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南鄭、城固民俗社火哪家強?

2021-02-26 大美洋縣


    社火在漢中市各區縣都有流行,裝扮樣式各有特色,在春節時期,鄉鎮都有巡迴表演,形式多樣,熱鬧非凡。

金豬拜年辭舊歲

激情飛揚迎新年

2019年2月19日

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

南鄭城區街道

鑼鼓喧天、人聲鼎沸

一片歡騰的景象

來自南鄭區各個鄉鎮的龍燈與舞獅

集體在城區的東、西大街上鬧新春

為全區人民送去了誠摯的新春問候

獻上了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

雖然活動時間為上午10點30分

但早上8點剛過

街頭已是人山人海

各鎮人民從四面八方湧來

爭相觀看這一年一度

最接地氣、最具年味

的民間藝術表演

圖片:美篇@葉侖

鑼鼓響起

兩條巨龍騰空飛舞

金龍追逐寶珠飛騰跳躍

裝飾靚麗的社火彩車依次駛過

倍受群眾喜愛的

協稅社火表演也盛裝亮相

一個個氣勢十足的特色方陣

一個個活靈活現的騰龍舞獅

一個個優美輕快的旱船表演

為南鄭父老送上了

最真摯的新春祝福

讓群眾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魅力

給節日的南鄭增添了一份喜慶

圖片:美篇@葉侖

百餘名威風鑼鼓

舞龍舞獅的隊員們

齊聚一起

吶喊聲響徹雲霄

他們代表著各鎮人們的熱情

瀟灑歡騰,奔放起舞

以磅礴的氣勢舞出

南鄭人民在新的一年裡

越來越好的喜悅心情

精彩的表演

讓南鄭城區成為歡樂的海洋

觀眾的喝彩和掌聲

把豬年春節的歡樂氣氛

不斷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歡歡喜喜過大年,紅紅火火鬧元宵

19日,城固縣舉行了

2019年迎新春民俗文化巡遊活動

來自各鄉鎮組成的文藝巡遊方陣

圖片:城固吧@瞬間晨暉

他們敲打著歡快的鑼鼓

揮動著五顏六色的花環

排成浩浩蕩蕩的長龍

走街串巷巡遊展演

把城市的街道變成了

一片歡慶的海洋

現場的氣氛一浪高過一浪

巡遊為全縣人民送上了

節日文化大餐和新春祝福

圖片:城固吧@瞬間晨暉

城固文藝表演形式豐富多彩

除社火、舞獅、舞龍等傳統項目外

還有頗具地域特色的彩蓮船

秧歌舞、腰鼓舞等表演方式

深受群眾喜愛

圖片:城固吧@瞬間晨暉

數千名表演者身著盛裝

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

腳底踩著歡快的鼓點

盡情地舞動著手帕和彩扇

用力地揮打著鑼鼓

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

一個個精彩的節目

贏得周圍觀眾的陣陣掌聲

逗得群眾哈哈大笑

鏗鏘的鑼鼓,敲出洋縣人的豪邁

歡快的秧歌,扭出古洋州人的風採

正月十五

上百臺社火表演隊湧上洋縣街頭

進行了文藝匯演

上午10時

社火遊演隊伍

如一條開閘的彩色河流

從縣城開明廣場出發

在鑼鼓、禮炮的輪番交替聲中

在花車、燈籠和人群的簇擁中撲面而來

舞動的長龍一會上下左右翻滾

一會起伏蜿蜒擺動

傳遞出了濃濃的年味和新年的祝福

「咚咚咚……鏘鏘鏘……」

隨著群眾歡慶的鑼鼓聲

表演者統一服裝,熱情高漲

敲出振奮人心的鼓聲

展現洋縣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懸臺社火是洋縣當地

大型民間社火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元宵佳節,在喜慶的社火隊列中

懸臺社火往往作為重頭戲閃亮登場

洋縣的懸臺社火依據

歷史典故、現代文化

形成了一個個造型逼真

寓教於樂的表演內容

每一臺社火都源自

一個精彩的故事或傳說

社火上的人物多以

傳說故事人物為原型

裝扮成故事裡的人物出現

鞭炮聲、歡呼聲和鑼鼓聲匯成一片

市民們陶醉於文藝演出的同時

一些年輕人還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將精彩的瞬間分享到朋友圈

一臺臺社火遊走著

一陣陣歡呼聲此起彼伏

洋縣藝人們憑藉執著的熱愛

堅定的信念,代代傳承著這項

高、險、奇、妙的古老技藝

來源:漢中市旅遊

大美洋縣∣洋縣本地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投稿:10214867@qq.com  
小編妹妹微信:www5tg
關注,投稿是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漢中洋縣傳統婚俗變遷
    灰濛濛的冬夜,沒有燈光憑公路白色反光人眼判定,如天底黑洞,不知路有多遠,過去漢中有一句俗話「寧走城固到漢中七十七,不走城固到洋縣五十一」,就是指這條路。那時城固到洋縣只有江南有公路,江北還沒修(現108國道),到洋縣人與物資到王爺廟有渡船過江進城,王爺廟也有物資轉運站,漢江大橋八十年代修通後,渡船和轉運站才失去功能。這五十裡地我們摸黑走了八個多小時,累得只想倒地就睡,快早上四點才到姐夫家。
