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劍剛:論拙於言詞

2021-01-08 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文/管劍剛

拙於言詞,究竟算是優點還是缺點,我實在弄不清。

與拙於言詞意思對立的說法應該是會說話,若用花言巧語、巧言令色之類的來比對,感覺不是太合適,但也差可比擬。

小孩子會說話叫嘴甜,女人會說話叫嘴巧,男人會說話叫能說會道,領導會說話叫講話水平高。不會說話的成年人叫嘴拙,也就是拙於言詞的意思。

會說話的才能大概是天生的吧。有的父母三棒子打不出個屁來,但生的孩子卻會說得讓人驚訝。但也有很多練出來的例子,要不演講與口才之類的書刊為什麼會暢銷呢?律師和教師這種職業也是一個證明,他們的職業都是嘴皮子好使,特別是律師,法庭上那是需要隨機應變的,準備的稿不一定能用得上,對方代理人不會按你準備的材料套路來發言。律師職業是最能鍛鍊人口才的職業,要不為什麼西方國家大選時推出的候選人多數都幹過律師呢,律師在競選演講方面沾光可大了去了。

我本應該屬於很會說話的一類,在大庭廣眾之中或是主席臺上口若懸河地那麼一講,群情振奮。因為我從小就被認為很能講,當然不是嘴甜的那一種,而是講起所謂的理論來一套一套的,上小學時當過紅小兵團長,上中學當過連指導員。那時的班上每天第一節課是天天讀,都是由我來主持的。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閱讀範圍的擴大,反而越來越不會說話了。先是讀的《論語》。孔子在書中說:巧言令色鮮于仁。他這樣講倒無所謂,只是我很贊同,這就有了問題。又說:「御人以口技,屢憎於人。」我又覺得如獲我心焉。還有老子說的:好聽話不真,真話不好聽。這就越來越使我堅定了會說話不一定是一個正派人必備品質的觀念。

具備了這種觀念,對於擁有好口才就等於自設了一道障礙,生活中越來越顯得拙於言詞。拙於言詞,對於從事研究工作的人來說不能算是缺點,但對於擁有一官半職,或是負有參政議政工作職責的人來說,就不能不說是一種缺陷。

我的拙於言詞源於兩個原因。一是鄙視善於言詞者的品格,不願意多說話,漸漸地就真的不會說了;二是在發言的場合不願意說套話,不願意恭維領導,讓提建議就提幾點建議,發言又短又不中聽,所以就顯得不會說話了。我總以為,領導不是小孩子,普遍的水平偏高,幹嘛要把領導當小孩子哄啊。

據說,當年在延安,有一位八路軍高級將領去給——大概是抗大學員吧——作理論演講,學員們一個個都準備好了做筆記。沒想到,高級將領一登臺,講了一句「資本主義是少數人發財,共產主義是多數人發財」就走下了臺。臺下的學員都愣了。

有人聽說這個演講會覺得不好,我開始也覺得不好,可一想,這一句很精闢啊。這不就是共同富裕嗎?這要比你講一大套空虛的理論好多了。

在我讀到的演講稿中,最令人驚奇的是,1969年6月21日「阿波羅11號」太空人登上月球之際,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通過電視向他們發表的演講,通篇僅113字。因為文字不多,且錄寫在此:

因為你們的成就,使天空也變成人類世界的一部分。而且當你們從寧靜海對我們說話時,我們感到要加倍努力,使地球也獲得和平和寧靜。

在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珍貴的一刻,全世界的人都已融合為一體,他們對你們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們也與我們共同祈禱,祈望你們安返地球。

這本來是一個大講特講的機會,但尼克森只講了幾句,就達到了極好的效果。多講了就會是廢話,幹嘛要講廢話呢?

有時我也很矛盾,能說會道的人普遍地受歡迎,就像喜鵲受歡迎一樣。拙於言詞的人像烏鴉,一張口就報告不太好的消息,這算幹嘛呢。所以有時也想改變一下自己,可一想到上千上萬字的講話恰成了與會者的催眠曲,你恭維領導的發言領導很不屑,就想還是算了吧。

說是算了吧,可還總是免不了產生使自己顯得能說的想法,真正的不在乎,卻是在讀了一些書之後。

賈平凹說自己開始因講不好普通話就少說話,後來漸漸地就不願意說話了;還說他有一個朋友,因有一點口吃,與口吃的人說話時,一句也不說,原因是怕人家以為他是模仿人家口吃而發怒。這使我想起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來。韓非寫出了經典的法家思想著作,但在公開場合卻說不出什麼話來。幸虧彼時沒有面試一說,若放在今天,估計他連基層的公務員也考不上,面試這一關他根本過不了。

