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匠精神的結晶—堺市刀

2021-03-05 冷兵器研究所

在堺市有很多古墳、5世紀左右、為建造古墳而製造工具、奠定了發展冶煉技術的基礎。到16世紀後半葉、從葡萄牙傳來的香菸已在國內種植、這就需要大量切菸葉的刀,促使堺市開始發展起「菸葉刀」製造業。


▲堺市頭號匠人土井敬次郎

在江戶時代,鑑於這種刀的鋒利,接受幕府授予的「堺極」的印鑑,作為專賣品,從而聞名全國。利用傳統的工藝製造的堺菜刀,由很多企業分工製造,有的將金屬加熱使其變軟,用錘子敲打使其平展而形成菜刀的形狀,稱為「鍛造」;有的將已形成形狀的菜刀加以研磨切割,稱為「研刃」;有的則用非常結實的樸木製作刀把,稱為「裝把」。

繼承並進一步發展古代冶煉技術而製造的堺菜刀,由剛柔的底鐵和堅硬的鋼構成雙重結構。在加熱到2000℃的焦炭中煅燒底鐵和鋼,使其重疊而貼合到一起。在所謂的鍛造工序中,比較困難的是設定爐子的溫度。溫度過高時,刀刃容易缺口,過低則造成底鐵與鋼結合不良,必須邊察看燒得通紅的鐵塊,邊調節溫度。判斷溫度是否合適,已經成了工匠的一項高超技術。 

在刀刃的研磨工序中,工匠的手藝也大顯身手。菜刀絕對不容許出現翹曲。在鍛造產生的翹曲要用大小錘子敲平,並磨出鋒利的刀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作業。 


▲雕刻師在刀身上刻字


經過多次嚴密的檢查,富有經驗的銳利目光,才能造出沒有細微缺陷的菜刀。 在最後裝把的工序中,將刀插入刀把的孔中,用木錘敲打使其固定。敲打過度會使刀把斷裂,敲打到多深為好,要聽微妙的聲音變化加以判斷。最後在刀把上刻上購買人的姓名和菜刀的牌子。 


▲水野鍛鍊所手上拿著類似關刀的刀,是她祖父所打造的,原本是放在神社上做為驅魔避邪使用的神器。


一把把認真製造的堺菜刀,受到了「一看菜刀就知道手藝高低」的專業廚師的絕大信賴和高度評價。根據購買人的希望精細加工的,厚度和長度僅差數毫米的菜刀,是憑工匠高超的技術與明銳的感覺產生的。技術精湛的工匠所製造的菜刀,對日本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THE END

