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1月27日訊 11月24日,尚德機構舉辦第七屆賽課大賽總決賽。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角逐,經歷了初賽、複賽、踢館賽層層選拔,12位老師入圍決賽,最終,表現最為優異的3位教師摘得冠亞季軍。
尚德機構教學中心負責人程昕輝介紹,目前在尚德機構師資隊伍中,清華、北大、人大等國內名校畢業生以及國外名校海歸教師佔比逾70%。賽課大賽是尚德機構每年一度教師間比拼的盛會,目的在於考核教師綜合能力、督促教師自檢,同時也為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在比賽中勝出的教師,將得到更多職級晉升的機會以及集團資源的傾斜。
「萌新」「王牌」同臺競技 個性化詮釋「好老師3大標準」
據了解,「賽課大賽」是尚德機構的年度活動,至今已舉辦七屆。本屆大賽於9月1日拉開帷幕,主題「尚德杯——必有我師」,共有74名教師報名參加。經過前期數輪激烈角逐,12位教師脫穎而出闖入決賽,他們中既有入職數月,剛通過考核的「萌新」老師,也有在教學一線奮戰數載的「王牌」講師、「網紅」老師。
決賽中,老師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教授漢語言文學的李東洋老師身著漢服,幽默風趣地講述辛棄疾跌宕起伏的一生;教授英語的楊靜老師則以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和地道的英語,演繹了西方人眼中結婚的六個步驟,贏得了評委、觀眾的陣陣笑聲和掌聲。
尚德機構教學中心負責人程昕輝介紹,能夠從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進入決賽的每位老師都可圈可點。作為評委,考核的重點環節還在於知識點講解,即老師在講解中是否傳遞了價值感、讓聽者感覺有收穫,邏輯是否清晰、講解是否到位以及是否有趣、有料等。這一切,都體現出尚德機構一貫堅持的「教育的本質不是給予而是點亮」的理念,以及「為學員創造價值」的追求。
程昕輝表示,尚德機構對於「好老師」有3大標準:一是專業知識過硬。在選拔教師時,畢業學校背景、在校成績都是考察重點;二是教學能力過硬,表達能力強,不會形成信息傳遞的斷層。同時,課程製作能力出色,善於把晦澀難懂的知識點講得曉暢、通俗易懂,讓課程更精彩。三是有用戶心態,面對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有同理心、共情能力,始終把學生放在正中央,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始終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為學員服務,為學員創造價值。比如,尚德機構建立了自有學員社區,老師們除了在課堂上與學員互動,還要在社區、微博等各種在線平臺與學員進行互動,全方位指導幫助學員。事實上,參加賽課大賽的老師們雖然學科不同、風格各異,但「內核」是共同的,他們在以個性化的方式詮釋「好老師」的3大標準。
共性、個性化並重 打造「好老師」團隊
不僅是賽課大賽,在日常工作中尚德機構也非常注重老師的全面發展。程昕輝表示,尚德機構有完整的教師評級體系,界定老師的教學水平;有完整的師訓體系,保證老師成長;有多元的授課渠道,以鍛鍊老師的授課能力;還有教案和教學模板的要求,讓老師有系統的提升方式以及修復的路徑。這些都為教學教研保持高水準提供了保障。
值得關注的是,尚德機構在強調「共性」的同時,還十分注重教師的「個性化」,尊重教師特長的發展;賽課大賽中選手們的「異彩紛呈」,就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詮釋。「標準化是為了不脫離教研大綱,保證基本的、知識傳播的準確性;而鼓勵教師的個性化,是為了讓課程更加有趣和高效,給學員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助力其通過考試獲得全面發展。教師個人發展得越全面,也才能更好地為學員服務。」程昕輝說。
在把控提升師資質量方面,尚德機構提出了「一核多翼」戰略:「一核」指的是師資、課程建設,繼續招收高質量教師,提高課程質量;「多翼」指的是尚德機構有完整的教師評級體系,界定老師的教學水平;有完整的師訓體系,保證老師成長;有多元的授課渠道,以鍛鍊老師的授課能力;還有教案和教學模板的要求,讓老師有系統的提升方式以及修復的路徑等,這些都為教學教研保持高水準提供了保障。
參加賽課大賽的楊老師透露,尚德機構有一套嚴格的「教學質檢系統」,為了保證課程質量,往往需要10倍的時間磨出一節好課。隔著一塊屏,面對的又是基礎參差不齊的成人學員,怎樣化難為易,把課講得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對每個在線教育的教師都是挑戰。
入圍決賽的李老師也深有感觸,「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代社會的今天,作為網際網路講師,我們也在默默地充當一個點燈人。我們想告訴網線另一端的學生,儘管已經畢業很久了,但是你們的人生可以不斷的去進取,設立新的目標,只要你想學習,我們一直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