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譽為中醫補腎的祖方,出自醫聖張仲景之手,可調理腎虛病症

2020-12-17 金蘭健康

在中醫的概念裡,臟腑是人體的中心,無論是六經辨證還是八綱辨證,臟腑都是繞不開的,臟腑辨證就不用說了,自然是以臟腑為中心的。在人體的臟腑中,每一個臟腑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的,而且每個臟腑都是各司其職、不可替代的。

在臟腑體系中,每一個臟腑都有著各自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中醫認為,「生命始生,先生兩腎」,所以就有了「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並不是因為「腎為先天之本」了,其他臟腑就不重要,其他臟腑依然是很重要的。只不過腎藏先天之精,是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是人體生命之始生。所以,歷代醫家對腎的問題十分重視。

早在一千八百年前,醫聖張仲景首創了補腎祖方——腎氣丸(又稱八味腎氣丸、金匱腎氣丸),這個方劑堪稱是中醫治腎的祖宗,而且這個方劑更為奇妙的是,加減一味、兩味,就大有乾坤,有可能在功能上發生巨大變化。

腎氣丸這個奇妙的方劑,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一共出現四次,每次出場所治病症不太一樣。腎氣丸第一次出現,是在「血痺虛勞」章節裡,即「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這也是腎氣丸最原始的作用,主要調理虛勞疾病所致的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這一系列症狀都是腎虛虛勞所致。

腎氣丸第二次出現,是在「痰飲咳嗽」章節裡,即「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這裡的氣短而咳,其實主要的問題根源在於脾腎陽虛,所以張仲景認為,可以用苓桂術甘湯,也可以用腎氣丸,其實這個應該辨證地來看,如果脾陽虛偏重一點,用苓桂術甘湯,如果是腎陽虛偏重一點,用腎氣丸。

腎氣丸第三次出場則是在「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章節,即「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水一鬥,小便一鬥,腎氣丸主之」,這裡是消渴病,以小便多為主,也就是下消,下消多責之於腎,所以用腎氣丸,也是很合適的。

腎氣丸第四次出現是在「婦人雜病」章節裡,原文是這樣說的,「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這裡說的是在懷孕期間小便不利的情況,原文中明確說到「飲食如故」,說明問題不在中焦脾胃,是下焦的氣機上逆所致,而用腎氣丸振奮腎氣,使得氣機復常,小便自然就通了。