我方為金臺新媒體聯盟核心成員

關於我們:微信號 LBQYJS

更新時間: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時段

投稿郵箱:302511404@qq.com 

編輯QQ : 302511404 

相關焦點

  • 濤哥尋刀:堺市之光----堺孝行
    關市和堺市都是大阪府下的地級市,其中,關市是機制刀的天下,我們熟悉的「旬刀」、YAXELL,MISONO等工廠都在這裡,國際品牌蜘蛛,冷鋼,SOG,FK的代工點也在關市,日本乃至全亞洲最大的代工OEM產地,但是手工品牌非常稀少。而堺市則是匠人們的聚集地,日本80%以上的職業料理人用刀,都由堺市供應。單單全手工制刀的製作所就有幾十家,獨立品牌數十個。
  • 堺市龍頭——堺孝行
    堺孝行,1947年成立於日本大阪府富田林市,前身是青木一郎商店。1967年搬至位於日本廚刀四大產地之一的堺市至今。1964年取得堺孝行,堺菊孝商標。1967年在大阪府堺市創立工廠。從堺孝行的匠人介紹中就可見一斑,堺市龍頭的地位絕不是徒有虛名。
  • 「日本茶人之都」 堺市的茶文化發展史
    千利休畫像(堺市博物館蔵)堺市茶文化是日本茶文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堺市茶文化的發展和貿易形式、歷史變遷、禪宗僧侶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我們不妨先對堺市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作一個概觀。堺市的草庵茶室和「三階藏茶室」的樣子,我們可以從1605年繪製的《堺住吉祭禮圖屏風》窺知一二。1577年來到日本的耶穌會傳教士羅德格裡斯在他的《日本教會史》中,對堺市的被稱作「市中之山居」的草庵茶室有所描述。文中所描述的「草庵茶室」、「市中之山居」以及「侘」或「寂」的理念,應是從寧波通過堺市海商傳入日本的中國茶文化。
  • 從「天皇料理人」的廚刀看日本刀具中的武士魂丨日本文化
    按照好萊塢電影追求高品質的精神,這樣的情節即使算是虛構也不能算是科幻,因為好萊塢的作品大多不會嚴格按照生活中的事實來編寫劇情。世界上沒有哪一把刀能夠鋒利到像電影情節裡那樣削鐵如泥,削圍巾如絲。但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像吞下一粒爆米花一樣簡單而形象生動地感受到日本刀劍神話般的鋒利。
  • 歷史、文學與茶道的城市──大阪堺市
    至日本大和王權建立 於堺市建立以仁德陵古墳為首的一百多座古墳。鎌倉時期開始發展為漁港,到日本戰國時期,已成為一大貿易港口,是對明貿易(即中國明朝)及南蠻貿易(即西洋)等與海外交流的據點,可謂繁榮一時,而堺市生產的刀具、線香以及自行車等傳統產業都十分有名。
  • 「青山一道,共擔風雨」,港城小朋友的祝福和愛心口罩發放日本堺市啦!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蔓延,日本不少地方出現了口罩等物資短缺的現象。這幾天,連雲港市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和連雲港機關實驗幼兒園一起為日本堺市教育委員會捐贈愛心口罩,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通過繪畫等形式送上了祝福。堺市是連雲港的第一座「友好城市」。1983年,連雲港與日本堺市締結友好城市關係,到今天,連雲港市與堺市結好已經37年了。
  • 日本大阪堺市!玩轉世界文化遺產的搞怪埴輪布丁
    這是由大阪堺市所推出,打造成埴輪土偶造型的甜點。除了可愛之外,其實它還有一段歷史淵源喔!這次要為大家介紹「埴輪布丁」誕生的由來及搞怪又可愛的限定款布丁吧!埴輪布丁是什麼?日本許多地方都有3~7世紀左右留存至今的大型古墳遺蹟,對於喜歡歷史文化的人來說,可以說是必去的觀光景點。位於堺市的「百舌鳥古墳群」,現存44坐古墳,其中的「仁徳天皇陵古墳」更是日本最大古墳。
  • 日本堺孝行白虎白一鋼手工制柳刃
    堺孝行的白虎是其主打產品之一,按堺孝行自己的描述是:使用最高品質的安來白一剛,按照傳統工藝鍛造,研磨而成的廚刀,裝在黑檀八角兩輪柄上,並配有刀鞘,是堺市刀具最高的傑作。這款刀子也是非常有人氣的一款刀子,銷量一直很好,有三種刀型:
  • 日本廚刀:人與刀合二為一的境界丨日本文化
    按照好萊塢電影追求高品質的精神,這樣的情節即使算是虛構也不能算是科幻,因為好萊塢的作品大多不會嚴格按照生活中的事實來編寫劇情。世界上沒有哪一把刀能夠鋒利到像電影情節裡那樣削鐵如泥,削圍巾如絲。但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像吞下一粒爆米花一樣簡單而形象生動地感受到日本刀劍神話般的鋒利。
  • 日本武士在法國人面前瘋狂自殺:讓西方驚恐的日本堺事件
    1868年3月16日,日本堺市妙國寺,11名將要被處決的日本武士,瘋狂地切腹自殺,面對法蘭西人的索賠,更是有很多武士自願請求赴死。法國人們駭然失色,嚇得面如土色,這些人都是日本方面推出來,給他們賠罪的,但是,他們卻沒想到日本武士如此瘋狂!悍不畏死!
  • 喜歡日系廚刀,這三大產地你都知道嗎?
