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第...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甘桂花,是畢節市赫章縣水塘堡鄉新民社區第一書記。   我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民情,找準工作的切入點。通過進村入戶拉家常、院壩會棸民意、黨員座談民情、幹部會議謀發展等方式了解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攀比之風盛行,比的不是誰家勤勞致富而是看誰家得了國家多少救濟,得到了多少照顧,把脫貧致富寄希望於國家政策和幹部幫扶上。

針對這種思想狀況,我決定從精神扶貧入手,把扶貧的著力點放在扶志和扶智上。一方面,利用農民講習所這個陣地,召開社區幹部、組幹部和黨員會議,大力宣傳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號召居民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扶貧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引導村民外出務工,不能外出的上公益專崗、向林業局申請護林員等措施,引導居民樹立精準脫貧一靠自己二靠政策三靠幫扶的思想觀念。還通過走訪家中有學生的貧困戶,給學生講要用知識來壯大自己,靠自己來改變自己家園的現狀。  兩年來我一直紮根新民社區,把自己當作新民社區的一員,社區的事就是我的事,村民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多方協調為新民村爭取項目,爭取項目資金達600萬元,帶領新民社區居民民種植皂角750畝,種植李子1400畝,向林業局申請國有儲備林項目,為農戶增加收入。注重選準合作社帶頭人,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發展路子,調動了居民的積極性,找準了一條產業脫貧,產業致富的好路子。

鄉裡鄉親中總會發生一些矛盾糾紛,我就想辦法協調。村民李定開因誤會動手誤傷了鄒建才,我得知此事後,打電話給當事人雙方家屬到村委會進行調解,現場調解並沒有達成共識,我一次又一次的走上門進行協商,最後各讓一步解決了這場糾紛。  今年九月,我遍訪貧困戶過程中,走到貧困戶楊國全家時,房門緊閉,敲門也沒有回應,以為沒人在家,剛想往回走,突然聽到房內有響聲,我立即從窗戶往裡看,發現楊國全摔倒在地上,就立即組織鄰居弄開房門,發現楊國全頭皮破裂足,滿臉是血。  由於楊國成家只有一個人,沒人照顧,我立即打120急救電話求救,通知楊國全二哥楊國成和鄰居送醫。楊國成出院後,逢人便說:「要不是甘書記,我命都沒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因為工作常常對不起家人,還記得我家小孩經常生病,給孩子看病花了不少錢,2019年春節縣委組織部來慰問,我轉手將慰問金送給了貧困戶楊國亮家,楊國亮精神病犯了但是沒錢送進精神病院,聽說他家的事情後說:「他家比我跟需要組織的關心。」最後還幫楊國亮家申請臨時救助,並給楊國亮家上低保措施。  作為一名扶貧幹部,一名基層第一書記,我只有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用熱心腸對待每一位群眾。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星 整理

編輯 胥芬芳

編審 楊儀 李劼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靠自己才是最踏實的丨赫章縣水塘堡鄉田壩...
    我叫劉會飛,今年四十六歲,我家四口人,三個孩子,我們一家是赫章縣水塘堡鄉田壩社區田灣灣組的村民。原本我家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料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丈夫在一場意外中去世,當時最小的孩子只有四歲。我的天都塌了,丈夫去世,我帶著三個兒子可怎麼生活,完全不知道咋辦了。
  • 「我的扶貧故事」茶花村是我的第二故鄉,村民是我的親人丨赫章縣輔...
    我叫陳松,赫章縣統計局幹部,2018年7月,我秉著「以扶貧為己任,視群眾為親人」工作態度,來到深度貧困村輔處鄉茶花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  用心用情幫扶,換來群眾認可。2019年12月26日,我打電話給吳長清宣傳就業政策,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我,他從樓上摔下來了,我立即趕到他家,幫他聯繫車、聯繫醫院,抬他上車,他特別感動,後來每次到他家,對我特別熱情,一個勁的感謝我,總要做飯給我吃。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倔」老頭兒的故事|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駐...