相關焦點

  • 醫聖張仲景這個經典良方,被列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可調理便秘
    醫聖張仲景在受《黃帝內經》之理論影響下,從外感和內傷兩種病因出發,撰寫了名著《傷寒雜病論》,同時也開創了六經辨證之先河。雖其主要以病症治療為中心,但書中所載之方堪稱經典,被後人稱之為「方書之祖」,可見其中所載之方的重要性。
  • 好腎好生活,腎虛怎麼調理?名中醫告訴你:不用吃藥就能強腎補腎
    因此也會引發人們的疑惑:「腎虛怎麼調理」。中國古代醫學稱:腎是先天之本,腎要是出現毛病,就會影響到其它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而引起病變。腎對人體來說如此的重要,那麼腎虛怎麼調理呢?一、造成腎虛的原因要想知道腎虛怎麼調理,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腎虛是如何產生的?產生的原因在哪裡,因此才能因病致宜,調理腎虛。
  • 當歸生薑羊肉湯,原來是東漢的醫聖張仲景所創
    簡單的是它的選材和烹煮方法。備當歸15克、羊肉500克、乾薑6片,一齊下水煨3小時,撒點鹽就齊活了。不簡單的是它的來歷,當歸乾薑羊肉湯的發明者,是東漢的醫聖張仲景。倒不是說醫聖玩了個跨界,打起了進軍餐飲界的主意,而是廣東人煲的湯,起根其實就不是「美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中醫四大典籍之一,又被稱作「眾方之宗、群方之祖」。
  • 補腎養生家常菜有哪些
    中醫認為腎乃先天之本,補腎養腎對於男性來說尤其重要。腎虛指腎精氣陰陽不足,其中腎陰虛、腎陽虛較為常見。腎虛表現在性功能方面,在男子有性功能降低、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畏寒肢冷等;在女子有月經不調、面色無華、眼瞼浮腫、失眠、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 【中醫文化】楹聯同題:醫聖張仲景
    他為行醫遊歷各地,仔細研究傷寒病症,並博覽群書,經過幾十年的收集整理和鑽研,他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六經辨證論治,成為後世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      本次同題,共收到110副作品,評出7副優秀作品,並作了簡評,入圍作品91副,淘汰12副。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這兩味藥,可調理風寒感冒,但你知道注意事項嗎
    世間的中藥千千萬萬,每一味中藥都有它不同的功效,也可用於調理和治療各類病症。但如此複雜的人體,往往不是單單一味藥物便可以面面俱到的,因此,中藥的配伍便應運而生了。即便是醫聖張仲景極其寵愛的解表「老大哥」——麻黃和桂枝,都沒有脫離中藥配伍的「七情」。那麼,麻黃配伍桂枝,究竟是七情中的哪一種呢?很顯然,它們倆是「相使」的配伍原則。麻黃和桂枝的相互配伍,且將這一「藥對」運用到極致的,非醫聖張仲景莫屬。在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治療太陽傷寒證的代表方便是麻黃湯。
  • 腎虛不止「虛」這麼簡單,想補腎,參茸鞭丸和鎖陽固精丸怎樣選?
    一說到腎虛,很多人想到的問題往往與性有關。其實,在中醫裡,腎的作用涉及多方面,而且不止男人才出現腎虛。腎虛不只是"虛"這麼簡單,還會引起各種併發症腎功能衰竭長期腎虛會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繼而發展到尿毒症,從而極易導致死亡;心腦血管病症長期腎虛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心腦血管病症,最後發展到心力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 中醫裡的「腎虛」究竟是什麼?認準這幾點,看穿腎虛「真相」
    事實上,腎虛是中醫上的一種理論,中醫所講的「腎」並不是西醫裡所說的「腎器官」,中醫裡講的是其器官和其功能的一種集合群。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能簡單的把腎虛跟腎病劃一個等號,腎虛通常是指腎氣上的虧虛,腎虛情況下,男人身體機能上會逐漸失去原來的運轉平衡,從而逐漸的導致各種病症的出現,嚴重的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不能及時調理好這種病症,長期以往還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從而更容易生病。
  • 【史話中醫】醫聖張仲景
    對這種悲痛的慘景,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傷寒論》自序)。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立志做個能解脫人民疾苦的醫生。「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自序)。當時,在他的宗族中有個人叫張伯祖,是個極有聲望的醫生。張仲景為了學習醫學,就去拜他做老師。
  • 補腎的方法有哪些 按摩艾灸讓你不再腎虛
    搓腰腰為腎府,刺激腎俞穴和命門穴可壯腰健腎。將兩手搓熱,捂於雙側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上,再以命門穴(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和腎俞穴為中心,左右搓腰,也可上下搓。 擦丹田此丹田即下丹田,與人體生命活動關係最為密切,可健脾益氣,柔肝補腎。
