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堺市有很多古墳、5世紀左右、為建造古墳而製造工具、奠定了發展冶煉技術的基礎。到16世紀後半葉、從葡萄牙傳來的香菸已在國內種植、這就需要大量切菸葉的刀,促使堺市開始發展起「菸葉刀」製造業。
▲堺市頭號匠人土井敬次郎
在江戶時代,鑑於這種刀的鋒利,接受幕府授予的「堺極」的印鑑,作為專賣品,從而聞名全國。利用傳統的工藝製造的堺菜刀,由很多企業分工製造,有的將金屬加熱使其變軟,用錘子敲打使其平展而形成菜刀的形狀,稱為「鍛造」;有的將已形成形狀的菜刀加以研磨切割,稱為「研刃」;有的則用非常結實的樸木製作刀把,稱為「裝把」。
繼承並進一步發展古代冶煉技術而製造的堺菜刀,由剛柔的底鐵和堅硬的鋼構成雙重結構。在加熱到2000℃的焦炭中煅燒底鐵和鋼,使其重疊而貼合到一起。在所謂的鍛造工序中,比較困難的是設定爐子的溫度。溫度過高時,刀刃容易缺口,過低則造成底鐵與鋼結合不良,必須邊察看燒得通紅的鐵塊,邊調節溫度。判斷溫度是否合適,已經成了工匠的一項高超技術。
在刀刃的研磨工序中,工匠的手藝也大顯身手。菜刀絕對不容許出現翹曲。在鍛造產生的翹曲要用大小錘子敲平,並磨出鋒利的刀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作業。
▲雕刻師在刀身上刻字
經過多次嚴密的檢查,富有經驗的銳利目光,才能造出沒有細微缺陷的菜刀。 在最後裝把的工序中,將刀插入刀把的孔中,用木錘敲打使其固定。敲打過度會使刀把斷裂,敲打到多深為好,要聽微妙的聲音變化加以判斷。最後在刀把上刻上購買人的姓名和菜刀的牌子。
▲水野鍛鍊所手上拿著類似關刀的刀,是她祖父所打造的,原本是放在神社上做為驅魔避邪使用的神器。
一把把認真製造的堺菜刀,受到了「一看菜刀就知道手藝高低」的專業廚師的絕大信賴和高度評價。根據購買人的希望精細加工的,厚度和長度僅差數毫米的菜刀,是憑工匠高超的技術與明銳的感覺產生的。技術精湛的工匠所製造的菜刀,對日本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關於我們:微信號 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編輯QQ : 3025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