王小波說自己屬於沉默的大多數,不愛說話,不愛發言,還不愛寫稿。前面的我贊同,後面的不愛寫稿我持異議,我的觀點是,凡是能動筆寫稿的人,就不必再說什麼了吧。

周國平說:

善演講的人有三個特點,而我都缺乏。一是記憶力,名言佳例能夠信手拈來,而我卻連自己寫的東西也記不住。二是自信心,覺得自己是個人物,老生常談也能說得繪聲繪色,而我卻連深思熟慮過的東西說起來也沒有信心。三是表現欲,一面對聽眾就來情緒,而我卻一上臺就心慌怯場。

周國平概括的這三點,我有同感,但我更認同的還是王小波的那句話:因為種種原因,對於話語世界有某種厭惡之情。

2012年6月23日

相關焦點

  • 《鈴木大拙禪學入門》
    《鈴木大拙禪學入門》 [日]鈴木大拙 著 海南出版社 定價:32.00元  內容簡介  此書為海南出版社「鈴木大拙禪學經典作品」系列第一輯首本著作,同時也是大眾了解禪學的最基礎的入門書。閱讀《禪學入門》,仿佛打開了鈴木大拙禪學世界的一扇門,也為人的精神提升開啟了一扇窗。鈴木大拙以其對東西方哲學的修養為背景,將禪學融合於西方哲學領域。此書從禪的內部來解說禪,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學觀點對禪進行臆測,但又超越了舊禪師所運用的打破語言概念的個體直覺方式,吸收了現代的思想方法,使禪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較廣泛的基礎上得到交流。禪,源自於佛。
  • 「胡適與鈴木大拙佛學論辯」之研究方法論
    的確,吾人用以探討佛理的憑藉若是不同,佛理呈現出來的形象亦會有異,近代佛教史上一場涉及胡適 (1891 – 1962) 及鈴木大拙 (1870 – 1966) 的著名論爭當有助解釋以上觀點。胡適與鈴木大拙的論辯,讓我們看到研究方法的重要:胡適主歷史的方法,故對禪宗在理論上的不足特別加以放大,其對禪宗在人類文化史的價值亦持懷疑的態度;鈴木大拙則主宗教的方法,強調修持的必要藉以明白言說的局限,認為禪理在回應人類現代文化的各種危機上應可擔當重要的角色。從以上例子,足見吾人對一套思想究竟作怎樣的理解和評價,實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密切關係。
  • 拙,方為大美
    甚至連做人也追求「拙」, 在為人處事上, 主張藏巧於拙、以退為進的智慧。 「拙」, 成為中國美學精神的一個特色命題。
  • 【大家】東風西漸:鈴木大拙與禪
    鈴木大拙長期維持居士身份,而丘陽創巴仁波切則更是主動選擇還俗,或多或少都與佛教在傳播過程中的文化隔膜有關。但讀者或許要問的,鈴木大拙帶給西方世界的「禪」,到底是什麼?一種文化?一種哲學?抑或是某我們也並不熟悉的內容?
  • 藏鋒露拙的星座,看似平庸,實則領悟力很強,一般人駕馭不了
    文 | 安 達藏鋒露拙是指一個人明明很聰明,卻總是顯得很平庸,現實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他們的領悟力驚人,但是外表卻不顯露,一般人很難駕馭,那麼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呢?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天秤座:善於聽取言外之意,懂得以退為進若論藏鋒露拙,天秤確實具備這個特質,尤其是社會交往中
  • 「天下之至拙,能破天下之至巧」——務必牢記的八條「守拙」要領
    陶淵明後來又有「文以拙進,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等論述,講的都是對「守拙」的推崇。道德經的精華是「守拙」,思想核心是「無為」。然而,世人對於「無為」的理解往往浮於表面,甚至認為是消極思想。其實「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老子宣揚的「無為而無不為」,是最上等的辯證法,蘊含著極高深的智慧。
  • 浮生一世拙.
    粗衣淡飯足家常,養得浮生一世拙。*圖文綜合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處理。一個在日本辛勤淘貨的中國人。
  • 王寵書法之「拙」,成焉敗焉?
    今天我們再來討論一下,王寵的「拙」,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被評價的?萬曆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鑑賞家王世貞曾經極為準確地指出,王寵書法之價值並不在於文徵明式的精麗,他之所以在吳門書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乃因一種「拙」趣,正是這種生拙感,令人在雅致之外,復生出關於「古」的想像與回味,在人們眼中,「古」不僅具有歷史意味,更具有人格象徵。
  • 香港影星黃秋生直指終南山:不去找真相,在玩弄言詞