    而堺的品牌也確實很出名,比如我們熟知的堺孝行,源泉正,醉心,幸之佑,源昭忠,堺佑助作,英等等均是堺市的獨立品牌;同時有次,正本,木屋,子之日等品牌也主要由堺市匠人負責加工,無數知名的料理人都在使用堺的廚刀,可以說日本響噹噹的一線手工/半手工廚刀品牌,基本都是堺市刀匠打的,足可見其實力和水準。
  • 《工匠達人》日本的國寶級工匠
    紀錄片《工匠達人》二十位日本國寶級老工匠鋼 筆川窪克實    工匠所製作的鋼筆,從筆尖到筆桿都是一人親手包辦完成,其中所投注的心力不可言喻,但卻讓使用者感受到達人所投注的熱情。    小田原木製品池谷貞男 小田原的木製品在日本是數一數二的有名,從12世紀就有從中國傳過來的鎌倉凋刻,到講究超的輪絞技術-小田原漆器,還有200年前發跡的箱根鑲嵌木細工,都深受人們的喜愛。本集工匠也秉持著小田原獨特的傳統,持續了30年的傳統之美,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 【南開明史學第51期】博碩論壇 | 安藝舟:勘合貿易視野下中日兩國城市興衰的關聯性——以寧波、博多與堺市為中心
    勘合貿易視野下中日兩國城市興衰的關聯性——以寧波、博多與堺市為中心安藝舟摘要:明初與日本的官方往來通過勘合貿易進行。早期日本遣明船以兵庫為始發地,在博多中轉,赴明後進泊寧波港。應仁之亂後,始發港從兵庫轉移到堺市。以明朝的政策導向為依託,憑藉勘合貿易,寧波、博多、堺市都曾達到一定程度的繁榮。
  • 徹底搞懂日本廚刀,你會忘記雙立人
    日本廚刀在專業領域享有盛譽,他們的性能品質經常勝過德國同行,而它們的價格大多數情況下卻比同等級德國廚刀便宜很多, 但它們卻不被人們熟悉。隨著西餐和日本料理的流行,中國年輕都市家庭紛紛放棄了傳統中式廚刀,直接投入洋貨的懷抱。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進口廚刀之間的真正差別。在國內商場人們不太容易看到日本廚刀。
  •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市委統戰部舉行市統戰系統勞模...
    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市委統戰部舉行市統戰系統勞模先進事跡報告會 2020-12-1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了解日式廚刀嗎?記住,一眼看完
    日本的廚刀種類繁多,短時間想弄明白還是有點難,什麼出刃、柳刃、身卸、蛸引、鮭切……(想打人)等細分就不提及了,或許之後會考慮寫一篇細分出瞅瞅。那麼▼其實,為什麼要說日本的刀具呢?簡單四個字:歷史沉澱!誰讓人家做刀的歷史有上百年光景了呢,光是有次這個品牌就創立於1560年左右,歷史傳承超過450年,日本最老牌的手工包丁品牌,沒有之一。
  • 工匠精神 | 日本最古老的建築公司金剛組為什麼可以存活1428年!
    西域高僧佛圖澄組織過一支建築工匠隊,修建了800多座寺院;鑑真和尚東渡日本,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金堂。工匠在日本一般是自由職業,但金剛組一開始就是編制體系。他從朝鮮百濟請來了三位佛寺工匠「柳重光(即金剛重光)、早水、永路」修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四天王寺」。寺裡供奉的是佛教四大金剛——持國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增長天王。
  • 日本的職人氣質 vs 中國的工匠精神
    這個職人氣質在國內被稱為工匠精神。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小米董事長雷軍在例舉國人赴日本搶購電飯煲時也提及,米粒正在電飯煲裡吸水、膨脹,一粒一粒逐漸變得香軟甘糯、顆粒晶瑩,包裹它們的除了水汽和溫度,還有一顆匠人之心。可惜,在全民向錢看的中國,職人似乎不受尊重。
  • 太原弘揚工匠精神向「晉陽工匠」看齊
    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王雁12月11日,為更好地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2020年太原市勞動模範表彰暨第三屆「晉陽工匠」命名大會舉行。會議宣讀了《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表彰模範單位(集體)和勞動模範的決定》《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命名太原市第三屆「晉陽工匠」的決定》。市領導為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頒獎,3名獲獎代表作表態發言,「晉陽工匠」代表向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發出倡議書。
  • 80多歲的香港刀王,手工磨一把菜刀上千元,用心傳承中國工匠精神
    當今世界,工匠精神盛行,因為經營事業亦如做人,你所出品的每一件產品,就意味著你所行下的人生。工匠精神不容易得,它有著對人心深刻的考驗,若無堅守心理,恐怕達不到這一境界。而今天我們講的"中國刀王"的故事,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