  • 南陽,醫聖張仲景故鄉,迎來了張仲景國醫大學
    南陽是「醫聖」張仲景故裡。據《河南日報》報導介紹,1985年,張仲景國醫大學由出身於六代中醫世家的趙清理在南陽創辦。該校曾是我國第一所以「大學」身份成立的中醫高校,也是第一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備案、被國際承認學歷的中醫高校,在短短8年辦學歷程中,為中醫界培養出了數百位名醫、名師、專家、教授和數百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同廣東、山東一樣,河南也是國內高考大省,而且省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對更加匱乏。
  • 紀念醫聖張仲景誕辰1870周年
    紀念醫聖張仲景誕辰1870周年先師之心可敬,先師之德可贊,先師之論可傳,先師之學可宗,先師之道可法,先師之名可揚。今歲庚子,謹以兼維先生甲午之作先師頌賦以誌之。祖庭默默,醫聖祠祀,敬頌以旦。2020.02.11醫聖仲景頌仲景先師,乃神乃聖,道啟陰陽,化演五行。先師開宗明義,撰著傷寒大論,發六經之妙理,演八綱之度衡;建理法方藥之體系,成君臣佐使之準繩;開辨證論治之先河,啟祖國醫學之法程。
  • 男人腎虛,吃壯陽藥就行?別亂來,從這6方面調理,或有改善
    腎虛是很多男性都會遇到的事,這是中醫的一種說法,指的是人體腎臟精氣不足。很多男性在遇到腎虛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只是一味吃一些壯陽藥物或者保健藥物,這並不是解決腎虛的正確方法。想要調理腎虛,要從以下這幾個方面入手。男性腎虛應該怎麼辦呢?
  • 黑眼圈是不是腎虛,中醫告訴你真相!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不少人習慣熬夜,晚晚凌晨1點才睡覺,幾年下來黑眼圈跟熊貓似的嚇死人。 腎虛可分為兩種 中醫認為,腎虛分腎陰虛和腎陽虛,表現有所不同。 01. 腎陰虛 表現為:腰酸、兩腿無力、眩暈耳鳴,脫髮齒松、盜汗失眠、尿黃、大便乾燥。
  •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醫聖」張仲景
    中國三大國粹中歷史最長的是我們的中醫,2015年屠呦呦因為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讓全世界看到了中醫的強大。其實我們在科技沒有那麼發達的古代,同樣有些人憑藉自己高超的醫療水平得到了後世的認可,比如華佗、扁鵲等,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被稱為「醫聖」的張仲景。
  • 楹聯裡的醫聖張仲景(下)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 醫聖張仲景發明的這個經方,雖然只有兩味藥,卻備受後世醫家喜歡
    在此以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大黃甘草湯來舉說明。大黃甘草湯出自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一書當中,該書原載:「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外臺》方:又治吐水)。大黃甘草湯方:大黃四兩,甘草一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該條文本是論述胃腸實熱嘔吐的證治。
  • 脾腎互相滋養,脾功能下降男女都會出現問題,固精補腎脾腎同補
    脾虛是一個中醫的說法,指的是脾臟的功能下降。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同時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當脾虛的時候,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伴有氣血不足、全身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脾虛和腎虛先調理哪個脾虛和腎虛在臨床上都是中醫的病症,那麼,對於脾虛和腎虛先調理哪個,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於脾氣虛較重的患者應該先調理脾虛,臨床上主要會出現大便溏薄,腹脹腹瀉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症狀,那麼主要是進行補脾胃。
  • 中醫聖地醫聖祠(三)//堂堂正史不見醫聖
    > 「中醫聖地醫聖祠」系列之三  姚偉  張仲景被尊為「萬世醫宗」,但他的生平卻是解不開的謎。在長沙,他們找到了湖南中醫學院教授周貽謀。周教授告訴他們,張仲景的藥方醫術在長沙以至湖南地區廣泛施行與傳播,對湖南醫藥的發展影響深遠。湖南的歷代醫家大都信奉張仲景的理論,有的還著書對張仲景的理論進行闡述,如清代長沙陳賢書的《傷寒論箋》,寧鄉黃載鼎的《傷寒秘要》、周世教的《金匱發明》,零陵陳德懋的《編次註解傷寒論》等。
  • 腎虛吃藥越補越虛?關於補腎你必須要知道的這幾點
    我就問他為何要吃六味地黃丸,他說就是想補腎,各種電視廣告都說六味地黃丸是補腎秘方,效果很好,所以自己最近就買來吃。再問他身體出現了什麼症狀才想起了要吃補腎的藥物的呢,小夥子支支吾吾,不願意說,追問下只說自己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然後就臉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