    黃秋生還指出,科學家的責任在於尋求真實,而是在那玩弄言詞,這是科學問題,更是人格問題。據悉,黃秋生發聲的緣由起源於終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稱:對疫情的預測,我們首先考慮中國,沒考慮國外,現在國外出現一些情況。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是發源地不一定是在中國。
  • 吳建豪在IG上用全英文悼念高以翔,言詞相當激烈,難以釋懷
    消息曝光後讓身旁的親朋好友無法接受,陸陸續續到靈堂悼念致哀,高以翔生前的好友吳建豪也親自發聲,言詞相當激烈,不過字裡行間仍流露出難以釋懷的心情。
  • 國民黨批蔡英文 拿黑鷹滅林靜儀「叛國論」之火
    國民黨在臉書上質疑蔡英文利用「黑鷹」失事滅「叛國論」之火,批評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把臺灣地區「憲法」當廢紙,蔡英文理應說明如何遵守「憲法」,而不是在臉書上拿黑鷹失事臺軍將士號召團結,為民進黨的主權謊言背書。    國民黨說,蔡陣營用「言詞不精確」、「錯誤表達」等說法避重就輕,以為讓林去職便可解決爭議,把民智看得太扁了。
  • 清三家:《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講解第19首
    《啟功論書絕句百首》100講之第19講,錄自「說文解篆」班「每日一詩」群中霍者的分享,歡迎指正。
  • 走進日本鈴木大拙博物館:他將禪宗傳入美國,曾與魯迅文人交鋒!
    這座博物館於2011年在鈴木大拙出生的金澤區(Kanazawa)對外開放,距離日本著名園林園——兼六園(Kenrokuen,詳見:《除了日語,鈴木大拙還精通英語、漢語和梵語,並翻譯過各種宗教文獻和學術文章。
  • 丁真祝王友梅周末快樂,潘石屹拙得可愛,袁隆平更是堪稱典範
    不夠完美,敢於露出來自己的缺陷,我們可以稱之為「拙」,這雖然看上去是一種不足,是一種缺陷,但是常常和本真和樸實相對應。拙,未必美,但拙首先是真!02潘石屹的拙潘老闆在他的一則視頻當中,針對2020年進行總結的時候,提到了疫情對他的影響。也許人面臨著災難和不幸的考驗,會重新審視生命,發現個人治渺小。
  • 電腦拙播語數課,茶几巧打桌球
    電腦拙播語數課,茶几巧打桌球。唯求大聖助神力,扣斬冠毒歡九洲。●黃團元原創作品——黃團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聞正高級職稱獲得者。發表各類作品約400萬字,文章散見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求是》、《瞭望》和《博覽群書》等報刊。其《「天災不由人」與「抗災不由天」》等文,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教輔、高考習題及試卷。
  • 曹蓉︱對聯的世界:《中麓山人拙對》與《翰墨緣》
    始刊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李開先(1502-1568)《中麓山人拙對·續對》(國家圖書館藏,索書號:04459),是一部成書較早的對類書籍。收錄對語千聯,附刻題跋眾多,前有作者小序:……近世士夫家,或新歲,或創起亭臺樓館,門楹之間頗尚對語。......
  • 鈴木大拙:5句話告訴你何為「禪意人生」
    鈴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禪學權威,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其主要作品為:《禪與生活》、《禪與心理分析》、《禪者的思索》、《禪是什麼》、《通向禪學之路》、《禪學隨筆》。鈴木大拙除了對禪學思想研究的很深刻一位,他對其他的例如淨土佛學等也非常的有研究,他的很多著作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的名氣,甚至引起了研究禪學的熱潮。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是能夠聽到禪這個字,但是對於禪卻沒有什麼細緻的理解。禪是「靜」的一種行為,現在多指跟佛教有關的事物。今天我就為大家節選了鈴木大拙曾經說過的五句話,希望能夠讓你認識到什麼為禪意的人生。
  • 醫案 | 論水臌氣臌治法
    今試進論其治法。《金匱》論水病,分風水、皮水、正水、石水。謂風水、皮水脈浮,正水、石水脈沉。然水病之劇者,脈之部位皆腫,必重按之成凹其脈方見,原難辨其浮沉。及觀其治法,脈浮者宜發汗,恆佐以涼潤之藥;脈沉者宜利小便,恆佐以溫通之藥。是知水腫原分涼熱,其涼熱之脈,可於有力、無力辨之。愚治此證,對於脈之有力者,亦恆先發其汗,曾擬有表裡分消湯,爰錄其方於下。
  • 跡有巧拙 藝無中外——感受丹培拉的魅力
    《向小鳥說教》進行到樹和人物的細部刻畫時,北京大學特聘導師、著名旅法藝術家、學者戴海鷹先生建議我用中國工筆重彩之技法「夾葉法」,但同時還要顧及到「拙「的古意。在整個摹寫過程中,這是第二次在丹培拉繪畫中用到中國畫技法。追根溯源,或許古老的丹培拉繪畫和中國傳統繪畫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