  • 集賢社火 古樸與勇敢的民俗傳承
    集賢社火 古樸與勇敢的民俗傳承 集賢村東村、西村、新城村、北街村等村落的鄉親們依據各自社火隊的傳承,或乘車或騎馬或步行,在主要街道之間巡遊,引來十裡八鄉的群眾紛紛圍觀,很是熱鬧。      據了解,集賢社火形式多樣,是當地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是集賢老一輩人代代相傳,已有數百年歷史,其中一些獨特的展演形式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 晉源民俗,太原民間社火的形成演變與歷史溯源!
    晉源民俗,太原民間社火的形成演變與歷史溯源!
  • 礦區白彪紅臉社火!河北的驕傲!
    補充介紹:《白彪紅臉社火》項目位於石家莊井陘礦區鳳山鎮白彪村。它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武術表演項目,是群眾在年節慶典、廟會上自娛自樂,表演性強的民俗表現劇目。由於白彪紅臉社火實戰性強,對打迎點真實好看,社會給以「白彪的點」的美稱和讚譽。白彪紅臉社火的最大特點是各種演練技能講究手、眼、身、法、步動作到位,且表演動作速度快,給人以眼花繚亂之感,紅臉社火第一它講究打臉(化妝),打臉要根據表演節目的人物來化妝,如關公的紅臉、張飛的黑臉這都有講究。第二講究服裝,服裝也要根據節目的表現人物需求來穿,但講究不象臉譜那樣嚴格。
  • 《漢中民俗》——羊皮鼓
    過去,《羊皮鼓》只在寧強、略陽、南鄭等縣的部分山區流行,多為祭祀、慶壇、春節時由端公或民間藝人表演。表演者,頭纏紅、黃大布帕,上插黃裱紙花,身穿長衫(長衫一角紮起),腰捆繡有神鬼圖案的紅、黃絲帶,腳蹬麻鞋,一手執鼓、一手握捶,邊敲邊唱邊舞。一般在主家堂屋、院內放一條長板凳,舞者在凳子上和周圍相互配合著對舞。其舞蹈原始、簡單、粗獷。鼓點變化不大,唱詞多以傳統的民歌為主。
  • 「十一」假期周邊遊之井陘|在天路趕山貨大集 在古村落賞民俗社火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馬冬勝 通訊員 王保龍)" 十一 "8 天假期馬上到來,如果你還沒想好到哪裡玩兒,那麼就去井陘看看吧,這裡為遊客備好了豐盛的民俗文化旅遊大餐,8 天假期,不重樣的精彩等著你。1、井陘天路山貨大集活動。
  • 正在醒來的大漢山 未來南鄭是這樣的
    漢山想必南鄭的夥伴們再熟悉不過了,她陪伴了每一個南鄭人的成長,是南鄭的標誌,也是遊子心中的燈塔。
  • 2019第四屆中國有機大會贊助之洋縣有機黑米
    洋縣黑米古稱「粳谷奴」,外皮墨黑,內芯雪白,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洋縣黑米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常食洋縣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明目活血的作用。若用洋縣黑米與陝北紅棗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們稱之為「黑紅雙豔」。用洋縣黑米配以白果、銀耳、核桃仁、花生米、紅棗、冰糖、苡米做成黑米八寶粥,是難得的高級滋補美食。
  • 眉縣、隴縣、鳳縣、乾縣、富縣、洋縣、勉縣、佳縣,盤點單字縣
    眉縣、隴縣、鳳縣、乾縣、富縣、洋縣、勉縣、佳縣,盤點陝西單字縣;眉縣太白山、隴縣關山、鳳縣花椒、乾縣乾陵、富縣蘋果、洋縣朱䴉、勉縣定軍山、佳縣紅棗,快來圍觀陝西單字縣的名片!乾縣民俗底蘊深厚,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弦板腔和省級「非遺」蛟龍轉鼓,特色小吃「乾州四寶」——鍋盔、掛麵、餷(chā)酥、豆腐腦更是名揚中外。此外醬辣子、豆麵糊、漢堡、饃豆豆等也是特色美食。境內的龍塘溫泉、響石潭、乾陵、乾陽書院等景觀也令人嚮往。
  • 第三屆黑谷杯羽毛球比賽在洋縣龍泉山莊完美閉幕
    10月28日下午,漢中市第三屆朱䴉黑谷杯羽毛球團體賽在洋縣龍泉山莊體育運動中心完美閉幕。
  • 【春暖武山】天水武山:多彩社火鬧「上九」(組圖)
    原標題:【春暖武山】武山:多彩社火鬧「上九」(組圖)  2月5日,農曆正月初九,俗稱「上九」,每到這一天,武山群眾會自發組織耍獅子、扭秧歌、劃旱船、唱小調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動,熱熱鬧鬧鬧「上九」,紅紅火火過大年。
  • 洋縣:「三全面」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連日來,洋縣各級積極投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通過全面摸排宣傳、全面防控檢查、全面強化保障,著力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確保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月27日,京昆高速洋縣收費站出口車輛秩序井然。與以往不同的是,途徑的司乘人員都要接受該縣防疫人員的體溫檢測登記。