億元。
  • 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達21.6萬億元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胡萍本報訊記者胡萍報導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信託行業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較2018年年末的22.7萬億元同比下降
  • 中國信登:信託存量規模繼續下降,服務信託初始募集規模超4萬億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陳玉靜)1月8日,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登)披露2020年信託產品登記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全行業信託產品存量規模為20.13萬億元,較上年末繼續下降1.6%。其中,服務信託累計存續的初始募集規模已超過4萬億元。
  • 信託公司全面剖析-中糧信託
    中糧集團不僅是中國第一大糧油食品企業,而且是世界第五大糧商,其海外資產和業務覆蓋了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歷經71年的發展,中糧集團現在形成了18家專業化公司(平臺),旗下擁有13家上市公司,集貿易、加工、銷售、研發於一體。中糧集團有多強?
  • 各地IPO大比拼:江浙粵均超60家 京滬募資額遙遙領先
    就IPO項目數量來看,浙江、江蘇、廣東(含深圳,下同)三省份屬於「A股上市大戶」,去年均有超過60家企業完成首發募資;從募資規模來看,上海、北京兩個大都市則具備碾壓性優勢,募資規模排名前5的省市IPO募資合計超過全國IPO募資規模的七成。不同地區為上市公司提供了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行業的估值也有較大差距。數據顯示,京滬兩地上市公司數量並不佔優,但整體市值均超萬億。
  • 建信資本、浦銀安盛資產、南方資本等基金子公司Q2月均規模縮水
    就公募基金而言,易方達、華夏、廣發今年二季度的非貨幣基金月均規模佔據前三,建信、創金合信、博時今年二季度的私募資管佔據前三,月均規模分別為5034.89億元、3992.42億元、2496.83億元。與此同時,中基協同日也公布了16家公募基金公司今年二季度的養老金管理規模排名情況。截至今年二季末,工銀瑞信、易方達、南方名列前三,成為管理養老金規模靠前的三家公司。
  • 全面剖析信託行業及68家信託公司(2020年版)
    (三)信託業協會較為罕見地刻意不公布今年二季度信託行業的不良率較為罕見的是,2020年9月11日中國信託業協會在發布信託業二季度發展情況時,並未公布信託行業不良率,這是極為罕見的。個人猜測可能是二季度信託行業出現了很多風險事件,導致信託行業的不良率大幅抬升(出現了異常值)。
  • 銀保監會信託公司新規出臺 將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
    同時,落實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  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  記者注意到,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託資產規模為21.28萬億元,環比下降0.22%,降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