    我叫趙明,是赫章縣鐵匠鄉文化站站長、鐵匠鄉共同社區駐村幹部。2018年,我到赫章縣鐵匠鄉共同社區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目前,社區的貧困戶已經脫貧清零。在幫扶脫貧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不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為了扶貧我先後三次取消婚禮丨赫章縣德卓鎮沙泥...
    我叫李彩明,今年37歲,是畢節市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2019年7月16日,到赫章縣德卓鎮沙泥村擔任駐村幹部。  初到沙泥村,由教育工作轉變到脫貧攻堅工作,角色的轉換讓我很懵懂,為了更快適應工作,我加快熟悉本村基本情況,學習扶貧政策和駐村知識,配合同事們理清村發展思路,制定村脫貧方案。
  • ...村民們都叫我「小黑」丨赫章縣水塘堡鄉新都村黨支部書記蔣孟虎
    我叫蔣孟虎,今年33歲,現任赫章縣水塘堡鄉新都村駐村幹部兼黨支部書記。  因為他們都既沒有技術又沒有太多文化,所有這些年看到表面上家家高房大屋,但實際生活並不如意。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尋找一條能讓新都老百姓致富的道路。  路是我在新都村打的第一仗。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國家政策一路宣講  披著星星  頂著月亮  你是扶貧的趕路人  你來了  我也來了  我們都來了  我們是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我們心向黨旗和群眾  不忘初心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圓了就學夢丨赫章縣赫章漢陽街道銀田社區居民
    我叫楊叔芳,原是赫章縣威奢鄉大營村村民,2019年7月搬遷到赫章漢陽街道銀田社區居住,我們一家從村民變成了市民。   我在赫章縣威奢鄉大營村生活了十四年,十四年的光景,十四年間的回憶,十四年的成長故事,加上十四年的鄉愁隨著搬遷一起被帶走,帶到了新的居所,帶到了記憶深處……搬遷前,我每一天上學卻要歷盡千辛翻山越嶺,周末回家成了遙不可及的夢,進村的路除了簡單的摩託車,一路顛簸心驚膽戰沒人願意去,也沒別的交通工具能去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孩子們口中的「張老師」丨赫章縣安樂溪鄉豐...
    我叫張樹,今年43歲,赫章縣安樂溪鄉豐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本是畢節市工商聯辦公室主任的我主動向單位黨組申請,到單位幫扶的豐巖村任第一書記。總有人這麼問我,因為安樂溪鄉是全市貧困發生率最高的鄉鎮,豐巖村又是安樂溪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深度貧困的帽子不知道戴了多少年。  我到豐巖村後,教育扶貧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教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山東三箭集團黨委開展系列活動慶祝建黨99周年 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
    日前,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山東三箭集團黨委開展系列活動,進一步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繼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兼顧疫情防控需要和生產實際,黨課在主會場之外其他辦公基地、駐外項目設立23個視頻直播分會場。三箭集團領導班子成員、各經營單位管理團隊、全體共產黨員、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近600人到會聽課。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的美好生活而奮鬥丨赫章縣媽姑鎮九股村...
    我叫劉世承,是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工礦建築系一名普通教師。根據學校安排,我於2019年7月至今在赫章縣媽姑鎮九股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到村裡時,我對一片茫然,駐村幫扶工作跟我所熟悉的教學工作相去甚遠。
  • 畢節市計生協在赫章縣開展義診宣傳服務活動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健康扶貧下基層,生育關懷暖民心。1月13日,畢節市計生協攜手市第二人民醫院、赫章縣計生協、赫章縣婦幼保健院到赫章縣水塘堡鄉田壩村開展「健康扶貧下基層」、「生育關懷---送溫暖」義診宣傳服務活動。畢節市計生協專職副會長曾家權、秘書長韓榮參加活動。
  • 「我的脫貧故事」真摯的愛情與「甜蜜」的事業丨赫章縣雙坪鄉回水...
