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銷量破600萬大關後,這個品牌立下1000萬輛年銷量目標2020開年不利,受疫情影響,國家採取強制「宅家」措施,人們生活自由受到影響的同時國家經濟受到重挫……中國迎來了2008年經濟危機後的又一至暗時刻。
得益於中國一直堅守和平共處的原則與各國保持經濟、政治往來,我國醫療物資緊缺的消息一出,就得到了俄羅斯、日本等多方援助。另一方面,儘管大部分企業延緩復工,但不少企業渾身解數使妙招,通過直播、電商等線上渠道使得中國經濟再現生機。
領先全球的中國品牌
萬物復甦之際,雅迪控股(01585)在3月27日發布2019年企業財報,全年營業額119.68億元,較2018年增長20.7%,為市場資本打了一支強心劑。2019年更是投入3.8億元用於研發,高研發投入下, 雅迪2019年累計專利數量763項,截至2019年12月31日,出口美國、德國等83個國家,全球經銷商共計2155個,全球門店共計20750家。在龐大的軟硬體設施支持下,雅迪2019年全球銷量609萬輛。雅迪作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能夠實現全年銷量609萬臺的銷量成績實屬不易,這意味著全球每天平均賣出1.67萬臺雅迪,每小時賣出694臺。
低碳化已成為全球重要趨勢,綠色出行一直是各國認同的出行理念,而兩輪電動車對節能減排的貢獻顯著,其重要性在世界範圍內將愈發凸顯。尤其疫情爆發以來,《人民日報》、央視、疾控中心等紛紛公開倡議步行或騎車出行,避免交叉感染。一方面,作為更安全更環保的出行方式,使用兩輪電動車在政策層面得到更多鼓勵;另一方面,隨著城市擁堵程度加深,兩輪車的用戶接受度越來越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引爆了市民對兩輪電動車需求。
電動車不是小行業,伊維經濟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中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到2.9億輛,並預計這一數據到2023年將突破3.5億輛。2019年總體的銷量將達2800萬輛,2023年預計達到3500萬輛。
隨著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國家對新能源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國標政策的發布進一步推動行業規範化、集中化。根據中自協的數據,2018年電動兩輪車的銷量在2600萬輛左右,十大電動車品牌總銷量達1600萬臺。雜牌加速淘汰,龍頭效應愈顯,雅迪通過堅持「更高端的電動車「戰略,不斷刷新銷量紀錄,連續三年全球銷量領先。
市面上兩輪電動車的品牌不勝枚舉,為什麼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雅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費升級,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願意選擇高品質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我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一直很大,截至2018年年底超過2.9億輛,2023年或將突破3.5億輛,行業增量與存量替換共同構成了行業的高速增長。消費升級大勢下,用戶將更傾向購買更好的產品。作為電動車高端製造的開創者和引領者,雅迪在設計產品時堅持圍繞「更高端」戰略進行體系化部署,以自主科技結合全球頂尖資源,打造有幸福感的產品,提高用戶生活品質,為全球兩輪電動車消費者創造「更高端」的綠色生活方式。
通過整合全球頂級資源,雅迪持續高投入進行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引入了包括特斯拉同款的松下電池、戴森首選的瑞典貝格進口漆、3年不變色的德國拜耳抗紫外線 PC 原料大燈,以及國際一線摩託車品牌同級別前後液壓減震川南減震等在內的16大頂級供應商,積極部署全球化戰略雅迪在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重慶、安徽、越南七地擁有生產基地及一家工業設計技術中心,同時擁有行業唯一的兩個國家級企業實驗室的企業(CNAS實驗室)及五大技術研發中心。專注於生產高端的智能電動車,雅迪為用戶提供不一樣的用車體驗、一流的品質保證和優質高效的服務體驗。
堅持「內外」兼修,不忘回饋社會
在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同時,雅迪不僅肩負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企業民族責任,還要發揮好國內電動車行業的龍頭企業的榜樣作業。一方面,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對外出口產品,雅迪時刻揚起「中國智造」的大旗,多次獲得國際權威大獎,2017年獲評亞洲最具投資價值品牌、德國權威機構TÜVSÜD EN認證等獎項,旗下雅迪G6海外版還斬獲一向以匠心製造聞名的德國紅點獎產品設計大獎……雅迪正為中國品牌在全球崛起出一份力。另一方面,雅迪在非常時期也充分展現了龍頭企業的擔當,捐贈3000萬元防護物資和10000輛電動車支援湖北疫區的醫護及安保人員,疫情期間也按照滿勤支付員工工資,保證員工的穩定收入。正是因為有包括雅迪在內的一批社會責任感強烈的企業,中國民生與經濟才能在疫情期間迅速恢復。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雅迪與全球16個頂級供應商和4大世界頂尖工業設計機構設計合作,出口德國、美國等83個國家,成立20年在全球超1/3國家和地區(全球共233個國家和地區)站穩腳跟,總市值52.41億元港元。歷經本次疫情,兩輪電動車的市場需求或將提升。雅迪董事局主席董經貴曾表示,2020年雅迪銷量預計突破1000萬輛。雅迪會給到消費者怎樣的驚喜,以實現1000萬的銷量目標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