    我叫何祖貴,今年28歲,是貴州畢節赫章縣雙坪鄉回水社區村民。我出生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喜歡跟著養蜂的爺爺在山上到處跑,逐漸熟悉了各種蜜蜂的習性,還傳承了爺爺的養蜂技術,成了爺爺的幫手。  2015年,在大學讀書的我和剛考取大學的高中同學胡義確定了戀愛關係,2019年胡義大學畢業後我們就兩人結為夫妻。  彼時,脫貧攻堅正決戰決勝,鄉村振興如火如荼,返鄉創業漸成潮流。我的很多同學都選擇回到農村投身「鄉創」,並取得了成功。徵得妻子的同意後,我辭去了在省城的媒體工作,帶著妻子回鄉創業,成了「鄉創」大軍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主動請纓駐村丨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下沉幹部...
    我叫唐超,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下沉幹部。石板河村轄10個村民小組545戶27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56戶1422人,未脫貧36戶154人,貧困發生率為5.56%,是赫白果街道深度貧困村之一。
  • 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西安郵電大學各黨員工作站動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加居住地街道、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廣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踴躍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在奉獻作為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參加志願服務,勇當戰「疫」先鋒。
  • 「我的扶貧故事」老楊的笑容像蜂蜜一樣甜丨赫章縣興發鄉營盤社區...
    我叫張以傑,我幫扶的貧困戶叫老楊,全名叫楊紹文,在寨子裡人們都親切地叫他老楊。老楊住在赫章縣興發鄉營盤社區箐口,一個座落著一個20多戶人家的苗族寨子。箐,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之意。2019年7月,根據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下沉到興發鄉營盤社區,並指定具體幫扶7戶貧困戶,其中就包括老楊家。  老楊的二兒子長期在家,沒有外出務工,家裡的勞動力不能帶來經濟收入。而老楊今年已經64歲,不再是勞動力,幸好雖然年紀大,身體卻很健朗,他有一個簡易的蘭花棚,通過種植蘭花,能增加一些收入。
  • 扶貧故事丨初心照亮德江扶貧路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一天也不耽誤 一天也不懈怠家裡每年的收入都用在了孩子讀書上,日子過得十分清苦。她作為德江縣第一批「特殊群體」來到十七冶遵義·未來城項目工地務工。在這裡,她一個月能收入4000餘元。同樣在工地務工的德江縣荊角鄉茶山村村民安正南以前也在工地幹過,他表示這次進的工地要求更高,「以前在老家也是做建築工程,但只知道下蠻力,不懂啥技術,來這裡通過技術人員們做培訓和指導,我還學到了不少以前不懂的東西嘞。」
  • 「我的扶貧故事」一往無前扶貧路,矢志描繪新藍圖|赫章縣水塘堡鄉...
    我叫雷紹永,赫章縣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現任赫章縣水塘堡鄉合心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23日,我回到家中卸下城管制服,換上8年來沒有時間常穿的便裝。妻子問我:「你不是每天晚上都還要出去開展執法工作,怎麼今晚換上便裝?」我說:「我準備去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之前沒有跟你說,是怕你有什麼想法。」,話剛說完,妻子就楞住了,「你下去駐村,我們怎麼辦,我馬上就要到預產期了。」。  說實話我的心裡很愧疚,但還是踏上了駐村的路。
  • 他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他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2020-04-09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弘安: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不管是特殊時刻的抗疫擔當,還是為扶貧攻堅注入社會力量,或是潤物細無聲的持續慈善事業,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民生,滁州金弘安米業有限公司以先行示範的責任使命,履行好社會責任,堅守糧食安全戰線,用實際行動踐行糧食企業使命擔當,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向追求。
  • 「我的扶貧故事」大方縣達溪鎮壩子社區第一書記李輝:牢記使命擔...
    如今,壩子社區63戶226人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7月,在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抽查時,壩子社區以0漏評、0錯退、群眾認可度100%的傲然成績通過評估檢查。從縣委機關工作人員,到群眾親熱呼喚的「天麻書記」,李輝說,讓黨放心、讓群眾放,是以他為「班長」的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幹部的應盡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